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金融外汇理财吧 关注:71,390贴子:179,635
  • 1回复贴,共1

投资理财如何避免踩雷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总有朋友问:投资理财如何避免踩雷?坦率地讲,这个领域的水很深。投资者要做的是:1)充分学习,与时俱进;2)多向专业人士请教。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11-04 23:50回复
    回到正题,怎么避免踩雷呢?
    一)对于可投金额高于100万的投资者来说,可以选择银行、公募基金、信托、私募基金。银行、公募基金见本文第二部分,先说大家比较陌生的两类:
    1)信托公司起投门槛100-300万。目前大大小小的银行已有上千家,但信托公司仅有68家。截止2019年年底,银行理财规模23万亿,信托理财规模21万亿。大部分的信托公司,资产管理规模在1千亿-1万5千亿元之间。国家对于信托牌照控制很严,已经10多年不发新的牌照了。银监会对于信托公司的注册资金、自有资本充足率、风险拨备金都有很高的要求。在2018年之前,信托公司总体坏账率在0.58%左右,低于银行业的1.58%。但这两年信托行业坏账率攀升比较明显。总体来说,信托风险可控。那么,如何挑选信托公司和项目呢?首先,尽量选择排名前10的信托公司,至少也要排名前30的。有那么三、五家信托公司,最好避开,否则很容易掉进坑里(为了不得罪同行,此处不便点名)。其次,信托产品分为房地产类、政信类、金融企业类、工商企业。目前行情下,建议优先选择政信类信托和头部地产类信托。目前的两年期信托,主流年化收益率在6.5%-8%区间。低于6.5%,投资者有点亏了;能做到7.5%的,已经算是不错了。高出8%的,就不要选了,基本都是小型信托公司在发行。
    2)私募基金起投门槛100万。根据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截止2019年12月31日,私募基金管理规模已经达到14万亿,超过银行23万亿理财规模的一半。同一类型、同一底层资产的理财产品,私募基金一般比信托收益要高1%-2%。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私募基金与信托一样,不能在电视、报纸、网络等等公众媒体上打广告做宣传,只能一对一推介,且被推荐的对象必须是合格投资者。所谓合格投资者,指的是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且单笔认购金额不低于100万。因为投资门槛高而且不能公开宣传,普通投资者很难获取私募基金行业里的信息。全国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达到24000多家,各家机构之间的实力相差悬殊。选择私募基金管理机构重于项目本身。正规私募基金公司及其产品都可以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官网http://www.amac.org.cn上查到。如果是查不到的公司和产品,千万不要买。起售门槛低于100万的所谓“私募基金”,是无法备案的。没有备案就是非法的,意味着完全没有监管,绝对不能买。建议投资者尽量选择排名前十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
    二)对于可投金额低于100万的投资者来说,选择面比较窄,基本只有三个途径:
    1)银行。找稳健性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基本在3%-4%区间。注意:银行理财已经打破刚兑,不保本保息,也有可能出现亏损。根据《商业银行法》,银行也是企业,是允许倒闭的。之前也确实有银行,比如曾与浦发、广发、深发展齐名的海南发展银行就在1998年倒闭了。倒闭的原因是海南房产地泡沫被亚洲金融危机刺破。如果银行倒闭,储户50万之内的存款是有保障的,超过50万的部分,就难说了。目前银行已有上千家,建议选择全国性大行。
    2)公募基金。公募基金的收益是浮动型的,与大盘涨跌密切相关,主要靠天吃饭。如果长期看好中国经济,且资金至少一、两年不会用到,可以配置一部分。
    3)保险年金。保险公司年金是市面上唯一保本、保收益的产品。根据《保险法》规定,人寿保险公司不能倒闭,最坏的情况是被其他保险公司接管。接管方必须负责被接管方所有保单的兑付。目前,大陆的保险公司年金险年化收益在3.5%。香港的保险公司可以做到6.5%-6.9%的收益,都是复利计息。特别提醒:买保险的钱,都必须是长期不用的资金。如果提前退保,会有较大损失。
    特别提醒:海外外汇交易、拆分盘、传销(通常打着“直销”的幌子)、野鸡私募等等都是骗局,建议大家远离。区块链、各种数字货币风险巨大。期货是金融机构用来对冲风险的工具,赌单边上涨或下跌行情风险极大,个人不要参与。P2P将全线清退,能退出就尽快退出。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11-04 23: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