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60,599贴子:2,996,796

回复:李零教授:庄子是正宗道家传人,商鞅韩非子是道家左翼,孙武鬼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思想也是要分人的,站在什么高度上自然就是什么思想。
老子那是正经八百的帝王学,那是他的地位决定的,所以《道德经》中都是天之道压制人之道的观点。
孔子也就是现在的教授,他的观点最多也就是人之道内的巅峰,离着天之道远的很呢。
但是说到真传,个人支持老子把自身所学传授给了孔子,至少是把自身所学的易学体系传授给了孔子。那不也不会有孔子五十岁开始学易的故事,也不会写就易传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0-02-21 08:04
回复
    70岁老人家,终于明道了。


    18楼2020-02-21 11:03
    收起回复
      根深蒂固,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0-02-21 11:06
      回复
        道家分两支,一支称黄老,又称道法家,范蠡是其代表人物,注重治国,代表作有《管子》《吕氏春秋》《黄帝四经》《淮南子》等,核心思想就是“道生法”;另一支称老庄,庄子是其代表,注重修身养性。法家晚于道家,多少会受到道家的影响,故司马迁作《老子韩非列传》,把他两写在一起。


        IP属地:江苏21楼2020-02-21 14:18
        回复
          庄子也不算正宗的,他被忽悠到玄之又玄去了,变成了“无其正”理论,只能说是有所理解而已,只是理解了一问他,还不足够忽悠其它人。


          22楼2020-02-21 19:04
          回复
            道家与儒家的关系。马王堆帛书《老子》卷前的古佚书四篇,应即《隋书·经籍志》所说的《黄帝》四篇,亦即《汉志》所说的《黄帝四经》。这部书的内容,是在“道生法”的原理的基础上,论说法律、权术、刑名和兵事。考虑到孔、孟、荀等儒学宗师都不喜欢谈论刑名和权术,可以知道《黄帝四经》的立场与儒家相距很远。另外,对于孔子及孟荀所标榜的仁、义、礼、乐,《黄帝四经》似完全忽视。从这些情况来看,道家与儒家的关系可说是难以相容的,甚至是敌对的。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20-02-21 22:56
            回复
              由于《黄帝四经》的这种思想特征,黄老学派与儒家各派的关系便不会融洽。《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世之学老子者则黜儒学,儒学亦黜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20-02-21 22:58
              回复
                从《史记》、《汉志》等书的记载来看,慎到应是稷下法家的代表人物,也是整个战国时期法家的先驱。《荀子·解蔽篇》说慎到“蔽于法”,也指明慎到学说具有法家的性质。 《荀子·解蔽篇》中“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贤”一句话颇值得推敲,这话表明在慎到的学说中,尚法思想与尚贤思想是不能相容的。慎到所提倡的主要是名法,所反对的主要是“尚贤”,而他这么做主要是以黄老为依据的。考察先秦诸子关于“贤人”的议论,除《老子》代表的学派之外,多持肯定的态度,例如孔子对于他所赞赏的许多人物,都给予“贤”的评价;孟子主张“进贤”,并提出一套“进贤”的办法(见《梁惠王下》);墨子主张“尚贤”,是人们都知道的。那么,慎到所主张的“不尚贤、不使能之道”,只能是承袭《老子》上篇所说的“不尚贤,使民不争”。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20-02-21 23:02
                回复
                  法家本有三派,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韩非融合三派的学说,构筑了一个兼备法术势的理论体系。在这体系中,法最重要,术则次之,势又次之。由于势的地位稍逊,故而论者多以为韩非的学说是以法术为主,而称之为法术家,如《史记》本传指称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帛书《黄帝四经》关于法与刑名的议论,往往涉及如何制定法律的问题。如帛书中《经法》首章首句言:“道生法。”《老子》有“道法自然”的命题,这一命题在政治学领域的意义,即是帛书《黄帝四经》所言“名自命也,事自定也”。名之自命,形之自定,即民之自然。统治者执道,任由民众自定其形名,此即早期道家所常说的“有形生于无形”,“有名生于无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20-02-21 23:07
                  回复
                    帛书《黄帝四经》关于“道生法”实际包括三个环节,即由道之自然法则,生出民众自定的形名与分理。统治者通过审察并因循民众之形名,推究其分理,建立官方的刑名与分理的系统,这系统便是“法”。统治者“以法断之”,“以法为符”,使“物自为正”,“事自定也”。这一“道生法”的学说体系,在黄老之学当中应处于中心地位。《史记》述及“黄老之术”,或称为“刑名”,或说为“清静无为”,所指均为此种“道生法”的体系。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20-02-21 23:08
                    回复
                      世传《庄子》各本,都分内篇、外篇和杂篇三部分。学界一直公认这种内外杂的划分带有根本性,可视为全书体例,充作研究《庄子》的出发点。传统的说法是,内篇在先,外杂篇在后,研究《庄子》必须以内七篇为主;少数学者则敏锐地指出,外杂篇是更为可靠的,内篇则是庄子后学的作品。《史记·庄子传》云:‘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今《胠箧》在外篇,《渔父》、《盗跖》、《庚桑楚》在杂篇,而太史公皆以为庄子所自作。然则史公所见之本,必无内外杂篇之别可知也。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20-02-21 23:39
                      回复
                        汉末儒家根据古书各篇与官方经学的关系来区分内外,若是“皆合六经之义”,便在内篇;若是“不合经术”,“毁诋孔子”,便在外篇。用这标准来衡量《庄子》内外杂篇的思想内容,竟是惊人地吻合。大家都知道,《庄子》内篇思想温和,在注家的巧妙的解释下,与儒家思想是可以贯通的。《庄子》外杂篇思想激烈,与儒家思想难以相容。由于这个缘故,中古的注释者往往要宣称解《庄》以内篇为主,极力提升内篇的价值,贬低外杂篇。当儒生校订《庄子》时,他一定会注意到大部分篇章“毁诋孔子”,“不合经术”,只有七篇可与经术相调和,因而定会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七篇为内。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20-02-21 23:48
                        回复
                          内篇中的《逍遥游》之名很像是原名《逍遥》,而《世说新语·文学篇》正好提到:“《庄子·逍遥篇》,旧是难处。”可见《逍遥游》的“游”字的确是后加的。《齐物论》也很像是原名《齐物》,而《经典释文》正好引崔譔说:“《齐物》七章,此连上章,而班固说在外篇。”可见《齐物论》的“论”字也是后加的。《大宗师》的得名,与篇中许由“吾师乎!吾师乎”一席议论有明显的关联,郭象解题云:“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富,其所宗而师者无心也。”显示出《大宗师》原名《宗师》,“大”字是后加的。《人间世》的“世”字显得多余,《淮南子》有《人间》篇,加上高诱训注才可名为《人间训》,则《人间世》篇的原名应当是《人间》篇。不但内七篇的三字标题是补字而成,杂篇的三字标题也可能是如此,如《庚桑楚》篇名,在高山寺本写为“庄子杂篇庚桑第廿三”。今本题下《释文》说:“本或作《庚桑楚》。”可见通行本原来的篇名也是《庚桑》,“楚”字是后加的。由此推断,内篇《德充符》的原名应当是《德充》,《应帝王》的原名应当是《帝王》。今列内七篇的原名如下:
                          《逍遥篇》 《齐物篇》 《养生篇》 《人间篇》 《德充篇》 《宗师篇》 《帝王篇》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20-02-21 23:50
                          回复
                            《庄子·外篇·在宥》讲治理天下的关键就在于“无撄人心”,即不要扰乱人心。当初黄帝用仁义扰乱人心,此后每况愈下,贤者隐居于山林,君主忧惧于庙堂。当今之世,刑狱连绵,死人遍地,儒家和墨家居然还在枷锁之间鼓吹自己的学说,实在太无耻了。我怎么知道圣智不是镣铐的楔木,仁义不是枷锁的孔枘呢?我怎么知道曾参、史鱼这样的贤人不是夏桀、盗跖这样的大盗的先导呢?所以说“绝圣弃智而天下大治”。老庄的内在逻辑:绝圣弃智是正确的,而一旦标榜圣智,其后果一定就是庄子不喜欢的。——历史上当真上演过这种场面,汉元帝以四科取士,四科依次是质朴、敦厚、逊让、有行。王夫之认为,这是孱弱的君主和奸佞的臣子鉴于先前一些名臣的骨鲠难制,而以柔惰来消磨天下人的气节。自此之后,刚正之士没有了,江山社稷拱手让人,却还自诩敦厚朴让的多福。汉宣帝说过:“乱我国家者,必太子(即后来的汉元帝)也。”这话应验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20-02-22 00: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