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破狼吧 关注:63,709贴子:5,459,039

回复:庚昀正三角 ——Priest《杀破狼》长庚顾昀CP情感解析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S3E14(Chapters 99-101)
四境之乱后,P大向顾帅传达的收复失地战略部署是“平西荡北落子江南”。
作为在“平西”和“荡北”之间过渡性插曲的江北之乱,一旦完成了让顾帅和小殿下之情彻底安顿妥帖下来的阶段性任务,便不能阻拦剧情继续一路向前。
如果还有极少数不认命的杀粉想向P大多讨要一点与剧情无关的糖,那么P大会把顾帅的名言糊到你脑门上——你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当然,按照P大一贯的设计,平北疆也会有一根漫长而曲折的引线。京师城门下,江寒石接小殿下入宫,沈季平接顾帅回府,这引线的两脉分支,一在内廷,一在外敌,分毫不乱。
看杀破狼,怡情于“利令智昏”之余,完全可以顺便向P大学习一下作文之法。稍稍留意一下细微处,总会有收获。
沈季平马背上一席话,牵出北疆求和和李丰病况。加莱荧惑与顾帅自雁回初遇纠缠半生,本就是不死不休之局,忽然求和,顾帅自然不信。而圣躬日衰也来得比顾帅和读者们想象中更突然,小殿下无论是成为托孤辅臣还是当真继承大统,前路都一定是愈发险恶,由不得顾帅不为小殿下心惊。
杀破狼的年龄线,长庚出场时“虚岁未满十四”,顾昀“其实也就比长庚年长个七八岁的光景”,而李丰继位时“刚过而立之年”。按纪年和顾帅生日(正月十六)推测,至此隆安八年秋冬,长庚二十二岁,顾昀二十九岁,李丰未满四十。
这令人欲说还休的君臣叔侄三人在携手扛过京城之难后,一年半来,内政外敌困局未解,只能互为犄角,一时之间谁也离不开谁。


135楼2020-03-09 19:02
回复
    回头看看,李丰当初同意顾昀护送长庚同下江北,绝对就是一个相当心大的决定。在杨吕一案将雁王置于风口浪尖后,李丰依然相对平和地放任顾昀与长庚在江北大营一留数月,更是不容易。估计多半是P大为了让顾帅和小殿下能安享一段难得的甜蜜,才让隆安帝暂时抛开了骨子里的帝王心术。
    说句公道话,顾昀和长庚能排除万难一路撑到大结局,在客观上与李丰那一颗坚守社稷之心和其下微弱摇曳的一缕亲情是分不开的。
    而一向警醒的顾帅难得百密一疏,居然直到分析帝嗣一事才惊觉小殿下的婚事这些年来居然一直无人操持,对此我只能会心一笑——这种想当然地默认自己才是对方的唯一,才是爱情所特有的独占。
    ——长庚那小狼崽子,不亲的人,连根毛都不给人家顺——
    真的,别怪P大撒糖少。细细看来,P大对顾帅的心理描写虽不多,但每一点每一滴都能折射出微妙的甜意。
    对顾昀而言,长庚“就是我的人”。
    而在顾帅与小殿下泡在温柔乡里时,陈姑娘帮季平挡婚的“名侠风范”也果不其然令季平萌发了爱慕之心。“不假辞色”也好,“面有菜色”也罢,季平慧眼所识的,是一位同样“十万八千里走过而不改初心的”止水之人。季平与轻絮,般配。
    按照大梁世家礼法,一切不以结婚为目的恋爱都是耍流氓。季平在八字还没有一撇的情况下,就把“三媒六聘”先提上了日程,为了娶媳妇居然生出辞官挂印之念,而被老友抛弃的顾帅居然也不觉得半点酸楚,反而出谋划策,予以指点。
    唉,想想季平当年赴西南上任辞行也算是触发顾帅寿宴上大醉一场的原因之一,顾帅今日对季平心有所属一事安之如怡,全是小殿下之功——这半生凄苦的西北一枝花,终解情爱滋味后,才会明白与人玫瑰,手有余香。
    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啊。
    看来隆安八年的这个秋冬,人人都很幸福。“昏了头”的,又何止是小殿下一个?


    137楼2020-03-09 19:03
    回复
      自然也有不幸福的——杨吕一案最终为人作嫁的方尚书隐隐亮出了撒手锏(浑水摸鱼的谋反诬陷未果,便试试釜底抽薪的血脉旧案)。方尚书出手之犀利绝情,与小殿下堪当匹敌。
      而北疆这所谓的议和,更是暗藏着血光与凶机。
      ——“这事怎么议,还要顾帅说了算。”——
      在晚饭桌上心猿意马的小殿下,似乎在全文中唯一一次当面称呼“顾帅”,有意思得很。“越发不见外”其实正是小殿下在江北之行后探索出的相处之道——与其讳莫如深导致渐生心结,还不如有商有量地交心交底。顾帅“操心完家事便开始操心国事”,着实令人心疼,但对这两人而言,家事和国事确实想分也分不开。
      ——“野兽在重伤的时候,往往会装出一副垂死的样子,引诱敌人放下防备,然后暴起一击,要小心。”——
      聪明人之间,一句话足矣。于他俩而言,身前身后,腹背所向,全是致命的试探。
      温柔乡是英雄冢,P大再次温馨提示,恰如一声哨响——
      于是,食言而肥的顾帅撩完就跑,连夜赶去北大营签发烽火令(P大你就不能让我们顾帅稍微喘口气吗?),而瞬间惊醒的小殿下也赶紧冥思苦想,看如何才能来个最自然的栽花遛鸟,养晦韬光。
      慢着,路上答应过的事呢?
      虚晃一枪的P大笑而不语——
      对分居模式严重不满的杀粉们投诉无门,只能洗洗睡了。
      嗯,吃一堑长一智。睡前念两遍经,省得再昏头。


      138楼2020-03-09 19:04
      回复
        S3E15(Chapters 101-102)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杀破狼能给读者带来一种很明显的季节感。
        开篇后前六年的铺垫如同一个生涩清新的春天,随后的四境之变和京师之祸便是惊雷暴雨的酷夏,转过一个情渐生爱渐笃的迷醉金秋后,最终进入霜寒透骨的隆冬时节。
        其实,眼下这段剧情不过是隆安八年除夕宫宴前的一段平静冬日,距离大结局还有十五个月的时间,二十八章的篇幅。但我总觉得一缕萧瑟肃杀之气自此而起,一路蔓延,渐深渐重,直到结局。
        这种所谓的萧瑟肃杀之气,源自剧情和气氛的渲染。在这种渲染之下,越接近结局,越觉得就算是P大偶尔赐下零星的糖,淡淡的甜也远远压不住其下的感伤。
        据说“感而不伤”才是写情的最高境界,而在我看来,P大写情是在感人肺腑的同时令人五内皆伤。
        P大,请允许我吐一下槽——这种北风卷地百草折的笔法,于作者一定非常过瘾,于作品能够飙起节奏,但于读者却绝对是一种反人性的煎熬。若不是看在HE的份上强撑着一口气,俺的心肝脾肺肾估计早就碎成了一锅卤煮。
        别人写文是要钱,您这写文是要命啊。


        139楼2020-03-10 22:28
        回复
          不过,一个巴掌拍不响。我之所以觉得被P大催命,或许只是因为我自己太多愁善感——以至于就连看这一段平平淡淡的铺垫性剧情,也能看出一点点泪光来。
          这一个岁暮,侯府的腊梅终于百年不遇地赶上一次在主人们在家时开花,但从文中看来,顾帅平素也多宿在北大营,并未与小殿下厮守一处。顾帅自然是在为北疆一役紧张布局,而小殿下也绝没有如李丰和内侍谈话中所言的那般轻松自在地“偷懒混皇粮”。
          李丰命太子频频出入侯府,如小殿下和顾帅之前所分析,既是为修复与顾帅的关系,也是为太子的未来铺路。长庚将计就计,透过太子向李丰反向渗透规则导向型的政见,可谓是曲线救国。
          而隆安帝的反应同样令人感叹。他在迅速理解并主动承认“阿旻比朕看得透”后,将对“走蛟成龙”的诛心疑虑转变为一个缓期执行的鸟尽弓藏。
          在当年城楼上那稍纵即逝的“真心实意”过后,李丰与长庚从来都没有浪费过半分力气在彼此身上追求过什么亲情。但他们之间确实有着阶段性的兄友弟恭和君臣相得。这是一种相当直接的等价交换——李丰需要长庚这把利刃扫清沉疴弊政为太子奠基一个清明的未来;而长庚需要利用李丰的支持和庇护,以进一步攫取朝权和实力,最终“拽着大家一起走钢丝”,将那个看似不可能的结局变为可能。
          ——“我要自武帝始便由皇帝一人乾坤独断之例彻底断送在这一代,至于李丰,他爱怎样怎样”——
          在江北家暴事件中的这一句无情无义的狠话,绝对是长庚的真心话。
          其实,顾昀对李丰的态度,与长庚对李丰并无实质区别。顾昀对太子的真心相待,想来半是稚子无辜,半是阿晏的移情。而顾昀与李丰之间,虽有“一起长大的情分”,但这所谓的“情分”,只是一种共同经历下的回首感伤,而并非亲情。
          当初顾昀对元和帝那一句“皇上若去,子熹就再没有亲人了”早就道尽了一切,而“垂死野兽”的比喻,能够出自顾帅这样的性情中人之口,也确实冷酷得有些令人心惊。
          缓期的鸟尽弓藏,是李丰为顾昀和长庚安排的相同的终极处置。为此,李丰也回报了顾昀与长庚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在古往今来的君臣之间,这已经是一场非常公平的交易。


          141楼2020-03-10 22:31
          收起回复
            所以,这种用终极归宿换来的时间和空间,长庚绝不会浪费半分。
            ——这一年风风雨雨,仅就这起死回生之功,将来汗青之上便必有雁亲王一笔——
            当初在旖旎共处时谈到的运河沿岸建厂,军机处下的紫流金专控,军民两用的蒸汽铁轨车等种种设想,在伤重时犹得勉力支撑着手布局,此时必然更要在外松内紧之中层层推进。那一副河清海晏的画作,想来应该也是小殿下这段时间的手笔。只可惜,这些看不见的殚精竭虑,都被P大隐藏在以退为进的富贵闲人障眼法里。
            ——长庚有时候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去爱他,总觉得倾尽生命也难以报偿——
            我爱极了P大的这句话,它道尽了爱的虔诚。
            每每感动于顾帅为了“剩下一点不残不病的年月留给长庚”而暗自戒酒减药之时,我们有时候不免会忽略了,长庚给顾昀的爱,实际上是一种倾尽生命的的报偿。
            ——乌尔骨最忌思虑,思虑伤神尤重——
            在陈轻絮反反复复的提示之下,长庚无怨无悔一路走向的,是春蚕到死,蜡炬成灰。
            正如那一句“人人都以他为倚仗,谁会心疼他一身伤病”只有长庚才能道的出,所谓的“算无遗策”对长庚而言究竟是怎样不可逆的消耗,也只有顾昀能懂得。
            ——我让你多保重,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不必那么殚精竭虑,有我呢——
            但这劝解正如太医院开出的“须静养”一样,是一道不可行的处方。
            ——可是有什么办法?难不成看着顾昀被这破烂江山困死在其中么——
            一个是心神剧耗导致乌尔骨频频发作,即使在睡眠时也要苦苦克制;另一个则是时刻提心吊胆却故作轻松,风寒之夜中窥见端倪后也只能隐忍不言。
            这风雪夜归人温柔入骨的探病和抚慰,究竟是糖还是刀?请恕我实在是难以分辨。
            这种复杂的情绪,甚至能让我抛弃对糖的天然渴望,而只希望在这场时间的赛跑里,P大这个裁判员能够再多徇些私情,让他们少受一点罪。


            142楼2020-03-10 22:31
            回复
              吝啬的P大照例不言不语,只给了杀粉们一点过于隐晦的暗示——
              在侯府回廊里,愣头愣脑地挡住陈姑娘去路的沈季平,让我们稍稍放下满怀的心痛和感伤,而为这场路漫漫其修远兮的追妻之旅重新泛起一点笑容。
              此时的我们还不知道,他日,正是轻絮与季平在北疆的搏命之争,为长庚和顾昀寻得了“一线生机”。
              但我们对沈将军能够抱得美人归很有信心。因为我们知道,他虽然貌似平易,却绝不会在人生之路上违背自己的内心。对真心倾慕之人,他绝不会失之交臂,遗恨终身。
              ——“人间深情只有那么少的一点,疯子拿去一些,傻子拿去一些,剩下的寥寥无几,怎么够分?”——
              P大这句话,精辟得残酷。但眼前的这四个人,却竟然在这寥寥无几的深情中硬生生地分出了一份属于他们的天长地久。
              那个有着白毛风一样的淡漠身影的陈轻絮——
              那个瞬间定格久久无法回过神来的沈季平——
              那个风寒发烧中还不忘撒娇嘚瑟的小殿下——
              那个用冰袋将病号冰得龇牙咧嘴的顾子熹——
              明明是平淡得不能再平淡的场景,寻常得不能再寻常的画面,却能在忽然之间让我无缘无故地泪湿了眼。
              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143楼2020-03-10 22:32
              收起回复
                S3E16(Chapters 103-104)
                铺垫已久的宫宴,恰似一场场冰冷乱流。它的主题词是——乌尔骨。
                觥筹交错间,有阴谋中的阴谋,有意外中的意外。
                电光石火中,有脆弱中的顽强,有怒意中的深爱。
                P大带给我们的隆安朝堂,最初是一个结合历朝历代特点的动态平衡。世家权倾朝野,外戚和宦官各占一端,传国玉玺在这三者加持下,与玄铁虎符隐隐对峙。
                按照P大在老福特留下的一段话,顾昀一早便明白“把肝胆剖开,涂在皇城九门之外,在朝中装聋作哑、独来独往,除了落魄贵族沈易,满城世家名门示好,他一概不理会”。
                不群不党,无怨无由。父母早逝而又耳聋眼瞎的顾帅全凭一己之力形成这般政治见解,真可谓清风拂岗,明月照江。
                隆安帝继位后“政由己出”的各种折腾,便是希望打破制衡,将顾氏兵权重收天家。谁曾想,生灵涂炭的四境之变后,不但军权独立依旧,还凭空加入了雁亲王这个“一无所知的变数”,堪堪一年半的光景,不过前后两桩要案,便翻出了朝堂上的半壁江山。
                有意思的是,长庚永远终结君权独断的理想,居然是通过“军机处”这一本身便是旷古烁今最君权独断的机构来实现的。讲真,这实在是很童话。
                而这场使节宫宴的戏剧性,在于宗亲与武将联袂,世家与外戚拆伙,皇兄与臣弟摊牌。
                几乎已被杀粉们遗忘的王国舅,终于作为第二波被P大清理的反派重新登场。这是一位相当符号化的国舅——无才无能,无法无天。为帝王心术背锅在先,因以己度人情急于后,想不作死都难。
                王裹不惜通叛蛮族也要情急出手,只因一心认定雁亲王会将自己献祭给顾昀,以“拉拢军心”。以王裹方钦诸人眼线之密,能量之强,却自始至终不曾察觉顾昀长庚之情,只能说侯府安保之严,委实是滴水不漏(王伯和霍统领绝对应该加鸡腿)。而从另一面来想,王裹方钦(甚至江充徐令)均默认,即便是螟蛉父子,也不过只是毫无情分的挂名称呼。这再一次佐证了“天家骨肉,何来人心”之结论已属政坛常识。叹叹。
                别有根芽,不似生于帝王家。一个武帝外孙兼“最大的世家”硕果仅存的独苗,一个半路出家一辈子只叫过一声父皇的混血——顾昀和长庚,实在是异数碰上了异数。


                148楼2020-03-12 01:36
                回复
                  宫宴上的长庚,千载难逢地展现了他脆弱。被半真半假的口谕设计入宫,被冷嘲热讽的言辞侵袭左右(在此必须给明瑜点赞),被“无数双或蓄谋已久、或幸灾乐祸的目光”虎视眈眈,被另一双冰冷的重瞳毫无预兆地穿透灵台——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啊。P大召来的这阵阴风,就算是为了立顾帅之威彰顾帅之情,对芝兰玉树的小殿下也实在是摧残太过。
                  ——史上身负乌尔骨而神智清醒到成年的绝无仅有,更不用说保持一副这样沉静的性情。也不知他是生而坚忍,还是比别人多一个顾昀的缘故——
                  对于陈姑娘因长庚发出的这一慨叹和疑问,我想,应该是两者兼而有之。没有这份坚忍,他不可能赢得挚爱;没有这份挚爱,他也不可能如此坚忍。
                  ——一个时代要混乱到什么程度,才能让两个乌尔骨面对面地碰在一起?——
                  除了蛮族三王子这个明写的祭品,在长庚这个极品乌尔骨面前,大殿上其实还有另一个乌尔骨。
                  P大为小殿下准备的(隆安帝之外的)终极对手——方钦。
                  他有半朝座师的蓝血出身,堪与临渊阁的资源相对抗;他有连中三元的逆天设定(上下五千年华夏文明一共只有十七位啊同学们),堪与小殿下的才智相匹敌。
                  每一次的谋定而后动,他都能几乎与长庚同时举刀,或间接或直接地向对手的弱点决绝出手,毫不留恋最初相遇时那份微薄的惺惺相惜。
                  出必见血,空回不祥。
                  他有长庚的杀伐决断与犀利取舍,他也有长庚的知人之智与自知之明。
                  更可怕的是,他甚至还有不逊于长庚的理想与良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149楼2020-03-12 01:36
                  收起回复
                    但是,他可以打破非长子而领衔世家的桎梏,却抛弃不了自己的出身和过往,闪避不开周边的毒蛇与小人。他做不到像顾昀一样埋自己脱下的骨,做不到像长庚一样只流血不流泪,也做不到像沈易一样随时可以封金挂印撂挑子。
                    ——“有的时候,你的出身就决定你必须要做什么,必须不能做什么”——
                    顾帅的话,于长庚是破晓时分光明的指引,于方钦则是盘丝洞里暗黑的终局。在软弱中,方钦被一步步消磨殆尽,最终成为被“窠臼”吞噬的祭品。
                    ——大梁的气运站在我后面,你信不信?——
                    ——气数如潮,莫非真是非人力可抗吗?——
                    风往哪个方向吹,草就要往哪个方向倒。同样是在与宿命的对抗中,长庚与方钦,一个化成了风,一个扑成了草。
                    其间的分别,在于一个是作者心爱的主角,一个是读者唾弃的反派。
                    其实我是有点遗憾的。只要P大能再稍稍多用一点心力,方钦完全可以更加丰满,更加夺目。世家领袖的魏晋风流其实不必由顾帅独占,方大人也绝对值得高冠博带下的广袖风华。
                    P大,性价比其实很合算,不过是——
                    一两笔清淡的行楷,三五枝疏淡的梅花。


                    150楼2020-03-12 01:36
                    收起回复
                      S3E17(Chapters 105-106)
                      龙有逆鳞,触之必怒。
                      在宫宴中,除去一番惊变,最令杀粉们难以忘怀的,一定还是顾帅的一番雷霆震怒。
                      顾昀曾经的逆鳞是玄铁营之变——那件童年往事,毒残了他的耳目,改变了他的人生,也埋葬了他最后的亲人。在行至水穷处后,他亲手将这片旧鳞埋在了北疆,从此“长大成人,刀枪不入了”。就算是在梦魇重现的温泉之夜,那尊暴虐的凶神也不过只苏醒了一瞬,便又被牢牢克制在心底。
                      自东海蛟祸时起,出现在读者们面前的,便是一个“强大得有点虚假”的顾昀。纵使四境分崩,家国离析,他依然色不变,目不瞬,心不移。因为,手握玄铁虎符的他别无选择——只有无懈可击,才能无坚不摧。
                      苏洵老爷子有一句话——为将之道,当先治心。自古至今,之所以千金易求一将难得,想来正是因为这玄之又玄的“治心”实在是太难。顾帅身为一代名将,治心之严,自不必说。
                      那么究竟何为“治心之道”?为了给我等一众凡人解惑,曾文正公曾经专门做过一个注解——
                      治心之道,先去其毒。
                      这个“毒”字,杀粉们耳熟。在姚重泽家花香四溢的庭院里,普度众生的了然师便曾对十五岁的长庚说过——“我见殿下神色郁郁,是毒已入骨。”
                      了然师所说的,是远远比乌尔骨更霸道的无解之毒——贪,嗔,痴。
                      蛮女巫毒与乌尔骨是P大给顾昀和长庚的宿命特征和能量加持;但他们因彼此而心生的贪嗔痴才是P大给他们最大的恩赐——让他们能够在二次元中昂身而立,闪耀出脆弱而又真实的光辉。
                      那一层光辉便是人性,也是杀粉们能够爱上角色的终极原因。
                      站在乌尔骨尽头的顾昀,凝聚了长庚这一生所有的贪嗔痴,再素食禅音的修行也无法戒断;而看似滴水不漏的顾昀,也因长庚重萌了贪嗔痴,再克己复礼的约束也不能降服。
                      在P大漫长而耐心的笔墨里,曾几何时,“鞠躬尽瘁,大公无私”的安定侯,也开始贪念起解甲归田的愿景,嗔怒起无法掌握的情势,痴愚起患得患失的纠结。
                      贪得越多,嗔得越重,痴得越深。
                      既不能刮骨疗毒,便只能饮鸩止渴。
                      以毒攻毒,以情还情。
                      寒风中的冲动牵手,营帐下的依稀泪光,犯太岁的波折初夜,虐心肝的掌上伤痕——一路至此,这个“时而算无遗策,时而疯疯癫癫”的雁亲王,长成了他此生再也揭不去的新的逆鳞。
                      这片心口上的逆鳞,谁也不能碰触和伤害,纵然是长庚自己也不行。
                      所以,在那心急如焚的拥抱里,才会有怒火中烧的冷言冷语——
                      “恕我眼拙,没看出算无遗策的雁王殿下哪里怕了。”
                      所以,在这变生不测的宫宴后,才会有劈头盖脸的低吼咆哮——
                      “你有个鬼的分寸!你就非得来见识见识蛮人长什么样是吗?”
                      其实,说句公道话,宫宴中计一事,若追根溯源,不怪我军太愚蠢,而是敌人太狡猾。更何况,正是顾帅事先密不透风的种种布置,才让小殿下不免放松了几分心神。
                      但是在这一刻,再没有什么为将之道当先治心,也再顾不得治心之道先去其毒。青红不分,皂白不辨,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种种兵家大忌,被大梁军神打卡般地犯了个遍。当着临渊阁神医的面向临渊阁主人兴师问罪,竟是一点面子也不留。
                      顾帅,说好的智商和情商呢?
                      唉唉,清官难断家务事。三千玄铁甲,安能制毒龙啊。
                      而小殿下着实不容易——流着血,忍着痛,明明自己才是伤患,却须得打不还口骂不还手,悉心诊治那个脸色比自己更难看的人。
                      “角色倒置”,正是这一场戏最感人之处。
                      ——“子熹,我难受得很,你看我一眼。”——
                      这一句,轻柔如云朵,微妙如心弦。看似最委屈的服软,却是最对症的解药。
                      江北重逢后的剖心,驱散了多疑和敏感,将一份妥帖的安稳放上长庚的心头;而原本一人一半的“忧”和“怖”,却反而就此被顾帅一个人全收了去。
                      逝者如斯夫——红头鸢上的孤寂和落寞,是伸开掌心却发现无可挽留,空空如也。曾经的那个未入红尘的顾昀,或许还可以勉强承受同袍的逝去。但如今这个用尽侥幸的他,已承受不起失去那个让他告别孤寂落寞的人。
                      就算是在最渺无希望的时候,长庚也不曾将顾昀放下,因为“放了这一个,他手头就空了”。而此刻的顾昀,宁可背负着千钧忧怖也不能放下长庚,因为“他还有平定南北的力气,还有山河未定死不瞑目的力气,但唯独没有再爱一个人的力气了”。
                      宫宴风云在瞬息之间将本已倾斜的天平彻底推翻。只有长庚懂得,顾昀那理智尽失之下的蛮不讲理,其实是心痛下的深深自责和后怕中的无边恐惧。
                      需要何等惊风血雨步步惊心的险境,才令如此近在咫尺的守护依然未保周全?而这众矢之的的弱冠少年,又是为了谁才不得不行走于这未央宫中罗网之间?若不是血溅当场的机警,邪神的对峙究竟会演变成何等玉石俱焚的惨烈场面?
                      不敢设问,不堪设想。
                      种种难以自控的焦躁和戾气,不过是那句经典台词以另一种形式的表达。
                      ——“给了我的东西,不要再从我这里收回去”——
                      这正是长庚心心念念所求的“只给我一个人看,谁也不准觊觎”的真正的顾昀。
                      所以,在情感上日趋成熟的小殿下,才会用尽浑身解数,帮心上人平复逆鳞下那看不见的伤口。主动的牵手,轻柔的摩挲,调皮的笑容——换来一记无奈的摸头杀,一声如释重负的笑骂。
                      情窦未开的轻絮此时还不懂得,眼前这些令她恨不得眼不见为净的,不是撒娇的嘚瑟,而是刻骨的温柔。
                      宫宴惊变这场戏,于写情处,以四两拨动了千斤。
                      不知不觉间,侯爷和小殿下已经实现了更高境界的同步率——换你心,为我心。
                      而被P大一路温水煮青蛙的读者们,也于此夜才惊觉,我们原来一直坐在井底——
                      若不是陈姑娘向沈季平剧透,我们还不知道,侯爷的私印竟然一直在小殿下之手。
                      若不是“那我爹又是谁”的谈笑,我们还不知道,帝裔血脉于这二人不过是浮云。
                      若不是“脸都冻红了”的亲昵,我们还不知道,侯爷居然也会琐碎到叫人煮姜汤。
                      若不是那被黑布遮住的鸟笼,我们还不知道,小殿下看似日渐厚颜,其实还是不肯分享半个亲密的镜头。
                      在P大的神通面前,好不容易才魂穿了八哥的我们,只能非礼勿视,敢怒而不敢言。
                      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151楼2020-03-13 16:02
                      收起回复


                        159楼2020-03-14 11:47
                        回复


                          160楼2020-03-14 11:48
                          收起回复


                            161楼2020-03-14 11:49
                            回复


                              162楼2020-03-14 11: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