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非大裂谷吧 关注:30贴子:141
  • 5回复贴,共1


1楼2010-01-09 20:59回复
    人类的发祥地在哪里?历史上说法不一。人们的认识也经历了一段漫长、曲折的过程,至今虽依然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但“非洲论”基本已无异议。最早的所谓“欧洲论”是因为欧洲人类化石发现得比较多,奥杜维峡谷——考古展览馆便想当然地奥杜维峡谷,位于坦桑尼亚北部东非大裂谷东支的西侧,在塞仑盖提高原的东南缘。奥杜维峡谷为一长50余公里、宽一两公里的深切河谷,源于恩杜图湖。峡谷因到处生长一种当地叫做“奥杜维”的植物而得名。这种植物叶上的刺有毒,汁可止痛,是当地的一种神奇草药。
         1911年,一个德国的蝴蝶爱好者来这里采集蝴蝶,偶然发现了峡谷坡上的脊椎动物化石。1913年,德国的一个探险队来此进行了3个月的地质调查,收集了相当数量的化石带回德国。但是,他们当时并未识别出已经暴露在地表上的古人类造的工具——各种石器。英国科学家路易斯·利基因一个偶然机会在柏林博物馆看到了这些化石,于是,她于1931年组织了考古调查队来到奥杜维峡谷。路易斯·利基夫妇在坦桑尼亚至肯尼亚一带的大裂谷中坚持考古发掘二十多年,终于在1959年在奥杜维峡谷发现了轰动一时的“东非人”——经钾氩法测定为175万年前的古人类。从此,“奥杜维”这个原本荒无人烟的峡谷便热闹起来:地质学、考古学、古人类学工作者接踵而至。截至目前,在峡谷里近百个地点莱托星尔——化石的宝库已发现人科化石在奥杜维峡谷南部40公里的山麓地带,有一个重要的化石产地,即莱托星尔。莱托星尔方圆数十公里内一片荒凉,至今,只有路易斯·利基夫妇留下的几间供考察用的房屋,周围是枯黄的小草和荆棘丛。这一带地面上,铺着一层黑绵土,是粉沙质粘土和火山灰的混合物,干季时松软,雨季时湿陷,每年1-5月很难通行。这个地方于1938年被发现,近几年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发掘,获得了不少人科化石和其他动物的化石。其中有一件下颌骨为人科化石,化石所处上、下层凝灰岩经钾氩法测定分别为375万年前和335万年前,故认为这一人科化石年代为约350万年前。
          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的人科化石。正是这枚化石确定了东非大裂谷在人类进化史上的地位。特别有意义的是,该地还有三层灰黄色中粒砂岩,胶结比较紧密,其岩层表面上保留着许多足印。经过精心的发掘和仔细的观察,并与现在生活在塞仑盖提国家公园里的野生动物比较,可以确定下来的有象、犀牛、大羚羊、长颈鹿、小型食肉类兽和大鸟等足印。这些足印不是单个出现的,而是几个甚至十几个排列成线的,就像是这些动物刚刚从这里走过时留下的。在一个地方有许许多多动物足印杂乱无章地重叠在一起,这在以前的考古史上从没有发现过。路易斯·利基认为这是古代的林间小道,是当时各种动物出没的必经之路,故被踩成一条浅浅的凹坑。
         像莱托星尔这样一个多种动物足印化石如此集中的地点,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塞仑盖提——最大的野生动物园尼莱托星尔和奥杜维峡谷,都是著名的坦桑尼亚塞仑盖提国家公园的组成部分。塞仑盖提国家公园是东非大裂谷中最大的野生动物园。在这里,随处都可以见到各种野生动物:条纹羚羊、长颈鹿、斑马、斑鬣狗、角马、非洲猎豹和鸵鸟。这里的狮子最为有名。狮子的习性令我们颇感兴趣。据介绍,雌狮常成群聚集且只为一头雄狮所占有。幼狮2-3岁便离群单独活动。雄狮成熟后为了得到雌狮常常要与拥有一群雌狮的雄狮决斗。两雄相遇便有一场惊心动魄的肉搏战。败者或是死亡或是逃跑;胜者占群为王。当胜者是新来的雄狮时,尚未离群的幼狮常遭厄运,而雌狮却置若罔闻。狮子在非洲分布很广,以东非最为集中。这里自然条件优越,各种动物种类多、数量大,据统计,塞仑盖提国家公园中的野生动物超过百万,因此狮子的食物极其丰富,但狮子头数历来有限,这与其生活习性不无关系。西亚爪哇岛的爪哇猿人和北京古猿人的说法问世后,人们的视线又集中到了亚洲。因为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而非洲有许多类人猿的品种和遗骸,故又有人认为非洲是起源地。
    


    2楼2010-01-09 21:00
    回复

           正当世界上许多古人类学家越来越相信非洲是古人类起源地的时候,又发生了意外的情况:1977年底,一个世界性的科学考察队在巴基斯坦拉瓦尔品第西南的帕特瓦尔高原发现了约80件人科化石(即所谓前人化石),时代为800-1300万年前。这一发现提高了在南亚研究人类起源的地位。但是,没过多久,在东非大裂谷南部的坦桑尼亚发现了比巴基斯坦还要早几百万年的人科化石。最近十几年来,在东非大裂谷的上新世—更新世地层中接连发现人科化石,使得东非大裂谷的早期人类化石和石器遗址的数量成为世界之冠。目前,世界各国的古人类学家基本都认定非洲东部的大裂谷地区是人类最早的发祥地。东非大裂谷中发现的重要遗址有:坦桑尼亚的奥杜维峡谷、莱托星尔和恩杜图;肯尼亚的图尔卡纳湖东岸、奥洛戈萨里;埃塞俄比亚的奥莫河谷和亚瓦斯河谷等。溢流和多次强烈的火山爆发,这些物质填塞了裂谷底部,掩盖了大片东非高原。大裂谷中,沿裂谷走向,排列着众多的大小火山,火山口小的仅几平方公里,大的超过300平方公里。在坦桑尼亚北部、塞仑盖提高原顶部覆盖有一层时代较晚的火山灰,据放射性碳法测定,其年代为1100多年前。
           不过,东非大裂谷并不是所有的地段都深陷下去,有的地方却是高高凸起的。例如坦桑尼亚境内著名的恩戈罗恩戈罗火山(海拔2260米),虽然位于裂谷之中,但它竟高出其西面的塞仑盖提高原近千米。这是因为,这个在世界上喷发规模排第二的火山在地质历史时期用它的熔岩流不断地筑起了屹立于裂谷之上的火山口。每年旱季时,大裂谷里虽然干燥,白天气温在30℃左右,但恩戈罗恩戈罗火山上却非常凉爽,甚至需烤火御寒。从塞仑盖提高原眺望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只见山下阳光灿烂,山顶雾气沉沉,山的轮廓忽隐忽现,中间界限十分明显。这一界限大约在海拔1800米的位置上。
           英国地理学家约翰·乔治曾在1893年对裂谷进行了5个星期的实地调查。他认为东非大裂谷不是像美国的大裂谷那样由河流冲刷而成,而是因为地壳下沉,形成了一个两边峭壁相夹的沟谷之地。这在地貌上称“地堑”。自那以后,对于东非大裂谷,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说的创立者及拥护者竞相将其作为支持各自理论的有力证据。有人在研究肯尼亚裂谷带时注意到,两侧断层和火山岩的年龄,随着离开裂谷轴线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因而他们认为这里是一起大陆扩张的中心。根据上世纪60年代美国“双子星”号宇宙飞船的测量,裂谷北段的红海扩张速度达每年2厘米,在非洲大陆上,裂谷每年加宽几毫米至几十毫米。1978年11月6日,地处吉布提的阿法尔三角区地表突然迸裂,阿尔杜科巴火山在几分钟内突然喷发,并把非洲大陆同阿拉伯半岛又分隔开1.2米。最近几年的地球物理勘探资料还表明,由于地下熔岩不断上涌而推动着大裂谷向两侧扩张,东非大裂谷大约每年可加宽数毫米至数十毫米。有人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东非大裂谷将与红海相通,东非大片大片的土地将会像很早很早以前的印巴次大陆和大洋洲一样,最终从非洲大陆分离出去。还有科学家指出,红海和亚丁湾就是这种扩张运动的产物。他们还预言,如果照这个速度继续下去,再过两亿年或者一亿年左右的光景,东非大裂谷就会被彻底撕裂开,“分娩”出新的大洋,就像当年的大西洋一样。但是,反对板块理论学说的人则认为这些都是危言耸听。他们认为大陆和大洋的相对位置无论过去和将来都不会有重大改变,地壳活动主要是做垂直运动,裂谷不过是目前的沉降区而已。在接受了大量的沉积之后,将来也可能转向上升运动,隆起成高山而不是沉降为大洋。
           还有一种说法是,东非大裂谷随着每年的加宽并向大海推进,会引起世界气候和潮汐的变化,人类对这种变化目前还处于束手无策的状态……在全世界所有的裂谷中,只有东非大裂谷会在可以预期的将来给我们这个星球带来巨大的变化,这是它的绝无仅有性,也是全世界科学家几百年来一直密切关注它的重要原因。东非大裂谷未来的命运究竟如何?也许人类只能拭目以待。谷的西支纵贯埃塞俄比亚西部,东支则从北向南穿越肯尼亚国土。相比较而言,东非大裂谷最神奇的地段大部分位于肯尼亚境内。裂谷在肯尼亚境内的高原中部延伸,谷底在东非高原以下450-1000米,宽50-100公里。裂谷底部南高北低,南部的奈瓦沙湖附近海拔2000米,北部的图尔卡纳湖(前称卢多尔夫湖)地区海拔只有300-500米。裂谷两侧是熔岩台和火山锥。我们考察的一段裂谷,在内罗毕西南64公里的地方。裂谷的一侧生长着翠绿的热带灌木,另一侧和谷底都是绿茵茵的野草。谷底很宽,肯尼亚第四大城市纳库鲁就在谷中,纳库鲁也是东非大裂谷中的最大城市。站在高处,眺望这段裂谷,景色雄伟壮观。东非大裂谷的谷底分布着许多湖泊。比较大的湖泊有图尔卡纳湖、奈瓦沙湖、巴林戈湖、博戈里亚湖、纳库鲁湖、埃莱太塔湖等,而维多利亚湖、坦嘎尼喀湖、马拉维湖等世界著名的大湖其实也是东非大裂谷的“杰作”,不同的是,它们不是在峡谷的谷底,由于地壳上涨的缘故,它们如今已与周边的高原平行。图尔卡纳湖呈狭长的条带状,长达289.7公里,大部分位于肯尼亚境内,少部分位于埃塞俄比亚境内,面积9065平方公里。它不仅是肯尼亚最大的湖,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碱性湖。
      


      3楼2010-01-09 21:00
      回复
        地球上最大的一条伤疤东非大裂谷从广义上讲,北起西亚,从靠近伊斯肯德仑港的土耳其南部高原开始,南抵非洲的东南部,一直延伸到贝拉港附近的莫桑比克海岸。跨越50多个纬度,总长超过了6500公里。人们称它是“地球上最大的一条伤疤”。古往今来,东非大裂谷充满了神奇的传说故事,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地质、地理、古人类、考古、动植物等数十个专业的科学家来此探险、考察。笔者有幸随中国某科学考察团赴东非大裂谷考察,亲身感受了它的雄奇、美丽以及独特的人文风貌。
             在历史上,东非大裂谷曾经是地球地质变迁史上的一面镜子,这里孕育了我们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在未来,东非大裂谷的命运,更是与地球的地质变迁、气候变化乃至海洋潮汐息息相关,所以举世瞩目。
             绝无仅有的地质奇观东非大裂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面,形态十分复杂:有云雾缭绕的高耸山峰,有碧波万顷的广阔海洋;有黄浪滚滚的无垠沙漠,有一望无垠的广袤平原。除了这些,还有一种被称为大裂谷的特殊地貌,形态奇特,地质作用错综复杂,矿产丰富,化石繁多,一直是地理、地质、古生物和考古学家们研究的重点。东非大裂谷就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条裂谷,其独特的地质地貌在地球上绝无仅有。与世界上其他裂谷地区不同的是,东非大裂谷并非不毛之地,它的许多地段不仅是动植物的“博物馆”,同时也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区域。作为考察团的随团记者,我在探访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坦桑尼亚期间,曾多次穿越大裂谷,对其中的重要地点作了考察。在肯尼亚与坦桑尼亚接壤的地段,高原边缘部和大裂谷最低处之间高差一般超过1000米。乘车到谷底时,要下一个巨大的陡坡,从公路切开的剖面上可以看到一个很厚的砾岩层。大约向下600-700米后便是较平坦的台地,上部主要被上新世早期的熔岩所覆盖,宽度3-5公里不等。穿过台地,又是一个陡坡,然后才进入起伏的谷底。谷底中部常为湖泊所占据,湖的两侧是宽达20-30公里的第四纪沉积物地带,大致堆成低矮的山脉。裂谷边缘的巨大断裂,可深入地壳40-50公里,一直到上地幔,成为地球内部炙热岩浆喷出的通道。
             研究资料表明,自东非大裂谷形成以来的2500万年间,曾有过大规模的熔岩东非大裂谷——人类的诞生地大家都知道,人类起源于非洲。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非洲最早的人类活动,则是出现在东非大裂谷。东非大裂谷形成的时候,正是地球表面从温暖渐渐走向寒冷的时期,但是那时候这里的气温还比较高,雨水充沛,湖泊遍布。在茂密、葱郁的森林里,有大群的灵长类动物栖居在树上。据考古发现,在现今东非大裂谷的维多利亚湖附近,就是古猿活动的重要区域。大约经历了几十个世纪的缓慢变化,东非大裂谷地区的茂密森林逐渐被只有稀树生长的草原所代替,新的自然条件迫使生活在森林—草原过渡地带的古猿们,开始了向人类发展的艰难行程。过去几百年的考古发现证明,在几百万年前,早期人类就在东非大裂谷这个广阔的天地里生息繁衍了。古代人类的遗骸、遗物以及各种各样古代动物的遗体,随着东非大裂谷底部泥沙的淤积和火山灰的堆积而被掩埋了起来。多少年过去了,这些沉积物经过固结就成了地质、考古学家们踏遍青山也要寻找到的化石。
             人类的发祥地在哪里?历史上说法不一。人们的认识也经历了一段漫长、曲折的过程,至今虽依然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但“非洲论”基本已无异议。最早的所谓“欧洲论”是因为欧洲人类化石发现得比较多,奥杜维峡谷——考古展览馆便想当然地奥杜维峡谷,位于坦桑尼亚北部东非大裂谷东支的西侧,在塞仑盖提高原的东南缘。奥杜维峡谷为一长50余公里、宽一两公里的深切河谷,源于恩杜图湖。峡谷因到处生长一种当地叫做“奥杜维”的植物而得名。这种植物叶上的刺有毒,汁可止痛,是当地的一种神奇草药。
        


        5楼2010-01-10 03:07
        回复

               1911年,一个德国的蝴蝶爱好者来这里采集蝴蝶,偶然发现了峡谷坡上的脊椎动物化石。1913年,德国的一个探险队来此进行了3个月的地质调查,收集了相当数量的化石带回德国。但是,他们当时并未识别出已经暴露在地表上的古人类造的工具——各种石器。英国科学家路易斯·利基因一个偶然机会在柏林博物馆看到了这些化石,于是,她于1931年组织了考古调查队来到奥杜维峡谷。路易斯·利基夫妇在坦桑尼亚至肯尼亚一带的大裂谷中坚持考古发掘二十多年,终于在1959年在奥杜维峡谷发现了轰动一时的“东非人”——经钾氩法测定为175万年前的古人类。从此,“奥杜维”这个原本荒无人烟的峡谷便热闹起来:地质学、考古学、古人类学工作者接踵而至。截至目前,在峡谷里近百个地点莱托星尔——化石的宝库已发现人科化石在奥杜维峡谷南部40公里的山麓地带,有一个重要的化石产地,即莱托星尔。莱托星尔方圆数十公里内一片荒凉,至今,只有路易斯·利基夫妇留下的几间供考察用的房屋,周围是枯黄的小草和荆棘丛。这一带地面上,铺着一层黑绵土,是粉沙质粘土和火山灰的混合物,干季时松软,雨季时湿陷,每年1-5月很难通行。这个地方于1938年被发现,近几年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发掘,获得了不少人科化石和其他动物的化石。其中有一件下颌骨为人科化石,化石所处上、下层凝灰岩经钾氩法测定分别为375万年前和335万年前,故认为这一人科化石年代为约350万年前。
                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的人科化石。正是这枚化石确定了东非大裂谷在人类进化史上的地位。特别有意义的是,该地还有三层灰黄色中粒砂岩,胶结比较紧密,其岩层表面上保留着许多足印。经过精心的发掘和仔细的观察,并与现在生活在塞仑盖提国家公园里的野生动物比较,可以确定下来的有象、犀牛、大羚羊、长颈鹿、小型食肉类兽和大鸟等足印。这些足印不是单个出现的,而是几个甚至十几个排列成线的,就像是这些动物刚刚从这里走过时留下的。在一个地方有许许多多动物足印杂乱无章地重叠在一起,这在以前的考古史上从没有发现过。路易斯·利基认为这是古代的林间小道,是当时各种动物出没的必经之路,故被踩成一条浅浅的凹坑。
               像莱托星尔这样一个多种动物足印化石如此集中的地点,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塞仑盖提——最大的野生动物园尼莱托星尔和奥杜维峡谷,都是著名的坦桑尼亚塞仑盖提国家公园的组成部分。塞仑盖提国家公园是东非大裂谷中最大的野生动物园。在这里,随处都可以见到各种野生动物:条纹羚羊、长颈鹿、斑马、斑鬣狗、角马、非洲猎豹和鸵鸟。这里的狮子最为有名。狮子的习性令我们颇感兴趣。据介绍,雌狮常成群聚集且只为一头雄狮所占有。幼狮2-3岁便离群单独活动。雄狮成熟后为了得到雌狮常常要与拥有一群雌狮的雄狮决斗。两雄相遇便有一场惊心动魄的肉搏战。败者或是死亡或是逃跑;胜者占群为王。当胜者是新来的雄狮时,尚未离群的幼狮常遭厄运,而雌狮却置若罔闻。狮子在非洲分布很广,以东非最为集中。这里自然条件优越,各种动物种类多、数量大,据统计,塞仑盖提国家公园中的野生动物超过百万,因此狮子的食物极其丰富,但狮子头数历来有限,这与其生活习性不无关系。西亚爪哇岛的爪哇猿人和北京古猿人的说法问世后,人们的视线又集中到了亚洲。因为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而非洲有许多类人猿的品种和遗骸,故又有人认为非洲是起源地。
               正当世界上许多古人类学家越来越相信非洲是古人类起源地的时候,又发生了意外的情况:1977年底,一个世界性的科学考察队在巴基斯坦拉瓦尔品第西南的帕特瓦尔高原发现了约80件人科化石(即所谓前人化石),时代为800-1300万年前。这一发现提高了在南亚研究人类起源的地位。但是,没过多久,在东非大裂谷南部的坦桑尼亚发现了比巴基斯坦还要早几百万年的人科化石。最近十几年来,在东非大裂谷的上新世—更新世地层中接连发现人科化石,使得东非大裂谷的早期人类化石和石器遗址的数量成为世界之冠。目前,世界各国的古人类学家基本都认定非洲东部的大裂谷地区是人类最早的发祥地。东非大裂谷中发现的重要遗址有:坦桑尼亚的奥杜维峡谷、莱托星尔和恩杜图;肯尼亚的图尔卡纳湖东岸、奥洛戈萨里;埃塞俄比亚的奥莫河谷和亚瓦斯河谷等。溢流和多次强烈的火山爆发,这些物质填塞了裂谷底部,掩盖了大片东非高原。大裂谷中,沿裂谷走向,排列着众多的大小火山,火山口小的仅几平方公里,大的超过300平方公里。在坦桑尼亚北部、塞仑盖提高原顶部覆盖有一层时代较晚的火山灰,据放射性碳法测定,其年代为1100多年前。
          


          6楼2010-01-10 03:07
          回复

                 不过,东非大裂谷并不是所有的地段都深陷下去,有的地方却是高高凸起的。例如坦桑尼亚境内著名的恩戈罗恩戈罗火山(海拔2260米),虽然位于裂谷之中,但它竟高出其西面的塞仑盖提高原近千米。这是因为,这个在世界上喷发规模排第二的火山在地质历史时期用它的熔岩流不断地筑起了屹立于裂谷之上的火山口。每年旱季时,大裂谷里虽然干燥,白天气温在30℃左右,但恩戈罗恩戈罗火山上却非常凉爽,甚至需烤火御寒。从塞仑盖提高原眺望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只见山下阳光灿烂,山顶雾气沉沉,山的轮廓忽隐忽现,中间界限十分明显。这一界限大约在海拔1800米的位置上。
                 英国地理学家约翰·乔治曾在1893年对裂谷进行了5个星期的实地调查。他认为东非大裂谷不是像美国的大裂谷那样由河流冲刷而成,而是因为地壳下沉,形成了一个两边峭壁相夹的沟谷之地。这在地貌上称“地堑”。自那以后,对于东非大裂谷,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说的创立者及拥护者竞相将其作为支持各自理论的有力证据。有人在研究肯尼亚裂谷带时注意到,两侧断层和火山岩的年龄,随着离开裂谷轴线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因而他们认为这里是一起大陆扩张的中心。根据上世纪60年代美国“双子星”号宇宙飞船的测量,裂谷北段的红海扩张速度达每年2厘米,在非洲大陆上,裂谷每年加宽几毫米至几十毫米。1978年11月6日,地处吉布提的阿法尔三角区地表突然迸裂,阿尔杜科巴火山在几分钟内突然喷发,并把非洲大陆同阿拉伯半岛又分隔开1.2米。最近几年的地球物理勘探资料还表明,由于地下熔岩不断上涌而推动着大裂谷向两侧扩张,东非大裂谷大约每年可加宽数毫米至数十毫米。有人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东非大裂谷将与红海相通,东非大片大片的土地将会像很早很早以前的印巴次大陆和大洋洲一样,最终从非洲大陆分离出去。还有科学家指出,红海和亚丁湾就是这种扩张运动的产物。他们还预言,如果照这个速度继续下去,再过两亿年或者一亿年左右的光景,东非大裂谷就会被彻底撕裂开,“分娩”出新的大洋,就像当年的大西洋一样。但是,反对板块理论学说的人则认为这些都是危言耸听。他们认为大陆和大洋的相对位置无论过去和将来都不会有重大改变,地壳活动主要是做垂直运动,裂谷不过是目前的沉降区而已。在接受了大量的沉积之后,将来也可能转向上升运动,隆起成高山而不是沉降为大洋。
                 还有一种说法是,东非大裂谷随着每年的加宽并向大海推进,会引起世界气候和潮汐的变化,人类对这种变化目前还处于束手无策的状态……在全世界所有的裂谷中,只有东非大裂谷会在可以预期的将来给我们这个星球带来巨大的变化,这是它的绝无仅有性,也是全世界科学家几百年来一直密切关注它的重要原因。东非大裂谷未来的命运究竟如何?也许人类只能拭目以待。谷的西支纵贯埃塞俄比亚西部,东支则从北向南穿越肯尼亚国土。相比较而言,东非大裂谷最神奇的地段大部分位于肯尼亚境内。裂谷在肯尼亚境内的高原中部延伸,谷底在东非高原以下450-1000米,宽50-100公里。裂谷底部南高北低,南部的奈瓦沙湖附近海拔2000米,北部的图尔卡纳湖(前称卢多尔夫湖)地区海拔只有300-500米。裂谷两侧是熔岩台和火山锥。我们考察的一段裂谷,在内罗毕西南64公里的地方。裂谷的一侧生长着翠绿的热带灌木,另一侧和谷底都是绿茵茵的野草。谷底很宽,肯尼亚第四大城市纳库鲁就在谷中,纳库鲁也是东非大裂谷中的最大城市。站在高处,眺望这段裂谷,景色雄伟壮观。东非大裂谷的谷底分布着许多湖泊。比较大的湖泊有图尔卡纳湖、奈瓦沙湖、巴林戈湖、博戈里亚湖、纳库鲁湖、埃莱太塔湖等,而维多利亚湖、坦嘎尼喀湖、马拉维湖等世界著名的大湖其实也是东非大裂谷的“杰作”,不同的是,它们不是在峡谷的谷底,由于地壳上涨的缘故,它们如今已与周边的高原平行。图尔卡纳湖呈狭长的条带状,长达289.7公里,大部分位于肯尼亚境内,少部分位于埃塞俄比亚境内,面积9065平方公里。它不仅是肯尼亚最大的湖,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碱性湖。
            


            7楼2010-01-10 03: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