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都来劝进司马睿
慕容部兴盛的同时,中原的时局越发恶化了。
氐族李氏在巴蜀建国,匈奴人席卷了秦晋与中州,石勒在齐鲁及冀州站稳了脚跟,高句丽攻占了半岛北边的乐浪郡和带方郡。
起先,辽东人张统管辖乐浪、带方二郡。烽上王的侄儿美川王当政后,屡屡与张统争夺二郡。公元313年,张统坚持不下去了。在乐浪人王遵的劝说下,张统带一千多家百姓投奔慕容部。
慕容廆划了一块土地侨置乐浪郡:张统任太守,王遵为参军。于是,高句丽霸占了原来的乐浪和带方郡。得陇望蜀,美川王高乙弗进一步袭扰辽东郡与玄菟郡,劫走了不少人口和财物。
刘琨和王浚日渐式微。倘若二人同心协力,即便不能匡扶晋室至少能够自保;可他们缺乏领袖气概,互相掣肘反倒让胡人坐大。
洛阳陷落后,王浚不知从哪里找了个皇太子。他宣布在幽州设立临时中央政府,向篡位更进了一步。公元314年,王浚收到石勒的一封书信。石勒卑辞谦恭地假称,想要投靠明公;王浚大喜,信以为真。诈降计起了作用,幽州守军不作提防。石勒举兵北上,攻破蓟城。
王浚大骂胡奴骗人,石勒轻松地笑笑:“公居高位手握强兵,坐视本朝倾覆不肯拯救,乃欲自尊为天子。这不是凶逆又是什么?任用奸佞、虐待百姓、杀戮忠良、祸害幽州,这是谁的罪过?”王浚仍旧骂声不绝,自杀未遂被送到襄国斩首了。
王浚的近侍阳裕跑到令支归降段部,阳裕是前辽西太守阳耽的侄儿。鲁国人孔纂、会稽人朱左车、泰山人胡毌翼逃往慕容部,慕容廆待他们如宾友。
嫌幽州偏远,石勒不要蓟城。羯族人杀幽州官兵一万多人,焚烧府库宫殿,然后撤军襄国。
段疾陆眷听从阳裕的建议,让弟弟段匹磾(磾读音:低)前往接管蓟城。
占领蓟城后,段部的疆域得到了扩张。史书称其“西尽幽州东界辽水”。然而没过多久,拓跋军队就攻占了幽州西部,段氏想驻扎军都山(今北京市昌平区)都很困难。至于东界辽水更属虚词:慕容翰镇守徒河新城、宇文部坐断紫蒙川,段部势力不可能越过他们抵达辽河流域。
公元315年,晋愍帝司马邺突然封赏慕容廆为镇军将军,昌黎、辽东二国公。
晋愍帝好比溺水之人,能捞到什么算什么。他分封慕容廆无非一种拉拢的手段,危难之际多结善缘罢了。可问题来了:慕容部只拥有昌黎郡、辽东郡还在崔毖手中,难道司马邺挑拨离间么?慕容廆没有接受。第二年,匈奴人捉走司马邺,西晋灭亡了。
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创立政权,偏安一隅的东晋帝国锵锵启动。司马睿素无名望,但是运气特别好。胡人马刀凌厉,王爷们身首异处;覆巢之下,他早已逃到江东了。
当初,黄河渡口的河吏不准司马睿过河。随行的谋臣见了,故意笑着用马鞭拂主子的脸:“官家抓捕贵人。你这看房子的小人,怎么也被拘留了?”河吏以为抓错,便放行了。
千年后,日本人借用此典故,编写了能剧《安宅》。家臣弁庆在过关时打了主君源义经的头,欺骗看守转危为安。二者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我国的乃真人真事,日本的无非故事。
琅琊王辗转到达建康,有惊无险。依靠士族的扶持,司马睿把江南营造成中原人的庇护所。
丧乱时,晋惠帝的女儿清河公主流落民间。她被贩卖给吴兴人钱温作婢女,差点被钱温父女折磨死。趁钱家疏忽,清河公主跑到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衙门哭诉。司马睿知道后,一面为侄女恢复身份,一面下令将钱温父女斩首。
可是,像清河公主这样的幸运儿毕竟太少了。兵连祸结,即便金枝玉叶也被迫为奴为婢,更别说留在北方的老百姓了。家国沦陷,新亭对泣。有志之士莫不痛心疾首,他们把匡复河山、拯救黎民的希望寄托在祖逖和刘琨身上。

祖逖出身幽州范阳郡遒县的大族(今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北),一心驱逐胡虏。祖逖与刘琨志趣相投,“闻鸡起舞”便是二人晨练的往事。
祖逖带着随自己南下的流民队伍,毅然渡江北返。船到中流,眼望滚滚东去的大江,他用力拍击船桨:“我祖逖立志北伐,如果不能复兴国家而凯旋,就让我如同浩浩荡荡的江水,有去无还吧!”中流击楫,众人听了感叹不已。

在极度困难之下,祖逖收复了淮河一带的土地;但时局积重难返,清定中原不是数年间能办到的。祖逖壮志未酬,病死在征途。
刘琨还在挣扎,可惜江河日下。刘琨的后台乃拓跋氏,但拓跋部自己也出事了。
公元316年,猗卢想把王位留给小儿子;愤怒的大儿子起兵讨说法。猗卢打不过大儿子,换上便服躲入牧民之中。可他被一个妇女认出来,于是被害了。拓跋部乱作一团,猗卢的儿子们全都死于混战。最后,猗卢的侄儿拓跋郁律执政。
失去拓跋氏的支持,刘琨愈发艰难了。当年年底,他主动投靠蓟城的段匹磾,段匹磾欣然接受。二人歃血为盟,相约共同辅佐晋室。

公元317年初夏,刘琨和段匹磾邀集北方的一百八十位将领。他们联名向司马睿劝进,请他继任帝位。联名书传到大棘城时,慕容廆不以为然。
这年春天,司马睿曾派人来册封假节、散骑常侍、都督辽左杂夷流民诸军事、大单于、龙骧将军和昌黎公。基于民族意识,慕容廆统统婉拒。他不打算受制于人,更不想参与中原的纷争。当联名书传来,慕容廆照旧置之不理。
鲁昌和高诩劝他:“晋祚虽然衰落,但士族和百姓仍然怀念故国。琅琊王司马睿在江东承制,延续晋朝。明公雄据一方,地方部族却不遵从您的号令,就在于明公不是朝廷的官员。如今正好劝琅琊王称帝,借机跟江东通使。然后您奉皇帝的命令讨伐有罪的人,谁敢不从呢!”
慕容廆认为有理,展开书信阅读。只见联名书洋洋洒洒,第一位便是并州刺史、司空、广武侯刘琨;第二位乃幽州刺史、左贤王、勃海公段匹磾;第三人为领护乌丸校尉、镇北将军刘翰。刘翰原为晋朝的尚书,常年依附王浚;王浚败亡后,刘翰将蓟城献给段匹磾。
第四位是单于、广宁公段辰。此人也称段涉复辰,即段疾陆眷和段匹磾的叔父。第五人便是辽西公段疾陆眷,也写作段眷。段匹磾、段涉复辰、段疾陆眷乃段部的三巨头。
再后则是豫州牧荀组、冀州刺史劭续、青州刺史曹嶷、兖州刺史刘演(刘琨侄儿)、徐州刺史祖逖、宁州刺史王逊、东夷校尉崔毖、清河太守荣邵、勃海太守刘胤、上谷太守辟闾嵩、雁门太守王据、后将军韩据、司空左长史温峤等人。
这些所谓的州牧、刺史、太守,地盘大的不过几个郡府,小的仅占一两个城池。他们集体劝进司马睿,出发点各不一样:有的真心实意盼立大统,有的只想趁机邀功,有的渴望促请北伐,有的妄图以天子令诸侯,更多的人希望借助新帝狐假虎威。
仔细思量后,慕容廆签上“鲜卑大都督慕容廆”的名讳。随即,他差遣长史王济乘船去建康。此次联名劝进,代表慕容部跟东晋正式交往;同时,这也是慕容廆拥戴晋室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