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60,656贴子:2,998,543

回复:《帛书老子》总纲随便写写,随便看看 首先要说一个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四十七章 不上贤……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心虚才能交汇融通,中气以为和,实其腹,不只是吃饱肚子,见多识广,消化吸收,才能摆脱愚昧,弱其志,不是让民众混吃等死,没有志向,弱前面已经说过,自由度更大,有志向是好事,但不能一意孤行,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栝,要慎终若始,大直如诎,不能自恃于力量和智谋而妄为。强其骨则根基稳固,坚韧不拔,不会因一时得失颠覆。无知无欲,并不是把民众当猪养,这太搞笑了。和无正无为一样,知和欲都要不失根本,以不知知 ,用其光,复归其明,欲也要回到根本,不能为物事得失主宰,一去不回,必不可久。民无知无欲,则其鬼不神,那些愚弄禁锢民众以牟利的家伙则不会得逞。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20楼2020-07-01 13:18
回复
    第四十八章 道沖而用之……
    道沖前面讲过,沖就是不断的涌现,而用之,弱也者,道之用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新生,不断涌现,其用无穷。有弗盈也,那么“有”(前几章讲过有)是不是会被沖淡,而弗“盈”,有就不会越来越固化,越来越收紧压缩,充斥这个世界,使世界腐朽奔溃。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21楼2020-07-02 13:10
    回复
      潚呵,始万物之宗,潚,这是一个提炼的过程,提炼现有世界最本源的“属性”作为“宗”来始万物,故道者,万物之注也。锉其阅,解其纷,和其光,同其轸(土),这是玄同,前面已经讲过,故“以观众眇”之眇,与噭,两者同,胃玄之有玄。玄同而为“宗”以始万物,万物被赋予了最大最强的可塑性,至弱至柔,方能变化无方,沖而用之。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22楼2020-07-02 13:36
      收起回复
        第四十九章 天地不仁……
        什么是仁,仁不是仁慈,也不是公平,在老子文里,仁就是绝对的和割裂的思维方式,天地的运转是不是存在永恒不变的规律?天地是不是高高在上,支配万物?天地和万物之间存在主从关系?帛书老子显然不这样认为,而是认为天地与万物本为一体,不存在主从也不存在绝对,天地万物间以神浴联系,万物演化是天地运转的根源,故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刍反复咀嚼存储消化,句,独立而又互相联系,狗,独立敏锐而又互相联系,刍狗也就是指万物(道者万物之注也)不断的反复的新陈代谢,生生不息,演化这个世界的本源。天地以万物为刍狗,而天地亦源流不辍,大器免成。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23楼2020-07-02 18:05
        回复
          天地之间,道沖而用之,大盈如沖,天地间似虚实盈,生生不息,变化无穷,道注于万物,万物演化才是源头,所以多闻于天理人治,不如尊道贵徳,守于中,才能不出户,守住认知的根本,才能融汇贯通,明了世界和自身更深层次的根源,才能在更大的舞台上驰骋。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24楼2020-07-02 18:17
          回复
            第五十章 浴神不死……~
            这章不多说了,前面已经多次提到,至于浴神到底是什么?各自琢磨吧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28楼2020-07-02 18:38
            回复
              第五十一章 天长地久
              这章也略过吧,这章和前面一章都是在解释天地不仁这章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29楼2020-07-02 18:38
              回复
                第五十二章 上善治水……
                首先什么是上?比如这里的上善还有上德,上是从整体的角度而言,什么是上善,比如一家公司的管理者品行再好,意趣再高,不能把公司作为一个整体运作起来,也称不上“上善”,明白了这点,自然后面应该是治水,而不是若水。为什么治的对象是水?而不是人或事呢?事的主体在于人,事最终还要归结于人,而善用人者为之下。“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治人?哪来的底气?治人之路只会越走越窄,上善,需要整体上的可持续发展。治人治事都不能长久。那治水会怎样?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30楼2020-07-08 18:05
                回复
                  水善,水有七善,这个后面讲,“利万物而有静”,什么是利?天之道,利而不害,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之,整体上就产生了相对独立的体系和趋向,但这个体系和趋向是产生于个体并包容个体的,类似于天地不仁,这就是利。这个体系和趋向叠加于万物,就是利万物。有静,我们先看下后文 ,“夫为不静,故无尤”,不静而有静,和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是不是一个模子出来的?同样的句式同样的道理,只是这里前后顺序颠倒了一下。什么是不静?什么是有静?参照前文对上德不德的解释。静当然不是我们现代汉语所理解的安静宁静平静等等。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35楼2020-07-13 12:43
                  回复
                    什么是静,从文字来看,争青为静,而丹生为青,丹又出于井,是不是想到了“潚呵,始万物之宗”?所以这个青来头很大,精、请、情、静、清、靓等字都由此而来。出生入死,生则青,入则丹。那么争青是什么?争有争夺的意思,但不只如此,争并非只是主导归属,还可以是一种平衡状态,比如风筝,手中的线和天上的风使其达到平衡状态。所以静也就是青处于平衡状态。那么我们再来看不静,利万物而有静,水并不是主导、促使万物达到某种“静”的状态,而是把万物内在联系在一起,利万物而成为一个整体,万物自然达到静的状态,所以是”不静而有静”。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36楼2020-07-13 13:37
                    收起回复
                      居众之所恶,这和天之所亚,大邦下流,善用人者为之下,是一个道理,为天下守,守于极深的层次,万事万物以之为立足点,发展变化,盈缩、涨落、生灭。几于道矣,不能说几乎相当于道,道恒无名,几于道,只是参照于道,在人类认知中形象化的展现。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38楼2020-07-13 13:42
                      收起回复
                        理解了前面这些,我们再来看上善治水,对于我们的社会,水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有形的,无形的,物质上的、信息上的,治水就是针对这种联系,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个体与整体间的普遍联系,只有充分联系,社会才能平衡,社会的发展才有生生不息的源动力,才不会腐朽,社会的分布才能自然而然,才不会割裂而崩溃,如果社会权利固化、资本固化,知识固化,上下不能流通,不能新陈代谢,那么不是腐朽就是奔溃,所以上善治水,而不是治人,治事。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39楼2020-07-13 13:48
                        回复
                          水之七善,就不费功夫了详细说了,这章费的篇幅够多了,只要看看互联网,只是改变了一种联系方式,人类世界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能明白水的“善”之所在。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40楼2020-07-13 13:51
                          回复
                            第五十三章 扌直而盈之……
                            这章略过吧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41楼2020-07-13 15:13
                            回复
                              第五十四章 戴营示白抱一……
                              戴,才戈异组成,这字挺难表达,想来想去可以用现代汉语的一个词代替,加载,加载了什么?營、示白一体的一个核心,抱,万物负阴而抱阳,抱表示这是内在的、核心的、动态的。營可以说说是心,感知交汇的中枢,意之发端,示白,我们可以说这是脑,揭示白背后的逻辑和“真”相,營示白抱一也就是心脑同于一,对应于后文“清为趮君”,脑清而心趮。能毋离乎,毋,程度很绝对,绝不可以,离,鸟被捕获为离,心为外物所获,不交于脑,脑为“信”所限,不汇于心,都是离。载營示白抱一,是认知的核心,既有所守,又不失源泉,反反复复,愈容而愈清。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42楼2020-07-16 13:4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