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涉3:且醉吴淞月
作者:半落青山外
且醉吴淞月,重听浙江潮。——宋·韩元吉《水调歌头》
沪上的潮湿空气饶是土生土长在江浙沪的拾遗也有些消受不起。
它还不像川湘地带那种湿热,真的又湿又热(瞎说的)。
沪上的湿热,明明呼吸间并无半点湿意甚至有些干燥,让人恨不得一个猛子扎进水里那才舒爽,可偏生身上黏糊糊的又觉得浑身都沾着水。
这就是沪上的秋老虎了,又是热又是闷。
人人都成了缺水的鱼,大约只有黄浦江的水可以一解这种难受。
拾遗前不久去过春城,如今身在魔都,已经开始想念春城的舒适了。
凉风有信,秋月无边。
夜间,倒是真的有了凉意。刚出门的拾遗被穿堂风一吹,都不禁打了颤,转身回屋里披了件薄衫。
这样的夜,信步晃荡,最适合不过了。
循着那些细枝末节,拾遗在某个弄堂里的一家小餐馆前停下了晃荡的脚步,在门口踌躇了一番。
说是晃荡,其实也是有意。春城一行,拾遗突然觉得,自己可以再做些什么,也多少带着点窥探他人秘密的愧疚之感。
思及此,拾遗收回了脚步,转身离开。
只是,心中到底是装着事,拾遗睡也睡不着,便去了外滩闲逛了一番,这一逛便到了深夜才折返。
哪怕繁华如魔都,夜深了,也静了半座城。
走在慢慢静下来的街道上,拾遗想起再过几天就是中秋了,也是时候收拾一下回家一趟了。
人月两团圆,团圆的节日,即使人离家多远,也都是要踏上归途的。
“咕咕咕…”
肚子不争气地叫了起来,瞎逛了大半宿,倒也怪不得这肚皮了。
拾遗想要找处吃饭的地儿,可附近不知怎的,今夜打烊的店出奇的多,三三两两零星的光,却都不是餐饮店。
这里倒是离那家餐馆挺近。
悠悠万事,吃饱喝足最重要。
拾遗又来到了这家餐馆。
点了碗肉丝面,呲溜一口,怎么味道怪怪的,好甜啊…
“老板娘,再来一碗肉丝面,微辣,不要放糖,要咸的。”
“年轻人,口味挺挑,胃口倒是大。”
拾遗听到老板娘的喃喃自语,看了看摆在眼前的一大碗肉丝面,无语了一下。
虽然江浙菜系都有带甜味,但拾遗的老家,偏生是偏咸偏鲜的,拾遗自己更是吃不惯甜。也怪自己刚刚饿疯了没说清。
等了一阵,本来就是半夜,这一带人流量夜间不大,一时间,大堂里就剩了拾遗一个人和收拾餐桌的服务生。
又过了一会儿,热腾腾的肉丝面上来了,嗯…味道还是不够。
“老板娘,你这还有胡椒粉吗?”
拾遗冲着老板娘,晃了晃桌上见底的胡椒粉的罐子。
“你这个小年轻,点了两碗面,口味还这么重,吃不吃得消?”老板娘拿了一罐新的胡椒粉出来,兴许是看拾遗看着太小了,唠叨了两句。
这种对晚辈的嘘寒问暖,也是长辈们的传统艺能了。
拾遗呼哧呼哧地吃面,好辣,好爽。
不知怎的,她突然自顾自和拾遗聊起了天,单方面开启了讲故事模式。
“小年轻,你我有缘,大姐给你讲个故事怎么样?”
吃着面的拾遗放慢了吃的速度,时不时地应两,表示自己有在听。
“你大姐我在这开店有小二十年了,那个时候还不像现在,我们这一带还没怎么开发,有点类似城中村的存在。”
“那天我正准备打烊……”
“喂,华哥,你到哪了?”
“啊,那隔这两条街呢,哈哈,你快来,我还以为这边都打烊了呢,今天运气好,还有一家店没关门,咱俩搓一顿,就当欢迎你回沪。”
没一会儿,一辆出租车停在了餐馆门口。
刚要坐下的胡小白便看见霍小呆出现在了自己眼里。
霍小呆看见胡小白,开心地朝他挥了挥手,快步走到他面前,轻轻拍了拍他胳膊,语气欢快:“还站着干嘛?快点坐下点餐了,我可是听到你说还有吃的,立马就在路边拦了车过来的。”
胡小白摸了摸鼻子,边笑边落座。
“所以,华哥,你这算不算真的白跑一趟了~”
“哪有白跑一趟,有美食怎么会是白跑一趟呢?”
刚刚在门口看见开业大吉的横幅还没撤掉,这店应该是新开业不久,菜单上都是常见的一些家常菜和面食。这大半夜的……
“华哥,你有什么想吃的吗?”
“清汤面?”
“华哥,难得休息,你不用这么自律吧…”
“唔,那就西红柿鸡蛋面吧,不过…多放点胡椒粉。”霍小呆想起了什么,突然加了句多加点胡椒粉。
“不是胡椒盐?”胡小白狡黠道。
“咳咳…”
“华哥,你这边先坐会儿,我去点餐。”
胡小白走到收银台,付了钱,然后又跟老板娘借了厨房一用。
过了一会儿,胡小白自己端着两碗面回了座位。
霍小呆:“诶,你直接自己去取了?”
胡小白:“嗯嗯。华哥,你刚盯着手机在干嘛?”
霍小呆闻着面香就要大快朵颐,听胡小白问道,便把手机递给了胡小白,“我在登华杰微博,但有点不太懂。”
胡小白接过手机,熟练地登了上去,“华哥你是想看一下霍迷最近的状态吗?”
霍小呆正吃得香呢,一听胡小白在跟他说话,便含糊应了一声,等嘴里没有吃食了,才又说说道:“我听了些网上的言论,我自己倒是无所谓,就是担心这些孩子会受影响。”
他说话的时候其实不太有情绪起伏,但胡小白可以感受到眼前这个人语气里的温柔。
“我帮你看吧…”
“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