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81,542贴子:73,767,212

回复:将星陨落(二):抗日殉国的第一位副军长-佟麟阁上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935年9月,黄埔一期生陈铁调任驻防四川忠县的第八十五师师长。他与刘眉生有同乡之谊,故邀其前往共事,任该师五○五团中校营长。次年春,队伍开赴南京浦镇,由三个团扩编为两旅四团的整编师,换发新式武器,刘眉生亦调任该师五一○团团副,后代理该团团长。
1937年“七七”事变时,任陆军第八十五师第二五三旅第五一○团团长,所部划属十四军建制,集结保定待命。
师行保定,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兼十四军军长卫立煌命各部先后赴南口增援汤恩伯第十三军抗击日军。
刘部调防途经门头沟西的千军台时,适值驻守该地的八十三师一个团遭到日军攻击,力有不支。刘即率部增援上去,终将来敌击退。
10月,刘眉生奉命率部随第十四军入晋抗日,7日,刘部到达忻口,参加忻口会战。


350楼2019-12-26 12:21
回复
    此次战役是第二战区司令部统一指挥的太原会战的中心战役,由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副司令长官朱德、卫立煌、黄绍竑指挥,卫立煌兼前敌总指挥。
    参战部队为4个集团军,傅作义指挥第七集团军。作战部署为:第十八集团军为右翼,第十四集团军居中央正面阻击敌人,第六集团军为左翼,第七集团军为预备队。
    忻口地势险要,右托五台山,左依云中山,两山之间系一片河谷。中国军队在此设下八万兵力,拟乘日寇立足未稳之际,将其歼灭在云中河谷。
    刘眉生所部担任防守洪山阵地的任务,他深知守土责任重大,在到达阵地之时,就慨然作书与家中妻儿诀别,表达了他义无反顾的决心。
    刘眉生的《与妻诀别书》
    坤融卿鉴:自京一别,忽已三月。此次随陈师长北上,途中虽鞍马劳顿及与敌激战,感于抗日之宏愿得以实现,亦不觉其苦也。近日已达晋北,拟于原平一带阻击敌人。日寇凶残,夺我疆土,戮我同胞,愿以七尺之躯,以报生我育我之故土,即令战死沙场,我之荣矣。望吾卿切勿悲啼,希抚育两子,续吾未尽之志,未完之业,誓死抗敌,光我华夏,吾虽死犹生,安笑九泉。
    阵中草此,顺祈安好。眉生上
    战斗打响后,抗日将士均同仇敌忾,英勇杀敌,刘眉生亲自在阵地前沿指挥作战,虽负伤两次,但均未离开前沿。在他英勇顽强的精神鼓舞下,全团官兵奋勇抗击。


    351楼2019-12-26 12:21
    回复
      10月11日,日军开始向其阵地发动猛攻,战斗一开始就异常激烈,中国抗日将士同仇敌忾,英勇奋战,各部指挥官身先士卒亲赴前沿指挥。
      在多次战局危急时刻,刘眉生亲率卫兵巡视阵地,身先士卒参加战斗, 多次击退日军集团冲锋。
      10月28日,日军再集优势兵力向其阵地发起进攻,刘眉生乃上火线指挥作战。激战中,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时年33岁。

      为表彰其壮烈殉国的爱国精神,国民政府特追赠其为陆军少将。
      记录历史,缅怀先烈!让更多的人知道!
      岁月悠悠,历史轮回,关注分享留下你的记忆!
      -------------------------------
      为了还原真实历史,材料就比较敏感,不知哪天就毙掉。所以写历史比较敏感,难以把握,防止失联请关注!
      (张老师海外聊史 :HISTORYCA,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将星陨落(九十六):秦霖中将
      将星陨落(九十五):吴继光少将
      将星陨落(九十四):朱赤少将
      将星陨落(九十三):刘启文少将
      将星陨落(九十二):姚中英少将
      将星陨落(九十一):司徒非少将
      将星陨落(九十):赵锡章中将
      将星陨落(八十九):罗策群少将
      将星陨落(八十八):谢升标少将
      将星陨落(八十七):严家训少将
      将星陨落(八十六):周元少将
      将星陨落(八十五):朱家麟少将
      将星陨落(八十四):纪鸿儒少将
      将星陨落(八十三):马威龙少将
      将星陨落(八十二):雷忠少将
      将星陨落(八十一):冯安邦中将
      将星陨落系列:(六十一~八十)
      将星陨落系列:(四十一~六十)
      将星陨落系列:(二十一~四十)
      将星陨落系列:(一~二十)


      352楼2019-12-26 12:22
      回复
        将星陨落(九十八):梁镜斋少将
        梁鉴堂(1898年8月25日-1937年9月28日),字镜斋,直隶省蠡县人[1](今河北省蠡县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军第69师第203旅少将旅长。

        1917年,梁鉴堂入读北京清河陆军预备学校。
        1920年前往日本,就读于日本士官学校第十三期炮兵科。
        1922年毕业后加入直系第十五混成旅。
        1924年10月,北京Z变后加入西北军第三军少校参谋后晋升上校炮兵团长。第三军在北伐战争与直奉联军作战时失利,梁鉴堂率部退驻绥远。
        1926年4月,阎锡山将第三军改编隶属于晋绥军。


        355楼2019-12-27 13:10
        回复
          1929年夏,梁鉴堂晋升为晋绥第二保安纵队第六旅旅长。中原大战阎锡山失败,后张学良于1931年12月11日重新整编晋绥军,梁鉴堂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军第69师第203旅旅长,1935年晋升少将。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攻入中国,进展神速。9月中旬,察哈尔派遣兵团攻占山西大同后,主力沿同蒲铁路(大同至风陵渡)南下,攻向雁门关。
          第五师团在占领蔚县、广灵、涞源之后亦前往雁门关,准备与察哈尔派遣兵团汇合进攻平型关,向太原推进。
          平型关古称瓶形寨,周围地形如瓶,在山西繁峙县东北与灵丘县相交界的平型岭下,位于雁门关之东。明朝时是内长城的重要关隘。
          太原会战时,时任抗日战争第二战区司令长官的阎锡山指挥部队退至内长城的平型关、雁门关、神池一线防守日军。
          梁鉴堂奉命率部驻守茹越口,茹越口位于繁峙县以北,雁门关和平型关的结合处,位置险要。
          第203旅下辖三个团:第405团,团长赵陆大;第427团,团长和春澍;第406团,团长温冬生。
          进攻茹越口的日军为原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改编的“蒙疆兵团”第15独立混成旅团。
          9月27日,日军第15独立混成旅团向第203旅427团坚守的茹越口发起进攻,未成。


          356楼2019-12-27 13:10
          回复
            当晚梁鉴堂命405团率一营夜袭日军,未果。28日晨,日军集结3000余人与上骑兵一部配合30余门大炮和9架飞机猛攻茹越口,战至下午1时427团阵地失守,茹越口终被突破。
            梁鉴堂亲率旅部参谋、副官、随从赴前线鼓舞士气。梁鉴堂登上茹越口东侧一个山头时,被日军以重机枪射中头部颈部三弹,牺牲殉国。
            梁鉴堂成为平型关战役中牺牲的最高将士。梁鉴堂战死后,平型关守军退路被切断,于10月1日被迫放弃阵地撤离。

            1948年,梁鉴堂被列入中华民国国防部史政局编印的《抗战军人忠烈录》(第一辑),书中附有遗像及简单介绍。


            357楼2019-12-27 13:12
            回复
              将星陨落(九十九):张成义少将
              张成义,,字宜斋,1898年生于河北省正定县西塔子口村一个农民家庭。正定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秦朝名将赵佗、三国名将赵云、北宋名将高怀德均出于此。
              张成义有兄弟5人,他排行老大,二弟也是军人,在他当连长时就阵亡了。全家主要靠张成义接济。
              张成义经历了直奉战争、北伐战争、中原大战等连年的征战,目睹山河破碎、民不L生,他痛感国家积贫积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科技和教育的落后,所以在戎马倥偬中不忘叮嘱孩子们好好读书。他虽粗犷豪放,但并非一介武夫,内心十分细腻,与妻子感情甚笃。

              1919年任陆军第4混成旅10团第1营第3连司务长;
              1924年任第10团3营9连连长;
              1926年任第10旅第20团2营营长。
              1928年即升为独立第11旅第20团团长。
              1931年又调任第35军第210旅419团团长。
              1933年3月,长城抗战打响,虽经两个多月的浴血奋战,终不能抵挡日寇精锐武器的猛烈进攻,全线失利。


              359楼2019-12-28 12:41
              回复
                5月下旬,华北军第59军奉命在怀柔牛栏山一带阻击日寇,掩护西线主力撤退,保护古都北平安全。
                张成义所部419团担负第一线左翼御敌任务,以“近战狠打”的战术,英勇抗击日寇第8师团主力部队铃木旅团和川原旅团,给敌人以重大杀伤,狠狠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直至中日双方达成停战协议才奉令撤退,成为长城战役“最后有力的光荣一战”。
                1936年8月,日寇方面唆使伪军进犯绥东,绥远抗战爆发。张率部参加了绥远抗战,负责百灵庙东主攻任务。
                11月23日晚10时,张成义团首先攻敌,冒着敌人的炮火,接连攻下3座山头,与其他各团对百灵庙成合围之势。
                战至翌晨4时,守敢在日军指挥官威逼下顽强抵抗,攻击部队为敌所阻。指挥部急令预备队1营乘铁甲车、汽车自东南角向敌冲锋决战,张团亦随后紧跟,经过鏖战,终于突破敌人防线,攻至庙前。
                张成义又选派杨天柱连为奋勇队,与张振基连猛攻庙前缺口,突入庙内,将庙内之敌割为数段。
                经一番激烈巷战,终于全歼庙内守敌,占领该庙,取得了著名的百灵庙大捷。战后张成义受到傅作义嘉奖。天津《大公报》称张等为“收庙勋将”,成为举国敬仰的民族英雄。


                360楼2019-12-28 12:43
                回复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寇进占平津。绥远省主席兼35军军长傅作义被任命为第七集团军总司令,指挥南口战役和平绥线阻击战。
                  张成义开始担任绥东防守司令,9月日军大举进攻丰镇,张成义率军英勇抵抗。
                  9月15日,日寇千田机械化兵团、板仓育(加土)雄混合队、一宫基混合队沿铁路北进。当日中午,其先头部队步兵300多人附战车2辆、野炮4门,到达丰镇县城南10华里之三道梁,张成义派国民兵一部迎击,是夜与敌相持在三道梁附近。
                  17日凌晨,日寇以飞机、坦克、大炮向丰镇南门阵地和丰镇火车站猛烈进攻,张成义使用长城抗战时的战术,避敌锋芒,近战狠打,指挥我军依据工事殊死抵抗,打退了敌人一波又一波的冲锋。
                  日寇见攻击进展缓慢,不惜使用重达500多公斤的重型炸弹,对我军阵地进行疯狂轰炸,国民兵官兵伤亡惨重。
                  张成义率残存部队与敌人展开激烈巷战,双方拼死肉搏。张成义在坚守司令部大院时腿部负伤,卫兵要背他突围,他说:“我腿已断,不要管我。我决心殉国,以报效国家。”


                  361楼2019-12-28 12:43
                  回复
                    将星陨落(一〇〇):尉迟凤岗少将
                    尉迟凤岗(1903—1937),字毓鸣,山西朔县人。自幼聪慧好学,诚实勤奋,深得长辈喜爱。为人正直,颇有燕赵义士风采,好打抱不平,疾恶如仇。
                    面对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军阀统治的腐败无能,痛心疾首,遂投军入伍,开始了戎马生涯。后考入步兵专科学校学习,由于训练刻苦,成绩优异,深受校方的好评和同学们的赞赏。
                    他学习认真,军事训练中吃苦耐劳,多次考试成绩均为优良,深受校方的好评和同学们的赞赏。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军7师21旅副旅长。
                    尉迟凤岗从步兵专门学校毕业后,到部队担任排长,他善于带兵,赏罚分明,与士兵同甘共苦,深为士兵所拥戴。
                    作战中,他身先士卒,勇猛无比,旦足智多谋,处理情况果断,依战功逐步擢升为连长、营长、副团长、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军7师21旅副旅长。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蓄意制造事端,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尉迟凤岗时任第三军第七师第二十一旅副旅长兼四十一团团长,当他得知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消息后,立即请缨上阵,要求率部与日军决一死战,杀敌立功,以报效国家。
                    8月,陆军第三军奉命从河南郑州赴河北保定以北,增援在华北战场抗日的军队,同时阻击侵占北平、天津后又沿平汉铁路南下的日本侵略军。
                    不久,陆军第七师奉军事指挥机关命令北上作战,到达河北省涿州一线援助华北战场上正在浴血奋战中的我国抗日军队,并阻击侵占我国北部重要城市北平、天津后又沿平汉路南下的日本侵略军,以保障我后援大军集结保定,作好与南下日军决战的准备。


                    363楼2019-12-29 13:20
                    回复
                      9月22日,尉迟凤岗临危受命,率部占据漕河南岸,扼守黄村一带交通要道。日本侵略军到达漕河北岸后,用机枪重炮隔河向南岸阵地狂射乱轰。
                      四十一团沉着应战,部队秩序井然,双方坚持三天后,日军增援部队赶到,于9月24日拂晓前,日军以一个大队的兵力为先遣,乘坐橡皮艇漕河,妄图向黄村中国军队指挥部阵地突袭。
                      尉迟凤岗闻报,亲率团部预备队第二营投入战斗,将登岸之敌八十多人全部歼灭。
                      同时,率部以集束手榴弹投击近岸的敌艇,击毁敌艇二十余只。为了沉重打击日寇,扩大战果,尉迟凤岗不畏敌人炮火,登上一个高地观察敌情,突然,一颗流弹迎面飞来,击穿他的左胸,身中敌弹的尉迟凤岗裹好伤口,仍镇定自若地继续指挥战斗,打退敌人一次次进攻。
                      副团长赶到,命令卫士把将军送下阵地,因伤口流血不止,尉迟凤岗具体交代了战斗部署后,迫不得已离开火线。终因伤势过重,壮烈殉职。时年34岁。

                       


                      364楼2019-12-29 13: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