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子吧 关注:183,211贴子:7,825,084

回复:一年之约 约定如下 微信聊一年后奔现 势均力敌的可以一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打卡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62楼2021-03-15 23:03
收起回复
    打卡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63楼2021-03-16 21:41
    回复
      打卡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64楼2021-03-17 19:52
      回复
        或许正在读文章的你,关于失恋做过的一切,我都做过。很多你们没做过的,我也都做过。
        我不奢望、更不会要求你们像我现在这样想,我深知此时此刻你们的痛苦。
        因为失恋它就是一种受伤。
        生理上的受伤,当你年纪越小、受伤次数越少,越容易愈合。但是心理上的受伤,只有当你年纪越大、受伤的经历越多,才越容易愈合。
        而关于情感、关于失恋,你还没有为此做好心理准备,你的“爱龄”或者“失恋年龄”还比较小,没法承受这一切,其实很正常。
        就像我小时候,在家里排行老三,上面有两个哥哥,我特别霸道而且好赌。
        我总是诓我两个哥哥来跟我赌钱,赢了我就朝商店跑,赶紧把钱花了,输了我就哭、遍地打滚。
        输得少的时候,我就央求他们接着赌;输得多我就撒泼打滚,叫他们把我的钱还给我。
        我妈从来不管这事,她的做事原则只有一条:谁哭揍谁。因为一般就只有我哭,而且哭都表明了“恶人先告状”。
        我爹不插手我们孩子的事,他只是说:吃赌由人,你本来叫人家跟你赌就是想赢人家的钱,你要愿赌服输。你赌了,输了,人家不想跟你继续赌了,中途起身走了,这是人家的自由,你干涉不得。
        其实,恋爱跟赌博基本是一样的(当然,请大家千万不要真赌,我说的赌,是小孩子玩的那种赌)
        很多人失恋之所以失控、抓狂,想疯狂挽留——跟你在赌桌上输了,人家赢钱的人走了,你想挽留是一样的。人家不听你的挽留,你就说人家“赌品差”,怨恨人家……
        输了,越想越生气,越想越懊恼,就“如果早知道是这样的结局,那为什么当初要开始”“如果不喜欢我,当初为什么要跟我在一起”“如果不爱了,为什么不早点说出来”……
        你越想心理越不平衡。
        所以,分手后,最重要的课题,是你要找到心理平衡。你想挽回也好,怨恨对方、猜忌对方、咒骂对方也罢,本质上还是心理不平衡。
        心理不平衡,本质上又是你没把重点放在自己身上。
        提到“重点”,就不得不讲一讲,恋爱、失恋的重点了。
        为什么很多人失恋后别人怎么安慰都没用呢?
        一方面,因为人是自恰的,不管一个人是抛弃了别人还是被别人抛弃,他都是觉得自己是有道理的——当别人的道理立场是他、跟他想的一样,那么他就觉得别人有道理。如果对方说的道理,是违背他当下的情绪和认知的,那么他说的就是狗屁道理。
        (这也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第三者都不会觉得自己有错、几乎所有的犯人都觉得自己该被宽恕和理解)
        另一方面,因为安慰你的人,没有找到重点。
        “重点”是什么呢?这就是世界观的问题了。
        你要知道,我们经常讲的“世界”,是两个世界。
        第一个世界,是客观世界,不管有没有你,太阳都会照常升起,天要刮风天要下雨跟你都没有鸡毛关系,这叫客观世界;
        第二个世界,是主观世界。没有你,就没有世界。就像对于一个盲人而言,这个世界就是黑暗的——人在,世界在,人不在,连“世界”这个概念都没有了。
        别人的安慰之所以解决不了问题,因为他们着眼于客观世界——你眼睛能看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你是看不见你自己的,就像你用手机的后置摄像头拍前面的风景一样。
        而一段感情,由三个零件组成——你、她、你们之间的链接。很多朋友安慰失恋的人,看到的“重点”是后两者。
        当在讲“你们之间的链接”这个零件的时候,人们总会说,“哎呀,你们没有缘分”“你们不合适”这类似的话;
        而在讲到“她”这个零件的时候,人们总会说,“哎呀,她不值得你爱”“你会找到一个(比她)更好的人的啦”……
        这两种非常普遍的安慰人的方式,几乎都没用,因为它没有触及到真正的重点——你。
        因为如果触及到“你”,这就很容易得罪人,而且因为人是自恰的,很难被说服、很难听得进去。
        “因为你穷,所以她离开了你”“因为你丑,所以她离开了你”“因为你作,所以他离开了你”“因为你不够好,他没那么喜欢你”这些原因,很难听,但事实上很可能就是真正的分手原因,可惜很少有人会这么说,也很少有人能听得进去。人们总是看不到自己,习惯性的把锅甩给别人。
        所以有些读者购买了我的专栏,并非真的想学到什么、理解什么,而是希望我写文章骂一骂那个抛弃了他的人。
        但是啊,如果你把你的“重点”放在别人身上,不管是念她的好,还是找她的茬,你都会一直被痛苦所笼罩。
        所以,你要学着把重点转移到自己身上来——想想自己不够好,在恋爱里做得不够好,以及对方再跟你一起的时候,其实对你已经足够好了。
        “自己不够好”,包括外形、能力、收入、情商这些东西,“对她不够好”,包括你没控制好脾气、没给对方舒适的空间、没有及时的体贴和温暖的陪伴等等——一个人离开你,几乎逃不过这两者的其中之一,甚至两者都是。
        (如果你真的足够好了,而她是真的糟糕,那么,提分手的那个人就是你了吧,你也不会有什么可痛苦的了)
        你再想,你都这么不够好了,人家还对你不错,你还有什么想不明白的呢?
        (如果你已经很好了,对方在跟你恋爱的时候对你不好。。这不正好吗?你不是正好甩掉了这个包袱了吗?)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66楼2021-03-18 20:40
        回复
          最后,我想说,或许把“重点”转移到自己身上来,你还是很难接受,你还是觉得自己没错、挺好。
          可是,你需要思考一个问题:你一直在想关于“她”的好或者坏,而从不思考自己的问题,对你有什么帮助了吗?
          第一篇完 第二篇主题真正驱动你成长的,是痛苦。作者雨令 痛苦,是觉醒的开始,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真正驱动你成长的,是痛苦
          最近和一个朋友见面,过去她经历了一场感情风波,曾经的痛苦自怜,如今能明显感觉到已经消散了许多。
          我问她,如果你有选择权,你是宁愿这场变故依旧发生,还是希望它不曾出现?
          她给我的答案是,依然希望它发生,因为尽管那时候非常痛苦,但是,她更喜欢现在有所成长的自己。
          人生中的痛苦,无非就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
          有些人会把痛苦当作生活中的灾难,宁愿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但也有一些人,把痛苦视为一份包装丑陋的礼物,敢于借此获得新的生机。
          01
          追求自由,意味着挑战痛苦。
          生活中,很大一部分人追求的都是一劳永逸,期望尽快抵达一个自在快乐,没有任何痛苦的终点,就像很多宗教里的信徒,一生渴求的都是踏入无忧无虑的天堂。
          这种没有痛苦,安全舒适的体验,其实每个人都曾经历过。
          那时候,你还是一个在母亲肚子里的胎儿,蜷缩在子宫里,被海水般的液体包裹着,周围黑暗,寂静,你很放松,也很舒适。
          你不需要有任何认知,也不需要有任何行动,那里没有寒冷,也没有饥饿,对你而言这是一个没有威胁,非常安全的地方。
          在那样一个没有丝毫痛苦的地方,我们感觉到的是自在,可是,自在却并不等于自由——
          你把自己依附于母体,不需要感知冷暖,不需要思考未来,更不需要做出选择。
          这同时也意味着你必须限制于这个确定而狭小的空间,身体不自由,心灵也不自由。
          而当我们出生,降临到这个世界,不适感随之而来,我们呱呱大哭,我们开始有了认知,听到了不同的声音,看到了斑驳的光影,感受到了现实世界的冷暖。
          曾经安全的舒适区荡然无存,恐惧袭来,痛苦突然就成了一件很确定的事情。
          然后,随着渐渐长大,我们会面临升学的压力,面临同龄人的竞争,要在这个社会找一个立足点,不适感,或者说痛苦,也渐渐变成了这个真实世界里的一种必然。
          就像电影《黑客帝国》中,当主角尼奥被人类反抗组织的船长墨菲斯从虚假的世界中唤醒,来到了真实的世界之后,他就开始了对抗黑暗组织的征程。
          这个过程当然不会像在虚假世界里那样安稳,确定,一切井然有序,但是尼奥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个痛苦的过程,因为在虚假世界里的舒适,是一种假象,看起来安全,其实身体却被囚禁在一个箱体中。
          他不希望被控制,他希望所有事情都由自己来做,自己判断,自己决策,自己做出选择,并且自己来承担这个选择的后果,这才是真正的自由。
          无知即极乐,认知即痛苦,追求人生的自由,往往也意味着挑战痛苦。
          因为思考会带来痛苦,所以大部分人可以为了不思考可以去做任何事情;因为成长会带来痛苦,所以很多人逃避现实变成了成人国里的巨婴。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做出选择——
          回避暂时的痛苦,一时自在地活在“舒适区”,或是追求自由,勇敢地踏入“认知区”。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67楼2021-03-18 20:45
          回复
            02
            痛苦,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美剧《西部世界》,讲述的是机器人觉醒的故事。
            在这部美剧中,“西部世界”是一座巨型高科技主题乐园,里面有很多高度仿真的机器人接待员,用以满足人类游客在现实世界中无法体验到的欲望和刺激。
            这些机器人接待员和真人没有太大的区别,他们也会有思维和情感,只是不像真实人类那样被大脑控制。
            他们的所有行为都是被代码所控制,每天重复地过着代码设定好的生活,而所有记忆也会在当天夜幕降临之际被清除。
            每天对他们来说似乎都是新的一天,可是他们没有自由,更没有自由意志。
            其中有一个叫梅芙的机器人接待员,因为代码程序出现偏离设定路径的运行,所以她开始有了一些非常痛苦的记忆,这些痛苦的记忆让她不断地去发掘真相,追寻自由,试图离开这个残酷的西部世界。
            而一手打造整个“西部世界”的福特先生也认为,没有痛苦,就没有意识的觉醒,他其实期待着机器人的觉醒。
            在《原则》这本书中,瑞·达里奥说:
            我会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体会痛苦的时刻,我不会感觉丧气或透不过气来,而是把痛苦视为大自然的提醒,告诉我有一些重要的东西需要我去学习。
            而体验痛苦,然后探索大自然希望通过痛苦给我什么教益,开始成为我的一项游戏。
            这项游戏我做得越多越擅长,也就越不会对这些情况感到痛苦,同时思考,总结原则,利用原则获得回报的过程也变得越来越有收获。
            我学会喜爱自己的痛苦,我想这是一种健康的视角,就像学会喜爱锻炼身体一样。
            就像我在跟别人探讨问题的时候,我总是希望自己的观点得到拥护,一旦被否认,就会感到痛苦。
            这时候,我没有接纳痛苦,而是在抗拒事实,这只会让我深陷自责却没有任何进步。
            而当我转换一个新的视角,把体验痛苦当做一次提升自己认知的机会的时候,我就可以超越痛苦,有意识地学习和分析别人更好的思维方式,进而提升自己的思考深度,那么下一次,我就可以不再受到类似痛苦的困扰了。
            痛苦,是觉醒的开始,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03
            真正驱动你变强的,是痛苦。
            痛苦可以给我们带来成长的机会,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必须时刻活在痛苦中,更不是说我们要主动给自己制造痛苦。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秉承一种直面痛苦的勇气,敢于放弃暂时的舒适。
            之前跟朋友吃饭的时候,他很疑惑地问:
            “思考,努力,提升认知,这些都会让人不舒服,感受到痛苦。人生苦短,我们为什么就不可以做一个追求舒适人呢?这种很佛系的选择就不对吗?”
            所有人的选择都来自于他自身的价值观,无所谓对错。
            但是,这种不愿意思考,不愿意努力,看起来与世无争自得其乐的“佛系活法”,往往适得其反。
            吴伯凡老师曾说过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日本有一种“穷忙族”,他们不愿意上学上班,也不愿意追求世俗的浮华。
            可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些“穷忙族”却要每天花很长时间游荡在地铁里捡垃圾,或是去救济站领取一点物资生活。
            这样的生活舒适吗?
            就算你当下生活没有负担,在一个公司里做着一份安逸的工作,也没有过高的生活要求,可是,这个世界是在不断变化,高速发展。
            你的工作随时可能被别人取代,你能负担的平凡生活,也许某一天就会因为物价的上涨而变得遥不可及。
            你所谓的舒适,因为外界的变化,显得脆弱不堪,随时可能被打破。
            也许你还会狡辩说,那我可以不断地降低自己的要求,以获得那种舒适感。
            可是,这种以降低自我要求换来的舒适,只会变得越来越不舒适。
            就像一间混乱不堪的房间,你为了避免打扫房间的不适感和痛苦感,所以选择降低自己对房间整洁的要求,结果房间就会变得越来越乱。
            而你又进而降低自己的要求,这样就会变成一个恶性循环,你最后获得的不是舒适感,而是陷入一种持续的将就中。
            你在舒适上的懒惰,往往要付出一些代价。
            其实,就算你已经财务自由,能够过上一种人人称羡的舒适生活,但是这时候处于“舒适区”的你,也未必能获得持续的快乐。
            快乐是有高下之分的,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求呈现金字塔结构,底层的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再往上是爱和归属感需求,最顶端是自我实现的需求。
            每一种需求的满足,人类都能从中获得快乐,但是需求层次越高,快乐的持久度和愉悦度也会越高。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68楼2021-03-18 20:46
            回复
              加油♡


              来自Android客户端570楼2021-03-19 17:46
              收起回复
                打卡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71楼2021-03-19 22:17
                回复
                  前天两篇长帖是转载的 被吞了两楼 我想用心理学去分析解刨所有的现象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72楼2021-03-20 20:10
                  回复
                    请记住 如果哪天不高兴或者是有不好的想法 请记住你的身体里还有37兆细胞还在为你辛勤工作着 它们一直都在很努力 请你也不要放弃 什么是同理心 就是某个人在向你抱怨ta不幸的遭遇 这个时候不要急着向ta讲道理 比如谁谁比你更惨 你以为你在安抚 你会安抚 最好是多倾听 引导ta把情绪表现出来 千万不要别人刚开始倾诉 你的人生哲理就全冒出来了 我见过太多 别人网上倾诉甚至寻短见下面发贴说得最多的是 这算什么委屈 这就承受不了吗 每个人心理承受压力不一样 不一定你承受的了别人就的承受得了 不一定你喜欢的别人就喜欢 不一定你不要脸别人就的脸皮厚 所以未尝他人苦 莫劝他人善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73楼2021-03-21 19:54
                    收起回复
                      突然觉得成熟二字是多么被动的行动词 为了应付生活中的种种 只有把成熟当偏方 我还在思考 我该以何种思想逻辑去应对亲情感情友情 曾经知乎上看到一句话 如果逢年过节亲戚聚会 你开始觉得亲人之间的笑容多么虚伪 你才算长大了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74楼2021-03-21 20:08
                      回复
                        打卡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75楼2021-03-22 22:23
                        回复
                          打卡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76楼2021-03-23 22:13
                          回复
                            打卡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77楼2021-03-24 22:54
                            回复
                              打卡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78楼2021-03-26 20: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