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2E14(Chapters 62-64)
如果《杀破狼》需要有一个纪念日的话,那么一定是隆安七年的五月初九。
这一天,据有人说,是可以“载入原耽史册”的highlight,是杀粉至爱场景的TOP1。
兵临城下。
玉石俱焚。
在十六万斤紫流金付之一炬的滚滚热流里,七星耀目,比岩浆更加浓烈灼人。
奉函公、李丰、了然、了痴、老谭、顾昀、长庚。
在那个虚空中的大梁,当百年繁华灰飞烟灭时,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
——“千秋……千秋过后还有大梁吗?……”——
——“打开这玩意,将朕送上城门!”——
——“师兄……回头是岸……”——
——“河已干……何来岸?”——
——“……幸未辱命……”——
最苍凉的白发悔不该当初的避世,最刚愎的君王已决心殉葬家国,最开悟的导师一瞬间梦幻泡影,最刻骨的仇恨终化作魔鬼的疯狂,最粗豪的勇士投身为尖锐的绝响——
他们的最大公约数被P大精准地聚焦,与牵马的霍郸、尽职的军医、自断的韩骐、迎前的江充、无名的新兵、殉主的祝公公、千千万肝脑涂地的士卒、舞女般袅娜升空的红头鸢一起,在同归于尽的决心里,释放出最大公倍数的完美能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天地悠悠,我欲何如?
无论生死,不证对错,这一刻的选择,在我。
不必再向历朝历代国破家亡的画面更多地借景,不必再纠结为何竟然没有什么通敌叛国的奸臣降将,不必再追问帝都百姓此刻是在鼎力助阵还是在四散逃亡——摆在我们眼前的,已经是一场足够清晰、足够完整、足够感人的高潮。
而那比金子更珍贵的喧嚣中的寂静,被争分夺秒地留给了那些最心意相通的人。
不知道有多少读者,是在这一刻才第一次审视起隆安帝。
——“我从小和皇叔一起长大,他人很好。”——
——“他没成家,又久在西北领兵,想必不大会照顾你吧?”——
——“没有,他很会疼人。”——
在割地赔款的条件将帝王的颜面和退路无情斩断后,至少这一刻,已决心赴死的他,怀念的是那份“曾经以为能持续一生的少年情分”,托付的是眼前这个“亲缘淡薄得如窗户纸”但于家国可能是唯一期冀的青年人。这位杀破狼版的明思宗,用一声“阿旻”,叫软了我们的心。
不知道有多少读者,是在这一刻才第一次感动于了然师。
——倘若天下安乐,我等愿渔樵耕读、江湖浪迹。——
——倘若盛世将倾,深渊在侧,我辈当万死以赴。——
——长庚低低地笑了一声:“假和尚。”——
——了然忽然就泪如雨下。——
广袖的丝光掠过战火,古旧的佛珠滚散红尘,临渊之道在两条几乎同样优美的声线中昭然天下。这个明明略微有些中二的场景,不知为何,一次又一次地刷新我泪点的下限。了然和长庚,这一对师徒的命运竟是如此相似——他们先将至爱化作了信仰,此刻却要为信仰诀别至爱。
不知道有多少读者,是在这一刻才盼来了那传说中的一幕。
当轻裘第一次换成了重甲,当城墙第一次崩塌出狰狞的齿轮,当那声“子熹”被第一次当面道出,当“别再回来了”第一次横亘在二人面前——
除了那个滚烫的亲吻,我想不出还有什么堪为匹配。
深深地恨着P大的那句“那一刻,大概没有人能从顾昀俊秀的面容上窥到一点端倪”。
但是,天无绝人之路。广播剧的编剧,如天外飞仙一般,在长庚的不管不顾和顾昀的轻拿轻放之间增加了一抹神来之笔。
——“长庚……好了……”——
这四个字,堪称天籁。言之不尽的温情与纵容,遗憾与歉意,期望与感伤,让经典成就了圆满。
物我尽去,生死皆轻。
在生离死别的繁华废墟下,他们一个在重甲中“头也不回地上了城墙”,一个携着弩弓站上玄鹰的翅膀。
在他们之间诸多微妙而复杂的关系中,从此又增添了最悲壮燃情的一种——同袍。
而纯属找虐重温杀破狼的我,只能推开键盘,再一次如了然一样泪如雨下。
如果《杀破狼》需要有一个纪念日的话,那么一定是隆安七年的五月初九。
这一天,据有人说,是可以“载入原耽史册”的highlight,是杀粉至爱场景的TOP1。
兵临城下。
玉石俱焚。
在十六万斤紫流金付之一炬的滚滚热流里,七星耀目,比岩浆更加浓烈灼人。
奉函公、李丰、了然、了痴、老谭、顾昀、长庚。
在那个虚空中的大梁,当百年繁华灰飞烟灭时,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
——“千秋……千秋过后还有大梁吗?……”——
——“打开这玩意,将朕送上城门!”——
——“师兄……回头是岸……”——
——“河已干……何来岸?”——
——“……幸未辱命……”——
最苍凉的白发悔不该当初的避世,最刚愎的君王已决心殉葬家国,最开悟的导师一瞬间梦幻泡影,最刻骨的仇恨终化作魔鬼的疯狂,最粗豪的勇士投身为尖锐的绝响——
他们的最大公约数被P大精准地聚焦,与牵马的霍郸、尽职的军医、自断的韩骐、迎前的江充、无名的新兵、殉主的祝公公、千千万肝脑涂地的士卒、舞女般袅娜升空的红头鸢一起,在同归于尽的决心里,释放出最大公倍数的完美能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天地悠悠,我欲何如?
无论生死,不证对错,这一刻的选择,在我。
不必再向历朝历代国破家亡的画面更多地借景,不必再纠结为何竟然没有什么通敌叛国的奸臣降将,不必再追问帝都百姓此刻是在鼎力助阵还是在四散逃亡——摆在我们眼前的,已经是一场足够清晰、足够完整、足够感人的高潮。
而那比金子更珍贵的喧嚣中的寂静,被争分夺秒地留给了那些最心意相通的人。
不知道有多少读者,是在这一刻才第一次审视起隆安帝。
——“我从小和皇叔一起长大,他人很好。”——
——“他没成家,又久在西北领兵,想必不大会照顾你吧?”——
——“没有,他很会疼人。”——
在割地赔款的条件将帝王的颜面和退路无情斩断后,至少这一刻,已决心赴死的他,怀念的是那份“曾经以为能持续一生的少年情分”,托付的是眼前这个“亲缘淡薄得如窗户纸”但于家国可能是唯一期冀的青年人。这位杀破狼版的明思宗,用一声“阿旻”,叫软了我们的心。
不知道有多少读者,是在这一刻才第一次感动于了然师。
——倘若天下安乐,我等愿渔樵耕读、江湖浪迹。——
——倘若盛世将倾,深渊在侧,我辈当万死以赴。——
——长庚低低地笑了一声:“假和尚。”——
——了然忽然就泪如雨下。——
广袖的丝光掠过战火,古旧的佛珠滚散红尘,临渊之道在两条几乎同样优美的声线中昭然天下。这个明明略微有些中二的场景,不知为何,一次又一次地刷新我泪点的下限。了然和长庚,这一对师徒的命运竟是如此相似——他们先将至爱化作了信仰,此刻却要为信仰诀别至爱。
不知道有多少读者,是在这一刻才盼来了那传说中的一幕。
当轻裘第一次换成了重甲,当城墙第一次崩塌出狰狞的齿轮,当那声“子熹”被第一次当面道出,当“别再回来了”第一次横亘在二人面前——
除了那个滚烫的亲吻,我想不出还有什么堪为匹配。
深深地恨着P大的那句“那一刻,大概没有人能从顾昀俊秀的面容上窥到一点端倪”。
但是,天无绝人之路。广播剧的编剧,如天外飞仙一般,在长庚的不管不顾和顾昀的轻拿轻放之间增加了一抹神来之笔。
——“长庚……好了……”——
这四个字,堪称天籁。言之不尽的温情与纵容,遗憾与歉意,期望与感伤,让经典成就了圆满。
物我尽去,生死皆轻。
在生离死别的繁华废墟下,他们一个在重甲中“头也不回地上了城墙”,一个携着弩弓站上玄鹰的翅膀。
在他们之间诸多微妙而复杂的关系中,从此又增添了最悲壮燃情的一种——同袍。
而纯属找虐重温杀破狼的我,只能推开键盘,再一次如了然一样泪如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