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吧 关注:229,187贴子:16,635,361

回复:【讨论】前提速时代(81-96)列车时刻表欣赏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79/80次列车从株洲经柳州前往贵州,耗时一天一夜
一些管内特快列车,包括上海-宁波97/8次,福州-龙岩95/6/7/8次,杭州-宁波95/6次,福州-南平95/6次,南昌-九江81/2,83/4次,说是特快列车,其均速不过50左右。考虑到彼时高速公路还不普及,长途汽车走国道,国道穿过每个城镇中心,汽运未必能威胁这些旅客列车的市场。


212楼2021-01-10 17:48
收起回复
    浙赣线的直快们,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151/2次作为K111/2的前身,由上海开往贵阳。此车后来以五里墩闻名于世,不知道95年时,是否也面临着五里墩问题。从时刻表来看,那时候车速较低,中午上海发车,摸到鹰潭就凌晨2点半了,五里墩应该第二天下午了
    179/80次当时是广西去往上海的一大主力,与后来的K537/8和T25/6相比,恍如隔世
    205/6/7/8由上海去往长沙,夕发夕至,与如今的夕发朝至相比,时间长了2倍多
    209/10杭州-广州,后来延长宁波,改为K209/10/11/12
    211/2南京西-广州,是苏南与广东当时唯一的直达车,后来演变为1311/2--K527/8
    95年,上海与武昌开通221/2/3/4次直快,即后来K121/2/3/4,但当时的速度是在无法恭维,行车时间超过一天一夜,均速不足40.目前上海-武昌的直特,耗时已经短到影响睡眠的地步了,用时缩短三分之二
    上海-怀化227/8次,午夜由上海发车,天亮才走到义乌,下午天黑前只能到达向塘,如今K807/8次这段距离可以在一夜间完成
    此外,由于当时江西、福建附属于上海铁路局,因此部分管内列车如今成为跨局列车
    比如371次直快,当时下午发出,第二天早上到达,现在这一区间夜间普速耗时不足睡眠时间,不怎么开了
    395/6次杭州-厦门直快,即后来的2025/6次列车,杭州-鹰潭足足要走上12小时,鹰潭-厦门16小时
    397/8次福州-上海,用时也超过一天一夜,是K197/8的2倍
    当时因为上海-金华需要8小时以上,因此完全可以运行夕发朝至列车
    浙赣线当时普速列车的旅速还不如京包线、宝成线,严格意义上讲,95年浙赣线的火车还不比今天越南的旅客列车快,而十年出头,07年这一段线路就能以200的速度开通动车,2010年之后这里成为普速列车的天堂,东沪昆快速列车如今长期位居快速列车旅速排行榜前列。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213楼2021-01-10 20:13
    收起回复
      浙赣线江西段,著名的福州-广州车上线了


      214楼2021-01-10 20:24
      收起回复
        热闹的皖赣线,当时45/6次特快尚未加入。有意思的是,当时45/6次走上海西,从南京到鹰潭,需要16小时45分钟,用时与南京西-厦门321/2/3/4次直快,上海-鹰潭357/8/9/60次直快和南京西-南昌389/90次列车接近,然而距离远300千米。45/6次也成为了浙赣沿线义乌、金华、衢州、上饶、鹰潭去往北京唯一的列车。这一局面要到接下来金温线通车,温州-北京开通直通车才能结束。江西省西部去往北京,当时有67/8次特快


        215楼2021-01-10 20:31
        收起回复
          武九线通车,武昌站开通了去往上海的221/2/3/4次和去往福州的289/90/91/92次直快,后来衍生出K121/2/3/4和Z389/90/91/92并分别延长到十堰、成都。95年由武昌到南昌站393千米,需要8-9小时。后来这条线越来越热闹,行车条件也大为改观


          216楼2021-01-10 20:35
          回复
            95年由福建进入其他省份,鹰厦线是唯一的选择。当时福建省通过45/6次可以通达京津冀鲁皖江浙沪等华北华东各省、京沪沿线主要城市;通过75/6次特快可以去上海和浙江;通过321/2/3/4次可以去江西东部、安徽南部、南京、合肥;通过267/8/9/70次可以去江西西部,湖南、广东;通过289/90/91/92次可以去武汉,对于西北全境、西南全境、长江以北的华中地区、华北中西部、东北全境,无法乘火车直达。


            217楼2021-01-10 20:42
            收起回复
              我们以金华站为例说明当时浙赣线的列车通达度。95年时,金温线尚不通车,除了去往千岛湖、兰溪的少数几趟列车外,大多数列车沿浙赣线运行。此外,当时该站还未改名金华西。可以看出,95年时,金华车站每日有42趟列车停靠。大多数旅客列车在该站停10-12分钟。我们假设一条到发线接发相邻两趟车,间隔不小于10分钟;旅客于开车前60分钟开始候车,则可计算出当时金华站,去往杭州方向需要2条到发线,安排3个候车区;去往鹰潭方向需要2条到发线,3个候车区。金华站当时接发的旅客列车,最北端可以到北京站和京沪沿线各站,最南有3趟列车去广州,1趟车去南宁,向西最远去昆明,可抵达贵州、重庆,不能抵达成都。此外华中区域可以到长沙和武昌。去往河南、山西、河北除沧州以外其他地区,东北、西北全境、内蒙古全境,无旅客列车直达。当时浙赣线尚未完成复线化,行车速度低,限制了旅客列车的开行能力。


              218楼2021-01-10 20:56
              收起回复
                接下来我们走进京广线,95年京广线客运整体情况经整理如下图
                当时京广线全程2295千米,一共存在48种交路。包括京广全程3对。各区间平均客车数为28.4对。客车对数最多的是北京(南)-琉璃河区间,这里存在北京城区到房山、松林店、高碑店的市郊列车,加起来共37对,进入河北后,随着铁路南行,客车对数逐渐较少,石家庄下线11对去往石太、石德或终到列车,上线太原-汉口,天津-广州,天津-郑州列车,是京广线列车组成的第一次大调整。此后长途跨局车取代京局管内车(当时山西归京局管)成为京广线客车的主体,随着又有一部分列车在邯郸终到或下线去往峰峰,至京-郑局界处衰减到27对。临近郑州时,随着郑局本线管内车上线,和太焦、新兖铁路列车汇入,客车对数有所增加,郑州-新乡之间达到31对。这一区间所有客货列车采用内燃机牵引。
                路过郑州后,北京去往西部地区的6对列车+石家庄至上海列车+新乡-宝鸡管内列车一共8车下线前往陇海线,北京-郑州2对列车,天津-郑州,太原-郑州,安阳-郑州小票终到,补充西安-广州,西安-南宁、兰州-广州,郑州-广州,郑州-长沙,郑州-武昌,西安-武昌7对列车,为京广线列车组成的第二次大调整。此后郑州-重庆、襄樊,北京-宜昌车在漯河下线,换上1趟平顶山-信阳慢车,此时仅剩25对客车运行。这一结果大体保持到武昌站,本区间以南北向长途客车为主,管内旅客列车较少,线路实现电气化,但准高速电力客机尚未到位。
                过了武汉,来自太原、青岛、徐州的列车和2对北京-武昌列车停止运营,开出武昌-广州2对,武昌-湛江1对,同时襄阳-长沙车上线,列车总数进一步减少到20对,蒲析-岳阳之间郑局广铁交界处(95年还没有广铁集团这一说法),旅客列车仅18对,只有跨局长途车,为全线最低。
                但很快,进入广铁后,旅客列车的数量开始急剧增加。一方面,得益于湖南、广东两省密切的人员往来,和95年珠三角经济的腾飞,广铁管内旅客列车从岳阳站开始显著增加。另一方面,京广线旅客列车在株洲迎来有一次大洗牌。北京-贵阳和昆明的特快列车下线,而南京、杭州、上海、福州、南昌去往广州的列车在此集中上线。在此之前,长沙始发去往上海、鹰潭和湘西部分地区的列车,在长沙-株洲间借京广线运行,把此区间客车对数推高到35对的另一高峰。株洲之后,上海-昆明、南宁的列车因走黔桂线,在株洲-衡阳间借用京广线,使得客车达到34对。长衡之间,是京广线客车的第二高峰,这种状况在京广高铁时代,更是愈演愈烈。衡阳以南,京广线进入最艰难的山区路段,也迎来了一批来自桂林、柳州、昆明等地的跨线车,使得客车保持在30对的水平,直到广州站。


                220楼2021-01-12 22:30
                收起回复
                  以下是群聊“京广线旅客列车”在95年一个普通的夏日的交流内容,资料较为珍贵
                  1995-07-07 09:01
                  1次特快:1次列车北京站出站信号好,去丰台方向,司机明白,新的一天开始了!
                  1995-07-07 09:03
                  75次特快:去兰州的小伙伴们,准备发车了,牛肉面在等你!
                  1995-07-07 09:28
                  67次特快:67次列车保定站1道停车,早上走得早,没吃早饭,下车买个驴肉火烧。
                  97次特快:等等我
                  67次特快:97次,北京-石家庄,等等,你是哪个大佬的小号?我怎么记得98次列车也是上午发车,中午到北京站。北京-石家庄只需3.5小时,用一组车底一天干7个小时就能干完活,你为啥用两组车底?
                  (思考题:请问97/8次列车是和谁套跑,已知97/8次特快一共16节车厢,包含软卧、硬卧、餐车、硬座、行李车)
                  1995-07-07 12:01
                  1次特快:97次你跑快点啊,我快望见你车尾灯啦
                  97次特快:到家了,不耽误吃午饭
                  61次特快:去昆明的小伙伴们,快点,要开车了
                  1995-07-07 13:00
                  41次特快:去西安的跟我走,车上有空调,睡一觉就到西安了 (41次是最早一批使用25A的列车之一)
                  1次特快:不就是个空调吗?谁稀罕(1次93.10更换25G)
                  245次直快:宝宝心里苦,先走了(245次北京-武昌直快,12:59发车)
                  1995-07-07 14:40
                  41次特快:追上你了@245次直快 (245当时14:28/46高碑店站待避41次)
                  245次直快:好凉快
                  41次特快:问你37/8次大哥要几节空调车厢 (37/8次也是最早换25A的列车)
                  37次特快:我刚搬完砖(38次当时中午13:21终到北京),在睡午觉
                  1995-07-07 17:36
                  37次特快:一觉醒来五点半,今晚还要去搬砖,这一趟干完,明天上午10:54了,热干面都卖完了
                  47次特快:老哥,我要干到后天凌晨4:57才下班
                  87次特快:你们算什么,我后天13:58到贵阳才能下班,湘西雪峰山真不好走
                  61次特快:是的,均速只能达到50
                  87次特快:你走到哪了?
                  61次特快:邯郸17:34停车7分,趁机摸个鱼
                  69次特快: 你们都弱爆了你猜我到乌鲁木齐需要多长时间?
                  75次特快:兰州西边挺远的
                  69次特快:70小时。要到10号晚上7:08到,不过那不叫晚上,晚上7:08北京天黑了,但那边太阳还老高呢,老哥你到哪里了?
                  75次特快:新乡停车8分,马上就要到西陇海爬山了
                  1995-07-07 19:03
                  75次特快:我下线了,去陇海线了
                  41次特快:今晚10点,陇海线不见不散,到邯郸了
                  47次特快:准备发车了,请站台上的乘客,抓紧时间上车
                  29次特快:没事,错过了还可以坐29次列车,比47次更快,而且6点半到,能睡个好觉
                  1995-07-07 21:24
                  69次特快:徘徊着的,在路上的,你要去哪,喂呀喂呀
                  29次特快:两个夜班要开始了
                  79次特快:升级特快感觉真好,夜班时间缩短了
                  5次特快:
                  7次特快:
                  1995-07-08 00:01
                  15次特快:早
                  1次特快:?
                  49次特快:早安
                  67次特快:还让不让人好好休息了?
                  15次特快:你不是快过长江大桥了吗?
                  1次特快:刚到广水,67次跑我前面50公里,还没到孝感
                  1995-07-08 00:40
                  49次特快:为什么我的时刻这么差,京广每天都是最后一个发车?
                  227次直快:你说啥?我在你后面(227次0:49始发,去往信阳)
                  1995-07-08 04:32
                  79次特快:我在邯郸站停车10分钟了,刚才过去了个什么东西?
                  7次特快:没错,正是在下(7次列车23:15发往成都,邯郸站超越79次列车)
                  5次列车:等等我,快到了
                  1995-07-08 04:42
                  5次列车:刚才邯郸站1站台有趟车,是你吗@79次特快
                  79次特快:这两趟列车不讲武德,来偷袭我79次特快列车,这好吗?这不好,我劝他们两个耗子尾汁,好好反思,以后不要再搞特快列车互相踩的小聪明
                  7次列车:7次特快列车,讲武堂站1道通过,司机明白(讲武堂是位于邯郸和安阳之间的一个小站)


                  221楼2021-01-12 23:42
                  收起回复
                    95年京广线上行特快时刻表,以下为经典对话改编
                    “我永远记得那一天的联控,当时我正和老李(副驾驶)一起执乘广州-北京的30次特快。那是一个安静的夜晚,大约凌晨1点,我们行驶到京广线上行K400左右,也就是邢台附近,整个华北平原静悄悄的,只有柴油机的轰鸣和手台断断续续的咔咔声。进入北京局,我们知道还有5个小时就可以下班了,我们一直监听着沿途其他列车和调度中心的通讯。虽然调度中心并不真正控制我们,但是它始终在自己的屏幕上监视着我们。这时,我听到郑州-北京80次列车请求调度中心给出邢台站进路。 “‘客车特80次,邢台站3道停车,区间xxx至xxx限速45。’调度中心回复。 “沉默了片刻,我听到兰州-北京76次特快的呼叫。 “‘客车特76次,把速度提上来,争取一点四十五跑到石家庄(正常情况下,根据下表是1:12,那天不知道咋搞的,我头一天晚8点郑州交班的时候,看到76次刚刚开出去,晚点50分,然后刚到新乡就被16次给踩了),不然你要被后面的快车追上了。’调度回答。 “很明显那个夜晚北京广并不是只有我们一趟大特快,因为几乎是立刻,无线电上传来重庆-北京10次特快得意的声音‘客车特10次,内丘站接近。’ “短暂的沉默之后,塔台回答‘客车特10次,内丘站1道通过,限速80。’ 只停那边传来几声不忿的吐槽,当前车速一百零八,限速80,又要晚点了。又一阵短暂的沉默。正当我心里痒痒的考虑时机是否成熟的时候,我听到右座传来了熟悉的手台的喀嗒声。就在这一瞬间,我明白我和老李成了真正的拍档。 “‘邢台站,客车特30次接近’ “一阵比平常长的多的沉默之后:‘客车特30次’,邢台站2道通过。 2分钟后,我们贴着邢台站站台,以一百一十八的速度呼啸而过(95年,我开着一个橘子拉着19节25G,也算基本达速了),左边正是郑州-北京的80次列车。 “在那之后,频道里一下子就安静了。”


                    222楼2021-01-14 22:44
                    收起回复
                      京广线运行着大量由北京前往中西部各省的特快列车。经典的7/8次列车当时午夜从北京发出,早晨郑州站换向沿陇海线西行,傍晚到达宝鸡进入宝成铁路,第三天早晨抵达成都。回程8次早上成都发车,第二天下午到北京。00年以前7/8次曾使用22B并换成25G,郑州-成都间使用电力机车牵引,推测交路为北京--DF4B--郑州--SS3--宝鸡--SS1、3*2 or 3--秦岭--SS1/3--成都
                      9/10次中午从北京发车,晚间抵达郑州,此后先沿陇海到洛阳东,然后走焦柳到襄樊,走向渝铁路最后于次日9点到重庆,10次19:48重庆发出,第三天早晨5:35到北京站。00年升级25K,95年左右使用车型不可考,可能处于22B向25G过渡阶段,机车交路最可能为 北京--DF4B-郑州--SS3--洛阳东--北京型/DF4--襄樊--SS1--达州--DF3--重庆(95年,此后98年10月北京--郑州改为SS8,同时达州-重庆完全电气化,牵引机由SS1/3趋于SS7C,直到12年,郑州-襄阳还在用DF4DK,然后郑州以西改HXD3C,北京-郑州18年左右才换成HXD1D)
                      北京-贵阳由早期的149/50直快升级为87/8次特快,95年时,长沙-贵阳依然需要漫长的19小时。当时车型可能处于22B向25G过渡期。当时湘黔线怀化以西应为电气化,怀化以东可能正在进行电气化改造,机车交路较为复杂。
                      相比之下,北京-昆明61/2次在长沙-贵阳之间略快一些,贵阳以西到昆明还需要12小时,由京广线下线后还需30小时才能到昆明。其在95年时的车底和交路信息极其有限不可考
                      北京-宜昌49/50次在漯河换向,即00年代的K49/50,10年代的T49/50,早年车型不可考,但95年左右该车已经升级为25G红皮车的概率不大(25A和25G最初几年不知道产能如何,如果到95年全国产能不到1000辆,估计此车换空调车希望不大,推测当时单层25型空调列车换装顺序为13/4,21/2次一共72辆左右,然后15/6,29/30,47/48加起来150辆左右,然后11/2,17/8次,53/4次,37/8次,1/2次,41/2次,210辆左右,接下来一批可能是31/2,65/6,5-10次,79/80,到这里差不多需要500节左右了,第500-1000节换一下25/6次,45/6次京福车,49/50沪广,59/60,61/2,63/4,75/6次,也不排除此时先换一批短途车,毕竟69/70,51-4这种,以当时的周转速度,所有车底加起来就要100+节车厢)
                      北京-南昌145/6/7/8升级为67/8/9/70次,京广线用67/8,浙赣用69/70,后来弄了一个T167/8但走武九线(京九没有Z的时候也许还走过京九?)浙赣走位的车一直存在,只是长期以来T145/6/7/8接这个活


                      224楼2021-01-15 22:07
                      收起回复
                        西安-北京35/6次,走同蒲线,当时在速度上已经落后于41/2次,但如此走位,能维持60左右的均速实属不易
                        北京-兰州/西宁95年升级为75/6次,后来西宁车单独拆出T151/2,从当年的时刻看,西宁-兰州超过4小时,兰州-西安14小时,特别是上行76次宝天段行车超过4.5小时,说明当时西部地区路况感人。推测此车机车交路为北京--DF4B--郑州--SS3-宝鸡--SS1/3兰州--DF4--西宁
                        尽管75/6次的旅行已经如此艰难,但对于69/70次而言,抵达兰州只意味着半程马拉松的完成。兰州-乌鲁木齐的耗时仍然长达40小时,均速不达50,当年西北之远可见一斑
                        相比之下,那时候单线非电气化的湘桂线反而看起来平坦得多。桂林早就因旅游城市而闻名于世,80年代桂林机场旅客吞吐量就突破200万,考虑到当时普通人乘坐飞机还需要单位开介绍信,以及1亿衬衫换一架飞机的状况,桂林每年接待港澳台旅客和歪果仁或达百万,90年代的小学语文课本上就有《桂林山水》的课文。为了招待来自远方的旅客,桂林当时开出前往广州的特快列车,在衡阳折角,夕发朝至。后来逐渐拆分出深圳-桂林的T37-40和柳州-广州K33-36。这些列车应对境内外观光客是足够的,但应对90年代起迅速增长的春运务工者却捉襟见肘。与10年代前广西单线非电气化铁路相对应的,是国道的摩托车大军。直到14年,随着南广、贵广高铁通车,摩托车大军在19年几近消亡(19年,农历腊月21,321国道桂林段,下午5点左右,持续1个小时仅看到5辆摩托车,而且都是没带多少东西,推测不太像外地返乡人员)与此同时高铁动车组达到几十分钟一班。在这种情况下,桂林-广州特快逐渐淡出江湖,罕见地从小号特快T40降级为大号快速K952,并低调延长金城江,不再成为珠三角-桂林铁路交通的主要选择。


                        225楼2021-01-15 22:34
                        收起回复
                          1995年也是西安-广州列车的高光时刻。93年以前西安-广州还是271/2/3/4次直快,80年代还出过著名的马田墟事件,因旅客携带油漆和吸烟引起大火,在京广线南段经常被快车踩。93年一下子土鸡变凤凰,而且43/4/5/6这个号给人一股强烈的,和41/2次进京特快搞联动的感觉。当时这趟车的停靠站排图可谓很有精神!如今基本是Z车操作,尽管受制于当年线路条件,全程33小时。此车90年代就更换为25G,01年启用K81/2/3/4次车号。当然后来此车渐渐失去理想,越来越慢,毕竟如今西安-广州南的G81x,82x,83x,84x高铁多如牛毛,这趟K车也是人老珠黄,其在过去30年的车生经历,就如同灰姑娘一朝选入宫中,然后却渐渐失宠,又在失宠中渐渐老化。衰老与失宠的循环越陷越深,逼近更年期。
                          与43/4/5/6一同起飞的,还有西安-武昌列车,从管内快车升级为特快列车93/4/5/6,同时较早采用25G甚至S25B,与43/4/5/6次一样,此车也像老宫女一样,进入提速时代止步于K,而且相比于K81/2/3/4,其命运更为悲催,被一步步搞残,K81/2/3/4在平顶山等地去广州乘客的滋养下,得过且过,而去往西北苦寒之地的K621/2/3/4则已经奄奄一息。
                          相比之下郑州-武昌特快83/4后来的成就略好,维持特快地位,在机辆状态下,95年为S25B,00年代升级为S25K,列车在9-17节之间随机编组,但经常使用双SS8牵引,有时双烧酒,常常出站后迅速加速,成为先进动力的试验场。接下来列车升级为中原之星准高速动车,07年被CRH2动车取代,2010年后和京广北线其他动车组一样改为CRH5A(可能因为2系抽调到郑西高铁了),这就是武汉局直到最近还一直有驴的原因。
                          成都51/2/3/4次也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与K81/2/3/4一样存在后劲不足的问题,止步于K191/2/3/4,功能被高铁严重稀释
                          广铁管内特快25/6/7/8由张家界去往广州,当时石长不通,还走怀化


                          226楼2021-01-15 23:09
                          收起回复
                            京广线南段短途特快
                            虽为特快,但当时车速仍不及现在的K,武昌-广州用时17小时,长沙-广州12小时,衡阳-广州还能夕发朝至。可以看出95年京广线只有北京-信阳可以达速120,这997千米,最快的车需要12小时11分,必停石家庄、郑州、信阳,均速达到80,这个水平目前的K其实很难做到,主要因为停站多,调度等级低,不是速度达不到,但04年左右的K达到这个水平基本上是常规水平,那时候K的天敌还不多,排图标准也较高,相邻地级市均速可以给到90,尽管SS8加速性能弱,达速缓慢。过了信阳,旅客列车减速明显,95年特快能维持60-70的均速,相比于80年代已经是很大进步。线路角度最艰难的堵点已经克服,但部分区段不顺直,车速低的问题可能还存在,南段客车牵引机在01年后才完全电化,此后现代车迷可以理解的车次、车底和时刻布局才建立起来(K车SS8+25G,均速80,T车SS8+25K,均速90-100,这一段虽然限速不高,但客车停靠站少,所以除了Z车外,算车速一直感觉不比北段差,甚至K车在南京广均速比北京广还好看,因为南段平图行车,待避少,现在K车在北京广均速都奔向70了,T145,T124之类的,算出来也就90左右的水平,待避多,排图也放水太猛)。


                            227楼2021-01-15 23:29
                            回复
                              接下来我们欣赏京广线的直快列车。在京广线北段,运行的直快列车主要有
                              153/4次:即现在的T253/4,中午天津发车,晚间在石家庄加入京广线online,一直到游戏结束
                              163/4次:北京-成都,即今K1363/4,下午5点从北京发车,半夜11:34在邯郸被晚发车70分钟的37次特快追上,次日凌晨3:43在郑州下线加入西陇海群,
                              189/90次:北京-重庆,即今K589/90,下午2点发车,9小时后在新乡下线,转入太新、焦柳运行
                              195-8次:石家庄-上海,今K233/4,一直维持经典的京广-陇海-京沪走向,是京广线北段进沪唯一的直通车,当年夕发夕至,后来多次提速后发车时间提前,到达时间也改到了上午
                              225/6次:天津-郑州,今K329/30,已退坑游戏《京广线online》多年
                              227/8次:北京-信阳/郑州,隔日去信阳,推测使用前京郑251/2次直快升级79/80次特快后的车底,随着90年代中期豫南进京务工人员的增加,此车客流巨好,95年作为京广线天窗前最后一班车发出,因此非常幸运没有待避,10小时到郑州,下午3:47到信阳就可以下班了,全程15小时。后来提速后,车次改为527/8和2089/90,因为京广线快车越来越多,旅客列车的速度突破了120的固有限制,因此待避越来越多,第4次提速后,北京到信阳,在使用SS8牵引的情况下,耗时高达20小时,简直犹如临客。再后来6提换空调车升级K749/50,下行车日间运行,待避动车,全程13小时,上行比较惨,全程15小时,信阳发车后在武汉局管内县县停,同时把同向所有K车让掉(K158,K520,K243),接下来新郑附近待避汉口-郑州既有线动车D148,石家庄附近让直特群(T202-Z78-Z4-Z12-Z38-Z18),保定让石太线下来的特快和直达特快(Z20-T44-T27),最后松林店待避石家庄-北京西既有线动车D574,加起来待避14趟车,地位卑微。京广高铁开通后此车停运,改开G571/4次高铁,后来这个号给了北京西-重庆西高铁,不再有北京西-信阳(东)的本现车开行
                              231/2次:北京-洛阳,每日京广线下行第一车,下行车白天运行,上行车夜间运行的格局经历2169/70时代和K269/70时代保持至今
                              245/6次:北京-武昌,前提速时代北京与武汉之间的直快,下行车中午前后北京发出,第二天早上到武昌,此车坚持到98年10月第二次提速,随着T79/80的开行寿终正寝,车底转生,开行武昌-天津545/6次,即后来2545/6--1155/6--K919/20---T317/8/9/20,随着T317/8/9/20的停运这趟车的历史正式画上句号
                              253/4次:北京-郑州另一对直通车,逐渐与79/80次形成高低搭配之势,坚持进北京南站,后来改为2553/4次,并在多次提速后被逐渐淘汰
                              267/8次:石家庄-安康,上行由汉中始发,顺便套一个安康-汉中367次。石家庄-漯河间走京广线,是后来K261/2次的原形。
                              285/8次:太原-汉口,当时太原午夜发车,早晨跟随227次上线京广线,直到晚间才能抵达汉口。后来此车进化为2231/2次普快,K519/20/21/22次快速,09年改上石太客专,运行趋于夕发朝至。12年底高铁开通,此车停运,同一区间被G691/2/3/4次高铁代替,与此同时原车底改开太原-秦皇岛同一车次列车。


                              228楼2021-01-16 16:0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