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战吧 关注:13,780贴子:151,336

回复:深度改装-减震篇:踏板车减震改装及调整技巧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举几个例子:
例1:一辆60公里时速行驶的摩托过了一个大坑,是高速还是低速?
答:虽然速度不快,但由于大坑会导致减震瞬间压缩幅度大,因此为高速。
例2:一辆120公里时速行驶的摩托过了一个小坑,是高速还是低速?
答:在高速时,即使是小坑,也会由于高速惯性让减震瞬间压缩幅度大,因此仍是高速。
例3:一辆60公里时速行驶的摩托在平路上反复轻微颠簸,是高速还是低速?
答:轻微颠簸虽然频率高,但减震每次压缩幅度不大,因此是低速。
例4:一辆120公里时速行驶的摩托在平路上反复轻微颠簸,是高速还是低速?
答:虽然车速快,但只要颠簸幅度小,减震压缩幅度也不大,因此仍是低速。


IP属地:北京16楼2020-05-15 16:01
回复

    上面四个例子如果大家看懂的话,因该就明白了减震“高低速“的概念其实和你的车速并不相关,在同样车速下,既可能遇到高速,也可以遇到低速,关键在于减震瞬间压缩的幅度是大是小,那么既然减震压缩速度分高低速,那么控制减震下压(压侧)和回弹(伸侧)的阻尼也会同样分为高低速。


    IP属地:北京17楼2020-05-15 16:01
    回复

      伸侧高速
      即减震瞬间大幅度压缩时的回弹阻尼强度,伸侧高速阻尼强度越大,减震在瞬间大幅度压缩后的回弹越慢,反之则越快。
      伸侧低速
      即减震瞬间小幅度压缩幅时的回弹阻尼强度,伸侧低速阻尼强度越大,减震在瞬间小幅度压缩后的回弹越慢,反之则越快。


      IP属地:北京18楼2020-05-15 16:02
      回复

        3压侧可调
        压侧,顾名思义,减震“压”下去的时候,减震什么时候“压”下去?也就是当减震遇到坑洞刚开始压缩的时候,调节压侧,也就是调节减震“下压’的阻尼强度,压侧阻尼强度越大,减震瞬间下压时的阻力越强,反之,减震下压的阻力就越弱。


        IP属地:北京19楼2020-05-15 16:04
        回复

          压侧高速
          即减震瞬间大幅度压缩时的阻尼强度,压侧高速阻尼强度越大,减震在瞬间大幅度压缩时的阻力越大(简单理解就是压不下去,变硬了,但这种硬和弹簧的硬有区别,压侧强阻尼的硬,只发生在下压阶段,而弹簧硬,则是从头到尾都硬,注意区别),反之阻力则越弱。
          压侧低速
          即减震瞬间小幅度压缩时的阻尼强度,压侧低速阻尼强度越大,减震在瞬间小幅度压缩时的下压阻力越大,反之则越小。


          IP属地:北京20楼2020-05-15 16:05
          回复

            如果你可以理解上面这些知识点,那么恭喜你已经比很多二流修车师傅都要强了,下面我们分类型说说不同减震具体的调节方法。


            IP属地:北京21楼2020-05-15 16:05
            回复

              1. 普通减震
              比如劲战的原厂减震,前减震全不可调,后减震略微可以三段压缩弹簧,不管是前减震还是后减震,只有桶身、弹簧和减震油,使用者无法调节预载,也无法调节伸压侧高低速,因此对于普通减震,最大的影响只有一点——那就是弹簧,普通减震的弹簧直接决定了这个普通减震的整体性能。


              IP属地:北京22楼2020-05-15 16:09
              回复

                如果你的减震是普通减震,你觉得减震偏软,最直接的改装方式,是尝试换硬一些的弹簧,但由于不可调,而且不同品牌弹簧,弹簧弹力系数,线径的间隙(等线距、双线距,渐进式),粗细均不同,因此这种改装带来的变化非常粗略且不精准,无法做到精细化调教,只能凭经验和感觉尝试,当然这种改装成本也是最低的。


                IP属地:北京23楼2020-05-15 16:10
                回复

                  如果你觉得减震偏硬,那么你需要把弹簧变软,而把弹簧变软,要比把弹簧变硬困难的多,无论是你把弹簧放火上烧,还是更换更稀的减震油,效果都很有限,所以弹簧过硬,基本没得救,最好的方法就是换弹簧吧。
                  说到这里让我们再次复习一下减震三大原理的第三条是什么来着:弹簧并不是越硬越好。


                  IP属地:北京24楼2020-05-15 16:11
                  回复

                    2. 只有预载可调的减震
                    误区注意:大多数减震都的说明书上都是这样写的:预载下沉量2cm左右为合适,这里我想告诉大家的时,这个下沉2cm,只是厂家的参考数据,不必也不该机械的遵循。由于各品牌,每个款减震的桶身设计、弹簧、减震油均不一样,在同样段数的情况下,有些减震出厂就偏硬,有些则偏软。


                    IP属地:北京25楼2020-05-15 16:12
                    回复

                      如果你机械的按照2cm预载去调,会发生以下两种情况:
                      1. 出厂较硬的减震,2cm预载下沉不够,导致你只能用到有限的减震行程,造成减震行程浪费,降低减震实际使用效果。
                      2. 而出厂较软的减震,如果预载2cm,会导致下沉量过多,很可能在减震高速压缩时会触底,损伤减震。


                      IP属地:北京26楼2020-05-15 16:14
                      回复
                        那么问题来了,你说2cm不行,那几cm行?预载到底该如何调整?

                        这里建议大家抛开书本和说明书,用更加贴近实战的“行程法”去调整,即调节预载,不要看减震的下沉量,而是要看你现有的设定,减震到底吃到的多少行程。


                        IP属地:北京27楼2020-05-15 16:14
                        回复

                          第一步:将预载调至最软,将预载环(或小馒头)顶到最高处,放开大撑边撑,轻轻坐到车上,双脚离地马上再撑地,然后观察预载下沉量;
                          第二步,不要移动预载环,继续上车轻微反复下压(模仿低速小坑洞情况)然后观察预载环下沉量(前减震,捏住刹车反复下压,后减震,下车双手按着车尾反复下压);
                          第三步,大力下压(模仿高速大坑洞情况),观察预载环下沉量。这三个下沉量,大致可以代表着你上车、减震低速压缩和高速压缩的情况,综合这三种情况,我们再来调节减震。


                          IP属地:北京28楼2020-05-15 16:16
                          回复
                            如果预载最软时,上车预载环下压较多,小幅压缩下压50%行程左右,大力下压行程已经吃到80%将近底部了,那证明减震弹簧原厂出厂设定偏软,在高速大坑洞的情况下很可能会有触底风险。

                            那么要改善这种情况,对于只能调节预载的减震,只有两个方案:换较硬的弹簧,或者把预载调硬,压缩弹簧已获得想要的硬度,预载压缩到什么时候合适呢?压缩到直到你大力下压,预载环接近底部但没触底的时候(以一指为最佳),代表这你的减震能在不触底的前地下吃到尽可能多的行程,这时候,减震的预载才算调节完毕。


                            IP属地:北京29楼2020-05-15 16:17
                            回复
                              如果预载最软时,你上车后发现压不下去,那证明减震弹簧原厂出厂设定偏硬,还是那句话,弹簧软有的救,弹簧硬没得救,换更软的弹簧吧,别无他法。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你机械的去执行那2cm的预载下压量,而忽略弹簧的软硬和减震行程的变化,你是无法判别减震是否会在高速压缩时触底的,很可能你的减震会因为过坑高速压缩触底而损坏,而你还浑然不知。


                              IP属地:北京30楼2020-05-15 16: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