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冲吧 关注:8,136贴子:191,281

回复:慕容传---素描鲜卑世家(配图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拓跋鲜卑自述黄帝后裔,拥有先祖神话。类似宇文的“天君”之说,拓跋二字也有特殊含义。北魏《魏书》解释为“土后”,意谕皇天后土。由于之前的史书过于真实,拓跋氏杀了不少汉族文人;但在老狼看来,他们还是被那帮书呆子坑了。土后为垢,污浊的脏东西。
  
  拓跋一族为北魏政权的缔造者,所以他们拥有比较完整的家谱。按照《魏书》,拓跋部在山里度过了七十二代之久。果真如此,拓跋氏的先祖跟尧舜同庚。
  东汉初年,拓跋推寅带着部众走出大山。他们迁居呼伦贝尔大草原,而那些留在山中的族人则演化为锡伯族。转眼百余年,在呼伦湖湖畔游牧七代之后,拓跋部继续南迁。
 
  


IP属地:四川51楼2019-12-25 10:34
回复
    第七十九世酋长拓跋邻率众迁徙,所以被部民唤作智者。鲜卑把勤于思考的人叫“推寅”,所以拓跋邻也号曰推寅----我们称之为第二推寅。现代学者桑吉仁谦认为推寅乃土族语“五十”,自有其道理。反正在推寅的鼓励下,拓跋氏一路走向西南。

      然而就在行程快要结束时,发生了三件大事。
      首先,部族势力不再服从领袖权威。拓跋邻不得不把民众分成八个邑落,托付给兄弟们。按长幼秩序,拓跋兄弟分别为纥骨氏(胡氏)、普氏(周氏)、拔拔氏(长孙氏)、拓跋氏(元氏)、达奚氏(奚氏)、伊娄氏(伊氏)、丘敦氏(丘氏)和俟亥氏(亥氏,括号里即鲜卑易俗后的汉姓)。
      兄弟八人一齐统辖部落,形成了最初的“拓跋八国”。作为拓跋部的主体,拓跋的后人元氏在唐朝的出镜率依旧很高;其余的以长孙氏最为出名,长孙无忌是唐太宗的得力助手。
      第二,拓跋邻被迫传位给儿子诘汾(读音:节焚)。诘汾取代父亲,成为话事人。在诘汾的领导下,拓跋氏彻底改变了血统。
      公元173年,拓跋诘汾带着族人来到阴山脚下。这里水丰草茂,向来为牧民所喜好。拓跋氏安顿下来,在阴山下跟外族混居了。
      诘汾骄傲地宣布,自己跟天女成婚。当然了,我们知道仙女极可能姓宇文。翌年宇文氏东迁,诘汾得到了儿子力微。这便是《魏书》说“诘汾皇帝无妇家,力微皇帝无舅家”的由来。虽为露水姻缘,但诘汾依靠天女的名分巩固了地位。
      除宇文之外,至少还有铁弗氏(刘氏)、独孤氏(刘氏)、贺兰氏(贺氏)等匈奴跟拓跋部通婚。从此,拓跋氏演变成鲜卑与匈奴的混血后裔。


    IP属地:四川52楼2019-12-25 10:34
    回复
        
        第三件大事,拓跋部在阴山下闹起了分家。嫡子力微出生后,诘汾万分宠爱。庶长子匹孤见继位无望,便带人远走他乡。匹孤进入河西地区,开创了西部鲜卑之一的秃发部。
        从祖孙三件事,我们看到了拓跋西迁的艰难坎坷;一路上既有融合与归并,也有反叛和分裂。几经颠沛流离,拓跋氏在朔漠草原住下了。
        
        联姻匈奴人之后,拓跋部实力大增。可当时檀石槐风头正劲,拓跋氏不得不参加鲜卑联盟。拓跋邻还活着,号为“第二推寅”。有人讲,拓跋邻就是檀石槐的西部大帅推演。或许诘汾认为自己资历尚浅,请父亲出面。如若属实,拓跋、慕容、宇文的先人都曾在檀石槐的麾下效力。
        拓跋邻、慕容大帅、宇文可地汗(槐头)分别任鲜卑联盟的西、中、东部大帅,即《魏书官氏志》所言“东方宇文、慕容氏即宣帝时东部(宣帝为推寅,实则拓跋邻)”;而从鲜卑联盟到宇文部消亡的一百七十年内,三家各自又延续了六、七辈人。
        原本在阴山游牧的宇文部去了东边的紫蒙川,中部的慕容族也迁徙到辽东。魏晋时期,他们跟新崛起的辽西段氏共同组成了东部鲜卑。
        秃发与拓跋分手,去了河西;无独有偶,慕容家的吐谷浑也负气出走。秃发、吐谷浑殊途同归,他们和陇西本地的乞伏氏一齐构成了西部鲜卑的主体。
        魏晋鲜卑的中部地区要比檀石槐时期大得多,还包括了原来西部的一些地方。这片广袤的区域,被从大兴安岭走来的拓跋氏霸占了。这份殊荣,全由第八十一任首领拓跋力微创造。
        史书中,拓跋力微的前半生无所成就。鲜卑联盟崩溃后,轲比能兴起;在其遇刺之前,力微默默无闻。因大量牧民离去,拓跋也沦落为不起眼的小部落。然而,力微讨了个好老婆。
        公元248年,岳父刚去世,拓跋力微便把老婆杀了。当两个舅子前来奔丧,力微趁机杀人夺族。淫威之下,部众屈膝。依靠岳父留下的人马,力微在草原中部横行霸道。
        十数年间,拓跋部东征西讨。拓跋力微哥,人狠话不多!因其老奸巨猾且心狠手辣,牧民们被迫臣服在力微的脚下。拓跋氏“控弦上马二十余万”,甚至强过了轲比能。力微奠定了拓跋部兴盛的大局,被后世尊为始祖。
        在草原上呼风唤雨,力微还不满足。他盘算跟中土政权打交道,于是率部南迁。拓跋氏移居并州塞外的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盛乐镇),逐步接近中原文明。
        
        公元261年,力微遣儿子沙漠汗到魏帝国做人质,拓跋鲜卑与华夏的交往被史书记录在册。
        类似宇文可地汗、慕容奕洛韩,以及檀石槐的孙子扶罗韩、厥机的儿子沙末汗、鲜卑大人猝跋韩,沙漠汗也是部族内的尊称。汗和韩皆为“可汗”的简写。
        拓跋沙漠汗入质魏晋两朝,中央王朝赏赐丰厚的回报。因此,拓跋部狂妄得不可一世,居然杀幽州百姓五千人。犯边害民,引起西晋幽州刺史卫瓘的关注。见鲜卑势力太大,卫瓘收买了力微的部属----乌桓人库傉官贤。因《魏书》简写胡姓,所以他也作库贤。
        公元277年,沙漠汗从中原返回大漠。库傉官贤挑唆头领们,诱逼力微杀掉了沙漠汗。接着,他又造谣力微行将报复,吓得头领们全都外逃。众叛亲离,拓跋力微忧病亡故,终年一百零四岁。
        库傉官贤带着乌桓人投降卫瓘,迁居幽州渔阳郡。他买了一伙奴隶,即段就陆眷及其族人。尔后,段就陆眷找机会在辽西建国。不久,库傉官氏西迁上党。
        因库傉官贤的背叛,拓跋部陷入长期混乱。铁弗、独孤、贺兰等同盟势力离心离德,不再俯首听命。拓跋氏自己也内斗不断,沙漠汗的儿子跟叔父们交替掌权。叔侄相争,不亦乐乎。
        慕容廆求婚那年,力微的小儿子拓跋禄官出走了。禄官带着自己的部众向东迁移,来到濡源(今锡林郭勒盟多伦县滦河源头,《水经注卷十四》写滦河即濡河)。拓跋氏再次跟宇文部做了邻居,宇文莫圭跑来替儿子求婚。一拍即合,禄官把大女儿嫁给宇文悉独官。
        公元307年,拓跋禄官病逝,侄儿猗卢(猗读音:衣)统一了拓跋部。
        拓跋猗卢是沙漠汗的第二子,被朝廷册封为代王。
        西晋末年,尚有一方石碑铭刻猗卢的辉煌。民国年间,猗卢石碑被人从山西购回北平。后来石碑不知所踪,但有拓本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石碑尚有六个残字:王猗卢之碑也。

        这年,拓跋猗卢刚刚合并濡源的部族,慕容骑兵就冲来了。由于摸不清虚实,双方并不准备大战一场。猗卢命左贤王赶走外来者,慕容廆见机撤退。两部皆不愿树敌,遂遣使通好。
        慕容氏与自己宿命的对手接触,第一回合平局收场。


      IP属地:四川53楼2019-12-25 10:35
      回复
        (23)慕容翰
          幽州刺史被戕害,其旧属大多归顺新主;但别驾(刺史的副手)王诞决心复仇。他跑到辽东襄平城,依附东夷校尉李臻。王诞力劝李臻维护朝纲,出兵讨伐王浚。李臻心动,便派儿子李咸带兵攻打王浚。
          殊不知,李臻自己也有仇人。辽东太守庞本貌合神离,一直蓄意谋害李臻。只因东夷校尉手握兵权,庞本隐忍不发;现在李臻脱离了部队,庞太守立刻杀掉了光杆校尉。
          接着,庞本派人追上李咸。刺客假称有李臻的口信,趁其不备斩杀李咸;杀手拿出庞太守的手谕,宣布李臻父子谋反。事已至此,诸将只得拜服。王诞见势不妙,立马又逃走了。
          王诞是昌黎郡本地人。他带着李臻的两个孙子李洪和李普,投奔老乡慕容廆。慕容氏优容汉人,不少士民前往托身。孟晖带几千户投靠,算第一个依附慕容部的汉族势力;尽管晚了七年,王诞是第一个投靠的朝廷命官。
          勃海人封释出身官宦门第,奉命前来接任东夷校尉及平州刺史(据《封柔墓志》)。封释知道庞本心怀鬼胎,便询问儿子有何计策。儿子建议先下手为强,除掉祸害。封释摆了个鸿门宴,擒斩庞本全家。司马王爷同室操戈、异族铁骑横冲直撞、地方官员自相残杀,西晋政权摇摇欲坠。
          接下来,事态的发展就跟慕容廆有关系了。
          素喜连、木丸津是两个小部落的首领。名义上,鲜卑人受东夷校尉节制;所以他们借口为李臻报仇,四处攻扰县府。时局混乱不堪、城乡鸡犬不宁,士民和官吏都万分惊恐。
          鲜卑人烧杀抢掠,新任辽东太守袁谦向封释求救。可封释兵微将寡,不能制止两部的暴行。他致书两部想要和谈;鲜卑人不理不睬,依旧我行我素。很多百姓逃难到慕容部,慕容廆尽心安抚。明眼人皆看出,辽东郡行将大乱。
          慕容廆的庶长子叫慕容翰,刚刚成年。他继承了慕容廆伟岸的外表,性情格外豪迈。慕容翰臂力过人,尤其擅长骑射。他担任折冲将军,负责冲锋陷阵。
          心怀大局,慕容翰的见识也超越同龄人。他建议父亲帮助封释解决两部:
          “自古以来的明君,全都尊奉天子;顺应民心,才能成就大业。如今素喜连、木丸津残杀百姓,实为贼寇。封使君不能阻挡,州郡兵马多次战败。我们勤王杖义,便在此时。
          大单于应解救黎庶于倒悬,列举两部的罪状然后出兵。我们讨伐他们,上则复兴辽东,下则并吞二部。我们向晋朝展示忠义,又获取了实际的利益。我们既在诸侯面前获得美誉,还能扩充势力。这是循序渐进的开始,也是霸业的根基。”
          慕容廆听了非常高兴,儿子很有远见;再说,名利双收何乐不为呢。于是大单于(慕容廆自封)升慕容翰为鹰扬将军,派作先锋进攻两部。
          
          战前的谋划中,我们不难看出慕容翰的政治抱负。
          拓跋、宇文、段氏屡屡袭击郡县,他们把劫掠中土当作意外之财;而慕容部赈灾幽州、匡扶辽东,不再自认仅仅是个蛮族。慕容廆以中原诸侯的身份,行尊王攘夷之举!尤其难能可贵,这种观念已经遗传到下一代。因眼界脱俗,慕容氏超越了只知道打家劫舍的鲜卑人。
          公元311年,慕容翰率骑兵出击辽东;雄鹰展翅,又犹如利剑出鞘。慕容翰大败乱贼,当场斩杀素喜连和木丸津。战场上获胜,鹰扬将军威风凛凛。
          战斗结束后,慕容廆乘胜兼并两部。他把鲜卑人强迁到大棘城,又发现俘虏中还有许多被掳掠的汉人。尽管人口代表着财富,慕容廆还是把他们以及投奔自己的难民一并放归辽东郡。
          
          不仅叛乱得到平定,东夷校尉还获得三千多家百姓。要知道,当时辽东郡的户籍人口还不到六千家。封释由衷感激,并把慕容廆看作可以依赖的帮手。两人互通书信,关系融洽。
          下半年,封释得了重病。由于长子封悂(原文为竖心旁+坐)早逝,他对遗孙封弈(也作封奕)格外珍爱。病危前,封释特地写信把封弈托付给慕容廆。
          封释去世后,慕容廆召见封弈。年轻人侃侃而谈,直抒胸臆。慕容廆暗暗点头,遂任用封弈。
          封释的二儿子封怞(怞读音:油)是幽州参军,三儿子封悛(悛读音:圈)为冀州主簿。两人赶来平州奔丧。葬礼期间,他们受到了慕容部的款待。
          封怞多智,封悛多谋----当初擒杀庞本,便是封悛的主意。因战乱致使道路不通,他俩都留在了慕容部。慕容廆大喜:“这一家子全是上天降下来的千斤神牛啊!”于是,他拜封怞为长史(幕僚长)、封悛为参军(军事参谋)。盖因漫漶,许多史书把封怞写作封抽;然而封氏兄弟皆有竖心旁,老狼以为封怞更符合史实。
          勃海郡蓨县(蓨读音:修,今衡水市景县)封氏获得了慕容氏的器重,二者休戚与共。从孟晖、王诞、封氏开始,慕容部大规模收留流寓士人。择人而用,慕容廆依靠这股力量壮大自己。
          封释病故,平州刺史和东夷校尉的位置空了出来。
          为了抢占平州,王浚赶紧派小舅子崔毖来接任。王浚前后娶了四任正妻:第一位夫人为济阴郡的文粲,生了三个女儿;第二位夫人叫卫琇,河东郡人,没有留下子女;第三任夫人为平原人华芳,生有两个儿子(依据《华芳墓志》);第四位夫人便是清河郡的崔氏。
          清河郡(今邢台市清河县)崔氏乃名门望族,崔毖的曾祖崔琰侍奉过魏王曹操。
          《世说新语》讲,匈奴使节拜会魏王。曹操让仪表堂堂的崔琰代替接见,自己假扮侍卫持刀而立。事毕,曹操派人询问使者印象如何?使者不假思索地说:“魏王风采高雅,但捉刀人气度威严,是为真英雄。”崔琰不以为然,反倒刻意傲慢。没过多久,他触怒曹操被赐死了。
          崔毖继承了曾祖的容貌与秉性,也不是一个好相处的人。到任后,崔毖将引发新的风波,并带来更激烈的冲突。


        IP属地:四川55楼2019-12-25 10:37
        回复
          (24)进攻表哥
            这些年,幽州刺史王浚的地盘越来越大。
            西晋冀州刺史被胡人杀死,他趁机控制了冀州;小舅子崔毖又兼任了平州刺史,河北三个大州已落入囊中。王浚沾沾自喜,洋洋得意。在扩张的过程中,鲜卑骑兵的表现非常突出。因此,他对鲜卑人的战斗力十分满意。
            王浚曾经嫁女段氏和宇文部,东部鲜卑三涉其二。然而,宇文氏对中原乱局熟视无睹。既然平州到手,他盘算着拉拢慕容部。
            如何笼络慕容廆?中年男人三大喜:升官、发财、死老婆,王浚全碰到了。他以己度人,横加揣测。慕容廆有自己的地盘不缺钱,也不会要王浚的女儿;故而,加官晋爵倒是一个好办法。
            公元312年,王浚加封慕容廆为散骑常待、冠军将军、前锋大都督、大单于。慕容廆听了冷冷一笑,我这个大单于还需要你来册封?随即,慕容首领以非朝廷正式任命为由拒绝了。

            大单于的封号慕容廆不要,有人要。
            王浚的主要帮手为鲜卑段氏,女婿段务勿尘曾跟随他南下。段部骑兵铁蹄铮铮,还在常山郡飞龙山(今石家庄市鹿泉区)打败过羯族人。段务勿尘亡故后,其子段疾陆眷继位辽西公(《魏书》作段就六眷,不是王浚外孙)。王浚封赏大单于,段疾陆眷欣然接受。
            段大单于领兵出征,第一仗就打败了并州刺史刘琨。这是怎么回事呢?
            因自身的公子哥习气,刘琨不能服众。他听信谗言斩杀幕僚,任由拓跋氏胡作非为。众人见了非常寒心,纷纷另投别处。常常有上千人前来归附刘琨,但同时又有数千人离开。故尔,虽有拓跋部帮忙,刘琨仍然丢掉了整个并州。
            刘琨让亲戚在幽州的代郡、广宁郡和上谷郡招募人马,准备东山再起。
            王浚见刘琨侵入自己的地盘,愤怒地命令段疾陆眷出兵讨伐。段大单于攻破三郡,杀掉刘氏宗人。段部还把当地老百姓驱赶回辽西,王浚不再说狠话了。刘琨无力争夺,也只得忍让了。
            当王浚跟刘琨纠缠不清之时,羯族人石勒早已虎视眈眈。石勒自幼家贫,还做过汉人的奴隶。天下大乱,他乘机纠集亡命之徒落草为寇。凭着机智和凶悍,石勒的部队越滚越大。
            石勒是灭亡晋王朝的元凶之一。
            羯族人在河南苦县屠杀公卿士庶二十多万人,有名有姓的司马王爷就死了四十八个。石勒还想继续追击晋朝难民,但在淮河被祖逖拦截。进退之际,羯族人听从汉人谋士的建议,袭取襄国为基地(今河北省邢台市)。石勒以割据河北为夙愿,一直图谋王浚。
            刚开始,石勒的实力弱于王浚。
            公元312年的冬天,王浚派段疾陆眷进攻襄国。石勒大怒,挥师迎战。可他打不过段部骑兵,只好退回城内。汉族谋士劝他,不能力敌便谋智取。羯族士兵在城墙里凿出暗道,留下两匹砖不动。趁鲜卑人懈怠之时,他们推倒墙砖发动突袭。
            段疾陆眷的堂弟段末杯勇猛无比(《魏书》作段末波,《资治通鉴》作段末柸,本文按《晋书》)。尽管始料不及,段末杯还是挫败了偷袭;但在追赶敌军时,他不慎跌入战壕被活捉了。因而,段部大军停止了攻击。
            石勒派人向段疾陆眷求和:“鲜卑与我无仇,你们前来挑战都是王浚的馊主意。自然,我不能怪罪段部。我已经认段末杯为干儿子了,希望两家从此和睦相处。”
            段末杯勇冠全军,素来被段疾陆眷赏识。段大单于用金银珠宝以及段末杯的弟弟换回俘虏,然后撤兵北归。不久,段部人质偷偷跑回了辽西。石勒大怒,杀沿途的县令泄愤。
            经此一战,王浚最大的外援被石勒分化了。当王浚再次征召段部,段疾陆眷不来了。没有鲜卑支持,王浚就是一只无牙的老虎。
            被人看作病大虫,王浚恼羞成怒。为了颜面,他决意找鲜卑段氏的麻烦。置石勒于不顾,王浚坚持跟过去的战友为敌。损人不利己,便为愚蠢。而且,愚蠢的人常常自以为是。

            王浚也想出了卞庄刺虎的好办法:他重金贿赂拓跋猗卢,恳请拓跋部攻打段氏。猗卢推辞兵力不够,王浚信誓旦旦地说还有盟友加入。这个盟友,就是慕容廆。
            慕容廆从来不是王浚的盟友。这几年,胡汉百姓大量加入慕容部;由于人口激增,慕容廆需要扩张地盘。再说段疾陆眷傲慢无礼,一直不把慕容姑父放在眼里。慕容廆乐得借机教训下侄儿,于是同意出兵。
            公元313年,王浚操纵两家人马攻打段氏。
            鲜卑人混战,各怀鬼胎。拓跋氏妄图染指幽州,从西边突袭段部。慕容翰奉命出动,从东面进攻表哥段疾陆眷。段氏集中力量,首先迎战拓跋部。
            两军对垒,尘掩沙场。出工不出力的拓跋兵一触即溃,不得不鸣金撤退。东边,慕容部倒大有斩获。慕容翰一路凯歌,把段部势力赶出了昌黎郡。慕容铁骑突飞猛进,径直打到辽西郡的郡治阳乐(今秦皇岛市抚宁区)。
            攻陷城池,慕容翰抓获了辽西太守阳耽。得知段部在幽州西面大获全胜,慕容翰下令回师徒河新城。请注意,徒河新城跟徒河故城是两个地方。
            《读史方舆纪要》记载,西晋永嘉时期鲜卑段氏在徒河故城(今辽宁省锦州市)之西修建了徒河新城。新旧两城均在徒河北岸(今女儿河),间隔约六十里。新城更靠近西南方的幽州。
            慕容翰据守徒河新城(今葫芦岛市南票区台集屯镇小荒地村),坚决挡住段部的反攻。毕竟是亲戚,两家遂以此地为界。
           


          IP属地:四川57楼2019-12-25 10:42
          回复
            两次贴22,两次被吞,莫名其妙


            IP属地:四川58楼2019-12-25 10:45
            回复
              (22)乱糟糟的晋王朝
                我们来看一看中原的局势。
                晋武帝把皇位留给了傻儿子晋惠帝,智力正常的王爷们纷纷觊觎(读音:济鱼,非分之想)皇权。他们大打出手争斗不息,掏空了晋朝本不强壮的身躯。
                于是,边陲的匈奴、氐族、羯族、高句丽、羌族、鲜卑等趁虚而入。游猎民族大肆杀戮(戮读音:路)皇亲国戚、士绅百姓,鲸吞蚕食九州的疆土。
                匈奴刘渊猛攻太行山地区、关中及河洛;氐人李特割据大西南;羯族石勒在河北、齐鲁一带横行无忌;高句丽的高乙弗霸占了鸭渌水两岸;羌族姚弋仲正在陇上招兵买马。
                战乱中,晋朝军民死伤不可计数,两任皇帝皆被匈奴人俘虏。无助的人们迫于无奈,告别了世代居住的家园。皇族宗室、大夫士子、黎民百姓混挤在一起仓惶出逃,近百万人胆颤心惊地抢渡长江。他们涌入吴越等地,过江名士多如鲫鱼。
                


              IP属地:四川59楼2019-12-25 10:46
              回复


                IP属地:四川60楼2019-12-25 10:46
                回复
                  与此同时,鲜卑在做什么呢?鲜卑诸部各行其是。
                    有的趁火打劫,例如秃发部连杀四员封疆大吏,攻陷了凉州。有的隔岸观火,好比慕容氏、宇文部迄今没有介入战乱。有的火中取栗,譬如拓跋氏结交并州的刘琨、段部追随幽州的王浚,两家鲜卑积极参与了中原混战。


                  IP属地:四川61楼2019-12-25 10:47
                  回复


                    IP属地:四川62楼2019-12-25 10:47
                    回复
                      刘琨和王浚是晋王朝在黄河流域仅剩的藩镇了。
                        据说,刘琨乃西汉中山靖王之后。兵荒马乱,刘琨的对手为南匈奴单于刘渊。好笑的是刘渊追封刘禅为先帝,而刘禅的老爸也号称中山靖王后裔。于是,来自两个民族的“本家兄弟”常年打个不停。
                        有一天,并州州府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又被胡骑团团围住了。等到夜阑人静,刘琨一袭白衣登上城楼。皓月当空,他吹响了胡笳。哀伤的旋律划破月夜,勾起了匈奴劲卒的思乡之情。他们凄然长叹,唏嘘流涕。天亮时,人心思归的匈奴兵居然散得干干净净。
                        然而,匈奴政权不是几首哀歌就能吹垮的----他们夺取了晋阳之外的并州地盘。危难之际,刘琨的结义兄弟拓跋猗卢出手了。没错,就是那个差点跟慕容廆动武的拓跋首领。拓跋骑兵在晋阳西北重创匈奴部队,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刘渊的侄儿刘曜为统帅,史书称其“红眼睛白胡子、能把铁板射穿”。刘曜身受七处伤,坠马等死。部下傅虎让马给他,刘曜苦笑:“我已经无力再战。你赶紧逃走,以后替我报仇。”傅虎把他拴在马上,朗声说:“大单于的天下可以没我,却不能没您!”傅虎把马赶走,自己与追兵苦战而亡。刘曜是匈奴政权的末代帝王,此事演变为《三国演义》曹洪舍骑救曹操的段落。
                        拓跋猗卢赶跑了匈奴人,功劳甚大。刘琨请求朝廷封其为代郡公爵。猗卢要求把雁门郡句注山(今忻州市代县雁门山)以北的土地作为封邑。刘琨没有办法,只好把山北的老百姓全部迁到山南,割地给拓跋部。猗卢进占雁门关以北,以平城(今大同市)为南部首府。
                        并州雁门郡北部的土地更易为“代郡”,这事闹出了不小的麻烦。
                        真正的代郡位于幽州西北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那是王浚的辖地。假如拓跋猗卢改称“雁门公”倒也省事,可他进爵为代王。甚至,猗卢的族裔还因此创立了代国。
                        刘琨同意拓跋猗卢割据雁门,本想依靠一个强大的外援。不过你拿别人的地名封赏盟友,这算开挂还是挑衅?此举激怒了王浚。


                      IP属地:四川63楼2019-12-25 10:47
                      回复


                        IP属地:四川64楼2019-12-25 10:48
                        回复
                          (25)人才,最贵的是人才
                            几大势力角逐,惟有慕容氏扩土占地。究其原因,得益于他们优待士人的传统。
                            丧乱时,长江以北的百姓流离失所,他们大多渡江寻求庇护。来不及南逃的人们只好北奔,他们投靠凉州张氏或辽东慕容氏。
                            张氏的首领是张轨。他出身凉州安定郡乌氏县(今宁夏固原市东南)官宦世家,乃楚汉相争时赵王张耳的后人。张轨聪明机智,年轻时跟随父亲侨居京师洛阳。
                            西晋末年,张轨预感灾难即将来临。为了避祸,他自告奋勇回到凉州担当刺史。
                            张轨大胆任用本地豪强,全力安抚民心;他平定各族盗匪,还地方以安宁;他大兴教育,让中土文化得以保存;他收容逃难的流民,保护了大量的中原人。当时的歌谣唱道:“秦川中,血没腕,惟有凉州倚柱观。”张轨就是西北的擎天柱,护佑着一方热土。那么,东北这边的情况呢?


                          IP属地:四川66楼2019-12-25 10:50
                          回复
                              当初很多人依附刘琨和王浚,最后却失望地离去。刘琨任侠豪迈,但行事莽撞;王浚有野心没容量,豁缺气度。流寓人士不得不依附鲜卑部落,尤以段氏和慕容部居多。
                              段氏兄弟只为武夫之勇,无意礼遇士族。慕容廆恰好相反,积极礼贤下士。他设立侨县安置流人,还在当中擢才任用。最后,慕容辖区成为了中原士民的归宿之一。
                              刚开始,囿于根深蒂固的汉夷分歧,读书人并不认同慕容廆的领袖地位。
                              譬如,渔阳人周存跟母亲失联了。传闻可能流落到了昌黎郡,周存急忙赶往慕容部。慕容廆非常客气地招待,并尽力帮他寻母。可惜,大伙找了整月也没有消息。临别,慕容廆想要挽留;还未开口,周存便婉拒了。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到裴嶷(嶷读音:疑)加入慕容部。
                              河东郡(今山西省运城市)名士裴嶷在昌黎郡当太守,其兄裴武为玄菟太守。不幸的是,裴武在职病逝。悲痛之余,裴嶷弃官不做。魂归故里,他同侄儿裴开送丧回乡。
                              任职太守期间,裴嶷跟慕容廆打过交道;双方志同道合,惺惺相惜。路过大棘城时,裴氏叔侄受到殷勤款待。翌日,叔侄俩跟慕容廆话别,继续返程。可当他们走到辽西郡,因战乱没法前进了。裴嶷想回去投奔慕容部;裴开认为段氏强大,应该就近到令支去。
                              裴嶷解释道:“段氏昆仲没有远见,崇尚武力不会善待士族。慕容廆胸怀大志,为人厚道处事公平。跟随他才能保护宗族并建功立业。”裴开听从叔父的安排,一起投靠慕容部。
                              慕容廆大喜,格外器重裴嶷。他毫无芥蒂地托付军国大事,让裴嶷执掌要务。流寓士大夫们见了,这才纷纷依附慕容政权。
                              广平人游邃、北海人逄羡(逄读音:庞)、西河人宋奭(奭读音:事)先后当过昌黎太守,算是慕容廆的故交。原先,他们在王浚那里避难。听闻裴嶷的事,他们全都投靠慕容部。
                              平原人刘翔、宋该、杜群享有盛名。他们最初依靠王浚,转而又投段氏。几度比较,他们带着族人一起归附慕容廆。
                              安定人皇甫岌受东夷校尉崔毖的邀请担任长史,他婉言谢绝了;可当慕容廆征召,皇甫岌和弟弟皇甫真一起来了。
                              当时,寄身慕容部的中原流民有数万家。慕容廆为冀州人侨置冀阳郡,为豫州人开办成周郡,为青州人创建营丘郡,为并州人成立唐国郡,全都妥善安排。
                              《十六国疆域志》称冀阳郡辖柳城和平刚县(即平冈,今朝阳市凌源市)。由此可见,慕容部扩张到大凌河的上游,并成功击退宇文氏夺取了柳城。
                              
                              慕容廆在流民中广招人才,聘为谋士或委以政务。
                              代郡人鲁昌、辽东人高诩、昌黎人刘斌、兰陵人缪恺、北平人西方虔(《元和姓纂》作西方虎),他们有的沉着睿智,有的文采斐然。慕容廆皆聘为重要的幕宾,任其掌管机要。
                              平原郡(今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刘讃精通儒学,受邀司职东庠祭酒(太学博士,类似于大学教授)。刘讃开堂授课,为鲜卑贵族讲解汉学文化和施政之道。空闲的时候,慕容廆也亲临太学听课。学以致用,慕容廆撰写了数千字的家规教育子孙。
                              魏郡人(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或说庐江人)黄泓满腹经纶,尤其擅长天文知识。他带着宗族由王浚处前来归顺,被录用为参军。黄泓的见解新颖而独特,于是慕容廆常常说:“黄参军就是我的虞翻啊。”虞翻乃精通易学的东吴大臣,慕容廆把自己比作孙权了。
                              当然了,也有拉郎配。
                              北平人(今唐山市遵化市)阳耽是辽西郡太守,为人刚直为官清廉。慕容翰击破阳乐城,抓获他送到了大棘城。慕容廆待之以礼,两家遂成世交。
                              在汉人谋臣的帮助下,慕容氏成为最早全面汉化的鲜卑部族。因此,慕容部在经济、政治和军事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士大夫们率领宗族、部曲、佃客和乡邻一齐投奔慕容廆。他们带来大量有经验的劳动力,提高了劳动效率,扩展了生产领域,壮大了经济规模。
                              同时,这些世家子弟还是老到的政治家。他们加快了慕容部在社会组织、法律体制、教育艺术、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变革。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军事经验让慕容廆耳目一新。随着汉族步兵的加入,改变了慕容氏单靠骑兵冲锋的作战模式;各类兵法出神入化,这对慕容部的扩张不无裨益。
                              汉臣们的策略初见成效。慕容廆教育子孙:“贤人君子国家之基也,不可以不敬。”慕容部以官宦士族为家国根基,锐意进取。慕容廆“慎刑狱,敬贤君,重农桑,戒酒佞”,逐步积累了人力、物力和声望。
                              知人善用,慕容部在辽东诸势力中后来居上。


                            IP属地:四川67楼2019-12-25 10:50
                            回复
                              (26)都来劝进司马睿
                                慕容部兴盛的同时,中原的时局越发恶化了。
                                氐族李氏在巴蜀建国,匈奴人席卷了秦晋与中州,石勒在齐鲁及冀州站稳了脚跟,高句丽攻占了半岛北边的乐浪郡和带方郡。
                                起先,辽东人张统管辖乐浪、带方二郡。烽上王的侄儿美川王当政后,屡屡与张统争夺二郡。公元313年,张统坚持不下去了。在乐浪人王遵的劝说下,张统带一千多家百姓投奔慕容部。
                                慕容廆划了一块土地侨置乐浪郡:张统任太守,王遵为参军。于是,高句丽霸占了原来的乐浪和带方郡。得陇望蜀,美川王高乙弗进一步袭扰辽东郡与玄菟郡,劫走了不少人口和财物。
                                刘琨和王浚日渐式微。倘若二人同心协力,即便不能匡扶晋室至少能够自保;可他们缺乏领袖气概,互相掣肘反倒让胡人坐大。
                                洛阳陷落后,王浚不知从哪里找了个皇太子。他宣布在幽州设立临时中央政府,向篡位更进了一步。公元314年,王浚收到石勒的一封书信。石勒卑辞谦恭地假称,想要投靠明公;王浚大喜,信以为真。诈降计起了作用,幽州守军不作提防。石勒举兵北上,攻破蓟城。
                                王浚大骂胡奴骗人,石勒轻松地笑笑:“公居高位手握强兵,坐视本朝倾覆不肯拯救,乃欲自尊为天子。这不是凶逆又是什么?任用奸佞、虐待百姓、杀戮忠良、祸害幽州,这是谁的罪过?”王浚仍旧骂声不绝,自杀未遂被送到襄国斩首了。
                                王浚的近侍阳裕跑到令支归降段部,阳裕是前辽西太守阳耽的侄儿。鲁国人孔纂、会稽人朱左车、泰山人胡毌翼逃往慕容部,慕容廆待他们如宾友。
                                嫌幽州偏远,石勒不要蓟城。羯族人杀幽州官兵一万多人,焚烧府库宫殿,然后撤军襄国。
                                段疾陆眷听从阳裕的建议,让弟弟段匹磾(磾读音:低)前往接管蓟城。
                                占领蓟城后,段部的疆域得到了扩张。史书称其“西尽幽州东界辽水”。然而没过多久,拓跋军队就攻占了幽州西部,段氏想驻扎军都山(今北京市昌平区)都很困难。至于东界辽水更属虚词:慕容翰镇守徒河新城、宇文部坐断紫蒙川,段部势力不可能越过他们抵达辽河流域。
                                公元315年,晋愍帝司马邺突然封赏慕容廆为镇军将军,昌黎、辽东二国公。
                                晋愍帝好比溺水之人,能捞到什么算什么。他分封慕容廆无非一种拉拢的手段,危难之际多结善缘罢了。可问题来了:慕容部只拥有昌黎郡、辽东郡还在崔毖手中,难道司马邺挑拨离间么?慕容廆没有接受。第二年,匈奴人捉走司马邺,西晋灭亡了。
                                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创立政权,偏安一隅的东晋帝国锵锵启动。司马睿素无名望,但是运气特别好。胡人马刀凌厉,王爷们身首异处;覆巢之下,他早已逃到江东了。
                                当初,黄河渡口的河吏不准司马睿过河。随行的谋臣见了,故意笑着用马鞭拂主子的脸:“官家抓捕贵人。你这看房子的小人,怎么也被拘留了?”河吏以为抓错,便放行了。
                                千年后,日本人借用此典故,编写了能剧《安宅》。家臣弁庆在过关时打了主君源义经的头,欺骗看守转危为安。二者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我国的乃真人真事,日本的无非故事。
                                琅琊王辗转到达建康,有惊无险。依靠士族的扶持,司马睿把江南营造成中原人的庇护所。
                                丧乱时,晋惠帝的女儿清河公主流落民间。她被贩卖给吴兴人钱温作婢女,差点被钱温父女折磨死。趁钱家疏忽,清河公主跑到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衙门哭诉。司马睿知道后,一面为侄女恢复身份,一面下令将钱温父女斩首。
                                可是,像清河公主这样的幸运儿毕竟太少了。兵连祸结,即便金枝玉叶也被迫为奴为婢,更别说留在北方的老百姓了。家国沦陷,新亭对泣。有志之士莫不痛心疾首,他们把匡复河山、拯救黎民的希望寄托在祖逖和刘琨身上。

                                祖逖出身幽州范阳郡遒县的大族(今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北),一心驱逐胡虏。祖逖与刘琨志趣相投,“闻鸡起舞”便是二人晨练的往事。
                                祖逖带着随自己南下的流民队伍,毅然渡江北返。船到中流,眼望滚滚东去的大江,他用力拍击船桨:“我祖逖立志北伐,如果不能复兴国家而凯旋,就让我如同浩浩荡荡的江水,有去无还吧!”中流击楫,众人听了感叹不已。

                                在极度困难之下,祖逖收复了淮河一带的土地;但时局积重难返,清定中原不是数年间能办到的。祖逖壮志未酬,病死在征途。
                                刘琨还在挣扎,可惜江河日下。刘琨的后台乃拓跋氏,但拓跋部自己也出事了。
                                公元316年,猗卢想把王位留给小儿子;愤怒的大儿子起兵讨说法。猗卢打不过大儿子,换上便服躲入牧民之中。可他被一个妇女认出来,于是被害了。拓跋部乱作一团,猗卢的儿子们全都死于混战。最后,猗卢的侄儿拓跋郁律执政。
                                失去拓跋氏的支持,刘琨愈发艰难了。当年年底,他主动投靠蓟城的段匹磾,段匹磾欣然接受。二人歃血为盟,相约共同辅佐晋室。
                               
                                公元317年初夏,刘琨和段匹磾邀集北方的一百八十位将领。他们联名向司马睿劝进,请他继任帝位。联名书传到大棘城时,慕容廆不以为然。
                                这年春天,司马睿曾派人来册封假节、散骑常侍、都督辽左杂夷流民诸军事、大单于、龙骧将军和昌黎公。基于民族意识,慕容廆统统婉拒。他不打算受制于人,更不想参与中原的纷争。当联名书传来,慕容廆照旧置之不理。
                                鲁昌和高诩劝他:“晋祚虽然衰落,但士族和百姓仍然怀念故国。琅琊王司马睿在江东承制,延续晋朝。明公雄据一方,地方部族却不遵从您的号令,就在于明公不是朝廷的官员。如今正好劝琅琊王称帝,借机跟江东通使。然后您奉皇帝的命令讨伐有罪的人,谁敢不从呢!”
                                慕容廆认为有理,展开书信阅读。只见联名书洋洋洒洒,第一位便是并州刺史、司空、广武侯刘琨;第二位乃幽州刺史、左贤王、勃海公段匹磾;第三人为领护乌丸校尉、镇北将军刘翰。刘翰原为晋朝的尚书,常年依附王浚;王浚败亡后,刘翰将蓟城献给段匹磾。
                                第四位是单于、广宁公段辰。此人也称段涉复辰,即段疾陆眷和段匹磾的叔父。第五人便是辽西公段疾陆眷,也写作段眷。段匹磾、段涉复辰、段疾陆眷乃段部的三巨头。
                                再后则是豫州牧荀组、冀州刺史劭续、青州刺史曹嶷、兖州刺史刘演(刘琨侄儿)、徐州刺史祖逖、宁州刺史王逊、东夷校尉崔毖、清河太守荣邵、勃海太守刘胤、上谷太守辟闾嵩、雁门太守王据、后将军韩据、司空左长史温峤等人。
                                这些所谓的州牧、刺史、太守,地盘大的不过几个郡府,小的仅占一两个城池。他们集体劝进司马睿,出发点各不一样:有的真心实意盼立大统,有的只想趁机邀功,有的渴望促请北伐,有的妄图以天子令诸侯,更多的人希望借助新帝狐假虎威。
                                仔细思量后,慕容廆签上“鲜卑大都督慕容廆”的名讳。随即,他差遣长史王济乘船去建康。此次联名劝进,代表慕容部跟东晋正式交往;同时,这也是慕容廆拥戴晋室的金字招牌。


                              IP属地:四川68楼2019-12-25 10: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