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士兰锯鳐Pristis clavata Garman, 1906
现存体型最小的锯鳐,仅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海域(20°N-25°S,46°E-155°E),栖息于水深1-20米的近海海域及河口水域,最大体长可达3.18米,吻锯锯齿较小,每侧锯齿18-24枚,卵胎生,目前对其了解较少,其历史分布范围可能比已知范围要更大,受人类活动影响,目前其栖息地正在大面积丧失,其种群目前被IUCN评估为EN,并已于2007年被列入《CITES 附录I》中。



现存体型最小的锯鳐,仅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海域(20°N-25°S,46°E-155°E),栖息于水深1-20米的近海海域及河口水域,最大体长可达3.18米,吻锯锯齿较小,每侧锯齿18-24枚,卵胎生,目前对其了解较少,其历史分布范围可能比已知范围要更大,受人类活动影响,目前其栖息地正在大面积丧失,其种群目前被IUCN评估为EN,并已于2007年被列入《CITES 附录I》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