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姓吧 关注:267贴子:1,532
  • 0回复贴,共1

龙潜(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龙潜(1913年10月—199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龙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龙潜(1913年10月—1992年12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1] ,江西省永新县高溪乡九陂村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南京军区防空军政治委员、南京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军区军事检察院检察长、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军区军事法院院长、浙江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河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河南省军区政治委员、济南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2年12月13日在南京病逝,享年79岁。
早年经历
1913年10月,龙潜出生在江西省永新县高溪乡九陂江边村,贫苦佃农家里,祖辈烧炭、务农。
父亲龙水开,忠实厚道,终身务农,生有三男二女,龙潜排行第二。
一个8口之家,仅有建于清道光年间一栋古香古色的普通民房,两直三间一厅,砖木结构,占地不足100平方米。
因家境贫寒,龙潜幼年随父亲上山砍柴烧炭,下地种田度日。
1923年7月,10岁,上了三年私塾,一年夜校。
土地革命时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福建独立团,军委直属队,军委干部团特派员。
参加了长征。
1927年9月,14岁,加入了少年先锋队组织,担任暴动队队长,参加打土豪、分田地活动,亲历了著名的“三湾改编”。
1928年6月23日,参加了著名的“龙源口”战斗,率领九陂暴动队机智勇敢地配合中国工农红军作战,身负重伤,到后方医院治疗养伤。
1929年2月,16岁,参加工农红军,编入井冈山红四军第三十一团,任机炮大队传令班传令兵。
3月,跟随毛泽东上井冈山,调任团部通讯排通信员及班长。
同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1月,17岁,调第五纵队司令部通信排,任副排长。
9月,任中华苏维埃中央军政学校第一大队学员排班长、排长、政治指导员。
1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参加了中央红军对国民党的第一次反围剿战斗。
1931年2月,18岁,派到福建独立团任特派员,政治处主作(为团职)。
7月,参加了第三次反围剿战斗,红军六战六捷。
1932年9月,19岁,参加了第四次反围剿战斗。
同月,任红十二军三十四师一0一团特派员及总支书记。
率部急行军赶到福建省蒋乐县光明镇参加守卫战,阻击敌人189师、178师的进攻,达6个昼夜,多次与敌人白刃格斗,又身负重伤。
因作战勇敢,被中央军委授予三等红星奖章。
1933年9月,20岁,参加了第五次反围剿战斗。
红军失利,实行战略转移,被迫长征。
1934年10月,21岁,调到瑞金,随中央红一方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5年1月,22岁,红军到达遵义时,被调任中央军委干部团任特派员,在邓发和李克农的领导下,担负中央领导及中央机关的保卫工作。
为掩护和保卫党中央的安全,途中曾参加过著名的“直罗镇”和“瓦窑堡”战役。
10月,随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甘泉县,在指挥还击敌人的袭击中多次负伤。
1936年初,23岁,任陕甘宁军区政治部红军工作科科长及武装动员部部长。
1937年1月,24岁,随党中央及中央军委迁往延安,派往中国抗日军政大学(原军政干部学校),培养深造。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五支队政治部副主任兼军法科科长,新四军第二师政治部锄奸部部长,淮北行政公署公安局局长。
1937年8月,随中央军委由工军红军改编的国民革命第八路军和新编新四军,随东征军东渡黄河北上抗日作战中,遭敌机轰炸,又负重伤。
1938年6月,25岁,受中央指派到陕西省西安安吴堡青年训练班从事秘密工作,机智灵活地同国民党进行斗争。
1939年9月,26岁,任新四军第五支队政治部副主任兼军法科科长。
1941年5月,28岁,江北指挥部改为新四军第二师,任二师政治部保卫部部长、锄奸部部长。
1942年3月,29岁,派往华东中央党校学习。
1943年10月,30岁,任淮北行政公署公安局局长。
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任苏皖边区政府公安总局局长兼淮阴城防司令员,华东军区后备兵团副政治委员兼教导师政治委员,南京市公安局局长。
1945年8月,32岁,侵华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国民党蒋介石在美国帝国主义支持下发动了全面内战。
他参加了著名的淮海、渡江等重要战役。
先后担任华东苏皖边区政府公安总局局长兼淮安城防卫戍司令员(为正师职),调了一个团担任警卫并成立了数百人的敌后便衣大队。
1948年9月,35岁,任华东军区后备兵团副政委(为军职)兼教导师政委、党委书记。
更多信息微信搜索公众号:龙氏在腾飞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0-09-13 10:3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