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萎病为真菌性病害,病菌主要通过根部伤口和幼根表皮及根毛直接侵入。该病感染后,植株生长不良,外围老叶首先表现症状,叶缘和叶脉变褐色,新长出的幼叶失绿黄化,呈大小叶、畸形、扭曲,根系变褐色腐烂,但中心柱不变色。有时植株的一侧发病,而另一侧健康,呈现所谓“半身凋萎”症状。病菌喜温暖潮湿环境,发病最适宜温度为25-30℃,夏秋季高温季节病症严重、典型。该病菌的寄主范围广,并可通过土壤、水等传播。病毒可存活6~8年,带菌土壤是病害侵染的主要来源。此病危害性大,是顽固性土传病害。土壤通透性差,过干过湿、多年连作、氮肥过多或有线虫为害的地块易导致黄萎病的严重发生。该病重在预防,发病后基本无救,只能拔掉病株并消毒土壤。
防治草莓黄萎病的药剂
土传病害,灌根为主:恶霉灵、甲霜恶霉灵、敌克松、咯菌腈、苯菌灵、申嗪霉素、氯化苦、甲基托布津、多菌灵、代森锰锌、氯溴异氰尿酸、枯草芽孢杆菌、铜制剂(无机铜:波尔多液、氢氧化铜、王铜、春雷-王铜、氧化亚铜。有机铜:松脂酸铜、琥胶肥酸铜、络氨铜、噻菌铜、喹啉铜、壬菌铜、噻森铜)
防治草莓黄萎病的药剂
土传病害,灌根为主:恶霉灵、甲霜恶霉灵、敌克松、咯菌腈、苯菌灵、申嗪霉素、氯化苦、甲基托布津、多菌灵、代森锰锌、氯溴异氰尿酸、枯草芽孢杆菌、铜制剂(无机铜:波尔多液、氢氧化铜、王铜、春雷-王铜、氧化亚铜。有机铜:松脂酸铜、琥胶肥酸铜、络氨铜、噻菌铜、喹啉铜、壬菌铜、噻森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