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看看我拿到了什么?”
门外闪进来一个十八九岁,身着褐色弟子服的姑娘。仿佛害怕被人看到似的,她小心关好门,才打开手里的芭蕉叶,“海棠竹豆糕,刚从有间客栈送来的呢。”
房子四壁简朴典雅,正是桑海儒家小圣贤庄的一间弟子房,统共两人居住。而这名叫姜瑛的姑娘,便是儒家的一名小辈弟子。
“偷偷拿了两份,应该不会被发现。”姜瑛窃喜着,招呼屋里的人:“快来,这个最好吃了,到今晚一进席就没了呢。”
屋内这名叫梧桐的女弟子与姜瑛同龄,双平髻上扎一道浅鹅黄丝巾,手腕系着两只细小的银铃,也穿着儒家的束口弟子服,却仍然坐在席子上,埋头认真做着什么,还没来得及回应她。
“缑绳还没编好吗?”姜瑛凑过来看。
(注:缑,gou,剑柄上缠绕的绳子。)
只见梧桐拿着木梭,正在将九缕深碧色的麻线编织成一根,绵绵密密,已经编了八尺多长。伴随着她的动作,手腕上的银铃也发出一阵轻轻碎碎的声音。
“会不会太长了些?”姜瑛又问。
梧桐摇摇头,放下麻线,双手远远张开,再合起手掌交互旋转,对她笑了一下。
“噢,你想多编一些,让他可以替换。”姜瑛解读着手语。
梧桐无法说话,平日里与人交流多靠手语。姜瑛刚和她住在一起的时候完全看不懂,连蒙带猜,后来渐渐熟悉,交流起来就完全没有问题了。
虽然两人同龄,但梧桐的师父是儒家掌门的第二亲传弟子颜路,若真按照辈分论算,梧桐比姜瑛还高一辈,是她的师叔辈。
梧桐第一次听姜瑛喊自己“师叔”的时候,吓了一跳,哭笑不得连忙摆手,示意她不用这么严肃。因此这两个同住一舍的姑娘便都以本名称呼,一起嬉笑玩闹。
缑绳是梧桐送给师父颜路的年节礼物,姜瑛知道她这段时间一心都在这上面,觉得集市上的缑绳质地太硬不趁手,颜色也不搭配,便亲自选了幼麻线,用温水加皂角皮慢慢浸泡,使其变得更加坚韧柔软,又一遍一遍染成深碧色,浸入马油防腐防潮,洗净晾干,最后再细细地编成结实的一整根。
虽然花费了许多功夫,但这的确是姜瑛所见过最舒适的缑绳了,细密柔韧,缠绕在剑柄上一定特别趁手。
她拿起一块海棠竹豆糕,边吃边看:“虽然颜路师公只有你一个入室弟子,但也很好啦,众弟子们恐怕只有你,才会每年十月朔都单独给他准备礼物。”
梧桐将最后一段麻线编完,仔细收好绳尾,将其放进准备好的小木盒里,才指了指后山的方向,无奈地笑着比划【师父每到朔日都要去后山修炼,十月朔也不回来,与大家有些疏远吧。】
(注:朔日,每个月的初一,看不到月亮的那天。十月朔,十月初一,是秦朝的新年。)
十月朔是一年的伊始,丰收终季,农事已毕,憧憬着对瑞雪的期盼,百姓们欢庆会饮,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儒家每年都会在这一天晚上举办灯会和宴饮,所有弟子相聚在一起,也是小圣贤庄最热闹的时候。
“叫他来嘛,他那么厉害,休息一次也无妨。你看,虽然他也是儒家三俊杰之一,但总不出席这些节庆……”说到这里,姜瑛忍不住气鼓鼓地:“结果现在亲近子房师公的弟子越来越多……”
梧桐噗嗤一声笑了,双手交叉成众人的样式,朝着张良的方向,扬起嘴角点点头【子房师叔确实非常受欢迎。】
姜瑛做摇头哭丧状,梧桐便指了指她,又指着装礼物的小木盒【你今年给子房师叔准备了什么礼物呢?】
“太多人送啦,她们的礼物都非常好,听说还有什么琥珀竹简,什么碧血丹心石,我已经放弃了,感觉送什么都不会被注意到。”姜瑛抬头望天。
梧桐又笑着摆摆手,比划道【那也要表达心意,说不定就会被留意到。】
“也是。”姜瑛趴在案几上,看着梧桐送给颜路的缑绳,又道:“说起来,颜路师公修练的心法也真奇怪,为何每到朔日都要去后山?在别院里不行吗?”
梧桐摇摇头,也是一副疑惑的样子,比划着【我也不知道,儒家只有他一个人练。】
“他也太勤奋了些,连年节都不在。”姜瑛道:“那今年呢?他会回来吗?”
梧桐慢慢地摇了摇头,这一次却没有表示否定,她先将手放在胸口,指了指后山的方向,然后招回掌心【希望他可以回来。】
在手语无法表达的思绪里,梧桐想着如果师父的心法已经达到一定的境界,可以不需要每到朔日就出去修炼,可以和大家一起过节就好了。一年又一年,这样的时候总会有的吧。
梧桐一直这样希望着,将编好的深碧色缑绳带在身上,然而今年的十月朔,集礼上还是没有看见他,一切仍然像往年一样。
众儒家弟子齐聚一堂,齐拜孔先师,再对掌门师尊、荀况师尊道贺吉祥。掌门师尊给众弟子寄语新年之后,便是各式的宴饮活动,弹唱歌舞。
梧桐和姜瑛一起去玩投壶、猜诗、看灯、吃曲水流觞的各式美食,期间只能用盒子给颜路留下几份点心。
门外闪进来一个十八九岁,身着褐色弟子服的姑娘。仿佛害怕被人看到似的,她小心关好门,才打开手里的芭蕉叶,“海棠竹豆糕,刚从有间客栈送来的呢。”
房子四壁简朴典雅,正是桑海儒家小圣贤庄的一间弟子房,统共两人居住。而这名叫姜瑛的姑娘,便是儒家的一名小辈弟子。
“偷偷拿了两份,应该不会被发现。”姜瑛窃喜着,招呼屋里的人:“快来,这个最好吃了,到今晚一进席就没了呢。”
屋内这名叫梧桐的女弟子与姜瑛同龄,双平髻上扎一道浅鹅黄丝巾,手腕系着两只细小的银铃,也穿着儒家的束口弟子服,却仍然坐在席子上,埋头认真做着什么,还没来得及回应她。
“缑绳还没编好吗?”姜瑛凑过来看。
(注:缑,gou,剑柄上缠绕的绳子。)
只见梧桐拿着木梭,正在将九缕深碧色的麻线编织成一根,绵绵密密,已经编了八尺多长。伴随着她的动作,手腕上的银铃也发出一阵轻轻碎碎的声音。
“会不会太长了些?”姜瑛又问。
梧桐摇摇头,放下麻线,双手远远张开,再合起手掌交互旋转,对她笑了一下。
“噢,你想多编一些,让他可以替换。”姜瑛解读着手语。
梧桐无法说话,平日里与人交流多靠手语。姜瑛刚和她住在一起的时候完全看不懂,连蒙带猜,后来渐渐熟悉,交流起来就完全没有问题了。
虽然两人同龄,但梧桐的师父是儒家掌门的第二亲传弟子颜路,若真按照辈分论算,梧桐比姜瑛还高一辈,是她的师叔辈。
梧桐第一次听姜瑛喊自己“师叔”的时候,吓了一跳,哭笑不得连忙摆手,示意她不用这么严肃。因此这两个同住一舍的姑娘便都以本名称呼,一起嬉笑玩闹。
缑绳是梧桐送给师父颜路的年节礼物,姜瑛知道她这段时间一心都在这上面,觉得集市上的缑绳质地太硬不趁手,颜色也不搭配,便亲自选了幼麻线,用温水加皂角皮慢慢浸泡,使其变得更加坚韧柔软,又一遍一遍染成深碧色,浸入马油防腐防潮,洗净晾干,最后再细细地编成结实的一整根。
虽然花费了许多功夫,但这的确是姜瑛所见过最舒适的缑绳了,细密柔韧,缠绕在剑柄上一定特别趁手。
她拿起一块海棠竹豆糕,边吃边看:“虽然颜路师公只有你一个入室弟子,但也很好啦,众弟子们恐怕只有你,才会每年十月朔都单独给他准备礼物。”
梧桐将最后一段麻线编完,仔细收好绳尾,将其放进准备好的小木盒里,才指了指后山的方向,无奈地笑着比划【师父每到朔日都要去后山修炼,十月朔也不回来,与大家有些疏远吧。】
(注:朔日,每个月的初一,看不到月亮的那天。十月朔,十月初一,是秦朝的新年。)
十月朔是一年的伊始,丰收终季,农事已毕,憧憬着对瑞雪的期盼,百姓们欢庆会饮,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儒家每年都会在这一天晚上举办灯会和宴饮,所有弟子相聚在一起,也是小圣贤庄最热闹的时候。
“叫他来嘛,他那么厉害,休息一次也无妨。你看,虽然他也是儒家三俊杰之一,但总不出席这些节庆……”说到这里,姜瑛忍不住气鼓鼓地:“结果现在亲近子房师公的弟子越来越多……”
梧桐噗嗤一声笑了,双手交叉成众人的样式,朝着张良的方向,扬起嘴角点点头【子房师叔确实非常受欢迎。】
姜瑛做摇头哭丧状,梧桐便指了指她,又指着装礼物的小木盒【你今年给子房师叔准备了什么礼物呢?】
“太多人送啦,她们的礼物都非常好,听说还有什么琥珀竹简,什么碧血丹心石,我已经放弃了,感觉送什么都不会被注意到。”姜瑛抬头望天。
梧桐又笑着摆摆手,比划道【那也要表达心意,说不定就会被留意到。】
“也是。”姜瑛趴在案几上,看着梧桐送给颜路的缑绳,又道:“说起来,颜路师公修练的心法也真奇怪,为何每到朔日都要去后山?在别院里不行吗?”
梧桐摇摇头,也是一副疑惑的样子,比划着【我也不知道,儒家只有他一个人练。】
“他也太勤奋了些,连年节都不在。”姜瑛道:“那今年呢?他会回来吗?”
梧桐慢慢地摇了摇头,这一次却没有表示否定,她先将手放在胸口,指了指后山的方向,然后招回掌心【希望他可以回来。】
在手语无法表达的思绪里,梧桐想着如果师父的心法已经达到一定的境界,可以不需要每到朔日就出去修炼,可以和大家一起过节就好了。一年又一年,这样的时候总会有的吧。
梧桐一直这样希望着,将编好的深碧色缑绳带在身上,然而今年的十月朔,集礼上还是没有看见他,一切仍然像往年一样。
众儒家弟子齐聚一堂,齐拜孔先师,再对掌门师尊、荀况师尊道贺吉祥。掌门师尊给众弟子寄语新年之后,便是各式的宴饮活动,弹唱歌舞。
梧桐和姜瑛一起去玩投壶、猜诗、看灯、吃曲水流觞的各式美食,期间只能用盒子给颜路留下几份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