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金体吧 关注:86,826贴子:276,698

回复:发些临作并谈点体会----记录我的瘦金体之旅!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楼层总发不出来,先上图,石头:

扇面:

诗:

效果图:


IP属地:上海56楼2023-06-30 20:28
收起回复
    发帖总是很难显示出来,先上图再说吧,邓石如千字文:

    正面还比较稚嫩:

    白氏草堂记:

    小草兰亭最后一段:


    IP属地:上海59楼2023-08-27 03:18
    收起回复
      好几个月没更新了,之前跟逸哥说过,身体状态不是太好,最近开始恢复写字了,昨天完成了一张草书小作品,诸葛亮的诫子书:

      内容是大家很熟悉的:“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看看局部:

      争取过年前再把书画方面推进一下


      IP属地:上海60楼2023-12-22 00:01
      回复
        帖老发不出来,长话短说,之前群里聊过行书千字文,几个月曾前每天抄一页保持手感,给新手参考一下:

        这两天硬笔抄了首诗:

        看看局部效果:

        身体原因,最近就写写硬笔算了,各种字体都准备去尝试一下


        IP属地:上海66楼2024-06-29 22:40
        收起回复
          好久没有更新了,吧里都知道我今年身体一直不好,最近瘦金体吧搞同写活动,作为吧主前几期怎么也要参与一下,所以偶尔会写写瘦金体的单字。我出题遵循的原则是----点画不多但很常用,可以起到“背一反三”的效果----不知不觉也已经好几期了,今天来个阶段小结吧,同写那个帖里的图是缩小带名字水印的,这里用清晰大图
          第001期写的是“千”,这个字是千字文头一个字,虽然点画极少,但能让新手掌握横平竖直以及撇的写法,内涵还是很丰富的,我的点画写得还是比较刚强的,柔韧度略有欠缺,但骨架基本立住了:

          第002期遇中秋,所以选了“月”字,主要练长撇和横折钩,我偷懒写了个硬笔的,就不发了,003期选的是又一个超难的单字“之”,主要练结构和捺,关于如何写好这个字的要点在同写那个帖里有详细说明:

          第004期选的是“吕”,两个口很难处理,我写了一个“宫”,墨磨得比较干,点画就比较粗糙,结构还过得去,遮住宝盖头看下面的“吕”还算比较正:

          第005期选的是“心”,几年前曾在毛边纸上写过,当时的勾是按照直的那种中锋写法的,现在看比较僵硬,但总体还算干净,这里也发出来做对比:

          这次我按帖上写法,勾是带一定侧锋弧度的,整个字看上去明显更柔和些:

          最近还写过一张小品,家里所在楼栋活动室墙面上需要挂一些书画作品,大小是40*60CM的,我就重写了一张“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的行草书作品,点画没有几年前写的那张精到,因为这张字比较大,而且用的又是书画纸,比较难写,总体效果粗一看还算过得去吧:

          装到墙面上的框里大小正好:

          很多爱好者写作品章总盖得很紧,我现在用印比较注意拉开距离,这样远看上去确实会比较舒展:

          最近一阵写了点字,感觉身体还是不太舒服,之后我书写的频率肯定会降低,争取把身体彻底养好,接下去我会逐步把重心放到给大家出活动的题目和点评上来的


          IP属地:上海69楼2024-10-30 19:46
          回复
            这两星期又跟着大家一起写了一下“永”字,这个字的要点,还是会在同写那个贴里有详细论述,这里仍旧上传没有水印的清晰大图:

            还有一个“咏”字,结构写得不是很精准,总体还算过得去:

            上次已经说过了,由于种种原因,之后我不准备再继续写同写的字了,这个“永”算是一个阶段小结吧,当然,同写活动会继续搞下去的。我现在写字还是断断续续的,接下去会把有限的时间放到一些正式的创作上去,把以前写过的一些比较养眼的作品,用真正的宣纸誊录一遍,比如这首小草的“满江红”,年初时写过,现在还是先用书画纸打一下草稿,改进一下排版的问题,尤其是落款和敲章的位置:

            看看装框的效果:

            打草稿的时候没有什么心理负担,但真到宣纸上去写估计手会有点抖,所以接下去会慢慢把一些作品练熟,之后抄录到宣纸上去,争取早日能将自己写的一些东西装裱成正式的作品,算是对自己学书十年的一个纪念吧。
            画画方面,年初学了点牡丹花的画法,还没入门就中断了,现在尝试着再继续,学了一下叶子的画法,我画得很粗糙,基本也就了解了一下流程:

            各种形态组合起来就是树枝了:

            尝试着画了个蓝色的花头,形态还是不太漂亮,只有三分像吧:

            接下去重点还是先养好身体,书画方面再按原先计划慢慢推进吧


            IP属地:上海71楼2024-11-15 01:26
            收起回复
              很久没有更新了,简单跟大家聊一下最近都干了些什么吧,前不久先是给家里两幅字画配了个外框,一幅是任政先生写给我父母的结婚贺词:

              另一幅是藏在任政这张字后面差不多大小的一张山水画,估计也是当年姑父的朋友送的吧:

              大家都知道我最近身体不太好,除了春节前后写过一些春联,又很久没写字了,看到大家不断上传漂亮作品,有时还是挺手痒的,这两天回顾了一下这些年学书的历程,翻了翻保存的一些旧作,觉得挺有意思的,跟大家分享一下,算是对本贴3、4楼里内容的一些补充吧。我前几天先是把书桌前的墙粉刷了一下,之前墨迹斑斑的,这下又焕然一新了,之后就能以崭新的姿态开启新的学书旅程了:

              这张丧乱帖就是3楼里发过的那张,经过这么多年纸张看上去更古朴了:

              接着又翻出了一些古董级旧作,比如这张2014年的九成宫,看到这字就能回想起当年苦练基本功的情形:

              下面这张圣教序也是3楼发过的,来张正面照吧,现在回头看虽然写得都很稚嫩,但基础打得还算比较扎实:

              下面这张蜀素帖,就是3楼里说没发出来的那张,当时上手米芾感觉还挺顺手的,但之后没有继续深入,不然我今天的行书就会是另一种风格了:

              还翻到一张瘦金体行草“喷香舞雪”,纸张也变得超级古旧了:

              我跟吧里很多朋友一样,特别喜欢瘦金体小行草的那种飘逸灵动,可惜徽宗的此类作品太少了,所以之后才选定了风格类似的宋高宗行书千字文作为主攻方向,下面这张临作就是4楼里发过的那张,说实话,当时临帖确实非常用心,每一笔都竭尽全力忠于原作:

              当时定下的目标就是“能随手用这种风格写作品”,这两年已经初有成效了,随便写一两句话甚至抄一首诗,基本还是可以驾驭的,比如看到赵孟頫的“结字因时相传 用笔千古不易”,自己脱帖写出来就是这种效果:

              就这两句话,我想简单展开说几句,前两天逸哥说他想在参展方面努力一下,我觉得非常不错,很多朋友练书法,练着练着就会逐渐失去动力了,我觉得一方面就是他们没有给自己制定类似逸哥这样的明确目标,另一方面是他们始终没有想明白我们究竟在练什么,很多人所谓的练书法就是在不断重复机械式抄帖,实则就跟看电视剧消磨时间差不多,效率自然就非常低。其实书法的核心技法问题,就是上面这两句话里所提到的“用笔”和“结字”,我希望大家都能用心体会一下赵孟頫的这几句论述:“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说得再直白一点,就是我平时在同写活动中不断给大家强调的点画与结构的问题,这又好比武侠里的内功与招式,两者不可偏废,而内功又略重于招式(有人认为这两句话是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是“用笔”与“结字”是同等重要的,我认为这些人都是小学语文都没有毕业的,另外像张旭光老师经常引用启功先生的观点,认为“结构第一”,我只能说每个人对书法本质的理解肯定是有差别的,但我显然更赞同老赵的观点,就像天龙八部里扫地僧的例子,又或者看看虚竹有了内功后打出的普通少林长拳威力有多惊人),相信大家只要理解了书法的本质问题,每天练字时,头脑里就能有明确的指向和侧重点了,就会感觉收获满满而不会再迷茫了!
              最后提一句,之前也跟逸哥他们说过,我今后一段时间主要还是会专注于吧里的同写活动,所以抽空就在想新的题,目前已经拟了约20道,可以覆盖到年底了,如果新手跟着把每一期的单字都认真写到过关,基本就把各单项技术都练了一遍,绝对可以跻身业余高手的行列了!好了,今天就跟大家闲聊到这里吧


              IP属地:上海78楼2025-03-15 15:5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