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吧 关注:792,201贴子:18,207,059

超频吧,小白------AMD新手超频教程之“技嘉篇”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前言:
对于已经奔5且学习能力只有绿豆那么大的老白来讲,反OC、反人类的技嘉的BIOS有点太复杂了,但8相直出90A DrMos和厚厚的金属背甲,还是让我流了一地的口水,入手了这块B550i也圆了我装台ITX的梦。
期间经历了主板换新,真心对技嘉的品控有点无语:全新的主板,BIOS芯片竟然有问题,不能F10保存,所以直到今天下午才把机器装好调试好,答应大家7月15日开更的承诺,老白又没有做到,所以我在这里跟大家道个歉先。
鉴于之前那个帖子,由于荒废的时间太长,闲聊楼层已经有俩页了,所以决定重新开一个帖子,毕竟咱这是正儿八经的的技术贴,不算水贴嘛,我老白是那么水的人吗?为了更多经验,毅然再水,哦不,再开一贴!
至于前排招租的广告位兄弟们,租金就不退了哈。
摸索了一个下午,发现技嘉的BIOS果然“名不虚传”,而且这块B550i还是所谓的“易用版BIOS”,对于用惯了微星和华硕的BIOS的同学来说,技嘉的BIOS真心不是很好上手,因此决定边学习边更新本贴,用我已经掌握的只有芝麻那么点大的超频知识,以及只有灰尘那么大的英文水平,来挑战一下雕牌的BIOS。
为了不让本贴冷场,在我学习和更新的过程中,会穿插一些老白所了解的,关于硬件和超频的知识。本贴是老白面向小白的,属于满瓶不动、半瓶晃荡,所以有很多地方说的不够准确甚至是错误的,老白欢迎各路大佬批评指正以及嘴下留情,毕竟咱也是为A吧的建设添砖加瓦了不是?
下面正式开更!雕牌能量中心镇楼。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20-07-21 00:45回复
    有的帖子会告诉你怎么做,但不说为什么这么做?
    我的习惯是: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说的冠冕堂皇一点,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难听点,就是老白比较啰嗦,没有一步到位的作业可抄。
    举个例子:超IF总线频率,也就是FCLK Frequency
    作业型:进BIOS,进入高级模式,进入OC页面,找到FCLK Frequency选项,在后面拉选数字1900MHz,结束。
    老白型:FCLKFrequency是什么?ZEN2里FCLK的常规范围值是多少?FCLK拉到多少比较合适?如何让内存来配合FCLK?如何来测试你手中CPU的FCLK体质?FCLK稳不住1900该如何调整?上面说的都明白了吗?好,我告诉你FCLK Frequency选项在哪,结束。
    不管你们怎么说我,说我啰嗦也好,说我不懂装懂也好,反正我是改不了我的这个习惯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嘛,说改就能改了的,还能叫习惯吗?我给孩子讲“瘦金体”都能扯到靖康之耻,扯到岳飞抗金,没办法,习惯了!希望吧友们也能习惯我的习惯。
    今天先说说几个关于超频的术语和简称,因为接下来的帖子会用到,而且知道了也没啥坏处。
    一、OC-----Overclocking的简称,中文含义:超频。
    OC是指通过调整硬件设置,将电子配件的时钟频率提升至高于厂方设定的速度运行,从而提升性能的方法。AMD的OC一般涉及到三个方面:CPU频率、内存频率、IF总线频率。这三点,在后面会一一说到。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20-07-21 00:47
    收起回复
      4:XFR------Extended FrequencyRange的简写,中文含义:可扩展频率范围。
      为采用高级主板(X370及以上)、高级处理器(带X)、采用更好的散热解决方案的发烧友进一步自动提升性能,允许CPU频率超出精准智能超频 (Precision Boost) 的常规限制,第一代XFR能动态加速让CPU获得额外的频率提升,简称XFR1。
      从第二代锐龙,也就是ZEN+开始,AMD使用XFR2技术,第二代XFR是在XFR1的基础上,凭温度感应进一步扩频的技术,XFR2只考虑CPU核心温度,假如CPU核心温度还没达到警戒线,它就会对核心进一步加速。也就是说,能让CPU根据散热器的效能再进一步地提频(虽然提的幅度不大),如果你用好一点的散热器的话,CPU的频率又能动态地提高一丢丢,散热器再好一点,CPU的频率又能提高一丢丢。
      大概提升多少呢?AMD官方在环境温度为32℃的条件下进行测试:用2700X处理器,搭配以一个解热功耗为95W的垃圾风冷散热器为基准,进行Cinebench R15跑分。换成四热管的幽灵棱镜散热器后,R15跑分提升了4%;换成六热管的猫头鹰NH-D15S后,R15跑分提升了7%。这里的跑分提升,就是XFR2技术实现的,而且是完全自动的,无需用户干预。XFR2可扩展的频率上限,随不同散热解决方案(风冷/水冷/液氮)而升降(最高100MHz)。
      Ryzen全系列CPU都支持XFR技术,不过不同型号的处理器XFR加速空间有区别:
      末尾带X的型号完整支持XFR技术,加速空间为100MHz;
      不带X的型号只有一半的加速空间,即50MHz。
      对于主板的要求是:X370及以上的主板都可以实现XFR技术,而B350、A320则不支持XFR技术。
      做了一个关于动态频率的图标,凑合看吧。

      通俗易懂的例子来了:
      以3700X为例,Base/Max频率为3.6G/4.4G,运行中,如果碰到高负载应用,PB2就开始发挥作用,动态地提高频率,在3.6-4.4GHz之间跳动。如果此时PB2监测到2个核心在工作,则根据PB2的机制,将这俩个核心提升到4.4G的频率,达到了频率墙。如果此时由于你的散热条件比较好,系统监测到距离温度警戒线还有很大的空间,这时,XFR2就介入了,可以将工作中的两个核心进一步提速到4.5GHz,但因为此时功耗和发热量也会明显加大,所以持续时间不会太长。
      继续举通俗易懂的例子:
      3700X又在工作了,这次它是4个核心在工作,比较辛苦,PB2的机制,让这4个核心动态加速到了4.25G主频。此时,系统监测到CPU核心温度距离温度警戒线还有一段距离, XFR2蠢蠢欲动,它想介入了,XFR2想把工作中的4个核心进一步提速到4.35GHz,但PB2不让XFR2介入,为什么呢?因为PB2掐指一算,此时功耗已经接近85W了,如果你XFR2再介入,让这4个核心提频到4.35G,那么功耗就超过了88W,撞功耗墙(PPT)了。
      XFR2蠢蠢欲动,PB2打死不让步,俩人开始手叉腰吵了起来……
      作为它们的主人,你干瞪眼,朝它们俩大吼一声:“我差那几瓦功耗吗?我差那几毛钱电费吗?我只是差买一块3950X的钱而已,XFR2,你小子给我上,我要提频。”
      这时,为了让XFR2能顺利介入,你需要做的动作就是:开启PBO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楼2020-07-21 01:00
      收起回复
        5:PBO------Precision BoostOverdrive的简写,中文:精准智能超频覆盖
        PBO自动(AUTO)默认是未开启的,需要手动开启。
        PBO启用后,就接管了PB2的工作,对,这就是PBO里的O的含义:Overdrive,覆盖。
        覆盖了什么?覆盖了PB,也就是接管了PB的机制。PBO在接管了PB的工作后,第一时间就解锁了处理器的各种墙,并根据主板供电模组的供电情况,大幅度放宽各种供电限制。
        所以说,PBO不是直接超频,它只是接管了PB的工作,并在主板允许范围内放宽了各种供电限制,也就是解锁了几个墙,解锁了墙之后,它还是PB2。
        简单说一下这几个墙,分别是PPT,TDC,EDC:
        1:PPT功耗墙:Package Power Tracing的简写,意思是:CPU插槽可以供电模块输入的总功率
        2:TDC短平电流墙:Thermal Design Current的简写,意思是:受温度限制能由供电模块提供的短期最大平均电流
        3:EDC瞬时电流墙:Electrical Design Current的简写,意思是:受电气性限制能由供电模块提供瞬时最大电流
        其实还有俩个墙
        4:温度墙:锐龙三代CPU上本身默认最高95℃,只能调低不能调高,可以在散热条件不好的情况下来调低温度墙,以防夏天环境温度太高,加上散热条件不好,CPU一直在高温状态下工作会降低寿命,撞了温度墙自然就降频了,但肯定会损失性能。虽然PBO的菜单里也有调整温度墙的菜单,但因为默认就设置在上限,所以调整PBO菜单里的温度墙一般不影响。
        5:频率墙:就是我们上面第一点里将睿频CPB(Core Performance Boos)时候说到的Max频率。频率墙在PBO菜单里也有解锁的选项,1003abba微码前叫AUTO OC,1004b微码以后叫MaxCPU Boost Clock Overdrive(太长了,以后统称AUTO OC),这里就先不讲了,放到下面详细说。
        关于PB1、PB2、PBO做了个曲线图,大家就可以看出区别。

        开PBO前,PPT,TDC,EDC这三墙的限制是根据CPU标称的TDP来定的。
        譬如同样是8核心16线程的3700X和3800X,它们的同异之处如下:
        相同:温度墙:95度
        差异:
        3700X:PPT=88W,TDC=60A,EDC=90A
        3800X:PPT=142W,TDC=95A,EDC=140A
        这也是为什么3800X比3700X贵200元的主要原因,因为更不容易撞墙,XFR2更容易介入从而获得更高的主频提升。
        开PBO后,PPT,TDC,EDC这三墙的限制是根据主板的供电能力上限来定的(不同主板上限不同,虽然允许手动设置,但仍不能超过BIOS上限,EDC邪术我不会)
        由于开启PBO对主板的供电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能开启PBO的主板势必要在供电模块增强用料,据老白所知的:
        对于300系主板,除了供电模组很强的几块主板支持PBO,其余的都不支持。
        对于400系主板,除了供电模组很丐的几块B450主板,其余的都支持。
        对于500系主板,全系支持。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2楼2020-07-21 01:06
        收起回复
          下面放上几张图,是老白自己的3700X,在华硕ROG C6H以及技嘉B550i这俩块主板上,PBO开关前后的PPT,TDC,EDC这三墙的对比。通过锐龙大师可以看出。


          第一张图:PBO自动(默认未开启)状态下

          第二张图:PBO开启后,三墙解锁,由主板供电决定的新的三墙数值(ROG C6H)

          第三张图:PBO开启后,三墙解锁,由主板供电决定的新的三墙数值(技嘉B550i)


          统计一下,做了个表格汇总数据,如下图:

          表格里可以看到,在PBO未开启状态下,3700X:温度墙95℃,PPT=88W,TDC=60A,EDC=90A。
          其中的温度墙,功耗墙PPT,短平电流墙TDC,非常容易被触及,也就是撞墙。
          首先就是不能让XFR2顺利的介入来获得主频的提升,其次就是会导致发生降频。
          这也是很多吧友在单烤FPU来测试散热的时候发现降频的根本原因------撞墙了。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3楼2020-07-21 01:12
          收起回复
            三、Max CPU Boost Clock Overdrive------解锁频率墙
            说完了CPB、PB1、PB2、XFR、PBO,我们这一楼主要来说下PBO里的另外一个重要的菜单,解锁频率墙。
            所谓频率墙,就是我们上面第一点里讲睿频CPB(Core Performance Boos)的时候说到的Max频率,就是CPU规格表上那个最大频率。
            频率墙在PBO菜单里也有解锁的选项,1003abba微码前叫AUTO OC,1004b微码以后叫Max CPU Boost Clock Overdrive(太长了,以后统称AUTOOC)
            要想使用这个菜单,首先要确认你的主板能否开PBO,因为AUTO OC是PBO菜单里的一个选项。如何确认?关闭PBO,用锐龙大师看一下,再打开PBO,用锐龙大师再看一下。解开各种墙了,就说明你的板子能开PBO了。
            Max CPU Boost Clock Overdrive,(在AGESA1003里叫AUTO OC)选项一般有0-200MHz几个档位选择,也是步进=25MHz。
            解锁频率墙这个动作AMD在AGESA1003管它叫:Auto OC,从挡位里可以看出,三代锐龙处理器最多允许再调高200MHz。理论上,就是让你的CPU最高频率在官方标称的基础上再次提升0-200MHz.譬如3700X处理器,基频/MAX是3.6/4.4GHz,官方标称的MAX值就是4.4GHz了,如果在这个菜单里你选择了最大的值200MH,在条件适宜的前提下(供电够好,散热够好),PBO解锁频率墙之后,可以让3700X的主频达到最大值即:
            Max频率4.4G+AUTO OC的0.2G= 4.6G。
            另外就是有个玄学,很多喜欢PBO、用1003abba微码的同学发现,Max CPU Boost Clock Overdrive选择100MH的档位,单核跑分比选择200MH竟然要高,虽然提升的主频都是一样的!老白表示:一切我不懂的东西全部归类于玄学。
            然鹅,你会发现,开了PBO和Auto OC后,不一定能让实际效果达到理论数值,但功耗和温度却蹭蹭的往上涨。(此处省略一个滑稽图标)
            通俗易懂的例子来了:
            比如老白的3700X在运行一个负载,用了6个核心(从第一个例子的2核心,到4核心,到这个例子的6核心,老白的3700X再举几个栗子估计要BOOM了),在PBO默认未开启的时候,因为6核心参与工作,PB2机制给了这6个核心4.2G的主频,但因为触及到了88W功耗墙PPT的原因,最终这6个核心的频率在4.15G的水平下稳定下来。
            但如果我开了PBO + Auto OC,虽然解锁了88W的PPT,PB2加速机制尝试挑战更高频率并加了更大功率,初期的时候,因为温度低,XFR2还顺利介入了,一度让这6个核心达到了4.25G的频率,但很快,由于老白的不给力的幽灵棱镜散热器,让CPU的核心温度达到了95℃,撞了温度墙,XFR2退出,PB2机制让CPU降频,最终同样稳定在4.15G的主频
            而此时PB2加速机制一直在测试,反复尝试加速,XFR2也见缝插针,温度稍微低下来一丢丢,它就介入进去,虽然XFR2可能是个3秒快枪手,3秒后就出来了,但XFR2毕竟爽了3秒不是?
            PB2的反复尝试,加上XFR2的见缝插针,导致CPU的核心温度和功耗居高不下,幽灵棱镜也带着老白新装的ITX机箱悬浮在半空中了……
            这就是解锁频率墙的后遗症:电压更高,对散热要求更高。
            另外,已知PBO最强的搭配就是WIN10 1909 + AGESA1003abba,跑R20的时候大概比其他版本的搭配,性能提升约1%-1.5%
            AGESA是什么,放到知识点第四点来说吧,一楼层不能太多字了。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5楼2020-07-21 01:20
            收起回复
              上面几点,以及举的栗子都说明了,对于三代锐龙来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CPU核心温度。
              不管是XFR2能否顺利介入,还是你用PBO是否会触及温度墙发生降频而损失性能,都跟CPU核心温度有关,你主板供电再牛,哪怕是16相直出英飞凌90A DrMos,也只能解锁PPT,TDC,EDC这三墙。我这个破板子,都能把PPT从88W解锁到540W,直接6倍标称PPT,但你能把温度墙也解锁6倍,从95℃解锁到570℃吗?能的话全宇宙感谢你!
              因此,有个不起眼的硬件就要注意选择了------CPU散热器。
              要想获得更好的性能,就要选择一款好一点的CPU散热器,不管你是定压锁频,还是不开PBO,只是睿频并想XFR2顺利介入,还是单开PBO,还是PBO+AUTO OC,好的散热器,不仅可以让CPU核心温度降低,延长CPU的寿命,还可以让AMD的PB机制以及XFR扩展游刃有余的提升你的CPU性能,实乃居家旅行、杀人越货之必备神器啊!
              欲知事后如何,请听下回分解!老白要睡觉了~~~~~~~~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6楼2020-07-21 01:23
              收起回复
                算了,还是睡不着,继续更吧。
                上面说过,散热,对三代锐龙影响很大(其实也是废话,散热对每代U的影响都很大),那么CPU散热器和硅脂究竟如何选择?
                那么这楼就先说说散热器
                散热器有风冷和水冷之分,价格从免费附赠(特别喜欢英特尔不带K的盒装送的那种散热器,解热效果嗷嗷好,等我有了钱买3950X的时候,一定要搭配一块),到上万的分体式水冷都有。
                关于最佳搭配什么的就不多说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有的人R3 3100上华硕龙神360一体水的,也有人用自带幽灵棱镜来压R9 3900X的。作为够用、好用党,老白还是推荐几款我觉得还不错的风冷,推荐的原因就是:性能够用口碑好、价格便宜、量又足、附送不错的硅脂、质保时间长、狗东还经常搞活动。
                1、利民AS120 PLUS,东哥自营活动价能做到130元,日常160元左右浮动。
                解热功耗180W,FDB轴承,俩把单价80元的TL-C12风扇,一管单价40TF7硅脂,它不香吗?相当于4热管的散热器白送还倒贴你70块。散热器用一把风扇,另外一把C12当作机箱风扇,嗯,真香!老白我就是活动强了2块AS120 PLUS,然后把风扇拆下来当机箱风扇的,本体还搁着呢。
                2、雅浚G3,东哥自营活动价能做到99元,日常120元左右浮动。
                解热功耗180W,镀镍镜面铜底,MFDB轴承,单风扇M12售价80元,一管W13硅脂单买30元,4热管的散热器又相当于白送,它不香吗?
                9900K平台上的测试,性能已经超过AS120单扇版,关于这一点,我怀疑跟镜面铜底有关系,因为AS120是热管直触的。
                3、玄冰400 EX双扇版 ,玄冰400的黑化升级版。东哥自营活动价能做到129元,日常150元左右浮动.
                相较于90元的玄冰400来说,玄冰400EX改进很大,鳍片加量;不管是本体还是包装,整体颜值升级,黑化后的颜值吊打老牌玄冰400;堡垒系列的风扇TF120S下放到玄冰风冷系列;不过令人遗憾的是,附送的硅脂依然是采用老式纸袋的一次性包装,虽然硅脂也不错,但九州风神,你换个几分钱的注射器装硅脂就不行吗?
                想一想,你非得图省钱,去买个大水牛T7,才50块,双风扇,又有光,还是班尼路---牌子的。到手一看:我去,只有2热管;上机一看:我去,温度压不下去!然后再花50去买一管好的硅脂,最后发现,还是压不住……那为什么不直接上一款口碑比较好的散热器呢?
                至于不在意水泵噪音,有水冷情节的同学,建议先去读一篇文章------《水冷,从入门到理赔无门》
                对于想上水冷,预算又不多的同学,我先说一句,120水冷真心没啥意思,便宜的,压不住;压得住的,不便宜。如果非要上水冷,建议240及以上的,凑合推荐一款吧:
                ID-COOLINGX 240,东哥自营价约240元。为什么推荐它?散热效果不错,价格便宜,黑白双色可选,最重要的一点:售价是它2.5倍的利民240一体水,本质是跟它一样的;就像售价2699的阿迪达斯羽绒服,除了商标意外,本质和599的波司登是一样的;就像很多ITX玩家迷恋的SFX电源:高贵的海盗船SF750白金电源,跟长城的猎金部落TF750本质是一样的。(关于这一点,老白就不说破了,怕被报复,想详细了解的,可以百度“代工”这个词。)
                至于其他品牌的水冷,譬如:
                美商海盗船,大牌子哇,但贵啊!
                毅凯火力 (EK),漂亮极了,磨砂灯效RGB,但贵啊!有好心人送我一块EK 240吗?
                恩杰海妖系列,质保时间长,散热效果好,但贵啊!
                高贵的ROG龙神系列、龙王系列,高贵的出身、大大的眼睛、带数显的冷头,漂亮的简直不像实力派(其实就不是实力派),但更贵啊!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8楼2020-07-21 01:49
                收起回复
                  上一楼说了CPU散热器,这一楼再说说硅脂
                  顺嘴说一句,这不是给厂商做广告,看重的是疗效。
                  市面上硅脂的导热系数标注一般在6到14.5W/m.K之间,什么是导热系数?就是一秒内,通过一平方米的面积所传递的热量。
                  导热系数越大越好,但是实际上,绝大部分市售的硅脂,导热系数都是虚标,实际使用中,硅脂的导热系数能达到6-8W/m.K就非常不错了。下面分价格档次来推荐几款:
                  能用就好型(克单价10元以内的)
                  超频三GT-1 8g=29.9
                  爱国者AIGO-PRO 2g=12.9
                  性价比之选(约10元/克)
                  信越7921,2g=19.9(橡皮泥,干的很,老手适合)
                  信越7868,2g=19.9(有硅油,更好涂,适合新手,前几天效果不够好)
                  ARCTICMX-4,4g=39.9
                  信越7868比橡皮泥信越7921好涂百倍,但因为有硅油稀释,所以信越7868头几天达不到最佳导热系数,要等变干才能达到7921的水准,如果刚涂上就FPU跑温度,估计你要怀疑买到假货。
                  买赠型(盒装散热器自带硅脂)
                  利民TF7(利民多种散热器附赠)
                  雅浚 W13(雅浚G3附赠)
                  雅浚W15(雅浚D3附赠)
                  进阶型(约20-30元/克)
                  利民TF8 2g=49.9
                  酷冷至尊 钻石纳米 2g=49.9
                  酷冷至尊MG-11 4g=99.9
                  土豪请随意型:(更高端的硅脂老白没考虑过,个人认为用40元/克的硅脂已经很土豪了)
                  暴力熊1g=39.8
                  利民TFX 2g=79.9
                  注意,注意,下方高能------液金
                  至于更加高贵的液金,虽然导热系数更高,能达到30以上,导热效果也真心好,但以下几种玩家千万别碰液金。
                  萌新、动手能力差的、对自己操作没信心的、手会抖的、在意CPU顶盖颜值的,千万别碰,千万别碰,千万别碰。
                  液金会腐蚀铝,涂了液金,CPU顶盖就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油光锃亮了,黑乎乎的。
                  液金的流动性强,涂抹的时候没注意滴到CPU插槽或者碰到针脚,废了U、废了板你就找个角落哭吧。
                  等我有了钱,买一块3950X,掀开顶盖,灌二两液金进去,看还热不热,然后用英特尔盒装的散热器来散热。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9楼2020-07-21 01:56
                  收起回复
                    继续水,哦不,继续放知识点,放在最后,不是很重要,稍微了解一下就行,基本上是和PBO挂钩的
                    四、SMU和AGESA
                    SMU------System Management Unit的简写,中文:系统管理单元
                    (如图,封装在CCD里以及IOD里的SMU)

                    SMU是一种微型控制器,最早是2004年由苹果公司应用在自家的Mac产品中,用来取代传统的电源管理单元(PMU),是CPU内部控制频率和电压的模块,出厂的时候就已经在SMU里定义了俩个直角坐标系曲线,1、电压和频率的曲线;2、核心占用数量和频率的曲线;这俩条曲线都以步进=25MHz为阶梯。SMU收集传感器传来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比对对应的曲线,然后给硬件下放命令。
                    频率、电压、核心占用数,这三者之间的函数关系,是由谁定义的呢?
                    答案就是:AGESA。


                    AGESA ------AMD Generic Encapsulated Software Architecture的简写,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微码,AGESA版本1002啊、1003abba啊、1004B啊之类的。
                    自己用的什么版本的AGESA,可以进BIOS查看。在WIN系统里,也可以通过CPU-Z主板按钮、BIOS类里面查看到对应的AGESA版本。常用的几个版本的微码如下:
                    AGESA Combo PI 1.0.0.3patch ABBA,各位前辈推荐的PBO鸡血版本,此版本开PBO最强。
                    AGESA Combo PI 1.0.0.4patch B,近期使用跨度最长的版本,没啥特点也没啥缺点,稳定第一。
                    AGESA Combo V1 PI 1.0.0.6,支持无显卡、无集显也能进系统。很多老主板增加了分CCX超频功能。
                    AGESA Combo V2 PI 1.0.0.2,是目前最新的版本,增加了对几款最新的XT处理器的支持,注意的是:用Win7系统搭配Zen2处理器的用户请别更新此版本,因为会导致ACPI支持不完整而蓝屏。
                    友情提醒:AGESA理论上越新越好,因为它更新的目的就是为了给AMD客户快速把AMD技术应用到他们的产品上而设计的,但往往新的微码或多或少有一些BUG,如果你不是刚需,譬如新CPU的支持,还是等党员同志先更新,确保没BUG了再去更。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2楼2020-07-21 20:16
                    回复
                      知识点部分全部说完,这一楼罗列一下
                      一:什么是OC?
                      OC就是超频,Zen2处理器的OC一般涉及到三个方面:CPU频率、内存频率、IF总线频率


                      二:什么是CPB、PB1、PB2、XFR、PBO
                      CPB就是睿频,也是PB机制的开关
                      PB1和XFR1是一代锐龙,即Zen1的动态加速和频率扩展的技术,有突破但有缺陷。
                      PB2和XFR2是二代、三代锐龙,即Zen+和Zen2的动态加速和频率扩展的技术,相比一代锐龙的的PB1和XFR1技术来说,有了很大的改观。
                      PBO就是解锁了功耗墙电流墙等,并接管PB机制


                      三、如何解锁频率墙
                      开启PBO后会有解锁频率墙的开关,Max CPU BoostClock Overdrive


                      四、什么是SMU和AGESA
                      SMU就是CPU内置固件系统管理单元,AGESA差不多就是给SMU提供函数关系和曲线的AMD官方微码。
                      说了这么多知识点,你们会发现,大部分和PBO挂钩,为什么呢?其实我就一个目的,让大家知道PBO的重要性。
                      虽然老白我由于静音的需要,为了把ITX机箱内的4把PWM风扇转速都控制在1000转以内,我用的是1.25V锁4.2G,但我坚信:
                      定压锁频已经是末代王朝,PBO才是未来的绝对主流
                      PB机制的不断发展,各家主板用料的不断升级,AGESA微码的不断调整,我觉得都是在给PBO不停的完善。
                      冷又静、C状态、P状态、CPPC、电源模式等等,绝对不仅仅是个摆设或者让你来关闭它的,它们的存在,对于PBO有很重要的意义。
                      定压锁频很简单:锁倍频、改电压、调试,完工,但烦就烦在调试这个环节。
                      而PBO就比较简单,打开开关,即可获得CPU的绝大部分性能。
                      然鹅,目前AMD的处理器由于架构的关系,导致PBO对散热的依赖太大,可以这么下结论:
                      散热越强,性能越强!
                      另外,AMD的7nm工艺并没有像英特尔打磨多年的14nm工艺那么完美,导致同型号CPU的体质差异巨大。有1.35V能锁4.5G的3600,也有1.35V稳不住4.2G的3600.
                      AMD对散热的依赖,以及同型号CPU体质的巨大差异,致使定压锁频还有一定的市场。但随着工艺的成熟,架构的改善,PBO终将迸发耀眼的光芒,奥里给。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3楼2020-07-21 20:19
                      回复
                        接下来,我们进入超频环节,先从三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说起。
                        问题一、到底是默认用还是定压锁频还是开PBO?
                        一块CPU上机以后,我们一般有三种使用方式
                        1、全默认:此时睿频CPB是默认开着的,PB机制也是发挥作用的,绝大部分情况下,能把CPU的主频跑到官方宣传的Max频率,甚至在散热优异的前提下,XFR2还能偶尔介入,跑出比Max频率略高的主频。
                        2、开PBO:接管了PB机制,并解锁了官称的各种墙(温度墙除外),在散热优异的前提下,XFR2能更顺畅的介入,并且不用担心触碰到功耗墙发生降频。在解锁频率墙之后,理论上能跑出比Max频率高0.1-0.2G的主频。
                        3、定压锁频:喜欢安静、低温的锁低频;喜欢极致性能的锁高频;二者兼顾的锁中间频率。
                        那么,我到底要选用哪种方式来使用这块CPU呢?因为这三种方式互有优劣,因此这不能一概而论,我们从下面几个角度分别讨论一下:
                        1、从CPU型号角度来看:
                        对于3700X、3800X、3900X、3950X,定压锁频不太容易锁到标称的MAX频率,而AMD对标英特尔9400F和9600KF推出的俩款U-----3500X和3600,基频都是3.6,动态加速Max频分别是4.1G和4.2G,但很多吧友能锁住超过Max频0.2G甚至更高的主频,达到锁4.3G、4.4G,甚至有锁4.6G的3600出现在A吧。
                        所以,单从CPU型号角度看,我的建议是:R7以上开PBO,R7以下,定压锁频。
                        2、从CPU体质角度来看:
                        情景A:手持大雕------1.4V定压锁频能锁住4.6G的3600,你竟然只开个PBO,开了PBO,睿频最高达到4.2G,电压都涨到1.48V了。
                        情景B:惊天巨雷------1.42V才能锁住4.2G主频的3700X,你竟然定压锁频,还为此上了360水冷来压温度。你为什么不开PBO呢,1.46V就能达到4.375G,不香吗?开了PBO+AUTO OC,加上你的360水冷,你甚至能摸摸4.55G了,你却定压锁频。
                        这俩个情景的玩家,都做了相反的错误的选择,因此,从CPU体质角度看,我的建议是:大雕体质的,定压锁频,压榨CPU的体质性能;雷体质的,开PBO用吧。
                        3、从现有散热条件来看:
                        手持EK AIO360水冷的同学,你既可以开启PBO+AUTO OC,也可以将电压给到1.45V来测试下你能锁的最高的主频极限。
                        手持解热功耗150W-200W散热的同学,如果你的U不雕,试试电压1.35V能锁多高主频吧,如果上限都达不到官方标称的Max频率,就不如用PBO
                        手持原盒装幽灵系列散热器的同学,为了你的耳膜不受损伤,试试电压1.3V以内能锁多高主频吧,PBO的时候,H挡位的幽灵棱镜,发出类似直升机悬停在你身边的巨响,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
                        手持intel原装散热器的同学,求求你,换一块散热器吧!
                        4、从标称Max频率来看
                        MAX频率在4.2G以下的,建议定压锁频,其实也就3款:3100、3500X、3600。特别是3100,Max频率最高只有3.9G,真是太低了,绝大部分玩家发现,对于三代锐龙,4.1G和4.2G的主频,功耗和发热是相对平衡的,你开了PBO,这3款能达到的Max频率最高分别只有3.9G和4.1G和4.2G,可以根据自己的散热条件来试试1.2V-1.4V电压能锁多高的频率,绝大部分情况,要比开PBO强。至于其他的U,参考上面三点。
                        5、从日常需求角度来看:
                        如果日常应用,对于单核或者双核的主频要求比较高,建议PBO,甚至PBO+AUTO OC。
                        如果日常应用,对于全核心频率要求比较高,建议定压锁频,因为全核心占用的时候,PBO机制导致全核心主频会降低很多,大约比Max频要低0.3G-0.4G左右。这时,定压锁频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因为同样的电压条件下,定压锁频的全核心频率要高于PBO大约0.3-0.4G
                        6、从特殊需求角度来看:
                        本来不想写这一条的,但突然想起来那天看到的海韵推出的昂贵的无风扇电源,多昂贵?600W的TX600售价1600,450W的PX450售价1100。宣传页面上也列举了对无风扇电源需求的几个场景,这几个场景无一例外的都有一个追求:安静。
                        老白自己也喜欢安静,静静的看会书(金莲+瓶儿+春梅)、静静的写点东西(水贴吧),所以我把机箱内4把利民C12转速都调到1000转以下、幽灵棱镜也拨到了L档、左手餐巾纸、右手。。。。。。。右手当然拿鼠标,你们别想歪了。
                        所以,如果有安静追求,但又不肯为特别牛的散热买单的同学,可以试试低电压锁低主频。
                        其实,手持单价6百以上风冷或水冷的同学,并不多;
                        摸到大雕和摸到大雷的同学,所占的比例也很小。
                        追求极致安静的人,从举例的海韵无风扇电源的销量就可以看出来寥寥无几。


                        绝大部分玩家还是常规体质+百元级风冷,老白给大家一个综合建议:
                        CPU核心电压1.27V-1.35V,试试能锁住多高的主频,散热以单烤FPU15分钟不降频为准;电压以连跑10次FP64出分且分差很小为准。(我比较懒,AIDA64+TM5走天下)
                        用能过测锁住的最高主频和标称Max频比较,误差在0.1G的,凑合定压锁频用着吧;误差超过0.1G的,开PBO吧。
                        对于游戏党最简便的调整方式:PBO + AUTO OC
                        (什么是AUTO OC?往上翻,继续看知识点)
                        因为这个方式不需要测试电压值以及稳定性,绝对省时间,又能获得基本上绝对最大值的主频性能。虽然CPU核心电压看上去比较高,但只要你的散热跟得上,就绝对没事。
                        不算差的主板(开PBO即能解锁功耗墙的,如何认定,请参考第12楼13楼),
                        不算差的散热(开了PBO+AUTO OC后,常玩的游戏负载最大的时候CPU温度不超过80度)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4楼2020-07-21 20:30
                        收起回复
                          问题二、到底是先超CPU还是先超内存?
                          问题一的答案如果你的选择是PBO的话,那么不用想了,超个内存完事。
                          如果你最终还是选择了定压锁频,那么请继续看下去。
                          首先我说一点,超外频的方式我真心不推荐,总觉得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
                          用定压锁倍频的方式超CPU,就涉及到三个方面:
                          CPU核心的体质、合适的电压、散热的支持,这三点是相辅相成的。
                          体质越好,固定主频所需要的电压越低,对散热的要求越低;
                          电压越高,同一块U能上的主频就越高,对散热的要求越严;
                          散热越好,同一块U能给的电压就越高,主频就能锁的越高。
                          所以,在现有的散热条件下,电压高了,单烤FPU过不去;电压低了,FP64跑不出分,所以,合适的电压才是定压锁频的关键。
                          而超内存,势必要动内存电压和SOC电压,在稳FCLK的时候,可能还要动到VDDP VDDG电压,这些电压大部分都会对CPU的电压稳定产生影响。你想想,调试了半天,终于用1.3V电压稳住了4.25G的主频,然后内存一超,蓝屏了。这到底是内存的锅还是CPU的锅?查了半天,发现把CPU电压加到1.315V,又稳了。或者把VDDP降低到0.9V,又稳了。那之前定压锁频调试的工作全部白费了。
                          再说说超内存。
                          AMD官方宣布,对于ZEN2处理器来说,内存最佳甜蜜点速率是3733C17,最具性价比速率是3600C16。在Zen2上市一年的时间里,各路大佬玩家实际使用也发现:对于Zen2处理器,内存速率3600-3866(越高越好),CL14-20(越低越好)都属于甜蜜范围。
                          而只要你动了心思,想把内存速率超到3600以上,那么你就绕不开FCLK频率。首先要做的,就是摸清你这块CPU里FCLK的上限。(如何摸清FCLK上限?放到问题三)
                          所以,对于CPU选择锁倍频的同学,我对你超频顺序的建议是分三步走:
                          第一步:FCLK。全默认,关扩频,测FCLK体质
                          第二步:DRAM。根据自己CPU的FCLK体质以及现有内存的颗粒情况,给内存超频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频率,然后努力实现这个目标并测试稳定,结束内存超频的工作并保存内存超频的参数进BIOS或U盘。
                          第三步:CPU。根据自己CPU的核心体质以及现有的散热条件,制定一个合理的电压范围和目标主频,然后实现这个目标并测试稳定。我个人建议是:对于常规体质(大雕大雷不算),电压1.27V-1.35V,锁一个最高的主频即可。简单测试:散热以单烤FPU15分钟不降频为准;电压以连跑10次FP64出分且分差很小为准。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5楼2020-07-21 20:32
                          收起回复
                            问题三、如何测试CPU的FCLK上限
                            首先,FCLK频率是Zen2架构的CPU特有的,使用Zen1和Zen+的同学可以不用看了。
                            FCLK Frequency选项在BIOS里的位置
                            华硕、微星、华擎的主板,FCLK Frequency选项都在内存频率附件,右边箭头直接拉选。
                            技嘉主板:重点,敲黑板,技嘉BIOS的反OC属性由此可见一斑
                            1、DEL键进BIOS后F2切换进高级模式,进入Settings主菜单,打开AMD Overclocking子菜单。跳出来的页面选择Accept(接受)
                            2、进入新的页面后找到DDR and infinity Fabric Frequency/Timings选项,双击它(或者回车键)进入下一层菜单,
                            3、在新菜单里找到infinity Fabric Frequency and Dividers选项,双击它(或者回车键)进入下一层菜单。
                            4、在新菜单里可以看到infinity Fabric Frequency and Dividers选项孤零零的在那,回车键配合方向键,就可以在选项后面拉选你中意的FCLK频率了。
                            记住FCLK频率选项所在的位置后(特别是技嘉用户,一定要牢记),你就可以开始下面的动作了。
                            1:让CPU和内存均保持非超频状态(默认状态,XMP或DOCP都不开),如果已经有改动,最好是将主板设为最佳配置,使得全部参数自动。
                            2:关闭自动扩频选项。重点,一定要关掉。
                            技嘉主板,在Tweaker页面,CPU外频倍率下面的“扩展频率控制”选项设置为关闭。
                            微星主板,在OC页面CPU特性,里面的SpreadSpectrum(自动扩频)设置为禁止。
                            华硕、华擎同微星。
                            完成上面俩个动作以后,分俩种类型来尝试FCLK上限
                            第一种类型:全自动
                            3:完成第1、2俩步后,可以直接拉选FCLK频率了,找到FCLK Frequency选项,从高到底(1933-1766)逐个拉FCLK频率,选完后,F10保存退出,看看是否能开机。
                            能开机,说明你拉选的FCLK的频率数值能非常稳,因为此时电压都是自动的。
                            第二种类型:不稳高FCLK频率就不死心型
                            3:完成第1、2俩步后,固定俩个电压:VDDP电压设为1.1V,SOC电压设1.15V
                            4:将VDDG CCD/IOD Voltage Control Mode设置成同步模式:Synchronous
                            (技嘉主板没有这个模式,其他品牌主板部分新的BIOS可能也取消了这个模式)
                            5:从高到底逐步尝试改变VDDG电压,将下面的VDDGCCD电压和VDDG IOD电压从均为1.1V,以每次下降0.025V的步进下降,直至尝试到0.9V
                            6:从高到底(1933-1766)逐个拉FCLK频率,配合降低VDDG CCD/IOD电压逐个尝试。
                            (1933你就别想了,本吧好像还没见到过,直接从1900开始试吧)
                            举个栗子:
                            第1,2,3,4步骤已经全部做完,第5步的VDDGCCD/IOD已经均设成1.1V,把FCLK拉到1900,尝试开机。
                            不能开机就继续进BIOS,降低VDDG CCD/IOD电压到1.075,保持FCLK拉到1900继续尝试开机;
                            不能开机就就继续进BIOS,降低VDDG CCD/IOD电压到1.05,保持FCLK拉到1900继续尝试开机;
                            如果VDDG CCD/IOD电压到0.9,还是不能开机,那就调回1.1V,保持FCLK拉到1866继续尝试开机;
                            能开机就能稳,哪怕开机了3秒就蓝屏了,也能稳。只要调整四个电压:CCD IOD电压和VDDP电压和SOC电压就可以。
                            能开机却不能稳的时候,CCDIOD电压要设为异步模式,即Asynchronous模式,稳FCLK也很耗时的,因为每块CPU的最佳电压都不一样,不能给你一个标准让你稳定,只能靠自己慢慢尝试。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6楼2020-07-21 20:53
                            收起回复
                              通过知识点的了解,以及三个问题的解答,哪怕是小白,只要认真看帖的,基本都会有个大概的了解了吧,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技嘉所谓的“易用版BIOS”,虽然可能这块B550i的BIOS跟其他主板的BIOS有所不同,但我觉得应该有异曲同工之处,或许技嘉官方觉得“易用版BIOS”非常成功,以后所有的主板都会更新为这种版本的BIOS也说不定。
                              虽然很多人谈技嘉BIOS色变,但这个坎绕不过去啊,雕已经有了,咱们要考虑怎么来驯服雕,而不是被雕啄了眼。给我力量,让我变成杨过吧,我要“骑”它。口味是不是重了点?
                              现在开始,进入正题
                              进入BIOS后,我们看到的是简易模式,按F2可以在Easy Mode(简易模式)和Advanced Mode(高级模式)之间互相切换
                              进入高级模式:Advanced Mode后,我们可以看到下图:


                              在第一行的主菜单里,从左到右共有六项主菜单,分别是:
                              一、最常用的(F11)
                              二、Tweaker(系统优化)
                              三、Settings(设置)
                              四、System info.(系统配置信息)
                              五、Boot(系统引导项)
                              六、储存并离开
                              注意:菜单前面有橘黄色方框的,意味着这是一个大菜单,进去后会有新的子菜单页面。
                              在右侧从上到下分别是4个小模块:
                              1:当前BIOS时间设置,包括时间、日期、星期以及设置按钮,如果CMOS电池馈电导致BIOS时间不正确的话,可以按设置按钮进行调整。
                              2:CPU当前状态,包括主频(主频=倍频X外频)、外频、CPU温度、CPU核心电压值。
                              3:内存当前状态,包括内存当前速率、容量、AB通道的电压值。
                              4:当前监测到的5V和12V电压值
                              关于电源,这里要说一下,正输出的合理波动范围是5%,即:
                              +5V的合理波动范围是4.75~5.25V
                              +12V的合理波动范围是11.4~12.6V
                              电源输出电压有波动是正常的,只要波动在合理的范围内,对配件都不会造成负面影响。当然了,输出电压波动越小越好,但势必要增加成本。总之,贵有贵的道理,便宜的也不是不能用,但用俩百块想买台全日系电容、输出波动控制在2%的600W电源,还是算了吧。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7楼2020-07-21 21:0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