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吧 关注:820贴子:20,240

回复:解放军第一号悍将---刘伯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发帖子真困难。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20-11-21 10:22
回复
    八、历史定位


    29楼2020-11-21 12:08
    回复
      @死磕阿里 你不是要比水平吗?过来,8个方面,逐一比过!!


      31楼2020-11-21 14:36
      收起回复


        32楼2020-11-21 14:41
        回复
          以下,将分九个方面介绍刘伯承元帅“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作战谋略和指挥艺术”。
          第一部分 刘伯承元帅军阀时期的作战
          第二部分 刘伯承元帅领导的起义---泸顺起义
          第三部分 刘伯承元帅经典战例
          第四部分 刘伯承元帅普通战例
          第五部分 刘伯承元帅平手战例
          第六部分 刘伯承元帅指导的战例
          第七部分 刘伯承元帅搭台的战例
          第八部分 刘伯承元帅参谋的战例
          第九部分 不采纳刘伯承元帅的建议或意见失败的战例


          35楼2020-11-22 11:55
          收起回复


            37楼2020-11-22 17:36
            回复


              38楼2020-11-22 17:38
              回复


                39楼2020-11-22 17:39
                回复
                  第二部分 刘伯承元帅领导的起义---泸顺起义
                  1926年中G重庆地委利用军阀矛盾,同时策应北伐战争,发动了泸顺起义。
                  12月1日泸州义军率先起义,12月3日顺庆发动起义。刘伯承受组织委派,去顺庆统一指挥。根据计划,泸州义军应向顺庆集中,但泸州义军贪图泸州的丰厚税赋,不听调遣,致使顺庆起义军寡不敌众,刘伯承无奈,只能放弃顺庆,带领顺庆起义军向开江转移。
                  27年1月中旬,刘伯承参加了在万县召开的军W会,并受组织委派,去泸州统一指挥。1月下旬到达泸州。4月,刘湘组织7万余人10倍于起义军围攻泸州,在刘伯承指挥下,起义军先后取得龙透关阻击战、小关门、馆驿嘴、碗厂、小市等地防御作战的胜利,击退了敌军的进攻。同时,重庆军W会打算利用敌军矛盾,以杨森牵制刘湘,配合泸州守城,此策略因杨森倒向蒋介石而进攻武汉政府告失败。刘伯承得到通知后,决定放弃泸州转移。但依赖的军阀起义部队,再次不听指挥,同时准备出卖刘伯承倒戈。为免遭不测,刘伯承不得已于5月16日离开泸州,泸顺起义失败。
                  起义不同于正规的体系作战,首先是没有可靠的军队,军阀部队没有什么信仰,更多是利益驱使,摇摆不定不是刘伯承可以控制的,起义所依靠的军阀听你的,你是总指挥,不听你的你就啥也不是。其次,起义是以局部力量对抗另一个体系,完全是不对称的作战。其三,泸顺起义是我党领导的第一次起义,性质是“国民\\革\\命”,这是我党领导武装起义的第一次探索,没有任何经验和成功道路可寻。以上,决定了这种起义就没有成功的可能性,非战之罪,在军事斗争上也没有什么失误,坚持的时间达半年之久,在起义中也算是出色的。同时,刘伯承的报告中率先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论断,这也是我党领导第一次起义的重大收获。


                  40楼2020-11-23 08:42
                  回复
                    以下为成为共J之后的战例:
                    第三部分 刘伯承元帅经典战例
                     刘伯承元帅经典战例之一:智取遵义:
                      红军长征突破乌江之后,刘伯承指挥中路部队,迅速攻占深溪,并批准红6团智取遵义计划,化妆成国MD军,诈开遵义城,兵不血刃夺取遵义。
                      刘伯承率部智取遵义成功,其意义远远超过夺取这座城市本身。首先,智取贵州重镇遵义,是红军长征以来夺取的第一座较大的城市。这一胜利,对整个红军产生了强大的心理影响,振奋了军心,提高了士气,使广大红军战士看到了革命的希望,增强了胜利的信心。其二,智取遵义的胜利,再一次显示了红军游击战法的威力,宣告了“左”倾军事路线的破产。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即遵义城为我所得,为中Y政Z局扩大会议的召开,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时间和空间条件。其四、战术上采取的是“兵不厌诈”的奇袭手段,这是没费什么劲就轻松占领遵义的根本原因。其五、占领遵义后,立刻命令部队不顾疲劳袭占50公里之外的娄山关,更是体现了一个卓越指挥员高瞻远瞩的军事眼光。


                    41楼2020-11-23 13:21
                    回复
                      刘伯承经典战例之二巧渡金沙:
                         四渡赤水之后,我军重渡乌江,兵临贵阳,调出滇军,然后向昆明虚晃一枪,直奔金沙江。 刘帅指挥干部团巧妙化装,完全不和敌军纠缠,以神速动作,直扑绞平渡,缴获敌军未来得及销毁的6条小船,并强渡金沙江,建立对岸支撑点,为全军打开了北上通道。(一/三军团均失利)
                        此战是兵法上“兵贵神速”“兵不厌诈”的典型战例。作战方式采用的是现代特种部队常使用的“纵深奔袭”。
                      刘伯承经典战例之三强渡大渡河:
                      刘伯承作为全军的先遣,率先攻占安顺场,并找到一条小船,组织17勇士强渡,一举攻占对岸敌军阵地,控制渡口,此后红一师和干部团从渡口渡江。此后,与红四团夹江而行,包抄泸定桥,动摇了泸定桥守军的信心,对红四团夺取泸定桥起到了重要策应,。
                        此战体现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无畏气概,并且,已经避免了红军的全军覆没。主X曾交待刘帅,如果大部队不能过江,则由刘聂带领部队去四川开创局面。


                      42楼2020-11-23 20:11
                      回复
                          刘伯承经典战例之四:七亘村重叠待伏
                          七亘村伏击发生在1937年10月,当时刘伯承率领129师386旅进抵山西平定地区,当时日军正猛攻娘子关。为配合娘子关国民党军正面战场,在刘伯承亲自指挥下于10月22日至28日,先后在长生口、东石门、马山村、七亘村连续作战打击日寇。其中以两次设伏七亘村战果尤其显著,消灭日军400多人,我军仅伤亡30余人。
                          刘伯承元帅绝妙地演绎了“兵不厌诈”“出其不意”的战争法则,一反常规,在同一地点两次设伏,痛歼日军。其中第一次伏击战创造了敌我伤亡比例30:1的空前纪录,在GONG的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44楼2020-11-24 12:35
                        回复
                          刘伯承元帅经典战例之五:黄崖底伏击战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1月月初,日军第109师团第136联队1个大队,由九龙关向昔阳进犯。八路军129师判定,日军必然经过昔阳以东之南、北界都和黄崖底地区,该地为河谷地带,有利于设伏,遂决定以第386旅第771团在黄崖底以南风居村地区设伏,第772团在黄崖底以东巩家庄一带高地设伏。2日,日军第136联队1个大队进至伏击区,伏击部队立即开火,日军阵形大乱。当日军抢占高地被击退后集结于黄崖底河谷时,伏击部队集中火力猛烈射击,其间日军3次向伏击阵地发起冲击,均未得逞。此战,八路军共毙伤日军300余人、骡马300余匹。八路军伤亡30余人,敌我伤亡比10:1。
                            这是一个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的典型战例,这次战斗敌我伤亡比虽然不及七亘村第一次伏击战,但此次伏击的是日军的作战部队,也开创了伏击日军作战部队伤亡比的先河。


                          45楼2020-11-25 11:18
                          回复
                            刘伯承经典战之六:神头岭之战
                              1938年3月,刘帅以一部兵力攻击黎城,吸引潞城敌军增援,并在神头岭以陈赓旅设伏,痛击日军,歼灭1500余人,自身伤亡仅240余人。
                              此战创造了共产党军队单战歼灭日军新纪录,充分诠释了“兵者诡道”的战争法则。此战使用攻敌所必救的手法吸引日军出援,同时巧妙地将伏击战场设在敌人绝想不到的“非理想伏击战场”的神头岭上,而产生了出其不意的效果,一击成功,将神头岭变成了日军的“伤心岭”。日军誉此战为“第一流游击战术”。


                            46楼2020-11-26 11:49
                            回复
                              刘伯承经典战列之九:香城固伏击战
                              1939年2月10日,129师师部令陈赓率八路军129师386旅新一团、补充团、688团、骑兵连,在香城固村西老沙河一带构筑工事设伏,以骑兵连引诱驻威县日军第十师团安田步兵中队和四十联队、补充大队出城,诱敌进入伏击圈,经过8小时的激烈战斗,歼敌250余名,生俘8人,烧毁汽车8辆,缴获四一式山炮1门,九二式步炮2门,迫击炮1门,长短枪100余支,八路军仅伤亡50余名。


                              49楼2020-11-27 20: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