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吧 关注:92,348贴子:1,146,099

论道德经不如论道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要么就去抠字义,要么就去断章取义,论出来什么了?还不如多论论道,从小事论到道,那么道就显现了。


1楼2020-01-22 22:27回复
    天地之间,其犹橐钥舆?虚而不淈,踵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2楼2020-01-22 22:52
    收起回复
      天地之间犹如风箱,空却不混乱,来回思考道便越来越出来。多听却会越来越不解,不如守住勤于思考的中道。


      3楼2020-01-22 23:02
      收起回复
        再论回这个风箱,之所以源源不断的风来,是因为其不断来回的推动,既要往前推动,也要向后收回,就像阴阳一样相互运动相互影响。如果悟道只顾着往前推动,而不顾着往后收回,则会自己陷入死胡同里面,前路阻塞。这便是马克思主义中的否定之否定,既要否定,却是将道往前推动,也要否定之否定,将以往的否定再检视,那么便是将自己收回,从中真正的有机会去悟道。这便是风箱的天地之道。


        5楼2020-01-23 11:01
        收起回复
          为什么要守住勤于思考的这个中道呢?今天跟着这个人听一遍,明天跟着那个人听一遍,听出什么了?这样听个几百遍,可能自己都要迷糊了吧?可能这个人说的和那个人相悖,可能那个人又和那个人相近,却又不知道哪个更对哪个更错,其中细微的差别哪能够这么一以盖之呢?实际上并不能这么分对错,而是要守住这个勤于思考的中道,将其中的道反复思索,将其中的妄反复纠正,像风箱一样反复抽拉,大道便如清风徐来。


          6楼2020-01-24 07:33
          回复
            天物云云,各复归于其根曰静,静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


            8楼2020-01-24 18:18
            回复
              天物繁多,各自归于其根本称为静,所谓静是复归于天之道。复归于天之常道是为常,知常是为明,不知常为妄。


              9楼2020-01-24 18:23
              回复
                何谓常道?可以从悟道说起,悟道的常道是什么呢?首先便是思考,而思考又需要有返,需要守住勤于思考的中道。然后是静,静才能复归于天道,复归于天道为静,于是便知道欲望等等的不静是难以守道的,守住勤于思考的中道,便有了清风徐来,知道了有一个静的常道在,便能看见风、看见了道。悟道需要守思守静,把握住这个常道不偏离,便与大道更接近了。


                10楼2020-01-24 22:37
                收起回复
                  那么有这么多的常道在,便能构成一定的天道体系,于是守住这些天道,便能守住那人道的根本,是为人在世非常需要搞明白的东西(“物”),指引作为人前进的方向,现代称之为哲学,而真正的哲学又不能有主观与片面成分,所以在这之中又需要守住勤于思考的中道,以此悟到天道,逐渐的指引人往正确的方向走去。


                  11楼2020-01-27 12:10
                  回复
                    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怠。


                    15楼2020-01-28 13:12
                    回复
                      妄作凶险,知常能够包含万物;包含万物乃可以公正,公正乃可以得治,得治乃如天道,天道乃是道,道乃是远返,沉入其中而道不懒。


                      16楼2020-01-28 13:23
                      回复
                        其实修心也就是修道,修心在于提高自己的天质,而提高自己的天质又能提高自己的悟性。修道也能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悟性,这是非常快的,而修心则缓一些,但是修心提高了悟性,而悟性又能提高天质,实则是一种源源不断的循环,虽然慢了点,但还可以在其中加入修道来加功率,那么便能很快的证悟自己,以至于能够提升境界。所以修心与修道是可以相辅相成的,甚至可以说是很中庸的,因为忘记了修心,提高了自己的悟性同时,也在提高自己反面的悟性,就像阴阳图案一样,将其放大了一倍,可阴与阳的问题有可能放大了一倍甚至不止一倍,这种反作用是非常毒的,天质再好都可能迟早有一天顶不住。所以没必要攻击儒学了,你不喜欢可以自己另寻他法,你想读这也不亚于道德经的难度,看各位有心人怎么抉择,而将修心与修道相结合在一起,才是修炼的真义。因为万灵皆是神,得正得恒,得虚成人,得妄更下一层,得道有如清风,得理天下纵横,得心不灭不增,得无乾坤平衡。有道无德“有”得,有道有德“无”得。无道有德可得,无道无德不得。


                        18楼2020-01-31 16:56
                        回复


                          19楼2020-02-01 15:51
                          收起回复
                            何为妄作凶险?因为妄既背道又背心,不仅于事中容易出现偏离,更会使自己的心性偏离,从而偏执的坚守于虚妄,而最后又因为欲妄而产生暴戾,以至于步入戾道的循环,不仅于事中很凶险,对于人道来说也很凶险。知道了常道便有了方向,通过不断的累积常道以知天道,便能顺行天道而不偏离,从而包含万物而不相斥,因为万物间有大道,道并行而不相悖,在心性中不排斥万物之间的道,于是便能容,也便渐能知。由容而至人而至天而至道,不把万事万物将其对立,而因为知常道而将其在心性中相容,便是更接近道,也更接近道的远返,正是如那风箱一样。


                            23楼2020-02-03 22:49
                            回复
                              万物有道,何故将其对立?这便是有为,而却不是无为,正所谓天地之间,道并行而不相悖,何故人要将其“添枝加叶”?正所谓道法自然者,道即是道,如果悟道从一开始便这里设关卡、那里设路卡,只会让道“不通”,也阻塞了自己悟道。所以知常便能容,不知常妄,而且妄作凶。在风箱中加入各种杂质,久之只会推动越来越费力,而且所出的道是否也包含杂质了呢?让风箱保持原状,也是顺其自然,也是一种容,容得了空气(”道“),空气(”道“)才能出来。


                              24楼2020-02-04 22: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