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下我的情况吧,考研两次,工作三年,本科普通二本旅游管理,跨考河北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初试394,政治69,英语55,公共课一128,公共课二142。
一直想分享一下考研的经验,也不能说经验吧,就是自己走过的那些弯路,记得某个老师曾经说过,“很多同学分享考研经验,只不过是他这样做且成功了,但是个例不代表全部,每个人跟每个人都不一样,少看些成功的鸡汤,多看些失败的例子,可以少走些弯路”,接下来就说一说这一年的心路历程吧~因为我考过两次,走过弯路也比较多,所以就把这两次考研的经历都拿出来说一说,可能我的方法也不是普适的,大家可以选择性的借鉴~
大学毕业那一年2016年是我第一次考研,考陕西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六月份有了考研的想法,开始购买书籍,确定好了目标院校,由于在家,学习效率不高,看着看着书就走神,七月还出去玩了半个月,等回到学校,都九月了,我才正式开始效率很高的学习,那时候距离考研只有100天了,而且我还考数学,那时候五点多起,六点多到自习室,一直到晚上自习室10点关门才回,尽管这样时间还是不够用,数学到了十一月才过完第一遍,然后开始刷真题,尽管后期非常努力,但我还是失败了,第一年只考了321分,数学只考了76,英语70,政治69,专业课106,失败的原因,就是时间太短,数学不是一个短时间就能突破的一个学科,需要很长时间积累,在这里奉劝考数学的小伙伴,一定要早点准备!一定要早点准备!一定要早点准备!!!英语确实超出了我的预料,因为我真的是一个渣渣,考四级都是考了好几次的那种,却能在三个月突击到这个成绩倒是让我意外。专业课也有失误,明明都是自己背的题,但是却在前边简答浪费了太多时间,写的太多,导致最后最核心的两道论述题却没时间细写,草草结束,专业课一定要分配好时间啊,简答可以简写,根据分值的高低合理分配时间,不要在分少的题浪费太多时间,得不偿失。
第一次失败以后,直接就工作了,尽管工作也很开心,但是心里考研的念头就在心里挥之不去,考过研的小伙伴一定能明白那种感受,一旦开始考研,就像是坐上了一条船,除非上岸,否则心里那种渴望,无论什么时候都挥之不去,所以在19年换了工作以后,正巧工作也不是很顺心了,我就在想“难道我要一直这样下去,在一个格子间做着一份这样的工作,人生就没有别的可能了吗?”“我还年轻,我想拼一把,为自己的未来努力一把,即使失败就换一份工作,没什么大不了,起码努力了一把,那就不后悔了,否则我如果再不行动,以后随着年龄增大,不可能在任性的辞职,而且我肯定会埋怨自己,一辈子都很遗憾”。
有了这样的念头,开始让我坚定了自己决心,我辞去了这份看起来高薪的工作,开始买书,看经验贴,上网找学长学姐,确定学校,当时已经7月份了,我这次痛定思痛,不在选择考数学的专业,选择了同是管理学系的教育经济与管理(在这里要注意,很多学校将教育经济与管理划分为教育学下,要弄清楚,视学校规定来看,因为学科归属不一样,那么侧重点不一样,而且依据的国家线不一样,比如划分在公共管理下那就是管理类的国家线,划分在教育学下就是教育类的国家线,差别很大),河北大学的教育经济与管理就属于管理类,而且我很幸运,找到了个直系学姐,学姐人超级好,解答了很多我的问题,也让我坚定了考这个学校的信心,这个专业考两本书,基本上都是书上的内容,只要理解背诵就可以了,还从学姐那儿买了她总结的笔记框架,条理清晰,省了不少力气。这里其实还有个小插曲,到九月招生简章一出,发现,加了一本书,也就是要背三本书了,这又让我犹豫了,因为本身管理类国家线很高,再加上这两本书有些晦涩难懂,我开始想换学校换专业,犹豫了两天吧,我没换,决定硬着头皮背下去,在这里想告诉大家,一旦确定了学校专业,千万别轻易换,因为毕竟你开始准备了,有点基础,贸然换到其他学校专业,又是一个新领域,学起来更困难,也浪费了时间。
接下来就是按部就班的学习了,其实我真正开始高效率学习是从8月17号开始的,那时,找了个考研自习室,有宿舍的那种,一个月600这样子,有一起考研的同学就像在学校一样,如果想我这种辞职或者二战的可以考虑找个这样的机构,有研友,有教室,有宿舍,学习氛围很好。
我的作息时间表是,每天6点起床,6点半到教室6:30—8:00英语单词每天一个list(后期的时候每天两篇大作业,两篇小作文)
8:30—12:00背专业课
2:00—4:30英语刷真题
4:30—6:00背专业课
7:00—9:00政治
9:00—11:00背专业课
11:00上床以后用扇贝刷一个list单词
可以看到,我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专业课上,英语只是早上一个半小时,下午两个或者三个小时,政治就是每天两个小时。接下来就说下每个学科我的复习方法吧。
一、英语:我英语真的不是特别好,
一直想分享一下考研的经验,也不能说经验吧,就是自己走过的那些弯路,记得某个老师曾经说过,“很多同学分享考研经验,只不过是他这样做且成功了,但是个例不代表全部,每个人跟每个人都不一样,少看些成功的鸡汤,多看些失败的例子,可以少走些弯路”,接下来就说一说这一年的心路历程吧~因为我考过两次,走过弯路也比较多,所以就把这两次考研的经历都拿出来说一说,可能我的方法也不是普适的,大家可以选择性的借鉴~
大学毕业那一年2016年是我第一次考研,考陕西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六月份有了考研的想法,开始购买书籍,确定好了目标院校,由于在家,学习效率不高,看着看着书就走神,七月还出去玩了半个月,等回到学校,都九月了,我才正式开始效率很高的学习,那时候距离考研只有100天了,而且我还考数学,那时候五点多起,六点多到自习室,一直到晚上自习室10点关门才回,尽管这样时间还是不够用,数学到了十一月才过完第一遍,然后开始刷真题,尽管后期非常努力,但我还是失败了,第一年只考了321分,数学只考了76,英语70,政治69,专业课106,失败的原因,就是时间太短,数学不是一个短时间就能突破的一个学科,需要很长时间积累,在这里奉劝考数学的小伙伴,一定要早点准备!一定要早点准备!一定要早点准备!!!英语确实超出了我的预料,因为我真的是一个渣渣,考四级都是考了好几次的那种,却能在三个月突击到这个成绩倒是让我意外。专业课也有失误,明明都是自己背的题,但是却在前边简答浪费了太多时间,写的太多,导致最后最核心的两道论述题却没时间细写,草草结束,专业课一定要分配好时间啊,简答可以简写,根据分值的高低合理分配时间,不要在分少的题浪费太多时间,得不偿失。
第一次失败以后,直接就工作了,尽管工作也很开心,但是心里考研的念头就在心里挥之不去,考过研的小伙伴一定能明白那种感受,一旦开始考研,就像是坐上了一条船,除非上岸,否则心里那种渴望,无论什么时候都挥之不去,所以在19年换了工作以后,正巧工作也不是很顺心了,我就在想“难道我要一直这样下去,在一个格子间做着一份这样的工作,人生就没有别的可能了吗?”“我还年轻,我想拼一把,为自己的未来努力一把,即使失败就换一份工作,没什么大不了,起码努力了一把,那就不后悔了,否则我如果再不行动,以后随着年龄增大,不可能在任性的辞职,而且我肯定会埋怨自己,一辈子都很遗憾”。
有了这样的念头,开始让我坚定了自己决心,我辞去了这份看起来高薪的工作,开始买书,看经验贴,上网找学长学姐,确定学校,当时已经7月份了,我这次痛定思痛,不在选择考数学的专业,选择了同是管理学系的教育经济与管理(在这里要注意,很多学校将教育经济与管理划分为教育学下,要弄清楚,视学校规定来看,因为学科归属不一样,那么侧重点不一样,而且依据的国家线不一样,比如划分在公共管理下那就是管理类的国家线,划分在教育学下就是教育类的国家线,差别很大),河北大学的教育经济与管理就属于管理类,而且我很幸运,找到了个直系学姐,学姐人超级好,解答了很多我的问题,也让我坚定了考这个学校的信心,这个专业考两本书,基本上都是书上的内容,只要理解背诵就可以了,还从学姐那儿买了她总结的笔记框架,条理清晰,省了不少力气。这里其实还有个小插曲,到九月招生简章一出,发现,加了一本书,也就是要背三本书了,这又让我犹豫了,因为本身管理类国家线很高,再加上这两本书有些晦涩难懂,我开始想换学校换专业,犹豫了两天吧,我没换,决定硬着头皮背下去,在这里想告诉大家,一旦确定了学校专业,千万别轻易换,因为毕竟你开始准备了,有点基础,贸然换到其他学校专业,又是一个新领域,学起来更困难,也浪费了时间。
接下来就是按部就班的学习了,其实我真正开始高效率学习是从8月17号开始的,那时,找了个考研自习室,有宿舍的那种,一个月600这样子,有一起考研的同学就像在学校一样,如果想我这种辞职或者二战的可以考虑找个这样的机构,有研友,有教室,有宿舍,学习氛围很好。
我的作息时间表是,每天6点起床,6点半到教室6:30—8:00英语单词每天一个list(后期的时候每天两篇大作业,两篇小作文)
8:30—12:00背专业课
2:00—4:30英语刷真题
4:30—6:00背专业课
7:00—9:00政治
9:00—11:00背专业课
11:00上床以后用扇贝刷一个list单词
可以看到,我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专业课上,英语只是早上一个半小时,下午两个或者三个小时,政治就是每天两个小时。接下来就说下每个学科我的复习方法吧。
一、英语:我英语真的不是特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