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吧 关注:204,388贴子:13,339,706

回复:给HIV爱滋病首次感染病友的一封信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完全治愈类基因编辑技术又添新成员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405楼2024-05-02 09:42
回复
    基因编辑临床进度表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409楼2024-05-05 08:02
    回复
      101发布会结束,又让那些到处宣传101失败的人失望了,人体临床48周结果才有,2025年结束。其实高调开发布会就证明了不会有坏消息,不过今天上午收到大量群友,吧友询问说看到失败消息,问来源去无处可知,所以谣言才容易散布。。。唉。。。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411楼2024-05-11 17:41
      回复
        今日医疗早报,国内基因编辑项目: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412楼2024-05-12 10:30
        回复
          5月10号101基因编辑发布会的内核中心内容:
          101基因编辑对人体不产生副作用,这也是一直以来大家担心且关注的重点。。。
          人体临床2025年结束后再公布。5月10号101基因编辑发布会的内核中心内容:
          101基因编辑对人体不产生副作用,这也是一直以来大家担心且关注的重点。。。
          人体临床2025年结束后再公布。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413楼2024-05-13 16:35
          回复
            中国重要HIV治愈研究。今天复旦大学徐建青组在Cell Discovery上发表了一项国内开发的HIV治愈1期临床试验,报道了HIV M10 CAR-T的开发研究。这个CAR-T选择了与duoCAR和Gilead开发的GS-8588的两个靶向HIV gp120的scFv mD1.22和m36.4,但另外还添加了靶向gp41的10E8,同时添加了能够使CAR-T迁徙到淋巴结的CXCR5(http://t.cn/A6HcLza0)。这个设计十分巧妙,是目前少有的4靶点HIV CAR-T。
            这项研究报道了多中心、单翼、open-label的1期临床试验结果(目前还没有NCT编号,因此并不是国际IND approved)。这项研究以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领衔,入组了18名HIV患者。这些患者均为抗病毒治疗超过6个月,病毒载量<20,CD4>300的患者。研究抽取患者外周血制作患者自体CAR-T,而后间隔30天给予2次输注。同时,研究给予中国自主开发的HDACi西达本胺作为HIV储藏库激活剂,共给予4次,由此构成了shock and kill疗法(http://t.cn/A6HcLzap)。
            研究结果显示,西达本胺可以有效激活患者病毒储藏库释放,使患者出现病毒载量blip。而在给予CAR-T 20天后,74.3%的M10 CAR-T治疗患者出现了blip病毒载量的显著下降。患者病毒载量平均下降67.1%。更为重要的是,在CAR-T输注150天后,患者衡量患者病毒储藏库水平的HIV caRNA显著降低,中位数从1000降低到100。根据Env测序,接受M10患者的HIV RNA出现了选择性逃逸,提示CAR-T对病毒储藏库构成了选择压力,由此间接证明了CAR-T杀伤储藏库细胞的功效。
            相信这项研究之后该研究组还会提供患者融合CAR-T的外周血和组织替代率、CAR-T细胞杀伤功能数据。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试验性停药ATI后的储藏库病毒反弹数据,这一金标准有效性数据将提示患者是否实现了HIV病毒控制和长期缓解。不过,国内开展临床试验的速度和效率是其他国家难以比肩的,相信相关研究已经在开展。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414楼2024-05-15 17:00
            回复
              2024年5月17日,来自美国马萨诸塞州切斯纳特希尔波士顿学院生物学系的研究人员在《Current Opinion in HIV and AIDS》期刊上发文探讨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作为HIV根除治疗策略的潜力。随着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的普及,HIV感染已从一种致命疾病转变为一种可管理的慢性病。然而,潜伏的病毒储存库使得病毒在停药后容易复发,并且患者在ART控制下仍面临慢性炎症和免疫功能障碍。免疫检查点分子调节这些免疫问题,并可能为HIV治疗提供新的希望。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418楼2024-05-21 12:45
              收起回复
                本月Bill Schief组一连在Science和子刊发表了4篇HIV疫苗研究论文(http://t.cn/A6HTcyEI),引起了巨大反响;今天上线的Nature Immunology发表了该组另一项最新的HIV疫苗研究工作,这项研究与Haynes组刚刚发表的论文(http://t.cn/A6HTcyEG)十分相似,都是试图通过不同免疫策略诱导诱导罕见HIV中和抗体。Haynes组靶向诱导gp41抗体2F5;而Schief这项研究试图诱导另一个gp41抗体10E8。
                2F5和10E8都有长CDR-H3(我PhD课题)。这项研究应用了该组特长的germline-targeting方法,设计了一种抗原骨架(scaffolds)10E8-GT,然后通过工程化修改不断增强其与germline亲和力,最终构建了10E8-GT11。该抗原可以与人的外周血B细胞结合。研究应用此抗原免疫MPER-18 IgH KI小鼠和恒河猴,可在这两种模型中诱导出10E8前体BCR B细胞,这些BCR具有较长CDR-H3,能与gp41 MPER结合。
                这项研究将target-germline疫苗技术应用到了开发不同表位抗体筛选过程,这个平台方法对整个疫苗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420楼2024-05-31 17:55
                回复
                  6月1号世界生命科学大会最新治愈消息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421楼2024-06-03 10:47
                  回复
                    五名现有治愈者的骨髓移植正式在人体临床中开展试验,完全治愈又进了一步: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422楼2024-06-03 17:37
                    回复
                      艾滋病疫苗希望再次点燃,科学家研究出能够产生HIV广谱中和抗体的前体B细胞】
                      据智慧科技迷消息,在抗击艾滋病病毒(HIV)的长期斗争中,科学家们面临着病毒高度变异性带来的巨大挑战,这使得开发有效的预防性疫苗异常困难。然而近期,国外一科学家团队利用先进的免疫学技术,成功激活了小鼠和猕猴的免疫系统,产生了能够产生HIV广谱中和抗体的前体B细胞。此外,通过分析人类血液样本,科学家们还发现这些抗体的前体天然存在于未感染HIV的人群中,并能够被分离出来。该研究或有望助力人类在防御性HIV疫苗开发上取得进展。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423楼2024-06-06 19:55
                      回复
                        6月20日),美国生物制药公司吉利德科学在其官网公布一则重磅实验结果,其研发的“Lenacapavir”(来那卡帕韦)在预防艾滋病毒方面显示出了100%的有效性。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425楼2024-06-22 10:36
                        回复
                          半年针控制与预防率约100%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426楼2024-06-23 07:44
                          回复
                            有关病载波动的解释:
                            有些人经历了短暂的病毒增加,被称为“blips”。此后,病毒载量快速恢复到不可检测的水平,而治疗无任何改变。各种研究发现,20%至60%的病毒抑制患者经历病毒载量突变(取决于所使用的方案和病毒载量测试的频率),大部分病毒载量上升到50到1000拷贝/ ml之间。
                            为什么会出现Blips
                            Blips可能有各种原因,包括测试过程中的变异性,药物浓度的暂时变化或免疫激活的瞬时爆发,例如由于接受疫苗或感染如流感。一项研究在两个单独的实验室中,每三天对10名患者的血液样本中的病毒载量测量4个月。九名病人有一次或多次病毒载量Blips,但两个实验室同时检测到的Blip只有一次。(也就是说和试验室环境等因素也有关!)
                            大多数临床医生认为,孤立的病毒载量blip是没有什么可担心的。然而,多次闪光或者随着频率的增加开始发生,可能是即将发生的治疗失败的早期征兆。
                            Blips也不一定与耐药性的出现相关。然而,一些研究表明,瞬时病毒载量的增加可能是零星免疫系统激活的一个标志,可能有助于补充潜伏病毒储库。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427楼2024-07-10 17:00
                            回复
                              2030目标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429楼2024-07-13 08: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