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市吧 关注:97贴子:4,254
  • 6回复贴,共1
书法 字体
篆、隶、楷、行、草
书法的演变一般是指书法字体的演变。一般说来魏晋时期既是书体的终结期,又是书法技法的集成大期。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体沿革流变,书法艺术异采迷人。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从象形文字到甲骨文,商周、春秋还有汉代的简帛朱墨手迹,唐楷的法度,宋人尚意,元明尚态,清代的碑帖之争等书法演进。


1楼2019-08-22 11:52回复
    从夏商周,经过春秋战国,到秦汉王朝,二千多年的历史地发展也带动了书法艺术地发展。这个时期内各种书法体相续出现,有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简帛朱墨手迹等,其中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五种字体在数百种杂体的筛选淘汰中定型,书法艺术开始了有序发展。


    2楼2019-08-22 11:53
    回复
      隶书
      隶书,有秦隶、汉隶等 ,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根据出土简牍,隶书始创于秦朝,传说程邈作隶,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上承篆书传统,下开魏晋、南北朝,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3楼2019-08-22 11:59
      回复
        从甲骨文到楷书,我们经历了怎样的历史?
        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隶书、楷书,汉字经历了上千年的演化史。隋唐之后,楷书成为汉字正宗,并影响到周边,形成一个覆盖东亚的“汉字文化圈”。
        大图模式 大图模式 土方征涂朱卜骨刻辞(国博供图)。图片来自《新京报》2019年10月对国家博物馆“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报道。从历史研究的意义上说,甲骨文的记载,证实了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所记载的商王朝确实存在。这些来自三千年前古文字的证据,把中国有考据可信的历史提早了一千年。而从文字的角度考虑,世纪之交甲骨文的横空出世,意味着汉字找到了迄今最早的源头。可以说,从三千年前的甲骨文至今,汉字的演化一脉相承。 大图模式 到了商末周初,大约时人又嫌龟甲兽骨的质地低劣,便使用青铜浇注起“金文”来。金文的质地固然好了,但青铜终归是昂贵的金属,不宜普及。


        4楼2019-12-16 09:11
        回复


          大图模式 二简方案中的简化字俗称二简字,于1986年被废除。“二简字”失败的原因当然很多。其中有一个因素或许不容忽视。上世纪70、80年代之交,随着电脑汉字处理技术的进步,长久以来认为汉字很难适用于印刷、通信,因此“不废除汉字,而代之汉语拼音文字,中国就不可能进入现代文明”的观点不攻自破。汉字简化、乃至拼音化的前提顷刻不复存在。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汉字,发掘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一背景下,令汉字表意性荡然无存的“二简字”自然难以复制50年代的成功。至于拼音输入法速度普遍可以达到60-80字/分钟的当下,更是可以断言,汉字进一步简化的社会土壤,已经不复存在了。


          6楼2019-12-16 09:28
          回复
            “又 双 叒 叕,火 炎 焱 燚,水 沝 淼 ”——歌曲《生僻字》


            7楼2020-01-14 15:24
            回复


              8楼2020-04-06 09: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