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冲吧 关注:8,139贴子:191,297

回复:慕容传---素描鲜卑世家(配图版)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消除鲁口这个心腹之患后,燕帝国声威大震。姚襄也派人表达了投顺的意思,燕皇封其为豫州刺史、丹阳公(依据《魏书姚苌传》)。由此,燕国名义上跟晋国接壤了。
  形势不错,燕帝国加快了军事部署。
  慕容儁以镇南将军慕容评都督兖、豫、荆、徐、江、扬、益、梁、秦、雍十个州的军事,预备进驻洛水。此举意味着,燕国向东晋、前秦宣战。
  镇南将军厉兵秣马,首先收拾东晋。慕容评的前锋乃堂哥慕容彊(彊:强的异体字),即慕容运的长子。慕容彊奉命都督荆州、徐州、淮河沿岸诸军事,迅速抢渡黄河向南推进。
  见慕容势大,东晋宁朔将军荣胡以彭城国(今江苏省徐州市)和鲁郡(今山东省济宁市曲阜)降燕。二郡之间的留城也在其中----留城乃西汉谋臣张良的封邑,今沉没于微山湖中。
  


IP属地:四川229楼2020-05-27 11:11
回复
      四月,青梅熟透了。为了平衡利益以及巩固皇权,燕皇慕容儁大封宗室和权臣。这是燕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分封,让我们来看看燕皇是如何切分大馅饼的。
      首先是叔父们,劳苦功高:
      慕容军封为襄阳王,慕容评封为司徒、骠骑将军、上庸王,慕容彪封为武昌王。堂叔父慕容彊封为洛阳王,宁北将军慕容度封为乐浪王,慕容制封为北地王。


    IP属地:四川230楼2020-05-27 11:12
    回复
        其次是兄弟们,功高劳苦:
        慕容遵封为临贺王,慕容友封为范阳王,慕容恪封为大司马、侍中、大都督、录尚书事、太原王,慕容霸封为吴王,慕容宜封为庐江王,慕容桓封为宜都王,慕容徽封为河间王,慕容龙封为历阳王,慕容纳封为北海王,慕容秀封为兰陵王,慕容岳封为安丰王,慕容德封为梁公,慕容默封为始安公,慕容偻封为南康公。堂弟慕容厉封为下邳王。


      IP属地:四川231楼2020-05-27 11:12
      回复
          接着是儿子们,哪怕襁褓之中也有一份:
          慕容臧封为乐安王,慕容暐封为中山王,慕容温封为带方王,慕容亮封为勃海王,慕容涉封为渔阳王。皇太子慕容晔是继承人,不用分封。


        IP属地:四川232楼2020-05-27 11:13
        回复
            最后是功 臣 勋 贵,该 给的还是 得 给:


          IP属地:四川233楼2020-05-27 11:14
          回复
              老 臣慕舆句封为太 保,荣升 官 秩首位。


            IP属地:四川234楼2020-05-27 11:15
            回复
              慕舆虔可能是慕舆句的弟弟,赐爵 零 陵 公并擢 升中 军将军。


              IP属地:四川235楼2020-05-27 11:15
              回复
                老 将慕舆埿 进爵武 强公,可惜没查到慕 舆根的爵位。


                IP属地:四川236楼2020-05-27 11:16
                回复
                  广 义 将 军 库 傉官 埿乃乌 桓首 领,封 岷 山公(或作 岐 山公)。


                  IP属地:四川237楼2020-05-27 11:17
                  回复
                    皇 帝 妹 夫 余 玄 封 为 扶 余公,
                    另 一妹 夫 宇 文 陵 封 为 玄 菟公。


                    IP属地:四川238楼2020-05-27 11:17
                    收起回复
                        太尉封弈为汉臣之首,获封武平公。尚书令阳骛提拔为司空,加爵建宁公。范阳太守李产因正直、儒雅被慕容儁敬重,赐爵武陵公。左光禄大夫韩寿晋升仪同三司,荣膺云南公。前军将军悦绾被封为广信公,慕容皝王妃公孙氏的侄儿公孙丰为上洛公。
                        神神秘秘的黄泓当上了太史令,封开阳侯。冉智继续做海冥侯,将军平熙担任护军一职。遗憾的是,老狼也没查到皇甫真的爵位。
                        比较有趣的是王波,此公乃乐浪郡遂城(今朝鲜平安南道甑山郡)王遵的后人----慕容廆曾为张统和王遵侨置乐浪郡。王波官拜左仆射、侍中并封武邑公;据说其六世孙女为宇文泰的母亲。可燕国尚书左仆射、侍中两职均不见王波之名,或许为追尊吧。另外,王波的辈分也有误差;如非攀附编造,王波比宇文陵高了两个辈分。
                        


                      IP属地:四川239楼2020-05-27 11:19
                      回复


                        IP属地:四川240楼2020-05-27 11:19
                        回复
                            这次分封彰显了慕容儁的帝王之术。(妹夫是禁语?)
                            慕容恪和慕容评成为权力的两极。二人各占鳌头,又相互制肘。虽然慕容恪统管军政,但慕容评拥有最高重品军号且掌握一支主力部队,并跟封弈、阳骛位列三公。看上去,慕容评更像燕皇在宗室内的第二个支撑点。
                            历史上,很多帝王不在意大臣们清廉还是贪腐。他们深思熟虑的是权力制衡,不能让某个臣子独大。好比,乾隆既有纪晓岚也要有和珅。因此,燕帝国正式进入了双雄政治时代。
                            此外,如果说官职品阶还算体现国家意志,那么裂土分疆则完全是慕容儁的个人好恶。
                            第一,非慕容不封王;即便姓慕容也得看情况:燕皇的儿子全封王,其余宗室不满二十岁只好委屈先当公爵了。
                            第二,封地的位置更加诡谲(谲读音:绝):少数王爷在燕国领域内,剩下的全在“敌占区”,属于虚封。说好听点,是期待你建功立业拓土开疆;说难听点,就是画饼充饥望梅止渴而已。
                            哪些人,可以从封地就看出深得宠嬖(嬖读音:币,宠幸)?
                            胞弟慕容友,亲近的兄弟慕容徽,嫡子慕容暐,怜爱的儿子慕容亮和慕容涉,还有老将慕舆埿,以及两个有背景的妹夫余玄和宇文陵。这些人深得燕皇的钟爱。
                            反过来,封得越偏远表示慕容儁越不喜欢。
                            照此标准,上榜的有:堂叔父慕容度和慕容制,讨厌的兄弟慕容霸、慕容遵、慕容默和慕容偻,嫌弃的儿子慕容温,势单力薄的乌桓人库傉官埿,外加全体不得不倚重的汉臣(只有王波例外,老狼怀疑王波并非本次封爵)。上述人明显得不到燕皇的青睐。
                            相比之下,慕容霸的封地吴郡虽然遥远,可还算富庶;只不过那是东晋的核心地带,估计慕容霸这辈子也无法就国了。好吧,既然冀州囫囵了,慕容霸官衔上的“北”字可以去掉了。慕容霸被任命为冀州刺史,移屯冀州州府信都(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
                            老狼为慕容遵可惜了。这哥们十七年前大败段屈云,稍加培养也是一员虎将啊;可他却一直被埋没,最终沉寂在历史中。唉,谁叫慕容家族的能人太多了呢。


                          IP属地:四川241楼2020-05-27 11:20
                          回复


                            IP属地:四川243楼2020-05-27 11:21
                            回复
                                老狼觉得,宣传历史人物最好的方式就是还原真相。
                                唐朝编修的《晋书》写作冉闵,同时期的《元和姓纂》却记载“石季龙将染闵,魏郡内黄人或作冉氏”。宋本《广韵》写“石勒时有染闵”,而《资治通鉴》全为冉闵。可见冉闵姓染还是冉,唐宋人已经搞不明白了。那么更早的史料如何描写呢?
                                流传于日本的六朝文献中,把冉闵写为染闵或梁闵。
                                京都府东山区青莲院珍藏的《观世音应验记》,即南朝刘宋时期的善本,其第三条“邺西寺三胡道人”把冉闵写作染闵。大阪府天野山金刚寺所藏的《佚名诸菩萨感应抄》亦有该条,并且也写为染闵。至于梁闵,相信乃染闵的误抄。
                                出土文物与历史文献相互佐证,武悼天王极有可能叫染闵,后来讹传为冉闵。
                                第二个问题,墓志里的染睿跟冉智是什么关系?老狼以为,他们是同一个人。
                                《晋书》为了避讳李渊和李虎,写刘渊为刘元海,叫石虎作石季龙;至于小人物,则直接把渊字改为深或泉、虎字改为武或虔。例如,萧渊业成了萧深业、韩白虎变为韩白武。同理,东晋末年有个人叫王睿,弟弟王懿;因冒犯司马睿和司马懿的名讳,兄弟俩只好以字相称。
                                王睿要避讳,染睿也是如此;因而染睿成了染智,后来误为冉智。书证在《魏书》里,列传八十三记载“闵太子睿固守邺城”----《魏书》直写冉智为冉睿。考古还发现,染华墓志关于染睿“海冥县侯”的描述,正好同冉智的封爵相符。所以根据史书和考古资料,染睿就是冉智。
                                从墓志内容看,染睿的子孙幸存了。染睿的小儿子染兴得到豁免,后来以耄耋高龄在北魏担任安远将军、殿中给事、蒲阴伯。因此,染闵的血脉还在世间延续。
                                回过头,染睿死了。碣石宫内,多起变故让慕容儁心神不宁。燕皇取消军事行动,解散集结的部队,以免有人借机生事。十月,心烦意乱的慕容儁提前回龙城过年。这一走,又出事了。
                                幽州和冀州的百姓见慕容儁提早离开蓟城,以为燕国要放弃华北,更害怕被强制迁往东北。惊慌之下,一些人便聚集起来自保。他们各自为营,彼此侵扰,局势变得杂乱不堪。
                                公元355年正月,段龛趁乱突袭朗山(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女郎山),打败了将军荣国。郎山驻军不是正规军,他们属于荣胡的部队。荣胡原为东晋的宁朔将军,数月前归降了燕国。因为燕军主力并未救援,段龛把燕国附属势力赶回了黄河以西。
                                四月,燕皇从龙城返回蓟城。
                                混乱了大半年,群臣请求讨伐那些结营自守的人。慕容儁却说:“朕去东部巡视,这帮乱民才互相猜忌。而今朕已返回,他们自会宁靖。我们稍加戒备即可。”
                                果然,谣言破灭后,老百姓渐渐安定了下来。燕帝国稳固了局势,慕容评继续扫荡大河南北。在军事压力下,黄河沿岸的割据势力纷纷归顺。
                                并州张平的建兴郡(今山西省晋城市)、秦国的河内郡(今河南省焦作市)和黎阳郡(今鹤壁市浚县)、东晋的兰陵郡(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与济北郡(今济南市平阴县)皆望风而降。

                                时光荏苒,地盘膨胀。燕帝国悄悄包围了山东半岛,齐王段龛成了燕国领地内最后的对手。强敌当前,段龛的感觉还非常良好。
                                初冬十月,雾霭阴霾。段龛给慕容儁写信,对三年前燕皇登基一事横加指责。因为段龛之父乃慕容儁的舅舅,所以书信使用了表亲的格式。在慕容儁看来,这就是赤裸裸的蔑视与挑衅。
                                老实说,正因段龛沾亲带故,燕皇一向隐忍不发。老虎懒得理你,你非要拉老虎尾巴----这不是厕所里打灯笼么?何况僭越帝位乃慕容儁的心病,段龛偏偏去扯逆鳞。再说,人为什么会生气?不为强者的欺凌,而是弱者的反抗。所以,慕容儁怒不可遏。
                                可是,朝中居然还有人替段龛说话。至少,看上去像在替段龛说话。
                                刚刚班师的慕容彊当庭劝阻,他认为两家世代婚媾,段龛又据河固守,不宜强攻。燕皇勃然变色,斥责其越礼妄言。慕容彊闷闷不乐,找来弟弟慕容度和慕容制发了一通牢骚。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番气话被人检举了。慕容儁暴跳如雷,大吼慕容彊悖逆。论辈分,慕容彊是燕皇的堂叔父;幸得宗室诸王苦苦相劝,慕容儁这才饶其死罪。
                                燕皇慕容儁裁定慕容彊大不敬,褫夺(褫读音:吃)军权和王爵。彊父慕容运曾被追封为西平王,所以洛阳王慕容彊降爵为西平公。
                                慕容度和慕容制隐瞒不报,连坐撤职皆降为公爵。北地王慕容制降为临泽公,乐浪王慕容度的公爵之名老狼没有查到。不过若干年后,慕容度的女儿嫁给了高庆的孙子高湖;高湖的曾孙是北齐的奠基人高欢。换句话说,慕容度为高欢的高外祖父。
                                这次事件之后,慕容运的子孙几乎全部失势。燕皇慕容儁排挤了宗室偏支,进一步将权力牢牢地掌握在自己亲族的手中。


                              IP属地:四川244楼2020-05-27 11: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