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吧 关注:63,895贴子:313,623
  • 0回复贴,共1

脚跟疼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概述
脚后跟疼痛的原因有很多,通常为患有跟腱炎所致的症状,与长期站立、行走以及慢性损伤导致的累积病变有关。其次也可能为跟骨骨刺、跟骨滑囊炎以及跖腱膜炎等疾病造成的脚后跟疼痛。通常情况下站的久了出现脚后跟疼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出现持久的脚跟疼就应该好好找一下原因了,人体足部跖腱膜是维持足纵弓的组织结构,它起于跟骨跖面结节,向前伸展在跖骨头附近分成五段,分别附着于足趾近侧趾节上。趾短曲肌附着其深面,跖趾关节背屈,趾短屈肌的收缩体重的下压等三重力量集中作用于跟骨跖面结节上,其受力相当大。长期、持续、过大的牵引刺激,可以在跟骨跖面结节的跖腱膜附着处发生慢性(退变性)损伤。这些都是导致脚跟疼的原因。
主要有哪些原因
1、疾病
走路脚后跟疼,有可能和足部的关节、骨质、滑囊、筋膜等处的一些疾病有关。所以,一旦脚后跟疼,别太大意了,可能是在提醒你足部出问题了。建议尽早去医院检查,查明原因,别耽误了。
2、长期穿鞋底过薄的鞋
对于许多中老年人来说,为了防止摔倒或者行走更加方便,于是都会选择穿平底鞋。殊不知,如果长期穿那种鞋跟过低、鞋底特别薄的平底鞋,也容易出现脚后跟疼的情况。这是因为穿着这种鞋子走路、站立时,六成的体重全都压在了脚后跟上。久而久之,就容易出现疼痛的感觉。对此,建议大家尽量不要穿那种鞋底过薄的平底鞋,以3-5cm的鞋底/鞋跟为宜。
3、怀孕
不少女性在怀孕前喜欢穿高跟鞋,怀孕之后便改穿平跟鞋了。随着胎儿体重以及自身体重的增长,孕妇足跟的压力大大增加,所以就容易出现足跟疼的情况。
等到生完孩子,在月子期间,常常躺在床上而没有适量下地活动身体,因此足跟脂肪垫会慢慢退化,甚至出现水肿、充血等现象,以至于在走路时容易出现足跟痛的情况。
当她们出了月子之后,因为哺乳,所以体重依然不会减少很多,而且为了方便照顾孩子,也是穿平底鞋,所以足跟的压力依然不小,足跟痛的情况依然还会存在。
4、过度劳损
对于一些运动员来说,如果场地太硬,加上长时间的锻炼,足后跟组织负重大,过度劳损,也容易出现走路脚后跟疼痛的情况。此外,一些热爱运动的人,在平时锻炼身体的时候,如果动作不规范或者是运动时间过长,脚后跟也容易出现疼痛的情况。
脚后跟疼怎么办
足跟病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长期的脚跟痛是非常难以忍受的,这时就需要去治疗。治疗也有很多的方法,对于不同的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
一、中药治疗
建议外敷萄宝的‘足跟骨方.世.贴’治疗。其传统中医药的功能可针对各种原因引发的足跟痛、足跟骨刺引发的各种酸麻肿痛不适以及脚底部酸胀。
二、封闭治疗
可以打封闭针,效果快,相对费用便宜。先在疼痛点注射一针,看疼痛情况可以半个月以后加强一针。但封闭针不能保证彻底解决。年轻女性慎用,是激素类药,会导致2-3个周期月经不调,半年内最好不要怀孕。封闭针是将药物注射到疼痛的部位,达到消炎、止痛的目的,并有缓解局部肌肉紧张的作用。时间长的可达数年以上,短的数周,视病情轻重,时间长短不定。这是一种对症治疗措施,对消除局部的疼痛症状有较好的效果。
其实通过封闭型治疗以及中药治疗是很有效的治疗足跟病的方法,若是还不行的话,可以试试手术来治疗。
三、手术治疗
1、足跟骨刺切除术,对于顽固性跟骨痛,X片证实有骨刺者,在跟骨内侧作一切口,进入跟骨,将跟骨内侧骨刺全部锉除。
2、跟骨钻孔术:对跟骨内压高者适用,目的是使增高的跟骨内压降低,治疗顽固性无骨刺的跟痛症,仍在跟骨内侧切口,达跟骨后,将跟骨内侧钻孔7~10个,效果达90%。
3、跟骨滑囊切除术:是将跟骨结节滑囊及跟骨下滑囊切除。
4、平足症的跟骨截骨术:目的是通过跟骨截骨使跟骨角增大,外翻的跟骨摆正,使跟骨有一个良好的生物支架。
怎么预防脚后跟疼
1、注意休息,减少长时间站立以及运动。
注意走路及运动时,要有科学的步态及姿势,有间断休息,避免足部持续负重,防止足部过度疲劳。
2、科学选择鞋子
选择厚底的鞋子。注意鞋底不能软,鞋垫可以软一些,最好是后跟部有一定弧度以适应足跟的弧形。
3、均衡、高钙饮食
均衡、高钙饮食可以使骨质疏松的状况得到改善。 可从食物中摄取含有钙质的食品,如虾米皮、海带、紫菜等,动物骨头汤中含钙也十分丰富。多食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例如新鲜的水果,能促进钙的吸收,减少脚后跟疼等疾病的发生。
4、保持正常体重
体重超标是造成脚后跟疼的一个重要原因。保持正常体重,尽量做到不超重,以减轻足部的负担。


IP属地:山东1楼2020-05-30 20:5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