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an_knight_12吧 关注:46,238贴子:2,738,339

系统比较一下诸葛亮,周瑜,陆逊三人的战绩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先立我的观点,我是赞同目前三人统的排位的。
最近吧里出了很多节奏,有的认为诸葛莲根本不配90统,有的认为诸葛亮比周瑜高,有的认为周瑜不如陆逊,各自观点都有其可取处,也有其偏颇处,这里尽量上全史料,以供参考。
先列一下三人大体的战绩
诸葛亮:入蜀,平南中,北伐甲首三千,夺武都阴平
周瑜:入吴,伐麻、保,赤壁,南郡
陆逊:伐山越,平江陵,夷陵、石亭之战,襄阳退兵


IP属地:上海1楼2020-07-17 15:59回复
    首先,先讲诸葛亮。
    1、入蜀。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璋遣刘跂、冷苞、张任、邓贤等拒先主於涪,皆破败,退保绵竹。璋复遣李严督绵竹诸军,严率众降先主。先主军益强,分遣诸将平下属县,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将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阳,惟关羽留镇荆州。先主进军围雒;时璋子循守城,被攻且一年。
    《三国志·诸葛亮传》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刘璋遣法正迎先主,使击张鲁。亮与关羽镇荆州。先主自葭萌还攻璋,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
    《华阳国志》:赵云自江州分定江阳、犍为,飞攻巴西,亮定德阳。巴西功曹龚谌迎飞。璋帐下司马蜀郡张裔距亮,败于陌下,裔退还。
    这个没什么好吹的,刘备打雒城的时候基本上把刘璋主力军全吸引过去了,大局已定之后才让张、赵、诸葛入蜀,诸葛亮传记载是巴东,华阳国志具体定位到德阳。无具体战争过程,没什么好说的。


    IP属地:上海3楼2020-07-17 16:01
    收起回复
      2、取南中
      基本算是诸葛亮真正开始带兵的一场战役,从入蜀之后诸葛亮基本没参与什么兵事,此次出战可谓是初现名将风采。
      《三国志·诸葛亮传》:
      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华阳国志》:
      建兴三年春,亮南征,自安上由水路入越巂。别遣马忠伐牂柯,李恢向益州,以犍为太守广汉王士为益州太守。高定元自旄牛、定笮、卑水多为垒守。亮欲俟定元军众集合,并讨之,军卑水。定元部曲杀雍闿及士庶等,孟获代闿为主。亮既斩定元,而马忠破牂柯,李恢败于南中。


      IP属地:上海4楼2020-07-17 16:03
      回复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诸葛亮并没有马上出兵,当时蜀国夷陵战败,家底基本送了一半还多,南中叛乱加上东吴虎视眈眈,可谓是内忧外患,这里诸葛亮表现出了超人的政治才华。
        《三国志·诸葛亮传》:
        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
        然后在经过两年的整顿之后才正式南征。
        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很多人都会把南中叛乱说成四郡叛乱,事实上此时只有三郡。
        《三国志·李恢传》:先主薨,高定恣睢于越巂,雍闿跋扈于建宁,朱褒反叛于牂柯。
        而永昌郡在吕凯的组织下保持了稳定(这里吕凯堪比小程昱)
        《华阳国志》:“章武初,郡无太守,值诸郡叛乱,功曹吕凯奉郡丞蜀郡王伉保境六年。”
        而且不知道是不是知乎那里流传出来的观点,说南中四郡有蜀汉人口的五分之二,诸葛亮此举可谓是开疆拓土。
        这里有对的,也有不对的,根据《晋书》户籍考察,南中人口确实有那么多,但需要注意此次战争的性质,是平乱不是去扩土。
        《华阳国志》:建安十九年,刘先主定蜀,遣安远将军南郡邓方以朱提太守、庲降都督治南补蓉。轻财果毅,夷汉敬其威信。
        不能强行提高此战的规格,而且在诸葛亮平南中的过程中并没有遇上什么问题,相反,诸葛亮的搁置政策激化了南中内部的矛盾:
        《三国志··黄李吕马王张传》:永昌既在益州郡之西,道路壅塞,与蜀隔绝,而郡太守改易,凯与府丞蜀郡王伉帅厉吏民,闭境拒闿。……及丞相亮南征讨闿,既发在道,而闿已为高定部曲所杀。


        IP属地:上海6楼2020-07-17 16:09
        收起回复
          诸葛亮整备完毕后就派三路入南中,分别是马忠、李恢和诸葛亮自己,除了李恢都很顺。此后就出现了著名的七擒孟获事件:
          《华阳国志》:
          夏五月,亮渡泸,进征益州。生虏孟获,置军中,问曰:“我军如何?”获对曰:“恨不相知,公易胜耳。”亮以方务在北,而南中好叛乱,宜穷其诈,乃赦获使还,合军更战。凡七虏七赦。获等心服,夷汉亦思反善。亮复问获,获对曰:“明公,天威也,边民长不为恶矣。”
          此前高定杀死永雍闿之后,孟获就成了主力。
          《华阳国志》:定元部曲杀雍闿及士庶等,孟获代闿为主。
          在诸葛亮讨平高定(元)之后南中就没什么威胁了,当然七擒孟获看起来更像是小说家者言,不足征信。
          总的来说这场平叛战斗规模虽不大,但意义重大,南中提供了诸葛亮北伐所需的物资,甚至组建了蜀汉的精锐部队——无当飞军,可以说诸葛亮“先南后北”、“攘外必先安内”的战略非常成功。
          但因为南中的人口就想把这场战役提高到多高的水平,这种观点不足取。


          IP属地:上海7楼2020-07-17 16:16
          收起回复
            此后就是诸葛亮战绩的重头戏,北伐
            第一次北伐:
            《三国志·诸葛亮传》: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馀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
            这次诸葛亮的战略基本没错,战争初期迅速获得了西北三郡,但实在是识人不明,直接丢了街亭导致所有战果全部作废。
            《三国志·诸夏侯曹传》:
            诸葛亮围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应亮。帝遣真督诸军军郿,遣张郃击亮将马谡,大破之。安定民杨条等略吏民保月支城,真进军围之条谓其众曰:“大将军自来,吾愿早降耳。”遂自缚出,三郡皆平。真以亮惩于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增邑,并前二千九百户。
            此处曹真也正式登场,成为诸葛亮北伐初期的主要对手。


            IP属地:上海9楼2020-07-17 16:19
            收起回复
              第二次北伐:
              第一次北伐属于败得最气的那种。诸葛亮一生都在思考北伐的策略,事实上江陵丢了以后,蜀汉北伐的难度直接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如果从江陵往北,取下襄阳,渡过汉水拿下樊城后,蜀汉就背靠汉水形成一整条可以互相支援、互相依靠的战略线。但江陵丢了,直接导致北伐的道路只能从汉中出发,因此诸葛亮必须夺取凉州以作为威胁长安的重要根据地。

              所以这次诸葛亮打算直接夺取陈仓,切断长安和凉州的联系,然而不幸的是,这次战略被曹真给提前算到了。
              《魏略》:先是,使将军郝昭筑陈仓城;会亮至,围昭,不能拔。……亮自以有众数万,而昭兵纔千余人,又度东救未能便到,乃进兵攻昭,起云梯冲车以临城。昭于是以火箭逆射其云梯,梯然,梯上人皆烧死。昭又以绳连石磨压其冲车,冲车折。亮乃更为井阑百尺以射城中,以土丸填堑,欲直攀城,昭又于内筑重墙。亮又为地突,欲踊出于城里,昭又于城内穿地横截之。昼夜相攻拒二十余日,亮无计,救至,引退。


              IP属地:上海10楼2020-07-17 16:24
              收起回复
                上面引出了诸葛亮的第一个黑点,攻不下陈仓
                我认为基本属于无脑黑或者根本不懂三国兵事。当时的攻城战非常难打,关羽四个月打不下被打水灌的樊城,周瑜花了一年才把曹仁驱赶(还不是打下)出江陵,而刘备打雒城也是花了好大的劲,当时的军备条件,如果附近没有河流能作为灌城的天然条件,或者敌军没有缺粮、缺水,想硬生生拔城基本都会吃噶。(这里吹一波乐进
                陈仓地势咸阳,基本就是两座高山夹的一个峡谷,而本身又是粮仓,诸葛亮要是能20多天攻打下来基本就是孙悟空了。
                而且诸葛亮及时的撤退战略非常正确。
                《三国志·诸葛亮传》:冬,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魏将王双率骑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
                这是诸葛亮第一次反杀追击的敌军,充分体现了诸葛亮治下军队素质之高和野战能力之强。(***,人不和你打


                IP属地:上海11楼2020-07-17 16:29
                收起回复
                  第三次北伐:
                  可以说是失街亭后北伐最高光的一次了,拿下了武都、阴平
                  《三国志·诸葛亮传》:
                  七年,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
                  这个郭淮在诸葛亮北伐期间扮演的角色并不光彩,后面还会提到。
                  此处虽然拿下武都、阴平,但并没有遭遇什么抵抗:
                  《资治通鉴·魏纪》:春,汉诸葛亮遣其将陈戒攻武都、阴平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建威,淮退,亮遂拔二郡以归;汉主复策拜亮为丞相。


                  IP属地:上海12楼2020-07-17 16:32
                  收起回复
                    此处武都、阴平取下后,诸葛亮因第一次北伐失街亭之事就被刘禅迫不及待地一笔勾销了
                    当然,每当一些人将此战作为诸葛亮的高光战役时,都会被人黑(包括我)“拿下两个无人郡”
                    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拿下武都、阴平跟第一次北伐拿下西北三郡一样,并没有遭到什么抵抗。
                    第二,这两个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人口稀少。
                    《华阳国志》:建兴七年,丞相诸葛亮遣护军陈戒伐之,遂平武都、阴平二郡,还属益州。魏将夏侯渊、张郃、徐晃征伐常由此郡;而蜀丞相亮及魏延、姜维等多从此出秦川,遂荒无留民。其氐傁杨濮属魏,魏遥置其郡。蜀平,属雍州。元康六年还梁州。
                    武都、阴平荒无人烟的一个很大原因是当时曹操在接受张既的意见迁徙汉中居民的时候,也让张既去迁徙了一波那里的居民。
                    《三国志·刘司马梁张温传》:太祖将拔汉中守,恐刘备北取武都氐以逼关中,问既。既曰“可劝使北出就谷以避贼,前至者厚其宠赏,则先者知利,后必慕之”太祖从其策,乃自到汉中引出诸军,令既之武都,徙氐五万馀落出居扶风、天水界。


                    IP属地:上海14楼2020-07-17 16:36
                    收起回复
                      那么不知道从哪里流传出来一种说法,说是凉州三万户,而武都、阴平就有一万户。后来发现主张这种说法的人史料来源于此处:
                      祁山去沮县五百里,有民万户
                      当时我就笑了,这里要感谢@EVA14号 提供的地图。

                      然后应某人之邀挂一下他的言论。





                      @贴吧用户_0JC22ZV 不知阁下现在满意了吗?


                      IP属地:上海16楼2020-07-17 16:45
                      收起回复
                        接下来讲一个小插曲,曹真伐蜀。
                        有人说是被诸葛亮挫败的,这里我不同意:
                        《三国志·诸夏侯曹传》:真当发西讨,帝亲临送。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司马宣王溯汉水,当会南郑。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
                        当然此次郭淮小同志又被虐了一把:
                        《三国志·刘彭廖李刘魏杨传》: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三国志·后主传》:八年秋,魏使司马懿由西城,张郃由子午,曹真由斜谷,欲攻汉中。丞相亮待之於城固、赤阪,大雨道绝,真等皆还。是岁,魏延破魏雍州刺史郭淮于阳谿。
                        有人认为这里是诸葛亮谋定而后算,我认为纯属脑补。


                        IP属地:上海18楼2020-07-17 16:47
                        收起回复
                          第四次北伐,这里产生了一个史料记载的矛盾,根据汉晋春秋和资治通鉴的记载,诸葛亮在此次北伐中斩首三千甲,而按照晋书记载,是司马懿大破诸葛亮:
                          《汉晋春秋》:于是,魏大司马曹真有疾,司马宣王自荆州入朝。魏明帝曰﹕“西方事重,非君莫可付者。”乃使西屯长安,都督张合、费耀、代称陵、郭淮等。宣王使耀、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余众悉出,西救祁山。合欲分兵驻雍郿,宣王曰﹕“料理前军能独当之者,将军言是也。若不能当,而分为前后,此楚之三军所以为黥布擒也。”遂进。亮分兵留攻,自逆宣王于上邽。郭淮、费耀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其麦,与宣王遇于上邽之东,敛兵依险,军不得交,亮引兵而还。宣王寻亮至于卤城。张郃曰:"彼远来逆我,请战不得,谓我利在不战,欲以长计制之也。且祁山知大军以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於此,分为奇兵,示出其后,不宜进前而不敢逼,坐失民望也。今亮县军食少,亦行去矣。"宣王不从,故寻亮。既至,又登山掘营,不肯战。贾栩、魏平数请战,因曰﹕“公畏蜀如畏虎,奈天下笑何!”宣王病之,诸将咸请战。五月辛巳,乃使张合攻无当监何平于南围(国),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还保营。
                          《晋书·宣帝纪》:帝攻拔其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会有长星坠亮之垒,帝知其必败,遣奇兵掎亮之后,斩五百余级,获生口千余,降者六百余人。


                          IP属地:上海19楼2020-07-17 16:49
                          收起回复
                            首先说明,这两个史料是互斥的,不可能同时并存。
                            有人主张根据晋书,因为汉晋春秋作者有明显倾向性,而晋书是唐人编的,没有什么倾向性,没必要为司马懿说话。
                            但这里要提一点,晋书的编成是有一点问题的。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一》:其所载者大抵弘奖风流,以资谈柄。取刘义庆《世说新语》与刘孝标所注一一互勘,几於全部收入。是直稗官之体,安得目曰史传乎?
                            而《资治通鉴》选录《汉晋春秋》,司马光个人的史学素养给这份史料增添了一点底气。
                            这件事现在还在三国吧争论,但我觉得已经没必要了。
                            《每日甘肃》上报道了这么一条新闻:
                            《陇南实地踏访三国时期古战场遗址》:……木门道东侧张家坪出土的魏蜀时期的箭头、刀矛等兵器,也成为了当年在木门道激战的佐证。……
                            我觉得有第一手资料做参照就不要去讨论了,肯定是发生过木门道而没有所谓的“俘斩万计”。


                            IP属地:上海20楼2020-07-17 16:53
                            收起回复
                              木门道之战,基本可以确定诸葛亮统必然高于司马懿了,这里可以说张郃被坑了一把。
                              《魏略》:亮军退,司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郃不得已,遂进。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郃髀。
                              不知道这里是不是就是我膝盖中箭的来源
                              这里蜀军又体现了优秀的野战技巧,诸葛亮也表现了他出色的用兵手段,所以不要再说诸葛亮没功绩了。摸不到长安不意味着他菜好吧,地形条件决定了北伐失去街亭后基本难以有什么功绩了。


                              IP属地:上海21楼2020-07-17 16:5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