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吧 关注:10,830贴子:202,940

回复:关于卫青后期冰点境遇+可怜避祸的荒谬性 总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几天到处乱看,看到针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新观点搬过来
一、史记里卫将军骠骑列传里原文是 “而大将军不得益封,军吏卒皆无封侯者。”严格扣字眼的话,太史公写的是没有“封侯”而不是没有“赏赐”,这两个概念差的还是比较多,以太史公的严谨不至于搞混,并且根据《史记 平准书》“:明年,大将军、骠骑大出击胡得首虏八九万级,赏赐五十万金,汉军马死者十馀万匹,转漕车甲之费不与焉。是时财匮,战士颇不得禄矣。”可以看出一共奖赏了五十万金,再从卫将军骠骑列传里太史公写了“军吏卒为官,赏赐甚多”(这句话指的是小霍的部下),推断出大头给了小霍部下,剩下给了大将军部下应该是合理的。也就是说野猪陛下还是给了一定奖赏,只不过可能不算很多。
二、再根据《汉书》中卫青霍去病传中“而青不得益封,吏卒无封者。唯西河太守常惠、云中太守遂成受赏,遂成秩诸侯相,赐食邑二百户,黄金百斤,惠爵关内侯。”提到了西河太守和云中太守受到赏赐,西河太守还加封了关内侯,根据前面的“唯”字,明显是和“吏卒无封者”比较,也就是这两位太守是算在卫青部下的。但是史记没有这段记载。我不清楚西汉的军制问题,会不会是太史公认为这两位是太守而没有把他们算作卫青的部下?

提出第一个观点的亲还认为从《史记 平准书》看,漠北后汉廷“财匮”,战士都没有禄赏。
漠北不益封正是体现了大将军卫青内朝首辅的责任和姿态。漠北大战后、十四万马匹死亡十一万匹之多,入塞归来的不满三万匹。并且财政匮乏,连战士的奖赏都发不上,可见烧了多少钱。如果卫青在这个时候再大加封赏,军士怎么看?结合卫青的性格和爱兵的表现,“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休舍,穿井未通,须士卒尽得水,乃敢饮。军罢,卒尽已度河,乃度。皇太后所赐金帛,尽以赐军吏。”,在兵士没有钱可封赏时,他也不可能接受武帝的封赏。况且,他的地位和权势已是封无可封!但是,汉武帝依然赏了50万金。作为一个国家的“二把手”,如果想的只是个人的封赏和利益,而不能宏观考虑整个国家的财政、军事现状…认为不益封也是卫青的意思。


IP属地:四川353楼2014-01-15 14:27
收起回复
    还有想请教一个问题,就是“举大将军故人门下多去事骠骑,辄得官爵,唯任安不肯。”这句话,大将军幕府下面的人都有固定官职,应该不是想跑就跑的,但是大将军又不养士,所以这些“故人门下”到底是神马人?而且小霍的骠骑将军幕府下面那些官职应该也早就有人了,这些人过去又是干嘛的呢?后面那个辄得官爵,得官爵的名目是什么?是需要小霍上报还是还是在小霍自己的权利范围之内?


    IP属地:四川354楼2014-01-15 14:35
    收起回复
      看标题前半句还吓一跳。。学习啦,谢谢lz


      来自Android客户端355楼2014-01-17 03:01
      回复


        357楼2014-08-30 04:13
        回复
          UP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58楼2015-04-21 23:29
          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60楼2015-05-27 09:24
            回复
              呵呵,原来都是司马迁的错,乐死我了。对对对,卫青的记录被他垄断,他不写,卫青后面十几年的光辉业绩就没人知道了。司马迁太可恶了。我还以为整个西汉,写史被垄断了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362楼2015-06-17 15:32
              收起回复
                @hhjgyj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64楼2016-06-26 15:20
                回复
                  打赢了匈奴,这在华夏史上是一座丰碑。所以不管是谁,都不好意思去抹黑他。但是问题也来了。他的政敌需要抹黑他,但他活着的时候,没人敢构陷他。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他死了自然没什么可构陷的了,矛头指向了太子。
                  另外他的对头家族的朋友司马迁,又不忿自己的朋友家族就落了那么个下场,以至于是有些怨他。司马迁首先怨的是汉武帝,原因我想大家都知道。而且又恰恰巧合是为了这个家族的后代李陵。所以难免在史官司马迁应该记录的大事之余,多了些八卦。这些八卦吗,应该不至于是瞎编,只不过是过于细心去看罢了。
                  司马迁是个良史,所以呢不会故意构陷。但他心中的闷气多少有点,所以写卫青的功绩,就是按照当时的官方说法去写,也不会特意去赞美。至于说他在其它方面的表现,就如同刘彻没有御驾亲征那样,他是直接对皇帝负责的内朝首脑,不是日本那种权利盖过天皇的幕府将军。所以刘彻实行的政策他即便参与了意见,也不会有特别的说法。皇帝的意思就是他的意思。这就是完美的人臣,所以落了媚上的名声也是必然。
                  怎么说呢,儒家讲究出世,讲究铮铮铁骨,但如果遇到汉武帝这样有主义,又雄才大略的君主,你能够真的逼着他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世么?他喜欢听那些人嚷嚷,或者早就厌烦了听那些人嚷嚷。但是热闹之余,他只会挑自己喜欢的去做。


                  IP属地:山东366楼2016-07-01 13:33
                  回复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如果说霍去病是火,烧的匈奴落荒而逃,以至流散,那么卫青就是水,对匈奴则是水的另一种形态,洪水,甚至冰凌。我想身在汛区的人更明白那种威力。但水有比火更强的一面,就是他不仅俱有天威,更懂得滋润。所以不管先上来皇帝看中他哪一点,后来相处中,才渐渐变得哪点都好,甚至挑不出错来。细水长流,方能长久。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67楼2016-07-01 13:54
                    回复
                      关于卫青送金我也觉得挺好笑的。比起萧何自污,那更像玩笑。因为萧何自污那是玩真的。刘彻这样希望一切都在自己掌握中的君主,是不会容许别人不忠于自己的,也不会怜惜臣下的生死。那些陪他承担政治风险的人,被政敌找到把柄,他是不会去保的,谁叫你被人揪住尾巴。以至于我都觉得太凉薄。但他真的想过要治卫青么?卫青真没有什么错处被人揪到么?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68楼2016-07-01 14:19
                      收起回复
                        受教了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369楼2017-11-25 12:00
                        回复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370楼2018-02-01 10:07
                          回复
                            ddddddddd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371楼2018-02-02 09: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