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冲吧 关注:8,140贴子:191,303

回复:给冯幽姨盖新楼啦,把新观点都集中在这里说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什么宏大帝不干涉冯幽姨不行妾礼,就是给幽姨皇后待遇(敢情宏大帝是在给他叔叔皇帝待遇?),就是纵容幽姨嚣张跋扈,纯粹就是幽姨苏白日做梦。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3楼2020-12-04 18:35
收起回复
    其实宏大帝只是怪皇后不重家庭伦理(孝悌相连,不悌之人,会被认为孝也没做到家),怪皇后架子怎么比皇帝还大(自己这皇帝都能为叔叔站立等待,都能阻止叔叔跪拜,她这皇后,怎么为了姐姐不跪拜,就要时时甩脸色?她姊姊不行妾礼又不是什么礼都不行,行个姊妹平拜之礼,也值得她这么大怨气?)。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4楼2020-12-04 18:55
    回复
      玉仪想当然地觉得,妹妹要姊姊来跪拜,姊姊不肯跪拜,妹妹就很憋屈,殊不知姊姊一直管妹妹叫妹妹,妹妹却板着个脸,始终不肯叫一声姊姊,姊姊才是真尴尬。昭仪自以年长,轻后而不率妾礼,这事换个角度说,其实就是皇后自以位尊,轻姊而不行妹礼。不过,魏收是不会为冯幽姨换角度的,悲哀的是,千年后号称喜欢冯幽姨的人也不会。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5楼2020-12-04 20:34
      回复
        夏四月戊戌,立皇后冯氏。是月,萧赜征虏将军、直阖将军、蛮酋田益宗率部 落四千余户内属。五月乙卯,宕昌、阴平、契丹、库莫奚诸国并遣使朝献。壬戌, 宴四庙子孙于宣文堂,帝亲与之齿,行家人之礼。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8楼2020-12-05 22:22
        回复
          看吧,就在宏大帝与冯废后新婚不久时,为了行长尊幼卑的家礼,宏大帝不惜逐个逐个地去问宗室的年龄(有些远亲他根本不熟啊),看看谁比自己大,谁比自己小,那个认真劲儿,傻气到都有点可爱了。你说他看到废后一心想让姊姊下跪磕头,他对废后印象能好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9楼2020-12-05 22:29
          回复
            宏大帝与冯幽姨复合,其实最想看到的是幽姨、废后姊友妹恭,结果呢,姊姊一直管妹妹叫妹妹,想和妹妹平拜,妹妹却一直板着脸不肯叫姊姊,满心要让姊姊叩头,你说在与远亲都要认认真真行长尊幼卑之家礼的宏大帝眼中,是姊姊的问题严重,还是妹妹的问题严重?当然了,宏大帝虽然由此对冯废后印象变差,但就为这个把冯废后废掉,他还不至于,不然需要冯幽姨绞尽脑汁,磨破嘴皮,谮构百端?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0楼2020-12-05 22:46
            回复
              对,以前还想是不是冯三的妈妈,想了想基本不可能。
              ---------------
              冯季华的墓志提到冯诞死后被加九锡,却没提到冯熙死后被加九锡,原因可能有二:
              一、冯诞是北魏首个被加九锡的臣子,首个的意义比不是首个的意义更非同一般;
              二、宏大帝给冯熙加九锡,或许有考虑到这层,儿子都加了,父亲不加,不好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7楼2020-12-07 14:14
              回复
                资治通鉴容易造成的误解
                有时候把和叙事主体有关系的几件相关的事情写到同一段,比如立冯幽姨为皇后和高照容的死,实际上後者在前者【之前】一年;比如李敏的七岁丧父和李敏多年後娶宇文娥英;比如成昭的死、成昭妹妹的娶进门、成昭妹妹的被废、长安君的赐婚。
                ---------------
                《资治通鉴》这个地方也是,因为几件发生在不同年份的事彼此之间有关联,都讲拓跋宏大帝一心要变易北俗,就把它们写一起:
                ◎ 建武二年乙亥,公元四九五年
                (五月)甲午,魏太子冠于廟。魏主欲變北俗,引見群臣,謂曰:“卿等欲朕遠追商、周,爲欲不及漢、晉邪?”鹹陽王禧對曰:“群臣願陛下度越前王耳。”帝曰:“然則當變風易俗,當因循守故邪?”對曰:“願聖政日新。”帝曰:“爲止于一身,爲欲傳之子孫邪?”對曰:“願傳之百世!”帝曰:“然則必當改作,卿等不得違也。”對曰:“上令下從,其誰敢違!”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順,則禮樂不可興。’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其年三十已上,習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見在朝廷之人,語音不聽仍舊;若有故爲,當加降黜。各宜深戒!王公卿士以爲然不?”對曰:“實如聖旨。”帝曰:“朕嘗與李沖論此,沖曰:“四方之語,竟知誰是;帝者言之,即爲正矣。’沖之此言,其罪當死!”因顧沖曰;’卿負社稷,當令禦史牽下!”沖免冠頓首謝。又責留守之官曰:“昨望見女猶服夾領小袖,卿等何爲不遵前诏!”皆謝罪。帝曰:“朕言非是,卿等當庭争。如何入則順旨,退則不從乎!”六月,己亥,下诏:“不得爲北俗之語于朝廷。違者免所居官!”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8楼2020-12-07 14:28
                回复
                  理顺《魏书》的帝纪和列传,可证宏大帝入洛阳城见有女性还在穿胡服,于是责备留守大臣,这其实是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初发生的事,《通鉴》将它提前了三四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9楼2020-12-07 14:35
                  回复
                    这是《魏书》任城王澄的传记:
                    车驾南伐,留澄居守,复兼右仆射。澄表请以国秩一岁租布帛助军资,诏受其 半。高祖幸鄴,值高车树者反叛,车驾将亲讨之。澄表谏不宜亲行。会江阳王继平 之,乃止。高祖还洛,引见公卿。高祖曰:“营国之本,礼教为先。朕离京邑以来, 礼教为日新以不?”澄对曰:“臣谓日新。”高祖曰:“朕昨入城,见车上妇人冠 帽而著小襦袄者,若为如此,尚书何为不察?”澄曰:“著犹少于不著者。”高祖 曰:“深可怪也!任城意欲令全著乎?一言可以丧邦者,斯之谓欤?可命史官书之。” 又曰:“王者不降佐于苍昊,皆拔才而用之。朕失于举人,任许一群妇人辈奇事, 当更铨简耳。任城在省,为举天下纲维,为当署事而已?”澄曰:“臣实署事而已。” 高祖曰:“如此便一令史足矣,何待任城?”又曰:“我遣舍人宣诏,何为使小人 闻之?”澄曰:“时虽有干吏,去榜亦远。”高祖曰:“远则不闻,闻则不远。既 得闻诏,理故可知。”于是留守群臣遂免冠谢罪。寻除尚书右仆射。萧宝卷遣其太 尉陈显达入寇汉阳。是时高祖不豫,引澄入见清徽堂。诏曰:“显达侵乱,沔阳不 安,朕不亲行,莫攘此贼。朕疾患淹年,气力惙弊,如有非常,委任城大事。是段 任城必须从朕。”澄涕泣对曰:“臣谨当竭股肱之力,以命上报。”遂从驾南伐。 高祖崩,澄受顾命。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0楼2020-12-07 14:38
                    回复
                      这是《魏书》宏大帝的帝纪:
                      (太和二十二年)八月辛亥,皇太子自京师来朝。壬子,萧宝卷奉朝请邓学拥其齐兴郡内属。敕勒树者相率反叛。诏平北将军、 江阳王继都督北讨诸军事以讨之。壬午,高丽国遣使朝献。九月己亥,帝以萧鸾死, 礼不伐丧,乃诏反旆。庚子,仍将北伐叛虏。丙午,车驾发悬瓠。
                      冬十月己酉朔,曲赦二豫殊死已下,复民田租一岁。十有一月辛巳,幸鄴。十 有二月甲寅,以江阳王继定敕勒,乃诏班师。
                      二十有三年春正月戊寅朔,朝群臣,以帝疾瘳上寿,大飨于澄鸾殿。壬午,幸 西门豹祠,遂历漳水而还。萧宝卷遣太尉陈显达寇荆州。癸未,诏前将军元英讨之。 乙酉,车驾发鄴。戊戌,至自鄴。庚子,告于庙社。癸卯,行饮至策勋之礼。甲辰, 大赦天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1楼2020-12-07 14:41
                      回复
                        任城王的传记说,江阳王继平定了高车树者的叛乱以后,宏大帝入洛责备留守大臣,为什么我还看到有洛阳妇女着胡服。
                        宏大帝的帝纪说,太和二十二年八月,在外的宏大帝命江阳王继讨伐高车树者的叛乱;同年十二月,宏大帝听说江阳王继已经平定了高车的叛乱,下诏班师;太和二十三年年初,宏大帝抵达洛阳,进洛阳后东望望,西望望,看到有乘车的女人没穿汉服,就不高兴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5楼2020-12-07 14:58
                        收起回复
                          宏大帝在悬瓠就已经听说冯幽姨出轨的事了,据帝纪他太和二十二年九月便离开悬瓠,到了太和二十三年春入洛他居然还不急着审问高菩萨、双蒙等人,还有心情东走西逛,东张西望,还有心情去观察洛阳的男男女女谁有穿汉服,谁没穿汉服,一发现谁没穿,立马记在心上,足见宏大帝对冯幽姨的关注度真是很低很低,哪有一点点为冯幽姨出轨的事精神崩溃、举措失常的样子?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8楼2020-12-07 15:12
                          回复
                            而且实际上,王公家的侧室们哪个是贵妾,往往和谁资历久谁生儿子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甚至和谁得宠没有直接因果关系。因为王府哪个妾得到皇家诰命,封为夫人,(别的朝代也称为次妃、侧妃、侧福晋啥的),是由皇帝决定的,王公只能负责申请。常阿姨虽然资历老而且有儿女,却没被承认为昌黎王夫人过。只有士阶层的才推长妾,即年纪大资格老的、或者生儿子的,因为士阶层娶不起出身好的侧室,而无论皇帝还是王公依周礼都要先考虑妾的出身背景来划分排名先後。
                            于是,人家宏大帝没以诰命承认常阿姨是个贵妾,那她就不是个贵妾。出自保太后家族的那位常氏纳不以礼呢,宏大帝就不认可她是王妃,但是不是王妃好歹还可能是夫人。盖章本微贱的常氏呢?自然是连做夫人的资格都没有。
                            第一宏大帝读书死板不懂变通;其二要算他看这些女的出身微贱,不配作媵,否则他博学而纯洁的心理上很难接受。在他而言,贵女作媵,微贱是妾,他的贵妾是皇后的妹妹(?!),以及汉族世家女啦,鲜卑官员妹啦什么的,而贱妾是只要有兴趣随时可以处理的比如可怜的高照容。
                            ------------------
                            在那样的大环境下,天子及王公家庭的妾,其出身虽然非常影响其能否获得高位,但似乎不很影响其能否获得管家权。高照容到死追封不了昭仪,但她生前就有提拔宫女的权力,说明她至少获得了部分管家权,不是个主管也是个助理吧。能否获得管家权,应该很大程度上是看资历,看经验,看性格,看能力。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0楼2020-12-07 15:48
                            收起回复
                              很多人受当代小说及影视剧的影响,不知道姊妹之礼和妻妾之礼是互相冲突的,以为不是姊妹的妻妾之间,姊妹相称也是很稀松寻常的事。所以,史称冯幽姨不向妹妹行妾礼,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冯幽姨根本不会对妹妹讲任何礼,好好地叫妹妹,等待妹妹叫姊姊,怎么可能?幽姨苏脑补幽姨不行妾礼=对妹妹各种欺凌、各种羞辱,很多人也就信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1楼2020-12-07 20: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