【刘威、鲁厚】
刘威自接到出征平乱的命令后就一直在锦竹加紧备战,虽然他不认为作乱的羌人有和川军正面交战的能力,但也因为如此,此战他决不能失败而归,否则成都那些人一定会趁机拉他下马。
鲁厚:“那在下就先行一步,调查汶山的情况,等待大公子的大军。”
刘威:“先生此行务必小心。”
鲁厚:“多谢大公子厚爱,子任必不负重托。”
军情紧急,鲁厚打算即刻动身,他赶到城门时,妻子已经在那里等他。
王氏:“此去边蛮之地要好好照顾自己,家里的事不必担心,修儿也已经长大了。”
说着从侍女手中接过包裹,交到鲁厚手里。
王氏是王累的从妹,典型的贤妻良母。
鲁厚:“怎么不见修儿呢?”
王氏:“他被约去品茗论文了,你走得急,来不及告诉他。”
鲁厚皱眉:“又是黄家的公子相邀?”
王氏听出了鲁厚语气中的不满,给鲁厚整理衣襟的手一顿,疑惑道:“怎么了,出了什么事了吗?”
鲁厚:“没什么,只是最近黄祥和大公子不对付,你让修儿以后少和那些人接触。”
王氏没什么主意,既然鲁厚这么说了,她今后尽量约束鲁修就是。
快马加鞭,可山路实在难以行走,鲁厚到蚕陵只用了三天,但之后进入大山,足足花了十天才赶到湔城。
一路上鲁厚遇到了一些零散的商队打听叛乱的情况,据说这次羌人造反有个领头的,好像叫刘漾,听这名字倒像个汉人,曾经好像还当过小官。而这次“官逼民反”的官,就是眼前这湔城的县令王坚。
鲁厚进城时被城门的士兵仔细盘查,看起来湔城现在已经戒严了,只是外松内紧,并没有关闭城门。鲁厚在表明成都专使的身份后,士兵们似乎看你的眼神不太友善。鲁厚心中一颤,这次来的匆忙身边可没带多少人过来,要是这个王坚知道自己要查办他而先下手为强,自己这手无缚鸡之力的还不是任人揉捏。
正在鲁厚犹豫要不要进城的时候,城内有人匆匆过来对鲁厚打了招呼。
县吏:“先生就是成都来的鲁大人吧,小人是本县御府,奉王县令的命在此等候鲁大人和大公子,不知大公子现在何处呀?”
鲁厚:“大公子率大军就在不远处,那是军机,不是你这样的小吏可以随意打听的。”
县吏:“是、是,小人僭越了。”
见这人似乎是信了,鲁厚略松口气。
鲁厚:“王县令何在?”
县吏:“小人已派人回禀,王大人此刻应正在县衙等候大人驾到。”
鲁厚:“让他来这里见本官,本官还要即刻向大公子回报,没有时间去县衙。”
反正不管怎么样,鲁厚就是打死不进城。
县吏:“那大人在此稍等,小人即刻前去回禀。”
鲁厚本想趁这个时间在城门附近找百姓问问情况,可是城门士兵一直盯着他的一举一动,让他感觉只要他敢乱问,一定会被这些大头兵抓起来。鲁厚一方面更觉得这王坚一定有问题,另一方面派人立刻回去找刘威的大军到哪儿了,他现在自己可未必能对付王坚这个地头蛇。
此时刘威的大军还在八百里开外,鲁厚暂时是指望不上了。
不一会儿,王坚带着一众县府的官吏到了城门口亲自迎接鲁厚。鲁厚也怕王坚狗急跳墙,所以面上虚与委蛇。但是羌乱的问题还是要问的,毕竟这是他此行的公开目的,一句不问也会让人起疑。
王坚见鲁厚终于说到正题了,也正了正脸,把这里的发生的事情从头到尾详细说了一遍,鲁厚听完有点讶异,似乎和他在成都听到的和方才想的有些出入,这些事他要尽快告诉刘威才行。
几日后,鲁厚又快马来到了刘威的军营中。
鲁厚:“事情有些棘手,据我在湔城收集的消息,这次羌乱表面上是官逼民反,但实际上是羌人和氐人之间的矛盾爆发。原本汶山一带大多是氐人的部落,他们最近依附于大汉,抢占羌人牧场,驱逐奴役羌民。但最近大牂羌和龙桥羌不断翻越邸道进入汶山一带,使得这里的羌人数量有反超氐人的趋势,加上北边又下了雪,武都附近出现大量叛乱,有不少白马羌也南下打算入蜀。”
刘威:“岷山以北还在下雪?”
鲁厚:“据逃过来的山民讲的确是的,这几年北方的冬天又长又冷,不似川中天府之土,已入农忙。”
刘威:“既然是氐人和羌人之间的问题,为何到了成都就变成了官逼民反?”
鲁厚:“麻烦就在这里,一直以来主公对汶山一带的氐人采取的都是怀柔政策,这些氐人也算安分,大家各自为政井水不犯河水。但这位王县令到任之后兴修水利,打击圈地,归化不少氐人部落,许多氐人部落实际上已经依附于我大汉治下,经济上也是。此次羌氐矛盾氐人求助于湔城,王坚答应相助氐人,拉了偏架这才引起羌人不满。”
刘威:“虽事出有因,但王坚未知会朝廷就做决定站队,他是必须要负责的。”
鲁厚:“也不尽然,羌人虽然不满,但还不至于造成这么大的动乱,这次叛乱是有人以此为借口在背后煽动。(实际上这个王坚的行为也符合主公一贯对氐人和羌人的态度,要问罪他只能从手段过激引起叛乱上说起)”
刘威:“是谁如此大胆!”
鲁厚:“此人名叫刘漾,据说是个汉羌混血,但他自己只说自己是个羌人。刘家也算是汶山一带的大地主,在羌氐之中都有影响力,刘漾本人也曾经当过湔城的粮槽。此次王坚打击圈地的名单上就有刘家,刘漾大概是因此心生不满,打着团结羌人反抗汉朝暴政的幌子起兵造反。”
刘威:“原本我还以为这里大多聚居的都是羌民,所以才剿抚并用,现在这么说来我们只需拉拢氐人镇压羌人即可?”
鲁厚:“这恐怕也不是上策,这里的羌人并不全是外来的,许多羌民只是被刘漾所骗,并不是真心造反,现在羌人在这一带人数已经非常多,若全数驱杀只怕会让大公子落个残暴的名声。”
刘威:“嗯……子任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成都那些人可比羌人麻烦。只是要按原计划对羌人剿抚结合,势必要平息他们对氐人的不满,这需要我们说服氐人改变对羌人的态度……这事儿处理起来一个不小心氐人也要闹事,最好有像王坚这样熟悉情况又对氐人有影响力的人配合,可这个王坚还能用吗?照你的说法,羌人现在可是恨他恨得牙痒痒。”
鲁厚:“不管怎么样羌乱必须平,刘漾必须杀,如果不把王坚送去成都治罪,那就一定要刘漾的人头,总要有人为这次叛乱负责。”
不论今后如何治理汶山,现在总是要在军事上彻底打垮刘漾才行。
对于刘漾的军情,鲁厚没有得力的侦查手段可用,只有从王坚那里获得情报。据称刘漾聚集了几个较大的部落,手底下有个两千人,王坚没有正面和他们交战过,不清楚战力如何,但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应该不强。现在氐人也在帮忙守湔城,王坚在湔城因为政治清廉,所以声望很高,湔城也算固若金汤,叛军也完全没有打湔城主意的意思。
战事上并不复杂,刘威的军队到达时,鲁厚早就回来重新了解当地羌民部落的情况,争取安抚一部分羌民。王坚也很配合,让鲁厚能够很快熟悉情况,少走了不少弯路。
王坚和鲁厚城下劳军后,随刘威大军向西开赴热曲寻歼刘漾。
刘威大军依山下寨,这一带几乎到处是起伏的山峰,能驻扎千人的地方很少,因此叛军很快就能找到刘威大军的位置,许多叛军正朝这边围过来,但这些叛军十分零散,说是乌合之众都算是恭维了。
刘威观察了一番后,淡淡说道:“……嗯……本将军行军打仗这么多年,如此阵型还是头一回见……不会是什么诱敌之计吧?”
王坚:“本官和这些羌民相处已有五年,这就是他们抵御氐人进攻时的作战风格,应该不是什么计策。”
哪怕是鲁厚这个军事外行也能看出来正面作战羌兵绝不是刘威大军的敌手,只是这次作战不光是要击败羌兵,还需要区别对待。
鲁厚:“前面的万察耳部落平时和汉人交好,这次跟随刘漾叛乱不过是听信了谣言,说是我们汉人要帮氐人杀光羌人。只要王县令出面说明,要取信他们也不是不可能的,只是另外还有许多羌人部落听信了刘漾的鼓动,要求我们交出王县令的人头才愿意相信朝廷,很有些棘手。”
王坚听后立刻出列表态,神情坚定道:“若是羌人真能归顺,牺牲下官一人又有何不可。”
刘威:“王县令不必作白白牺牲,这些羌人这么容易被煽动,本身就有问题。这次牺牲你安抚了,下次又要牺牲谁?(何况这么轻易把你交出去,湔城的氐人兵会不会也造反?)”
王坚:“……”
之后几天里,刘威兵锋所指,叛军尽皆束手,那些游勇散骑根本没有对刘威的军队造成什么威胁。在刘威的稳扎稳打下,虽然花了点时间,但羌民的叛乱渐渐被平息下来,逼得刘漾不得不和刘威决战。
——两军阵前——
刘威:“刘漾!你看看你这张脸哪个地方长得像羌人了?你一个汉人,也有好意思说汉人欺压羌人,还煽动羌民对抗朝廷!”
刘漾:“呸!我身上流的是羌人的血,汉人欺压羌人这么多年,我们起来反抗有什么不对!就算今天我死了,也还会有更多的羌人起来反抗你们!”
羌兵:“对啦!你们这些汉人只会欺负我们,只有刘大人懂我们!”
羌兵:“刘首领是羌人,鼻子眼睛都是羌人!”
羌兵:“打倒汉人!”
刘威:“……”
王坚:“大公子,不是所有人都能讲道理的,尤其是这些蛮人。”
刘威也不打算废话了:“传令!击鼓!!”
副将:“是!”
没有什么悬念,刘漾在与刘威的作战中被击毙,人头被送到了刘威帐中。现在羌乱是暂时平息了,可根本的问题没有解决,羌民和氐人之间还没有任何交涉,这个王坚的立场明显偏向氐人这边,只要这个问题不解决,羌人迟早复叛。那些理想中的少民归化政策也许能在多年以后根治这里的乱象,但现在远水解不了近渴,刘威大军走后谁能稳定这里的局势?以这里的地形,要维持大军长期驻扎成本太高,可以想象,只要将来汶山一出点事,成都的那些人一定会唆使刘焉派最近的锦竹驻军去平乱,要是此时成都再出点什么事,刘威只怕鞭长莫及。
属性调整
刘威:统帅+0.5,武力+0.2
鲁厚:统帅+0.3
刘威自接到出征平乱的命令后就一直在锦竹加紧备战,虽然他不认为作乱的羌人有和川军正面交战的能力,但也因为如此,此战他决不能失败而归,否则成都那些人一定会趁机拉他下马。
鲁厚:“那在下就先行一步,调查汶山的情况,等待大公子的大军。”
刘威:“先生此行务必小心。”
鲁厚:“多谢大公子厚爱,子任必不负重托。”
军情紧急,鲁厚打算即刻动身,他赶到城门时,妻子已经在那里等他。
王氏:“此去边蛮之地要好好照顾自己,家里的事不必担心,修儿也已经长大了。”
说着从侍女手中接过包裹,交到鲁厚手里。
王氏是王累的从妹,典型的贤妻良母。
鲁厚:“怎么不见修儿呢?”
王氏:“他被约去品茗论文了,你走得急,来不及告诉他。”
鲁厚皱眉:“又是黄家的公子相邀?”
王氏听出了鲁厚语气中的不满,给鲁厚整理衣襟的手一顿,疑惑道:“怎么了,出了什么事了吗?”
鲁厚:“没什么,只是最近黄祥和大公子不对付,你让修儿以后少和那些人接触。”
王氏没什么主意,既然鲁厚这么说了,她今后尽量约束鲁修就是。
快马加鞭,可山路实在难以行走,鲁厚到蚕陵只用了三天,但之后进入大山,足足花了十天才赶到湔城。
一路上鲁厚遇到了一些零散的商队打听叛乱的情况,据说这次羌人造反有个领头的,好像叫刘漾,听这名字倒像个汉人,曾经好像还当过小官。而这次“官逼民反”的官,就是眼前这湔城的县令王坚。
鲁厚进城时被城门的士兵仔细盘查,看起来湔城现在已经戒严了,只是外松内紧,并没有关闭城门。鲁厚在表明成都专使的身份后,士兵们似乎看你的眼神不太友善。鲁厚心中一颤,这次来的匆忙身边可没带多少人过来,要是这个王坚知道自己要查办他而先下手为强,自己这手无缚鸡之力的还不是任人揉捏。
正在鲁厚犹豫要不要进城的时候,城内有人匆匆过来对鲁厚打了招呼。
县吏:“先生就是成都来的鲁大人吧,小人是本县御府,奉王县令的命在此等候鲁大人和大公子,不知大公子现在何处呀?”
鲁厚:“大公子率大军就在不远处,那是军机,不是你这样的小吏可以随意打听的。”
县吏:“是、是,小人僭越了。”
见这人似乎是信了,鲁厚略松口气。
鲁厚:“王县令何在?”
县吏:“小人已派人回禀,王大人此刻应正在县衙等候大人驾到。”
鲁厚:“让他来这里见本官,本官还要即刻向大公子回报,没有时间去县衙。”
反正不管怎么样,鲁厚就是打死不进城。
县吏:“那大人在此稍等,小人即刻前去回禀。”
鲁厚本想趁这个时间在城门附近找百姓问问情况,可是城门士兵一直盯着他的一举一动,让他感觉只要他敢乱问,一定会被这些大头兵抓起来。鲁厚一方面更觉得这王坚一定有问题,另一方面派人立刻回去找刘威的大军到哪儿了,他现在自己可未必能对付王坚这个地头蛇。
此时刘威的大军还在八百里开外,鲁厚暂时是指望不上了。
不一会儿,王坚带着一众县府的官吏到了城门口亲自迎接鲁厚。鲁厚也怕王坚狗急跳墙,所以面上虚与委蛇。但是羌乱的问题还是要问的,毕竟这是他此行的公开目的,一句不问也会让人起疑。
王坚见鲁厚终于说到正题了,也正了正脸,把这里的发生的事情从头到尾详细说了一遍,鲁厚听完有点讶异,似乎和他在成都听到的和方才想的有些出入,这些事他要尽快告诉刘威才行。
几日后,鲁厚又快马来到了刘威的军营中。
鲁厚:“事情有些棘手,据我在湔城收集的消息,这次羌乱表面上是官逼民反,但实际上是羌人和氐人之间的矛盾爆发。原本汶山一带大多是氐人的部落,他们最近依附于大汉,抢占羌人牧场,驱逐奴役羌民。但最近大牂羌和龙桥羌不断翻越邸道进入汶山一带,使得这里的羌人数量有反超氐人的趋势,加上北边又下了雪,武都附近出现大量叛乱,有不少白马羌也南下打算入蜀。”
刘威:“岷山以北还在下雪?”
鲁厚:“据逃过来的山民讲的确是的,这几年北方的冬天又长又冷,不似川中天府之土,已入农忙。”
刘威:“既然是氐人和羌人之间的问题,为何到了成都就变成了官逼民反?”
鲁厚:“麻烦就在这里,一直以来主公对汶山一带的氐人采取的都是怀柔政策,这些氐人也算安分,大家各自为政井水不犯河水。但这位王县令到任之后兴修水利,打击圈地,归化不少氐人部落,许多氐人部落实际上已经依附于我大汉治下,经济上也是。此次羌氐矛盾氐人求助于湔城,王坚答应相助氐人,拉了偏架这才引起羌人不满。”
刘威:“虽事出有因,但王坚未知会朝廷就做决定站队,他是必须要负责的。”
鲁厚:“也不尽然,羌人虽然不满,但还不至于造成这么大的动乱,这次叛乱是有人以此为借口在背后煽动。(实际上这个王坚的行为也符合主公一贯对氐人和羌人的态度,要问罪他只能从手段过激引起叛乱上说起)”
刘威:“是谁如此大胆!”
鲁厚:“此人名叫刘漾,据说是个汉羌混血,但他自己只说自己是个羌人。刘家也算是汶山一带的大地主,在羌氐之中都有影响力,刘漾本人也曾经当过湔城的粮槽。此次王坚打击圈地的名单上就有刘家,刘漾大概是因此心生不满,打着团结羌人反抗汉朝暴政的幌子起兵造反。”
刘威:“原本我还以为这里大多聚居的都是羌民,所以才剿抚并用,现在这么说来我们只需拉拢氐人镇压羌人即可?”
鲁厚:“这恐怕也不是上策,这里的羌人并不全是外来的,许多羌民只是被刘漾所骗,并不是真心造反,现在羌人在这一带人数已经非常多,若全数驱杀只怕会让大公子落个残暴的名声。”
刘威:“嗯……子任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成都那些人可比羌人麻烦。只是要按原计划对羌人剿抚结合,势必要平息他们对氐人的不满,这需要我们说服氐人改变对羌人的态度……这事儿处理起来一个不小心氐人也要闹事,最好有像王坚这样熟悉情况又对氐人有影响力的人配合,可这个王坚还能用吗?照你的说法,羌人现在可是恨他恨得牙痒痒。”
鲁厚:“不管怎么样羌乱必须平,刘漾必须杀,如果不把王坚送去成都治罪,那就一定要刘漾的人头,总要有人为这次叛乱负责。”
不论今后如何治理汶山,现在总是要在军事上彻底打垮刘漾才行。
对于刘漾的军情,鲁厚没有得力的侦查手段可用,只有从王坚那里获得情报。据称刘漾聚集了几个较大的部落,手底下有个两千人,王坚没有正面和他们交战过,不清楚战力如何,但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应该不强。现在氐人也在帮忙守湔城,王坚在湔城因为政治清廉,所以声望很高,湔城也算固若金汤,叛军也完全没有打湔城主意的意思。
战事上并不复杂,刘威的军队到达时,鲁厚早就回来重新了解当地羌民部落的情况,争取安抚一部分羌民。王坚也很配合,让鲁厚能够很快熟悉情况,少走了不少弯路。
王坚和鲁厚城下劳军后,随刘威大军向西开赴热曲寻歼刘漾。
刘威大军依山下寨,这一带几乎到处是起伏的山峰,能驻扎千人的地方很少,因此叛军很快就能找到刘威大军的位置,许多叛军正朝这边围过来,但这些叛军十分零散,说是乌合之众都算是恭维了。
刘威观察了一番后,淡淡说道:“……嗯……本将军行军打仗这么多年,如此阵型还是头一回见……不会是什么诱敌之计吧?”
王坚:“本官和这些羌民相处已有五年,这就是他们抵御氐人进攻时的作战风格,应该不是什么计策。”
哪怕是鲁厚这个军事外行也能看出来正面作战羌兵绝不是刘威大军的敌手,只是这次作战不光是要击败羌兵,还需要区别对待。
鲁厚:“前面的万察耳部落平时和汉人交好,这次跟随刘漾叛乱不过是听信了谣言,说是我们汉人要帮氐人杀光羌人。只要王县令出面说明,要取信他们也不是不可能的,只是另外还有许多羌人部落听信了刘漾的鼓动,要求我们交出王县令的人头才愿意相信朝廷,很有些棘手。”
王坚听后立刻出列表态,神情坚定道:“若是羌人真能归顺,牺牲下官一人又有何不可。”
刘威:“王县令不必作白白牺牲,这些羌人这么容易被煽动,本身就有问题。这次牺牲你安抚了,下次又要牺牲谁?(何况这么轻易把你交出去,湔城的氐人兵会不会也造反?)”
王坚:“……”
之后几天里,刘威兵锋所指,叛军尽皆束手,那些游勇散骑根本没有对刘威的军队造成什么威胁。在刘威的稳扎稳打下,虽然花了点时间,但羌民的叛乱渐渐被平息下来,逼得刘漾不得不和刘威决战。
——两军阵前——
刘威:“刘漾!你看看你这张脸哪个地方长得像羌人了?你一个汉人,也有好意思说汉人欺压羌人,还煽动羌民对抗朝廷!”
刘漾:“呸!我身上流的是羌人的血,汉人欺压羌人这么多年,我们起来反抗有什么不对!就算今天我死了,也还会有更多的羌人起来反抗你们!”
羌兵:“对啦!你们这些汉人只会欺负我们,只有刘大人懂我们!”
羌兵:“刘首领是羌人,鼻子眼睛都是羌人!”
羌兵:“打倒汉人!”
刘威:“……”
王坚:“大公子,不是所有人都能讲道理的,尤其是这些蛮人。”
刘威也不打算废话了:“传令!击鼓!!”
副将:“是!”
没有什么悬念,刘漾在与刘威的作战中被击毙,人头被送到了刘威帐中。现在羌乱是暂时平息了,可根本的问题没有解决,羌民和氐人之间还没有任何交涉,这个王坚的立场明显偏向氐人这边,只要这个问题不解决,羌人迟早复叛。那些理想中的少民归化政策也许能在多年以后根治这里的乱象,但现在远水解不了近渴,刘威大军走后谁能稳定这里的局势?以这里的地形,要维持大军长期驻扎成本太高,可以想象,只要将来汶山一出点事,成都的那些人一定会唆使刘焉派最近的锦竹驻军去平乱,要是此时成都再出点什么事,刘威只怕鞭长莫及。
属性调整
刘威:统帅+0.5,武力+0.2
鲁厚:统帅+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