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族鲢鱼吧 关注:85贴子:2,769
  • 11回复贴,共1

茶叶原料是否水洗之争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祭天!


IP属地:四川1楼2020-09-13 13:46回复
    随着茶叶加工步骤的普及,大家发现一个普遍情况。
    鲜叶采摘下树,并不会经过清水冲洗,直接就进行毛茶的加工。而且,整个毛茶加工步骤中也没有清水冲洗这一类似步骤。因此大家对此抱有疑虑,今天来开个专门的帖子,大家讨论一下,我也水下经验。
    1. 支持水洗的原因。(消费者)
    支持水洗,大多数都是消费者,基本原因出于对干净卫生的高要求。我是个消费者,我是比较支持水洗的。
    支持水洗的原因细分一下,大概分为这么几个方面:
    (1).水洗可以冲刷茶叶表面农药残留。
    虽然,现在任何厂家都会坚称自己不使用农药。不过是否真的不使用,这个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看。一般人也不可能真正了解所有茶叶原料产地是否真的不使用一丁点农药。
    就算是真的一丁点农药都不使用。那么这种不使用农药的情况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一年前?五年前?十年前?
    要知道,以前管理和要求都不是很严格,给了使用农药的机会,毕竟使用农药会大大的增加产量。而且,农药残留时间很长,有一部分农药,能残留十几年之久。可能一块地,很久以前打过农药,后来不打农药了,但是依然能检测出农药残留。


    IP属地:四川2楼2020-09-13 13:48
    回复
      最后,因为商家和消费者在各自立场上的天然对立性。消费者也不会轻易相信,商家宣传所谓产品不打农药,绝对没有农药残留的情况。
      所以,实际上,商家是比较被动的,甚至有理说不清了。因为,消费者天然不相信,茶叶是绝对没有一丁点农药残留的。
      说一点题外话,消费者数量庞大,容易被误导或者听信谣言,商家确实是很被动的。打个比方,就算茶叶真有农残,冲洗也不一定有用。理论上只有水溶性的农药,才有可能被水冲洗掉。而且,短时间的清水冲洗,是否能把所有水溶性的农药全部去除?这一点可能性不大,可能最后结果就是聊胜于无吧。更别谈一部分农药不是水溶性的,不溶于水或者微溶于水。那么清水冲洗,大概率是冲洗不掉这一类农药残留的。
      不过,话说回来,消费者是盲目或者容易被误导的。那么多了一个清水冲洗步骤,再通过专门的宣传,也可以让消费者相信,多了清水冲洗的步骤,肯定能冲掉农药残留,至少多了个心里安慰吧。而仅仅这一点心里安慰,大部分消费者都是会买账的。


      IP属地:四川3楼2020-09-13 13:50
      回复
        (2).水洗可以洗去浮尘一类的污物。
        茶叶生长在室外自然环境中,那么表面难免会有一定量的浮尘、鸟粪、昆虫粪便以及其他分泌物等等。这一类东西,我们肯定是不愿意吃进口里的,想想就恶心。
        那么多一个清水冲刷的步骤,那么茶叶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干净,虽然不能百分百去除这些恶心的东西,但是,还是能有效的冲刷走一部分污物的。还是聊胜于无吧?或者说心里安慰吧?消费者依然买账。


        IP属地:四川4楼2020-09-13 13:51
        回复
          (3).水洗可以去除一些异物。
          说到异物,都快成黑茶的一种特色了。什么小石子、瓜子壳、编织袋、甲壳虫等等。茶友从黑茶里面开出来过的异物,真的是千奇百怪。这一类异物肯定是不好的东西,也大大降低了黑茶的受欢迎程度或者说卫生程度。
          那么多一个清水冲洗的步骤,一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洗去这一类异物,那么在干净卫生上,就能大大的进一步。
          所以说,为了干净卫生,消费者也会支持增加水洗的步骤。毕竟是吃进口里的东西,大家都是十分在乎的。


          IP属地:四川5楼2020-09-13 13:51
          回复
            1. 不支持水洗的原因。(厂商)
            不支持水洗大多数都是厂商,毕竟如果他们支持水洗,就直接在制作茶叶的时候,添加水洗这么一道工序就行了。不添加,明显就是不支持,至少是行动上的不支持。
            我也不是厂商,只是个消费者,也不是很明白他们到底是个什么原因不水洗,只能假想的站在厂商的角度,来分析下不水洗的原因:


            IP属地:四川6楼2020-09-13 13:51
            回复
              (1).水洗之后茶叶湿润不利于后期加工以及成品品质。
              茶叶太过湿润,是不利于后期加工和成品品质的。鲜叶采摘下树之后,第一步就是要平摊晾晒。这一步的作用就是快速的晒干茶叶表面的水分。还有说法就是下雨天不能采茶,必须要大晴天才最好采茶,这也是为了避免茶叶表面水分太多,不利于后期加工,而且还会进而影响最终成品的品质和口感。所以还是不要水洗的好。
              消费者疑问:
              鲜叶太过湿润,会影响茶叶后期加工和成品品质。那么,是怎么个影响法?
              洗过之后,平摊晾晒会时间会加长?不能快速晾晒干会影响后期加工和成品品质?那么,能不能换其他的方法替代平摊晾晒这种靠天吃饭的工艺?比如直接上滚筒烘干机,温度开低一点不就行了?或者说现有科学技术是无法取代平摊晾晒的功能,无法实现水洗之后茶叶的快速干燥?
              或者技术能够达到快速干燥,但是还会影响成品品质?那么怎么影响的?是因为水洗之后茶叶,通过快速干燥技术而不是不水洗的平摊晾晒技术,最终做出的茶叶变味了?是味道淡了?涩了?苦了?酸了?馊了?
              厂家有谁做过试验?那种比较有说服力的,大规模、长期、科学的对比试验?厂家是否有相关的试验,以及试验之后得出的科学数据以及最终结果来支持自己不水洗?如果真的影响了品质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影响的?水的硬度?水的酸碱度?水的温度?过水时间的长短?水不仅会洗去杂质还会洗去有益的茶叶内容物?水中含有的其他物质在接触到茶叶之后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从而改变茶叶?这些都只能给一大堆问号,因为估计还真没人去做过这么详细、完善的科学试验。
              如果没有一整套科学的、令人信服的证据。就空口白牙说水洗会影响品质。这就是毫无凭证,无法令人接受的借口。


              IP属地:四川7楼2020-09-13 13:52
              回复
                (2).水洗会增加生产成本。
                这一点是必然的。增加了一个新步骤,自然会增加相应的成本。
                多了水洗的步骤,那么我们可以粗略的预估一下增加的成本。
                第一,需要增加或者改造一块相应的水洗作业场地。(场地费用)
                第二,需要增加相应的人员工人去具体指挥操作这一步骤。(人工费用)
                第三,需要增加相应的机器设备。(设备费用)
                第四,需要增加相应的水电费。(水电费用)
                第五,需要增加相应的时间成本。(时间成本)
                粗略算了下,就有五个地方需要相应的支出。这些支出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所以,如果增加这么一个步骤,必然生产成本会一定幅度的上扬,相应的利润也会一定幅度的缩减。所以,还是不要水洗的好。
                消费者疑问:
                那么,又有谁具体详细的算过,到底需要多少支出呢?这些支出平摊到每一份产品之中,到底让成本增加了多少呢?让每一斤茶叶的成本上升了一毛钱?一块钱?还是一百块钱?一千块钱?只要去详细算一算,总会算出个具体的数字出来。
                茶叶的利润高,那是有目共睹的。从现在厂家的标价,到实际渠道价格的差距可见一斑。那么高的利润,如果水洗步骤增加的费用计算之后很少,那么为什么不增加水洗步骤。换个角度想,水洗之后还多了一个宣传点,自家茶叶都是水洗过的,干净卫生。这样去宣传,造成产品的销量上升,带来的利润是否高于水洗的成本?又有谁计算过?
                要么计算过之后,成本太大,除非大幅度涨价,否者不足以抵消大大上涨的成本。所以现在都不水洗。不过,大家都是成年人,即使不是一个圈子,我也不太相信增加个水洗步骤,就能大大的提升生产成本了。一斤茶叶还真能上涨一百、一千元的成本?
                还是那句话,茶叶本来利润高,这么高的利润,增加一点点成本,实际上损失不是很大的。况且还能靠干净卫生的宣传,增加更多的销量和更多的利润。就算不水洗,厂家一样的隔段时间就找个理由,说自己成本上涨,然后给产品提提价。现在给你一个真实的理由(增加水洗步骤,造成成本上涨),厂家可不要放过这个机会哟!
                要么就是根本就没计算过。一听要增加成本,那就没有计算的必要了。增加在少的成本,也是增加成本,只要是增加成本的事儿,怎么说都不会干,这辈子都不会干的。现在不水洗,茶叶依然买的好,干嘛非要增加成本?
                想起一个电视剧中情节。管理皇帝饮食的太监,一直把陈茶(绿茶)(绿茶是越新鲜越好),拿给皇帝喝。反正皇帝也没喝过新鲜茶叶,也不知道自己喝的茶到底好不好,是不是新鲜的茶叶。皇子只想着,这是下边进贡的茶,肯定是好茶。
                那么新鲜的茶叶呢?要么留着不动,放成陈茶了再拿给皇帝喝。要么太监就留着自己喝或者款待自己的客人。
                反正就是不给皇帝喝。为什么?
                害怕把皇帝的口养刁钻了。喝了好的自然想要更好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越来越麻烦。太监觉得这样的皇帝太难伺候,自己工作太不好做了,所以皇帝只喝陈茶最好。这样太监自己的工作也好做,皇帝那边也不知道自己喝的是新茶还是陈茶,要求也就不高,也就好伺候。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反正现在消费者喝没洗过的茶叶,也没说有多大意见,也没见影响自己销量。厂商干嘛费时、费力、费钱的去把自己工作要求提高,增加自己的工作量?干嘛把自己的客户培养成口味刁钻,不好伺候的皇帝?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IP属地:四川8楼2020-09-13 13:52
                回复
                  (3). 自古传统如此。
                  据说自古制作茶叶,都没有水洗这一个步骤(是不是真的?我也不知道,反正商家这么说的,我也没能力去证明其真伪)。
                  自古茶叶都不洗。那么,我们为什么现在非要添加这一步骤?这么多年,茶叶从不水洗,也没见出什么问题。那么我们照着古人的法子去做,不就好了?万一添加一个步骤,却造成了不好的结果,那不是费力不讨好,自吞苦果?
                  消费者疑问:
                  真的是所谓传统的就是好的?以前别人不洗,所以,以后都不用洗?有没有谁研究过以前不洗的原因呢?有没有谁研究过传统的形成原因呢?难道只是一味的坚持传统就行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们的传统也要求我们不能只是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啊。这个传统为什么就无视了呢?
                  时代在发展变化,人们对于健康、卫生的认识和要求也在逐步提升。拿着以前的老传统来应付现在的新理念,是否合适?
                  入口的东西,现在谁还敢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所谓遵循传统,在我看来一部分时候就是两个字----懒、贪。
                  懒得费时费力去创新,懒得去提升卫生水平。
                  贪图传统带来的高利润和不去创新而节约的成本。


                  IP属地:四川9楼2020-09-13 13:53
                  回复
                    在黑茶来说,这一点就像七星灶烘干工艺一样。
                    传统的七星灶烘干工艺,就是一种被一直延续的传统。但是这个传统为什么形成?
                    因为以前生产水平、技术有限,缺乏快速有效的烘干手段。所以,只有垒砌土灶,用山林之中采伐的木材,以明火的形式,烧灶烘干茶叶。
                    这是因为当时就只有这个技术、水平,没有自动烘干机用。就在这低下的条件里,人们也在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于是还出现了只有松木适合烘干,不是什么其他随便木材就能拿来用的。
                    为什么?抛开燃烧热值、取材方便的问题。茶叶本来就极易吸附杂味、异味,容易串味。这种明火烧灶的烘干方式很容易让茶叶吸附烟味。烟味,说到底,它也是一种杂味、异味。那么,技术上没有更好的方法防止茶叶吸附异味,人们就在吸附的异味上面做文章。普通柴火燃烧产生的烟味,难闻呛人。就选用松木来燃烧烘干。因为相比之下,松木燃烧的味道要好闻一些。这一改进也就成就了后来黑茶的松烟香。
                    但是说到底,以前是因为没条件、没技术改进烘干工艺,所以才让黑茶吸附了烟味(异味)。就好比很多当地人,把茶叶和腊肉一样,放在土灶上方,天天生火做饭,茶叶也在上面被烟熏火燎着。为什么这么做?因为家里面没有专门的茶叶仓库,没有条件和技术去控制茶叶仓储环境的湿度。那么,虽然挂在土灶上面,茶叶会吸附烟味(异味),但是总比受潮发霉好吧?所以干脆就放在灶台上面,天天烟熏火燎的,总不会受潮发霉了吧?只要没发霉,至少还能喝,哪怕吸附了烟味,但是总比发霉要好。在异味和发霉面前,人们两害相较取其轻,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了异味,防止了发霉。
                    现在一部分人喜欢黑茶松烟香,说到底,也是一种习惯而已。吸附了异味的茶叶,严格来说,就是算串味了。
                    能喝倒是能喝,不过串味了的茶叶,都算是不合格产品。但是,黑茶因为烘干技术不够的问题,只有用七星灶烘干,生产的茶叶都有烟味。所以大家也没得选,只有捏着鼻子喝。喝着喝着,习惯这个烟熏味了,也就好了。甚至还有一部分喜爱上了这种烟熏味。所以,这种烟熏味也就成为黑茶的传统特色之一了。
                    但是,说到底,烟熏味它还是一种因为生产技术的落后,导致茶叶吸附的一种异味。既然是异味,当然是能去掉是最好的。
                    而且现在生产技术早就超越从前,无烟烘干工艺早就十分完善了,全自动机器烘干能满足无烟的要求。
                    所以,现在很大一部分厂家,都在改善自己生产条件、工艺,引进无烟烘干设备,让烘干这一道程序更加完善。无烟味的产品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市面上,并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至于一部分已经习惯、喜欢烟味的消费者,厂家也保留一些传统烘干工艺的产品,来满足其需求。这一点,就是发展创新和时代融合的改变。
                    最后,我们说回到增加水洗步骤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否也可以照着七星灶烘干的改变模式来试试看?
                    如果,水洗真的会不可避免的改变成品质量。那么试试看改变到底有多大?多坏?先研究出个具体参数出来看看啊,这样才好权衡利弊。
                    万一现在消费者,宁愿牺牲一部分口感,而选择更加干净卫生(水洗之后的茶叶)的产品呢?
                    也学着烟味的处理。真要喜欢不水洗,不在乎那点不干净、不卫生的东西,就如同不在乎茶叶吸附烟味这种异味一样,那就不洗。喜欢干净卫生的,那么把鲜叶洗一洗。或者一部分不洗,一部分洗一洗,让消费者自己选择,先看看市场反应?
                    既然现在至少在技术层面上,增加水洗步骤,应该没有什么问题。那么,就试一下啊。当初黑茶有烟味,那是因为当时没技术,没得选。有技术了,立马就把无烟产品搞出来了。现在也不是没有水洗的技术,为什么也要营造出一种没得选的怪相呢?


                    IP属地:四川10楼2020-09-13 13:54
                    回复
                      (4).代替工艺
                      现在有一部分厂家为了达到茶叶去除表面污染物的要求,会采用一种静电除尘的工艺。制造一个高压静电场,物体通过时被电分离,尘粒与负离子结合带上负电后,趋向阳极表面放电而沉积。
                      但是,这种静电除尘的方式,主要是对气体除尘,主要应用在冶金、化学等工业领域中用以净化气体或回收有用尘粒。利用静电场使气体电离从而使尘粒带电吸附到电极上的收尘方法。在强电场中空气分子被电离为正离子和电子,电子奔向正极过程中遇到尘粒,使尘粒带负电吸附到正极被收集。
                      这项静电除尘工艺,也有着它的缺点:
                      1.设备比较复杂,要求设备调运和安装以及维护管理水平高。
                      2.对粉尘比电阻有一定要求,所以对粉尘有一定的选择性,不能使所有粉尘都的获得很高的净化效率。
                      3.受气体温、湿度等的操作条件影响较大,同是一种粉尘如在不同温度、湿度下操作,所得的效果不同,有的粉尘在某一个温度、湿度下使用效果很好,而在另一个温度、湿度下由于粉尘电阻的变化几乎不能使用电除尘器了。
                      那么,对于茶叶表面附着的灰尘等污染物,是否同样有效?效率有多高?本来应用于气体的除尘,气体中的灰尘都是悬浮状态,很小的作用力,就能使其被吸附。但是对于附着在茶叶表面的污染物,效果能不能达到?这个是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的。
                      就我们的常识而言,个人估计,茶叶表面附着的污染物,靠静电场的吸附力,可能不能够达到预期的除尘效果。
                      这也是我支持水洗的原因。水洗一方面水流的冲击力肯定比静电吸附力强,另一方面水也能泡软(软化)茶叶表面的污染物,使之更加容易脱落。


                      IP属地:四川11楼2020-09-13 14:12
                      回复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09-25 15: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