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号设计:圣子
约翰·纳什,2/3体力
非合作博弈论——锁定技,每个主要阶段开始时,你令包括你在内至多(3)名角色依次选择与另一名角色进行拼点,若每名角色赢的次数相同,你失去两点体力,否则,赢的次数唯一最多的角色对除其外角色造成1点伤害,并获得至多三张拼点牌。
纳什均衡理论——锁定技,当两名角色拼点结束后,你展示一张手牌,与之类别相同的拼点牌点数+()。
精神失常——锁定技,你始终跳过出牌和弃牌阶段。当一名角色于你回合内进入濒死状态时,你摸一张牌并令其将体力值恢复至1,然后若其为:其他角色,()内数字+2;你,将一个其他技能改为非锁定技,若另两个技能已改为非锁定技,删去<非合作博弈论>中的“包括你在内”。若()内数字不小于存活角色数,你失去此技能。
faq:
Q:一技能中的另一名角色是指?
A:除其外被约翰·纳什以此法选择的角色,所有被纳什指定的角色都要进行选择,比如第一次发动此技能时,括号内数字为2,纳什只能选择另一名角色,此次结束后,另一名角色也只能选择纳什,即总共拼点两次。我知道描述很拗口,但我不知道怎么改了……
Q:主要阶段?
A:判定,摸牌,出牌,弃牌。如果描述不规范可以修改。
Q:被选择的角色没有手牌?
A:不执行拼点,也不执行选择另一名角色,但仍然算作<非合作博弈论>中被约翰·纳什选择的角色。
Q:二三技能对括号内数字的改变会影响其他技能吗?
A:会,一二技能的数字始终相同。
Q:改为非锁定技是指?
A:删除“锁定技”标签,并在第一个“你”之后添加“可以”。
Q:对上陆抗怎么办?
A:爬。
思路:
所作角色为圣子。
他被形容为“就像天神一样英俊”以及“孤独的天才”,其在博弈论上的成就无人能出其左右。
①<精神失常>纳什于21岁便发表了他博士毕业论文"纳什均衡”。但其30岁时,被确诊为严重的精神异常,形如走肉,却仍旧时不时提出一些绝妙的博弈理论,然而因为其提出理论时每次都仿若置身梦境的精神状态,其很多理论被“谨慎”的“确疑”。纳什约62岁时,纳什渐渐康复,从疯癫中苏醒,而他的苏醒似乎是为了迎接他生命中的一件大事:1994年,他和其他两位博弈论学家约翰·C·海萨尼和莱因哈德·泽尔腾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要不是30多年的严重精神病折磨,恐怕他早已站在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上了,而且也绝不会与其他人分享这一殊荣。他因为精神状态依次与“数学界的诺贝尔奖”,“博弈论领域的诺贝尔奖”和“诺贝尔奖”(首次提名)三个奖项错过,技能表现上会进入濒死状态三次,而三次之后,其完全恢复正常时,他没必要面对其他憨憨的质疑。(也就是不需要拼点)。
②<非合作博弈论>也就是说一次博弈中,所有的参与者面临一种已知情况时,其他人追求与此次已知情况不同的博弈结果时,他此时的策略是最好的。也就是说,此时如果他改变策略,他的策略代价和风险均会降低。表现形式上为,第二位且之后的角色进行拼点时,若胜者负与前一次不同,对其是最有利的。而纳什为该理论的提出者,所有想窃取其理论成果的家伙,都该先越过他这关。所以纳什是以此法拼点(博弈)的起点。
③<纳什均衡理论>一个策略组合被称为纳什平衡,当每个博弈者的平衡策略都是为了达到自己期望收益的最大值,与此同时,其他所有博弈者也遵循这样的策略。即当纳什提出一个新的博弈论观点时,即便他“仿若梦呓”,遭受质疑,同领域的其他憨憨也都不得不以他的说法为正确标准。表现为他展示啥类别,和他同类别的就很快乐。
点评(分数+不少于15个字的评语):
袁绍:3分,非常成熟的设计,自成体系,存在感极高,而且思路写的很认真,契合也很完美,都是我很看重的几个点,没啥好说的,毫无疑问的本场最佳。
凡野:1分,观感实在是差评,繁复拼点加上超多次数的括号内数字更改让这个设计玩起来略显困难,不过感觉还是比较好玩吧。
商君:0分,这个博弈环境并不属于纳什均衡,纳什均衡理论的关键点在于环境中的每个人可以自主选择强弱对策,在他人的对策下作最优解,拼点胜负并不是每个人可以自由决定的,二技能强行更替点数,属于破坏环境均衡,和理论本意完全背离。
总分: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