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腐传吧 关注:13,865贴子:462,190

回复:秋风扫叶 卢俊义*朱武 有其他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你们两个可别立flag了!虽然前传就是flag立到飞起!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44楼2020-11-29 18:15
回复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45楼2020-12-01 23:22
    回复
      朱武内心独白里那句“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出自王维的《杂诗三首·其二》。全诗如下。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一般认为这首诗是写男女相思之情(因为有三首),但只以“梅”含蓄点出而没直接表达。但说它表达了思乡之情也并无不妥。因此这里只把它视作思乡之情(我绝对不会说是我太喜欢这句了才想引用)。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46楼2020-12-01 23:36
      回复
        柳屯田耆卿是指柳永。古代人对长辈上级等不能称名否则会很不尊重。一般是称字或称官职。同时也有同时用多个称呼的,比如《游褒禅山记》中的“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文中的“耆卿”是柳永的字。此外柳永官至屯田员外郎,因此称“柳屯田”。此处两称呼连用。此人早年甚至可以说一生仕途不顺,还因为《鹤冲天》闹出了“奉旨填词”的“段子”,改了名才中进士,一生与娼 妓为伍。“白衣卿相”指的是《鹤冲天》中的“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此外内心独白中的“王右丞”和“王摩洁”都指王维。其中“摩洁”是他的字,“右丞”则是因为他官至尚书右丞,因此世称其“王右丞”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47楼2020-12-01 23:54
        收起回复
          还有,原著里有将“什么”写作“甚么”的用法,因此文中有时会用“什么”有时会用“甚么”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48楼2020-12-02 00:17
          回复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49楼2020-12-03 09:34
            回复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50楼2020-12-05 11:18
              回复
                我在此声明一下,主角的心路历程几乎是不断对现实,对社会失望的过程。他经历的每一件事都会对他的认识有进一步的加深。但这种加深是渐进性的。此时他的心已经开始凉了,当然凉得并不明显。直到员外死了他的心才会彻底冷透。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51楼2020-12-05 11:23
                回复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52楼2020-12-05 23:06
                  回复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54楼2020-12-09 09:29
                    回复
                      很想吐槽一下员外的形象。讲真,看原著时我并不喜欢他,骄傲自大恃才傲物还极其固执,武功再高也掩盖不了他的缺点。新水对他的出身和性格做了很大调整,不仅更改了他的出身还把他塑造得文韬武略(原著他给人的感觉根本就没有什么兵书基础之类),性格缺陷也做了较大调整。缺点被冲淡,智商被提升,而且还被塑造成一个傻傻的又很正直很忠君爱国的形象。说真的,第一次看征辽时我是无语的,但确实这个形象比原著讨喜多了。
                      因此,文中的员外形象主要依据新水,但不打算洗白他的缺点了,希望不要太违和。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55楼2020-12-11 00:03
                      收起回复
                        便签又满了,先发这些。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56楼2020-12-11 12:29
                        回复
                          声明一下,宋朝文武分离,不像唐朝那样读书人从军一大把,因此文中的出将入相非唐朝的一手书一手剑,立了军功回来也可做文官的意思。员外用此词想表达的是学究“出可为将,入可为相”,意指赞赏其文武双全。
                          其实这个成语不算误用,但与前面注解里的表达略有不同,特此声明。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57楼2020-12-11 23:56
                          回复
                            文中“束发”指的是男子十五岁。古代男子十五岁成童束发,二十岁行冠礼取字。传说中吴用被点为状元的年龄仅十五,因此朱武说他“年仅束发”。由于被革功名时他还没到取字的年龄,因此朱武没有称他“学究”或“加亮”(十五岁就离开了京城回山东了,然后朱武过了几年来应试,能听过这个故事但绝不会知道他的字和道号)。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58楼2020-12-12 12:00
                            收起回复
                              文中的“束脩”本意是学生给老师的礼物。在古代主考官与士子依辈分可算师生,因此朱武用“未纳束脩”委婉表达吴用未向蔡京送礼。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59楼2020-12-12 14: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