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刘伯承元帅领导的起义---泸顺起义
1926年中G重庆地委利用军阀矛盾,同时策应北伐战争,发动了泸顺起义。
12月1日泸州义军率先起义,12月3日顺庆发动起义。刘伯承受组织委派,去顺庆统一指挥。根据计划,泸州义军应向顺庆集中,但泸州义军贪图泸州的丰厚税赋,不听调遣,致使顺庆起义军寡不敌众,刘伯承无奈,只能放弃顺庆,带领顺庆起义军向开江转移。
27年1月中旬,刘伯承参加了在万县召开的军W会,并受组织委派,去泸州统一指挥。1月下旬到达泸州。4月,刘湘组织7万余人10倍于起义军围攻泸州,在刘伯承指挥下,起义军先后取得龙透关阻击战、小关门、馆驿嘴、碗厂、小市等地防御作战的胜利,击退了敌军的进攻。同时,重庆军W会打算利用敌军矛盾,以杨森牵制刘湘,配合泸州守城,此策略因杨森倒向蒋介石而进攻武汉政府告失败。刘伯承得到通知后,决定放弃泸州转移。但依赖的军阀起义部队,再次不听指挥,同时准备出卖刘伯承倒戈。为免遭不测,刘伯承不得已于5月16日离开泸州,泸顺起义失败。
起义不同于正规的体系作战,首先是没有可靠的军队,军阀部队没有什么信仰,更多是利益驱使,摇摆不定不是刘伯承可以控制的,起义所依靠的军阀听你的,你是总指挥,不听你的你就啥也不是。其次,起义是以局部力量对抗另一个体系,完全是不对称的作战。其三,泸顺起义是我党领导的第一次起义,性质是“国民\\革\\命”,这是我党领导武装起义的第一次探索,没有任何经验和成功道路可寻。以上,决定了这种起义就没有成功的可能性,非战之罪,在军事斗争上也没有什么失误,坚持的时间达半年之久,在起义中也算是出色的。同时,刘伯承的报告中率先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论断,这也是我党领导第一次起义的重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