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篱小菊吧 关注:117贴子:2,238

回复:百科词条简化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幅绘汉末刘备三顾草庐、邀诸葛孔明出山之故实。画中长松修竹掩翳茅屋,孔明羽扇纶巾、依榻凝思,僮仆正应门而出。篱外刘备、关羽、张飞三骑及从者行近,山岭后并见旌旗戈戟微露,人马仍众。画笔轻健秀润,惟上半山岭系后人补笔。幅上无款,依元萨都剌至正甲午之题,定为隋董展所作。


IP属地:江苏223楼2011-04-01 21:27
回复
    董伯仁,北周末隋初画家。汝南(今属河南)人。生於西魏,历经北周、陈,隋初尚在。多才艺,乡里称为『智海』。官至光禄大夫殿内将军。
      工画佛像、人物、楼台、车马,虽无祖述,不愧前贤,动笔肖似,笔外有情。与北齐展子虔同时入隋室,并称『董展」。先后在汝州白雀寺、固州海觉寺、江陵终圣寺、洛阳光发寺等处作壁画。 
      界画:中国绘画很特色的一个门类。在作画时使用界尺引线,故名:界画。起源很早,晋代已有。董伯仁的界画“楼生人物,旷绝古今”。 
      唐代张彦远评董、展之画云:「董有展之车马,展无董之台阁。」窦蒙也誽:『伯仁楼台人物,旷绝古今,杂画巧瞻,变化万殊。」画迹有隋朝官本《周明帝畋游图》、《弥勒变相图》、《隋文帝上马厩图》、《农家田舍图》等五卷,著录於《贞观公私画史》。《宣和画谱》仅载《道经变相图》一件,以董展作伯仁之名,《图绘宝鉴》沿袭之,实误。


    IP属地:江苏224楼2011-04-01 21:41
    回复
      画幅中间一人上身呈正面,穿著与其他六人不同,应是画中的主人。前二人引导,后四人有的拿弓,有的拿毬棍,有的挟著琴,有的背酒,前顾后盼,各有神态。树叶双钩填彩,岩石、流水和激湍都是仿古的钩勒法,有装饰的意味。背景树石的构图和院藏另一件传为韩干「猿马图」相似,不过笔墨稍逊,可能出自同一幅稿本。 这幅画没有作者的款印,旧传为唐人。从画法看,时代较晚,画中主人正面像类似明代中期画皇帝像风格,可能出自明代宫廷画家之手。


      IP属地:江苏225楼2011-04-01 21:51
      回复
        李昭道(约西元八世纪初)是李思训的儿子,甘肃天水人。他最擅长於画山水,并且能发扬家学,与他的父亲大李将军齐名,号称小李将军。 李家画山水,构图复杂而巧妙。常以均匀的细笔画出山石树木轮廓,再填染赭石、石青、石绿等浓重的颜色。还常再加上泥金的线条,衬在山石轮廓线的内侧,特别显出金碧辉煌的感觉。后人称为「青绿」山水,为「北宗」所主。这一幅是属於李家山水法,画幅右下角有「李昭道画」的落款。


        IP属地:江苏228楼2011-04-01 22:18
        回复
          张僧繇(约西元六世纪初),苏州人,曾任武陵王国侍郎、直秘阁知画事,官至右军将军。梁武帝崇信佛教,命僧繇在佛寺画壁画,他善作凹凸立体的花纹,画风带著外来的影响。 群山被大雪所埋,山斋一人凭栏而坐,溪桥有人骑驴而来。一片银白的雪霁山色与红树绿叶交相辉映,色彩鲜丽明快。画幅右侧虽有「僧繇」两字款,疑为晚明仿其画风之作。


          IP属地:江苏229楼2011-04-01 22:30
          回复
            五代梁关仝画山溪待渡图


            IP属地:江苏231楼2011-04-03 11:01
            回复
              石渠宝笈初编(御书房),下册,页1092&故宫书画录(卷二),第一册,页2&吴琚(活动於十二世纪后半),开封人。他的父亲吴益是南宋高宗吴皇后之弟,母亲是秦桧的孙女。虽是外戚权贵之后,却并不自骄,诗文书法俱佳。 此幅七言绝句书自蔡襄诗,是少见的宋代挂轴书迹。吴字挺拔俊秀,结体和姿态都宗米芾,但是和北宋书家笔笔送到的工夫相较,吴琚的运笔快速强劲、行笔不时出现飞白,显示南宋书家对上下呼应与整体气势追求,甚於每一字的精工与锤鍊。&


              IP属地:江苏232楼2011-04-03 11:22
              回复
                生卒年不详,开封人。字居父,号云壑。其父吴益(西元一一二四-一一七一)为高宗吴皇后之弟。工翰墨,孝宗常召之论诗作字。历帅荆襄鄂三路,嘉泰二年(一二0二)迁少保,卒諡忠惠,有云壑集。 明董其昌评吴琚之书云:「琚书自米南宫芾外,一步不窥。」又云:「琚书似米元章,而峻峭过之。」观此书,果与董氏之言甚合


                IP属地:江苏233楼2011-04-03 11:24
                回复
                  文同(西元一0一八-一0七九)字与可,四川梓潼人。善画竹,他的好友苏轼为他的竹子写过许多首题画诗。 墨竹是文人画中重要的题材之一,而文同正是北宋墨竹的代言人。画中的一枝墨竹,竹叶和竹枝从左上方垂下,再往右方微印而上,寓屈伏中隐有劲拔的生机。此画不但是客观观察与笔墨技巧的呈现,也是士大夫人格与节操的隐喻。画叶的墨色有浓淡的对比,据米芾说也是自文同始。


                  IP属地:江苏234楼2011-04-03 11:32
                  回复
                    元倪瓒画谱 册 柳条梓叶


                    IP属地:江苏237楼2011-04-03 11:57
                    回复
                      元倪瓒画谱册柳条梓叶


                      IP属地:江苏238楼2011-04-03 11:57
                      回复
                        元倪瓒画谱册新枝枯干雨竹


                        IP属地:江苏239楼2011-04-03 11:58
                        回复
                          元倪瓒画谱册大小树间竹


                          IP属地:江苏240楼2011-04-03 11:59
                          回复
                            元倪瓒画谱册树正面反面折竹


                            IP属地:江苏241楼2011-04-03 12:00
                            回复
                              元倪瓒画谱册松老嫩正反


                              IP属地:江苏242楼2011-04-03 12: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