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吧 关注:1,109,987贴子:26,933,488
  • 5回复贴,共1

谁看过《少年的你》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近上映的电影《少年的你》从艺术的角度看给我的感觉很好,但看完以后回家越想越不舒服,其心可诛。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11-06 21:19回复
    这部电影开篇和结尾都强调自己的主题是反对霸凌。然而看过电影就知道主题根本不是霸凌(傻子都看得出来不是),然而很多人发现主题不是霸凌的人会以为主题是爱情(我想这些人也还是会感觉怪怪的),但稍微有点想法和阅历的人就会发现爱情也就是个幌子。我最初以为这是一部带有社会批判的推理电影,甚至于在后半段真的有人死亡时让我兴奋不已。尽管最后并没有什么过人的推理,但情感方面的表达也让我对这部电影非常满意,我甚至从电影还没结束就开始构思夸耀这部电影的影评。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11-06 22:44
    回复
      然而反复咀嚼回味之后,味道就变了。和霸凌一样,第二个违和感来自时间。我之所以觉得这部拍的好,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它有质感,而我所认知的质感来源于我所经历的岁月。比如《杀人回忆》中山寨耐克鞋赔礼道歉的桥段,比如《入殓师》中机车党车祸后死者父亲在灵堂暴怒跌倒的镜头,有或者《双瞳》里台北警方的新闻发布会现场。通俗一点讲,有质感就是你摸着衣服的面料就知道它穿在身上会很舒服(或者很贵或者是你想要的)。而这种质感和电影里的触屏手机和大街上的监控摄像头和网吧里的大屏显示器产生了时间上的矛盾。这到底是一部回味过去的写实电影还是一部由网络小说改编的虚构的架空电影?很显然,这些东西被杂糅在了一起。电影开头和结尾都是周冬雨扮演的英语老师在教学生was和used to be有什么不同,并且神情失落地反复以不同时态颂读this is our playground,这种几乎病态的诵读和不断的时态切换起先给我的是一种忧郁的美感,而现在想来把它当做整部电影时空错乱的一个隐喻似乎更加合适,而当初忧郁的美感在我这里已荡然无存,因为我已经感受到了电影里植入的极其下作的暗示以及导演心中深藏着的恶意。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11-07 20:54
      回复
        《少年的你》的质感来源:1.电影里演员基本没什么妆(除非是伤口),素颜不仅能营造真实感,也体现了制作方对电影内涵的自信。2.穿插大量学生放学时人山人海的场景(后面还有高考下雨,戴了雨伞的版本)以及学校里嘈杂的课间和整个校园全景,这些拍记录片常用的手法给人强烈的真实感。3.片尾有一个解析高考阅卷以及试卷保管的短片。4.片长120分钟+内容还很饱满。
        归纳的并不完全,但这些点放在一起基本就可以断定这是一部制造精良的好电影了。可惜这样一部真实感十足的电影主推的不是推理悬疑,也不是光明正大的社会批判,而是借由虚构的小说对内地进行时空错乱的诋毁和扭曲三观的输出。令人不齿。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9-11-08 11:51
        收起回复
          从电影里的荤段子说起吧。陈念留宿在小北的家里。陈念睡在床上,小北睡在沙发上。小北问陈念热不热,陈念说不热。然后陈念问小北硬不硬?小北一愣,笑了笑“你说什么?”陈念说道“我问你沙发硬不硬。”
          这种桥段主要是先引观众往歪处想,然后给出一个正当的答案,撇清干系,反正我什么都没说是你自己胡思乱想。在郭德纲的相声里其实很常见,虽然是荤段子,给人的感觉却很雅,非常有艺术感。尽管我通常不喜欢在电影里看到专门套路过的段子(电影讲究的是整体的美,如果90分钟的电影都用段子拼起来或者企图用若干成熟可独立欣赏的段子来取悦观众的话,那观众还不如直接刷90分钟的抖音),但这个桥段我还是满意的,毕竟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有一语双关的尴尬,事后一想从不会有什么负面的情绪,无非是羞涩并欢快的笑一笑,气氛也就随之活跃起来。这个桥段其实很好的推动了小北对陈念的感情,并非只是单纯为了说这个段子而强加到电影里的。
          然而这种手法并非只能服务于艺术。如果用来服务政治呢?
          电影曾两次出现“走出去”这个概念,陈念想和小北“走出去”。电影里并没有明说什么叫“走出去”,于是观众就有了解读权。“走出去”其实可以被解读成很多东西,就像“硬不硬”可以解读成很多东西一样。电影里监控摄像头的戏份比一般都配角要多很多,监控画面特写,摄像头特写,大量第一第三视角给到监控摄像头,而与之呼应的是小北带着口罩用卫衣帽子把自己的脸隐藏起来的行为。甚至于警察叔叔办案更本不用调查取证,只要调监控和审问就好了,我都觉得应该在演员表上加上摄像头这个角色。那这是在说什么?更吊诡的是电影里居然还演绎了一个反智版的囚徒困境,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美其名曰“至少走出去一个”?这又是要表达什么?我无法想象两个逻辑错乱的人如何支撑“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这样的设定,立志保护世界的人高考要老师押题?说要保护保护世界的你的人再去破坏世界?
          我一直都是一个自由主义者,我喜欢带有社会批判的作品,我最痛恨的就是文字狱就是扣帽子。可自由并不是为所欲为,如果不自由就是有人在约束你的话,那自由的意思其实是把这个约束权交到你自己手里让你自己约束自己,从而不受别人约束也克制自己不影响别人的自由。而批判社会也不是单纯的批判政府,人民也是需要被批评的,它们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都有自己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9-11-11 03:42
          收起回复
            而最不能让人接受的是电影里小北为了说服陈念居然给出了“我还没成年”这样的理由,而郑易为了引陈念说出实情居然又骗她说“他已经成年了”,这一来一回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暗示。如果诸位还不明白的话,我就告诉你这个暗示可以可怕到一个未成年人在看完电影之后会在内心深处无视法律,他虽然不会因此去干坏事,却已经得到了一份做坏事后会免于处罚的自信。而当这些和香港现在的情况联系起来以后,那我只能说广电眼瞎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19-11-13 02:1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