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融通吧 关注:12贴子:266
  • 0回复贴,共1

靠“炒鞋”赚到百万,这真是万物皆可炒的年代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网上流传着一个段子”十年前炒房、三年前炒币、今天炒鞋”,“炒鞋”市场的兴起和狂热,究竟是新的风口还是韭菜场?
01万物皆可炒,鞋也不例外
《第一财经》近日报道了一位东北炒家的故事。
去年11月,一款AJ(Air Jordan)联名鞋即将在昆明发售,一位东北炒家专程从东北飞往昆明,以200元/人的价格雇了50个人排队购买,由于人数占优,在经过24小时的漫长排队后,这位炒家吃下了昆明市场总计26双鞋中的21双。
丰厚的回报随之而来:按照当时的发售价1299元、市场价5600元计算,这位东北炒家一双鞋赚了近4000元,利润率高达逾210%。
无独有偶,国外也有一位知名球鞋倒爷 Derrick,分享过他自己炒鞋的故事:
他从贩毒行业“转行”到球鞋倒卖,两天内从各种内部渠道购入127双 Yeezy 750 Boost,然后卖出。在这两天里,他赚到22.8万美元!折合人民币超过了150万元!
事实上,像倒爷 Derrick和东北炒家这样的,他们都是“炒鞋”游戏里的真正大玩家,通过大量扫货、提拉价格等方式左右市场价格。
去年,Nike发售了AJ一款联名鞋,当时市场价格为1300~ 4000元。庄家在市面上疯狂扫货。一夜之间,“市场都认为这双鞋正在被抢,价格直接炒到8000~10000元”。
在这些庄家的手里,好好的一双原价千元左右的鞋,动不动就被炒到原价的数倍,还一堆人抢着买单。
以至于有人感慨:“炒鞋的人让鞋子不再只是用来穿,就像炒房的人让房子不再是用来住。”
02别痴迷“炒鞋”暴富的传说,当心被收割
今年以来,“炒鞋”在国内各地有所升温。相关交易平台的数据显示,5月,最热卖的几款鞋市场交易价格与发售价格相比,涨幅均在100%以上,个别球鞋甚至涨幅达430%。
实际上,在此之前的一段时间里,与“炒鞋”有关的新闻就已经频频出现在媒体上。这个圈子内外,更是流传着某某小伙儿靠“炒鞋”年赚数十万“实现财务自由”的传奇段子。
不“炒鞋”的人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球鞋会成为炒作对象呢?
所谓炒作,其实就是通过市场上已经存在的稀缺性,或者是通过人为制造的稀缺性,来谋取商品超额利润的现象。
普通鞋子是很难被炒作的,因为它的供给太充分了,神仙也没有那个财力和能力去炒作。真正能够被炒作的,只能是那些号称限量版的鞋子,总盘子小,容易形成垄断抬升价格。
适度的投机可以增添市场的活力,但是参与炒作的人需要保持自己的理性。尤其是两个群体,要防止成为“炒鞋”浑水中的被收割者。
一个群体,即所谓“炒鞋”散户。在限量版球鞋发售现场,常常看到他们通宵排队的身影。乐意吃这种苦,并不代表他们就是某款鞋子的铁杆粉丝。真相其实是“为牟利而起早”,通过排队拿到鞋子,然后转手倒卖换取价差。
这样的散户,千万不要过于痴迷一夜暴富的传说。在“炒鞋”这趟浑水中,真正赚钱的是厂商、平台、庄家。
另一个群体,即限量版球鞋的发烧友。手上有余钱,弄双限量版穿穿,以展示自己的品位,这无可厚非。如果没有“炒鞋”的存在,限量版云云还只是厂商们故意制造的饥饿游戏,现如今炒作平台、各色庄家也都参与进来了,一双鞋子距离它的使用价值已经越来越远。
炒鞋,本质上跟炒币、炒普洱茶、炒红木家具等等并无区别。初始阶段,大佬和庄家们通过低吸高抛等手段不断“热场”,散户们也能在风口上赚取一瓢两勺,毕竟市场也需要制造暴富神话。然后,炒作越热,风险就会垒得越高。曲终人散之际,那一双双所谓限量版的鞋子是不能当饭吃的。所以,炒作非大恶,但参与者必须要理性。
文章综合第一财经、潇湘晨报、财经无忌


1楼2019-08-26 08:5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