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林巧稚出生于福建厦门鼓浪屿的一个基督教家庭,父亲给她取名“巧稚”,寓意她一生灵巧而天真。5岁时,林巧稚的母亲因患妇科肿瘤病故。亲人去世的痛苦让她树立了一个终生理想:怀着平凡的爱做平凡的事。1929年,立志做医生的林巧稚,成为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毕业留院的中国女医生,从此开始了54年的从医生涯。
为了挑战女性不能拿手术刀的偏见,为了那些对妇产科疾病一无所知的中国妇女,她毅然选择了那时被许多人看不起的妇产科。在这里,孕妇临产的时候,林巧稚总是握着她们的手,帮她们擦去脸上的汗珠。时任协和妇产科主任的美国人惠特克不屑地说:“林大夫,你以为拉拉产妇的手,给产妇擦擦汗就能成为教授吗?”而就是这一握手、一擦汗,让病人无条件信任、信赖她。数十年后,林巧稚已成为国内妇产科首屈一指的专家,而她仍会握着产妇的手,给她们擦汗。她用自己的行动和成就完美地阐释了她一生的理想信念——做人民的好医生。
2016年9月22日,82岁的刘燕给林巧稚写了一封迟到52年的感谢信。信中这样写道:“人还没进病房,笑声先来了:‘胖姑娘在哪里?快抱给我看看!’一位女护士将我刚刚出生的女儿从婴儿室抱出,交到林大夫手中,林巧稚抱起胖丫头,满心喜悦,不由得亲了一下她肉嘟嘟的小脸蛋。”当时,刘燕刚刚痛失丈夫,协和医护人员对女儿的爱和关心,使她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憧憬和希望。时间转瞬而逝,一天,刘燕在电视上偶然看到关于林巧稚的报道,当年情境再次浮现在眼前,感恩之情油然而发,于是,就有了这封迟到52年的感谢信。刘燕的故事只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半个多世纪里,林巧稚亲手接生了5万多个孩子,许多父母给孩子起名为“念林”、“怀林”、“敬林”,以表达对她的敬爱和纪念。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对妇女的生活卫生习惯及疾病的调查,让很多人不理解。林巧稚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负责组织了大规模子宫颈癌的普查和防治。她带领自己的团队克服思想、物质上的困难,走门串户逐人检查,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使子宫颈癌的死亡率大大降低。同一时期,林巧稚还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妇女宫颈涂片检查,这种检查方式直到今天仍具价值。她曾主编《家庭卫生顾问》《家庭育儿大全》《农村妇幼常识问答》等科普读物,让普通老百姓也能够从中受益。
1965年,年过花甲的她,仍然活跃在农村巡回医疗的第一线。在湖南湘阴农村,白发苍苍的她仍步伐轻快,在关公潭、新泉等村镇坎坷不平、多雨泥泞的田埂上来回奔走。她走到哪里,哪里就听得见“林老”的亲切称呼。
“做一辈子的值班医生”
林巧稚家里的电话一直放在床头,医院有危重的病人,她就整夜地守着电话等消息。她曾说过,“我的唯一伴侣就是床头那部电话,我随时随地都是值班医生。”
年逾古稀,她开始忘事,经常忘记说过的话和安排过的事情,东西也会忘记放在哪里了,但只要涉及病人,却又记得比谁都清楚。一次,一位病人家属推开了妇产科办公室的门说:“我想找个人,前天住进来的,不知在哪个病房。”有人回答:“这里不是病房,你去护士站打听。”那人刚要走,林巧稚叫住他:“请你等一等。”她打听了一下病人的年龄和病症,立刻告诉他要找的人在某某病房的某某床,嘱咐得一点都不含糊。
1980年,林巧稚因患脑血栓入院治疗。缠绵病榻的三年中,林巧稚仍坚持参与《妇科肿瘤》的编写。50余万字的著作,浓缩了林巧稚毕生对妇科肿瘤的探索和研究,记载了她为医学事业所尽的最后一份力。1983年4月22日,林巧稚去世。弥留之际,她仿佛又回到了紧张的手术台前,喊道:“快拿来!产钳、产钳……”护士拿来一个东西塞在她手里,几分钟后,她的脸上露出了平静安详的微笑,“又是一个胖娃娃,一晚上接生了3个,真好!”这便是她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b58383419c13b07ebdbd50003cd69113/eff8743e6709c93d3ebe0a97903df8dcd0005474.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e5594796a8efce1bea2bc8c29f50f3e8/1315edcd7b899e517a053e744da7d933c9950d31.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efb4a0dfafec08fa260013af69ef3d4d/692dde628535e5ddffa6a1bf79c6a7efcf1b6232.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28067966a3af2eddd4f149e1bd100102/daec9945d688d43fd99b9692721ed21b0ff43b8a.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4dbe17c756ee3d6d22c687c373176d41/c1fe9bef76c6a7efd298ac46f2faaf51f2de6606.jpg)
为了挑战女性不能拿手术刀的偏见,为了那些对妇产科疾病一无所知的中国妇女,她毅然选择了那时被许多人看不起的妇产科。在这里,孕妇临产的时候,林巧稚总是握着她们的手,帮她们擦去脸上的汗珠。时任协和妇产科主任的美国人惠特克不屑地说:“林大夫,你以为拉拉产妇的手,给产妇擦擦汗就能成为教授吗?”而就是这一握手、一擦汗,让病人无条件信任、信赖她。数十年后,林巧稚已成为国内妇产科首屈一指的专家,而她仍会握着产妇的手,给她们擦汗。她用自己的行动和成就完美地阐释了她一生的理想信念——做人民的好医生。
2016年9月22日,82岁的刘燕给林巧稚写了一封迟到52年的感谢信。信中这样写道:“人还没进病房,笑声先来了:‘胖姑娘在哪里?快抱给我看看!’一位女护士将我刚刚出生的女儿从婴儿室抱出,交到林大夫手中,林巧稚抱起胖丫头,满心喜悦,不由得亲了一下她肉嘟嘟的小脸蛋。”当时,刘燕刚刚痛失丈夫,协和医护人员对女儿的爱和关心,使她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憧憬和希望。时间转瞬而逝,一天,刘燕在电视上偶然看到关于林巧稚的报道,当年情境再次浮现在眼前,感恩之情油然而发,于是,就有了这封迟到52年的感谢信。刘燕的故事只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半个多世纪里,林巧稚亲手接生了5万多个孩子,许多父母给孩子起名为“念林”、“怀林”、“敬林”,以表达对她的敬爱和纪念。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对妇女的生活卫生习惯及疾病的调查,让很多人不理解。林巧稚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负责组织了大规模子宫颈癌的普查和防治。她带领自己的团队克服思想、物质上的困难,走门串户逐人检查,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使子宫颈癌的死亡率大大降低。同一时期,林巧稚还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妇女宫颈涂片检查,这种检查方式直到今天仍具价值。她曾主编《家庭卫生顾问》《家庭育儿大全》《农村妇幼常识问答》等科普读物,让普通老百姓也能够从中受益。
1965年,年过花甲的她,仍然活跃在农村巡回医疗的第一线。在湖南湘阴农村,白发苍苍的她仍步伐轻快,在关公潭、新泉等村镇坎坷不平、多雨泥泞的田埂上来回奔走。她走到哪里,哪里就听得见“林老”的亲切称呼。
“做一辈子的值班医生”
林巧稚家里的电话一直放在床头,医院有危重的病人,她就整夜地守着电话等消息。她曾说过,“我的唯一伴侣就是床头那部电话,我随时随地都是值班医生。”
年逾古稀,她开始忘事,经常忘记说过的话和安排过的事情,东西也会忘记放在哪里了,但只要涉及病人,却又记得比谁都清楚。一次,一位病人家属推开了妇产科办公室的门说:“我想找个人,前天住进来的,不知在哪个病房。”有人回答:“这里不是病房,你去护士站打听。”那人刚要走,林巧稚叫住他:“请你等一等。”她打听了一下病人的年龄和病症,立刻告诉他要找的人在某某病房的某某床,嘱咐得一点都不含糊。
1980年,林巧稚因患脑血栓入院治疗。缠绵病榻的三年中,林巧稚仍坚持参与《妇科肿瘤》的编写。50余万字的著作,浓缩了林巧稚毕生对妇科肿瘤的探索和研究,记载了她为医学事业所尽的最后一份力。1983年4月22日,林巧稚去世。弥留之际,她仿佛又回到了紧张的手术台前,喊道:“快拿来!产钳、产钳……”护士拿来一个东西塞在她手里,几分钟后,她的脸上露出了平静安详的微笑,“又是一个胖娃娃,一晚上接生了3个,真好!”这便是她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b58383419c13b07ebdbd50003cd69113/eff8743e6709c93d3ebe0a97903df8dcd0005474.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e5594796a8efce1bea2bc8c29f50f3e8/1315edcd7b899e517a053e744da7d933c9950d31.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efb4a0dfafec08fa260013af69ef3d4d/692dde628535e5ddffa6a1bf79c6a7efcf1b6232.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28067966a3af2eddd4f149e1bd100102/daec9945d688d43fd99b9692721ed21b0ff43b8a.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4dbe17c756ee3d6d22c687c373176d41/c1fe9bef76c6a7efd298ac46f2faaf51f2de660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