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F-75D继承经验后发先成,大推力的YF-77则是另起炉灶,困难重重。
一开始,根据高性能的要求,航天科技六院十一所试做了一型称为Da-76的分级燃烧循环氢氧发动机,真空推力达到54吨,比冲也因为循环方式的改变来到了441s[3]。但是分级燃烧循环并不容易,加之当时国际上的起飞级氢氧机开始流行起更便宜的燃气发生器循环,于是这款试做的发动机最后成为预研型号,并没有真正投入使用。进入新世纪,真正走到最后的YF-77还是采用了燃气发生器循环。
2001年,YF-77发动机立项。这个研制过程磕磕绊绊,直到7月23日,天问一号发射成功,长征五号完成首次应用发射,YF-77的研制可能才真正告一段落。
YF-77氢氧发动机海平面推力52吨、比冲310s,真空推力70吨、比冲430s。相比于YF-75,推力提升了9倍。单燃气发生器驱动并联双泵、火药启动器起旋、推力室身部再生冷却和延伸喷管排放冷却[3],许多的细节都提示着YF-77可能既有Da-76的血统,又有YF-75的影子。但是,部件的等比例放大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大推力意味着燃烧不稳定出现的可能性大大提升;燃烧室室压的大幅提升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燃烧室头部高温的燃气更是会侵蚀、烧穿内壁[4]。涡轮泵也是问题重重——全世界的氢氧机,涡轮泵出现问题的概率是最大的。大结构如何减少液氢的泄漏;大直径轴和轴承如何保持强度;涡轮和叶轮叶片是否会过劳损坏。各种问题都等待着解决。
一开始,根据高性能的要求,航天科技六院十一所试做了一型称为Da-76的分级燃烧循环氢氧发动机,真空推力达到54吨,比冲也因为循环方式的改变来到了441s[3]。但是分级燃烧循环并不容易,加之当时国际上的起飞级氢氧机开始流行起更便宜的燃气发生器循环,于是这款试做的发动机最后成为预研型号,并没有真正投入使用。进入新世纪,真正走到最后的YF-77还是采用了燃气发生器循环。
2001年,YF-77发动机立项。这个研制过程磕磕绊绊,直到7月23日,天问一号发射成功,长征五号完成首次应用发射,YF-77的研制可能才真正告一段落。
YF-77氢氧发动机海平面推力52吨、比冲310s,真空推力70吨、比冲430s。相比于YF-75,推力提升了9倍。单燃气发生器驱动并联双泵、火药启动器起旋、推力室身部再生冷却和延伸喷管排放冷却[3],许多的细节都提示着YF-77可能既有Da-76的血统,又有YF-75的影子。但是,部件的等比例放大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大推力意味着燃烧不稳定出现的可能性大大提升;燃烧室室压的大幅提升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燃烧室头部高温的燃气更是会侵蚀、烧穿内壁[4]。涡轮泵也是问题重重——全世界的氢氧机,涡轮泵出现问题的概率是最大的。大结构如何减少液氢的泄漏;大直径轴和轴承如何保持强度;涡轮和叶轮叶片是否会过劳损坏。各种问题都等待着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