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吧 关注:8,731贴子:50,683

且用鲁迅解《围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中止。由于杨绛女士不断的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
………………………………………………………………………………
以上是《围城》的部分序言。
“人对婚姻、职业的失望”只能说是烦恼,谈不上“忧世伤生”,何况从序言看,钱、杨两位先生的感情甚好,哪有半点失望?
若论“忧世伤生”,还看鲁迅。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11-20 12:31回复
    但将蛤蟆垫桌脚,且用鲁迅解《围城》。
    小说开篇:鲍小姐的未婚夫是个基督徒;周作人与鲁迅绝交书:“……我不是基督徒,却幸而尚能担受得起,……”。
    方鸿渐在国外游学多年,未获得任何文凭;鲁迅在日本留学,除了一个二流医专的肄业,也未获得任何象样的学位学历。
    1909年6月,鲁迅归国,在家乡绍兴任教员直到辛亥革命爆发;方鸿渐回乡省亲……。
    进入民国后,鲁迅搭上同乡蔡元培(教育总长)的关系谋得个教育部科长级的“佥事”职位(此间兼任过“北大”等国立大学的讲师,从未任职过“教授”),直到1926年3月后离职;方鸿渐在“点金银行”挂了个闲职……。
    1926年8月底~1927年4月,鲁在“厦门大学”“广州中山大学”各任职三个月;方鸿渐在三闾大学教书……。
    1927年10月~1936年10月,鲁迅长住于上海日租界,成了一名职业撰稿人;方鸿渐回到上海租界,当了报社的资料室主任……。
    1936年10月19日,鲁迅死在了日本人的医院里,葬礼上棺覆“民族魂”三个大字;《围城》最后,方鸿渐终于睡着了,成了“死的样品”。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11-20 12:37
    回复
      1924年2月,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迎来了一位新校长杨荫榆(杨绛姑母),为了整顿校风校纪,杨荫榆开除了几名长期无故旷课的学生……其中有名学生的名字叫许广平,为此对政治事态向来保持沉默的鲁迅写文章骂杨荫榆“寡妇或拟寡妇”“未字先寡”;方鸿渐被设定为“鳏夫或拟鳏夫”“未娶先鳏”,小说中更有一段直写“鸿渐这个不近人情的鳏夫……”。
      “七·七”事变,日寇全面侵华,兵锋所到之处,无不烧杀淫掠。为了庇护难民,杨荫榆数度用日文当面直斥敌酋……1938年1月1日被日寇杀害于盘门外吴门桥,时年54岁。可以推知钱钟书写《围城》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纪念杨荫榆女士(或应称为烈士),以慰藉妻子杨绛丧失亲人的痛苦。
      日寇侵华,对钱、杨两位先生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国恨家仇”。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11-20 12:46
      收起回复
        1931年,九·一八,东北沦丧。紧接着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同年11月22日鲁迅在北京辅仁大学作了一次演讲(详见《今春的两种感想》),其中有一段以下的内容:
        “东北事起,上海有许多抗日团体,有一种团体就有一种徽章。这种徽章,如被日军发现死是很难免的。然而中国青年的记性确是不好,如抗日十人团,一团十人,每人有一个徽章,可是并不一定抗日,不过把它放在袋里。但被捉去后这就是死的证据。还有学生军们,以前是天天练操,不久就无形中不练了,只有军装的照片存在,并且把操衣放在家中,自己也忘却了。然而一被日军查出时是又必定要送命的。像这一般青年被杀,大家大为不平,以为日人太残酷。其实这完全是因为脾气不同的缘故,日人太认真,而中国人却太不认真。中国的事情往往是招牌一挂就算成功了。日本则不然。他们不像中国这样只是作戏似的。日本人一看见有徽章,有操衣的,便以为他们一定是真在抗日的人,当然要认为是劲敌。这样不认真的同认真的碰在一起,倒霉是必然的……”。(这样的演讲对比几年后杨荫榆女士的壮烈,如何?)
        《围城》中,方鸿渐在一座小城的中学里也作了一番演讲:“西洋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一件是鸦片,一件是梅毒……”。
        方鸿渐穿错了衣服,不认真……
        钱钟书先生的幽默看懂了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11-20 12:57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11-20 13:00
          回复
            “一·二八”淞沪抗战,部分上海市民和警察都参加了战斗,2月16日,战事正酣,当天的《鲁迅日记》这样记载:复往青莲阁饮茗,邀一妓略来坐,与以一元;《围城》中,李梅亭与王美玉一段可供对比一读。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11-20 13:55
            回复
              鲁迅积极倡导中文拉丁化,还说“汉字不M,中华必W”;以下一段《围城》中的文字可供对比一笑。
              ……李先生回房开箱子拿出一匣名片道:“这不知道算得证件么?”大家争看,上面并列着三行衔头:“国立三闾大学主任”、“新闻学研究所所长”,还有一条是一个什么县党部的前任秘书。这片子纸质坚致,字体古雅,一点不含糊是中华书局聚珍版精印的。背面是花体英文字:“prfessor May (五月)Din(吵闹) lea(草地)”。李先生向四人解释,“新闻学研究所”是他跟几位朋友在上海办的补习学校;第一行头衔省掉“中国语文系”五个字可以跟第二三行字数相等。鸿渐问他,为什么不用外国现成姓lee。李梅亭道:“我请教过精通英文的朋友,托他挑英文里声音相同而有意义的字。中国人姓名每字有本身的意义,把字母拼音出来,毫无道理,外国人看了,不容易记得。好比外国名字译成中文,‘乔治’没有‘佐治’好记,‘芝加哥’没有‘诗家谷’好记;就因为一个专切音,一个切音而有意义。”顾先生点头称叹。辛楣狠命把牙齿咬嘴唇,因为他想着“Mating”(交配)跟“梅亭”也是同音而更有意义。鸿渐说:“这片子准有效,会吓倒这公路站长。我陪李先生去”……。
              括号内的文字是根据小说原注释添加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11-20 14:37
              收起回复
                1926年8月,应厦门大学文学院院长林语堂之邀,鲁迅携女友许广平踏上了南下之旅(法理上,鲁、许二人只是同居关系)。
                《围城》原文:据说“女朋友”就是“情人”的学名,说起来庄严些,正像玫瑰在生物学上叫“蔷薇科木本复叶植物”,或者休妻的法律术语是“协议离婚”……。
                流年不利,“认真”的鲁迅命犯蔷薇。以下是周作人与鲁迅绝交书的全文。
                “鲁迅先生:我昨天才知道——但过去的事不必再说了。我不是基督徒,却幸而尚能担受得起,也不想责谁——大家都是可怜的人间,我以前的蔷薇色的梦原来却是虚幻,现在所见的或者才是真的人生。我想订正我的思想,重新入新的生活。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来。没有别的话。愿你安心、自重。”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11-20 16:09
                回复
                  为了避免账号被封,以下的部分更新将以“蔷薇大叔”代称某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11-20 16:51
                  回复
                    蔷薇大叔的三个主要影身:方鸿渐,李梅亭,汪处厚。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11-21 08:47
                    回复
                      怎么没了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11-27 04:21
                      回复
                        鲁迅喜欢骂人"狗",各种狗——“汪”。
                        “一个都不宽恕”——“处厚”。
                        鲁迅骂人很有分寸,从来不骂军阀——汪处厚不敢僭妄的胡子。
                        “汪处厚适时丧妻的好运”,这个大家都懂的。如若不然,则只能“协议离婚”或犯“重婚罪”了。其实更好运的是汪太太,否则就只能被别人称为“汪处厚的女朋友”了。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9-11-28 10:20
                        收起回复
                          因为“公案”,鲁迅与顾颉刚交恶。鲁迅在与朋友的信中称顾颉刚“鼻,红鼻”,还在《明天》中塑造了“红鼻子老拱”这个人物讥刺顾颉刚……。
                          《围城》中陆子潇的容貌:“鼻子短而阔仿佛原有笔直下来的趋势,给人迎鼻孔打了一拳,阻止前进,这鼻子后退不迭,向两傍横溢”。


                          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9-11-29 12:59
                          回复
                            鲁迅的报复不止于“鼻”。1926年,中山大学发出了对顾颉刚聘用的通知,这份通知是由鲁迅的好友孙伏园转交,但孙没有转交给顾颉刚。《顾颉刚自传》记载:“他(孙优园)回到厦大,和鲁迅商量的结果,把我聘书销毁了,鲁迅独自前往。我蒙在鼓里,毫不知道。……不久,中大来信催我了,我才知道有聘我这一回事,便束装前往”。
                            《围城》中,因为听差的不小心打翻了墨水瓶,把行政院(来信)淹得昏天黑地……,从此陆子潇书桌上只有去信没有来信;方鸿渐让孙柔退回所有陆子潇的来信,一个字也不回……;高松年嘴上寄出,方鸿渐永远也收不到的一封信;孙柔嘉口中收到,而孙父却从来没有写过的一封信。
                            现实中的一封化作《围城》里的四封,并且无缝的融入到故事情节中。钱钟书先生不是在写小说而是在“玩”,是在逗杨绛开心……。可以想象困在“围城”中的钱、杨两位先生,彼此心意相通、相濡以沫的快乐。


                            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9-12-01 19:22
                            收起回复
                              没有最损,只有更损。
                              1927年4月26日鲁迅致信孙伏园,诬顾颉刚以反挡罪名:“我真想不到,在厦门那么反对民党,使兼士愤愤的顾颉刚,竟到这里来做教授了……”。1927年5月11日,时任武汉《**日报》副刊编辑的孙伏园,加上“傅斯年、顾颉刚二先生都变成了反动势力的生力军“之类的按语,公开发表在自己主持的挡报副刊上。
                              当时是“白色恐怖”,如果坐实,后果不堪设想。所以顾颉刚急着要和鲁迅打官司……。
                              《围城》中,陆子潇举报方鸿渐收藏“意识形态”书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9-12-05 13: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