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吧 关注:30,915贴子:554,542

【广而告之】谈网络著名谣言之“郭嘉被三国演义吹起来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就以图里面的某一个字来说明本人的心情吧,大家来猜猜是哪个字呢?


IP属地:北京1楼2019-08-14 10:13回复


    以上截图均为搜索“三国演义吹郭嘉”之后的冰山一角,可以发现头条、百家号、贴吧、论坛等等地方均能看见一种奇怪的观点,即由于三国演义吹捧郭嘉,导致今天出现了很多嘉吹、嘉迷的论调。
    虽然本人早就对某些群体的奇妙深刻的言论,比如“三国演义吹周瑜”、“三国演义洗白曹操”、“三国演义抹黑XXX”都是属于某些群体的魔幻日常,抛开这些睿智大字报不谈,此贴的目的就是通过比对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相对接近原版)和毛本《三国演义》中关于于郭嘉的内容章节来进行具体分析,看看到底演义里是如何“吹捧”、“神化”郭嘉的。


    IP属地:北京2楼2019-08-14 10:25
    回复
      郭嘉初登场
      《三国志通俗演义》(曹操兴兵报父仇,此为具体章节名目,方便大家查询证实):程昱来见,曹操大喜。昱谓荀彧曰:“某乃孤陋寡闻之士,何错荐于明公?公之乡中有一大贤,何不请来以助明公乎?”彧问是谁,昱曰:“颍川阳翟人也,姓郭,名嘉,字奉孝。”彧乃猛省曰:“吾失算计也。”遂启操征聘郭嘉。嘉到兖州,共论天下之事。操言:“使吾成大事者,必此人也。”嘉亦对人曰:“此真吾主也。”郭嘉荐光武嫡派子孙,淮南成德人也。智谋兼全,文武足备。
      《三国演义》(勤王室马腾举义,报父雠曹操兴师):昱谓荀彧曰:“某孤陋寡闻,不足当公之荐。公之乡人姓郭,名嘉,字奉孝,乃当今贤士,何不罗而致之?”彧猛省曰:“吾几忘却!”遂启操徵聘郭嘉到兖州,共论天下之事。郭嘉荐光武嫡派子孙,淮南成德人:姓刘,名晔,字子阳。
      ————————————
      《三国志郭嘉传》:太祖与荀彧书曰:“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颍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 彧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
      我们用两版演义对比一下《郭嘉传》中的内容,历史上是曹操写书信给荀彧,让荀彧帮助推荐一名汝颖奇士,然后荀彧推荐了郭嘉。
      应该说两版演义里全部修改为荀彧先推荐程昱,然后程昱推荐了荀彧同乡郭嘉,荀彧才【猛省】,然后感慨道“我几乎忘了”,也就是说在《三国演义》中显然荀彧刚开始显然更重视程昱,而非郭嘉。因此郭嘉也成为程昱推荐的人了,本身《三国志》记载完全就是荀彧推荐的,而《后汉书》也支持了这一说法。
      因此,在郭嘉登场的时候,明显气场和待遇就弱于程昱。可能有人说,这里还虚构了郭嘉推荐刘晔,然而根据演义小说的手法,显然就是为了从曹操得荀彧、荀攸开始描写,到荀彧推荐得到程昱,程昱推荐郭嘉,郭嘉推荐刘晔,刘晔推荐满宠、吕虔,二人又一起推荐毛玠,从而将曹操前期主要文官以此类推一个个全部引入书中做介绍的文笔手段。这个并不能说明演义想夸大郭嘉识人,即便虚构了郭嘉推荐了一个刘晔,然而其他人的互相推荐不也全部都是虚构吗?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9-08-14 10:43
      回复
        郭嘉初献策
        《三国志通俗演义》(吕温侯濮阳大战):曹操看书,大骂:“刘备何等之人,敢以书来劝我!中间有讥讽之意。可斩来使,而便攻城。”谋士郭嘉曰:“主公息怒。刘备远来救援,先礼后兵也。主公亦以好言答之,以慢备心,然后进兵攻城,可破也。”操回嗔作喜曰:“误怪刘玄德不早来与我相见,既以书到,容我裁答。”留来使于营中相待。正欲商议回书,流星马飞报祸事。、、、操曰:“兖州有失,使吾无家之可归也。”郭嘉曰:“主公正好卖个人情与刘备,善退军去复兖州,免致天下耻笑。”操然之。
        《三国演义》(刘皇叔北海救孔融,吕温侯濮阳破曹操):曹操看书,大骂:“刘备何人,敢以书来劝我!且中间有讥讽之意!”命斩来使,一面竭力攻城。郭嘉谏曰:“刘备远来救援,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备心;然后进兵攻城,城可破也。”操从其言,款留来使,候发回书。正商议间,忽流星马飞报“祸事!”。、、、操闻报大惊曰:“兖州有失,使吾无家可归矣,不可不亟图之!”郭嘉曰:“主公正好卖个人情与刘备,退军去复兖州。”操然之,即时答书与刘备,拔寨退兵。
        ————————————
        《三国志》等史书中均未有任何相关记载,可以证明此处郭嘉言议是虚构,然而此处虚构内容是否有夸大郭嘉呢?
        我们来看一下,背景是曹操报复仇攻打徐州陶谦,刘备来救援,并且先致信给曹操,曹操因而大怒。而郭嘉提出的方案就是刘备远来,不管怎么说好歹也要先礼后兵,等刘备懈怠下来后再一举可破徐州。于是乎曹操听从了郭嘉的建议,款待了刘备的使者。然而,在还未实践郭嘉这条计策的时候,吕布袭击后方的消息就传来了,曹操便只好商议回军,然后郭嘉说只能就这样卖个人情给刘备好了。
        我们公平地说一下,演义中郭嘉此条计策的核心思想在于让刘备放松警惕,然后再出其不意猛攻,正是黑红两手抓,算是一条好计。然而事实上就是郭嘉这条计策还未来得及实现就因吕布的出现戛然而止,因此即便这条计策是虚构的,也无法证明演义就从结果上夸大了郭嘉什么内容。
        如果你说曹操能用这条计策成功的打败了刘备,活剐了陶谦,那你尚可以用此来证明说郭嘉被小说吹了一条妙计,然而事实上没施行就只能说明根本就没吹。更何况小说里还极力描述了曹操从善如流的急智,譬如嘉靖本中曹操听到郭嘉说先礼后兵之后,立刻【回嗔作喜】,这种变脸的速度连旁注都写道【此是曹操奸雄之略也】,因此显然在嘉靖本中曹操此处的临机应变比出计策的郭嘉更引人注目。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19-08-14 11:09
        回复
          濮阳之战中郭嘉的表现
          《三国志通俗演义》(吕温侯濮阳大战):曹操兵行至泰山险路,郭嘉曰:“且不可进。若此处有伏兵,如之奈何?”曹操笑曰:“吕布无谋之辈,故教兰守兖州,而自入濮阳,安得此处有埋伏耶?”教曹仁领一军围兖州:“吾等进兵濮阳,速攻吕布。”人报操兵至近。陈宫谓布曰:“今操兵远来疲困,当与速战,不可养成气力,急难退也。”布曰:“吾自匹马纵横天下,何愁曹操耶?待他下住寨栅,吾自擒之。”、、、却说曹操输了一阵,与谋士郭嘉等商议。于禁曰:“某今日上山观望濮阳之西,吕布有一寨,约无多军。今夜彼将为我军败走,必不准备,可引兵一半劫之。若得寨,布军必惧。两下夹攻,此为上策。”操从其言,带曹洪、李典、毛玠、吕虔、于禁、典韦六将,选马步二万人,连夜从小路进发。
          《三国演义》(刘皇叔北海救孔融,吕温侯濮阳破曹操):曹操兵行至泰山险路,郭嘉曰:“且不可进:恐此处有伏兵。”曹操笑曰:“吕布无谋之辈,故教薛兰守兖州,自往濮阳;安得此处有埋伏耶?”教曹仁领一军围兖州,吾进兵濮阳,速攻吕布。陈宫闻曹兵至近,乃献计曰:“今曹兵远来疲困,利在速战,不可养成气力。”布曰:“吾匹马纵横天下,何愁曹操!待其下寨,吾自擒之。”
          ————————————
          《三国志武帝纪》:布到,攻鄄城不能下,西屯濮阳。太祖曰:“布一旦得一州,不能据东平,断亢父、泰山之道乘险要我,而乃屯濮阳,吾知其无能为也。”遂进军攻之。
          此处郭嘉言议虽是虚构,然而曹操断定吕布不能乘泰山、亢父之险要,必定无能为。
          两版演义中均说郭嘉怀疑泰山险路有伏兵,结果就是曹操无情的哂笑,然后深刻的评价了吕布“无谋之辈”,“安得有埋伏耶”,与《三国志》中曹操的说法相吻合。不管怎么说,此处郭嘉俨然成为了不能正确评估吕布之人,至少他没有曹操的这般眼光独到、透彻。而事实上泰山险路也确实无吕布的埋伏,不得不说郭嘉惨遭打脸。
          曹操在初战失利后,据嘉靖本写道,曹操明确写作与郭嘉为首的诸人商议(毛本此处记为【回寨与诸将商议】),结果曹操却采用了于禁的提议,结果是又遭战败,多亏了典韦舍命救主,曹操才逃得性命。
          本人简直是都无语了,按照嘉靖本的说法,郭嘉又是无端端的露了一个不该露的头,你说曹操和郭嘉等人商议,最后却采纳了于禁的计策,这不还是说明郭嘉没有比于禁更好的办法吗
          这里到底吹了郭嘉什么呢?明明先是郭嘉看不透吕布无谋,被曹操教育,后来又被于禁抢风头,最后结果还都是曹操军战败,你说这到底是黑还是吹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19-08-14 11:25
          收起回复
            濮阳之战中郭嘉的表现2(此楼高能
            《三国志通俗演义》(陶恭祖三让徐州):操仰面笑曰:“误中匹夫之计,吾必当报之!”郭嘉曰:“计可速发,必擒吕布。”操曰:“然。使人去布寨,报吾已死,布必来攻。伏兵于马陵山中,候兵半渡而击之。”嘉曰:“真良策也”
            《三国演义》(陶恭祖三让徐州,曹孟德大战吕布):众将拜伏问安,操仰面笑曰:“误中匹夫之计,吾必当报之!”郭嘉曰:“计可速发。”操曰:“今只将计就计:诈言我被火伤,火毒攻发,五更已经身死。布必引兵来攻。我伏兵于马陵山中,候其兵半渡而击之,布可擒矣。”嘉曰:“真良策也!
            ——————————————
            如何评价呢?想必只有三个字母吧: WTF!!!(不懂自行百度)
            郭嘉向曹操问计,然后曹操告诉完郭嘉之后,郭嘉感慨真妙计!
            郭嘉向曹操问计,然后曹操告诉完郭嘉之后,郭嘉感慨真妙计!
            郭嘉向曹操问计,然后曹操告诉完郭嘉之后,郭嘉感慨真妙计!
            郭嘉向曹操问计,然后曹操告诉完郭嘉之后,郭嘉感慨真妙计!
            郭嘉向曹操问计,然后曹操告诉完郭嘉之后,郭嘉感慨真妙计!
            郭嘉向曹操问计,然后曹操告诉完郭嘉之后,郭嘉感慨真妙计!
            咱这里直接重要的事重复三遍还要X2,天了噜,郭嘉竟然要向曹操问计策,到底你郭嘉是曹操的谋士,还是曹操是你郭嘉的谋士啊!罗贯中,你确定你就是被网上一群傻博艺们说得吹郭嘉的万恶之源吗????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19-08-14 11:36
            回复
              今天先歇了,明天继续


              IP属地:北京8楼2019-08-14 11:50
              回复
                郭嘉劝阻曹操杀刘备之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曹操兴兵击张绣):操回府,荀彧告操曰:“刘备乃英雄之才,今不早图之,后必为患。”操不答。彧出,郭嘉入。操曰:“荀彧劝我杀玄德,当何如?”嘉曰:“不可。主公兴义兵,为百姓除暴,惟仗诚实信义以招俊杰,犹惧其未来也。今玄德素有英雄之名,今困穷而来投之,若杀玄德,是以害贤为名也。如此,则志谋将士自疑,回心择主,主公谁与定天下乎?夫除一人之患,以阻四海之望,安危之机,不可不察!”操大喜,曰:“君谋正合吾心。”次日奏闻,诏刘备领豫州牧。程昱谏曰:“吾观刘备有才,甚得民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早图之。”操曰:“非可也。方今用英雄之时,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此郭奉孝与吾所见同也。”昱曰:“主公有王霸之才,某等皆不及也。”
                《三国演义》(吕奉先射戟辕门,曹孟德拜师淯水):荀彧入见曰:“刘备英雄也,今不早图,后必为患。”操不答。彧出,郭嘉入。操曰:“荀彧劝我杀玄德,当如何?”嘉曰:“不可。主公兴义兵,为百姓除暴,惟仗信义以招俊杰,犹惧其不来也;今玄德素有英雄之名,以困穷而来投,若杀之,是害贤也。天下智谋之士,闻而自疑,将裹足不前,主公与谁定天下乎?夫除一人之患,以阻四海之望,安危之机,不可不察。”操大喜曰:“君言正合吾心。”次日,即表荐刘备领豫州牧。程昱谏曰:“刘备终不为人之下,不如早图之。”操曰:“方今正用英雄之时,不可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此郭奉孝与吾有同见也。”遂不听昱言,以兵三千,粮万斛,送与玄德,使往豫州到任,进兵屯小沛,招集原散之兵,攻吕布。
                ————————————
                《魏书》:刘备来奔,以为豫州牧。或谓太祖曰:“备有英雄志,今不早图,后必为患。”太祖以问嘉,嘉曰:“有是。然公提剑起义兵,为百姓除暴,推诚仗信以招俊杰,犹惧其未也。今备有英雄名,以穷归己而害之,是以害贤为名,则智士将自疑,回心择主,公谁与定天下?夫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安危之机,不可不察!”太祖笑曰:“君得之矣。”
                在历史上,的确有《魏书》记载了郭嘉劝谏曹操不要杀穷奔来投的刘备之事,两版演义可以说几乎是照抄了史料原文,所以这件事没什么可说的。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楼2019-08-15 05:34
                回复
                  曹操割发代首中郭嘉谏言
                  《三国志通俗演义》(曹操会兵击袁术):操曰:“吾自制法,吾自犯之,何以伏众乎?”掣所佩之剑欲刎。众急救之。郭嘉曰:“古者《春秋》之义:法不加于尊。丞相总统大将,岂可自残害也?”操曰:“既《春秋》有‘法不加于尊’之义,吾暂记过。”乃以剑割自己之发,掷于地,曰:“割发权代首耳!”
                  《三国演义》(袁公路大起七军,曹孟德会合三将):操曰:“吾自制法,吾自犯之,何以服众?”即掣所佩之剑欲自刎。众急救住。郭嘉曰:“古者春秋之义,法不加于尊。丞相总统大军,岂可自戕?”操沉吟良久,乃曰:“既春秋有法不加于尊之义,吾姑免死。”乃以剑割自己之发,掷于地曰:“割发权代首。”
                  ————————————
                  《曹瞒传》:骑士皆下马,付麦以相持,於是太祖马腾入麦中,敕主簿议罪;主簿对以春秋之义,罚不加於尊。太祖曰:“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帅下?然孤为军帅,不可自杀,请自刑。”因援剑割发以置地。
                  历史上根据《曹瞒传》史料记载,的确有曹操割发代首之事,也有主簿曾经劝阻曹操自罚,显然历史上郭嘉没做过主簿,所以这件事是演义给郭嘉虚构的事迹。
                  割发代首所表达的完全是曹操遵守法治,即便是自己犯错也必须要受罚方能服众。当然演义里面给描绘的夸张了很多,甚至于曹操要自刎寻死觅活,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显得更加具有戏剧性效果。
                  所以演义中该事件的主角依然是曹操,郭嘉这个角色可以说替换给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而且也没有凸显出郭嘉有什么计谋可言,两版演义中当时的情形是【众急救之】,可见郭嘉最多是受到曹操的信任,所以说话更有分量罢了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1楼2019-08-15 05:43
                  回复
                    演义中的“十胜十败”和“四胜四败”
                    《三国志通俗演义》(夏侯惇拔矢啖睛):郭嘉入,操曰:“公来何暮也?”嘉曰:“适来袁绍使人致书上丞相,欲出兵攻公孙瓒,求借粮兵。”操笑曰:“吾闻绍图许都,今知吾归,欲图公孙瓒,又问吾求粮索兵。”操看书中之意,极骄极傲,令使且归馆驿安歇。操问嘉曰:“袁绍如此骄傲无状,吾将讨之,恨力不及耳。”嘉曰:“(十胜十败,太长不引用了)”操笑曰:“如公所言,孤何德以勘之也!若此,绍可图也。”嘉曰:“徐州吕布,实心腹之大患也。今绍北征公孙瓒,乘此人远去,不若先取吕布,扫除东南,然后图绍,未为晚矣。若便图绍,吕布必来救援,许都为祸不浅矣。”操然之。
                    当夜,便召荀彧入后堂,曰:“汝知袁绍动静乎?”彧曰:“今日有使至,不知何事。”操以书令荀彧看之。看毕,曰:“绍辞语大不逊也!”操曰:“吾欲兴兵讨之,恨力不及耳,奈何?”彧曰:“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必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惟袁绍尔。绍外貌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惟才所宜,此度胜也。绍持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穷,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夫以四胜辅天子,仗义征伐,谁敢不从?袁绍之辈,何能为用哉!”操曰:“卿颂吾德,何以当之?然此,可兴兵征伐。”彧曰:“未可。今吕布见在徐州,常怀不仁;欲伐袁绍,布必乘虚。不如以书安袁绍之心,加绍显官,许粮千斛,乘彼有事于公孙瓒之时,先灭吕布,中原十有六也。然后绍一举可擒也。”操抚掌大笑曰:“奉孝之机,文若之智,虽陈平、张良,何可比也!”遂议东征吕布。荀彧曰:“可先使人往刘备处计会为应,待其回报,方得动兵。”
                    《三国演义》(贾文和料敌决胜,夏侯敦拔失啖睛):郭嘉入。操曰:“公来何暮也?”嘉袖出一书,白操曰:“袁绍使人致书承相,言欲出兵攻公孙瓒,特来借粮借兵。”操曰:“吾闻绍欲图许都,今见吾归,又别生他议。”遂拆书观之。见其词意骄慢,乃问嘉曰:“袁绍如此无状,吾欲讨之,恨力不及,如何?”嘉曰:“(十胜十败)”操笑曰:“如公所言,孤何足以当之?”荀彧曰:“郭奉孝十胜十败之说,正与愚见相合。绍兵虽众,何足惧耶!”嘉曰:“徐州吕布,实心腹大患。今绍北征公孙瓒,我当乘其远出,先取吕布,扫除东南,然后图绍,乃为上计;否则我方攻绍,布必乘虚来犯许都,为害不浅也。” 操然其言,遂议东征吕布。荀彧曰:“可先使人往约刘备,待其回报,方可动兵。”操从之。
                    ——————————
                    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跟风说演义吹郭嘉的一条非常重要的依据就是所谓的《三国演义》里面只记载了郭嘉的十胜十败,另外荀彧还跟在郭嘉后面“附议”,本人在此郑重辟谣
                    首先我们不难发现,嘉靖本其实是把郭嘉的十胜十败和荀彧的四胜四败全部都原原本本的照搬了史书,因为《傅子》记载了郭嘉的十胜十败,《荀彧传》记载了荀彧的四胜四败,至少是都是采纳了史料,可以说没有任何问题。另外嘉靖本此处一条独有的内容就是曹操听完荀彧的分析后,大喜道:【奉孝之机,文若之智,虽陈平、张良,何可比也】。可以说曹操对于郭嘉、荀彧的发言都是十分欣赏,没有任何偏向性,何况这两件事在史书中都有,因而又何谈说《三国演义》在此处特别吹捧了郭嘉呢?
                    其次,当然有人会拿出毛本中【荀彧曰:“郭奉孝十胜十败之说,正与愚见相合。绍兵虽众,何足惧耶!”】来证明荀彧”抄袭“郭嘉的证据,并且质疑为什么没有写出荀彧的四胜四败呢?那么本人在此要列出《资治通鉴》中关于此事的记载
                    《资治通鉴》:袁绍与操书,辞语骄慢。操谓荀彧、郭嘉曰:“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对曰:(十胜十败)操笑曰:“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嘉又曰:“绍方北击公孙瓒,可因其远征,东取吕布。若绍为寇,布为之援,此深害也。”彧曰:“不先取吕布,河北未易图也。”
                    我们必须要先说明的一点,就是司马光在写《通鉴》的时候把荀彧、郭嘉给放在了同一个时间段,然后并且将十胜十败同时安给了两个人,也就是说《通鉴》中荀彧也回答了十胜十败,和郭嘉同。之后二人又分别各说了一次先取吕布的话。所以,显然毛本《三国演义》的内容极大程度上借鉴了《通鉴》的内容,这个错不在于《三国演义》,而在于毛宗岗。实际上内容更贴近于罗贯中原意的相比较之下显然是嘉靖本《三国演义》,至少它对于荀彧、郭嘉俩人分别和曹操说话的内容处理上是没有任何矛盾的,并且某种程度上还让荀彧的位置更加突出,因为事实上曹操并没有只听完郭嘉一个人的十胜十败而动心,反倒是又去问了荀彧,直到荀彧也劝了曹操之后,曹操才彻底安心,既契合了演义中曹操极为多疑的性格,同时也证明了二人之智确实高明。
                    所以,结论就是只用毛宗岗阉割和修改过的《三国演义》去证明小说吹捧郭嘉岂不搞笑?更何况毛本也是借鉴了司马光《通鉴》的内容,怎么没人去喷《通鉴》吹郭嘉呢?这种N重标准的逻辑咱也不知道说啥是好了。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2楼2019-08-15 06:04
                    回复
                      郭嘉对于东征吕布的态度
                      《三国志通俗演义》(夏侯惇拔矢啖睛):操曰:“吾不忧绍,但忧表、绣二贼在后,末敢动兵。”荀攸曰:“表、绣新破,势不敢动。吕布骁勇,若是结连袁木,纵横淮、泗,必英杰应之。今乘其初叛,众心未服,可往破也。”操先差夏候惇、吕虔、李典为先锋先起,操与众谋士陆续进发,简雍随行。
                      《三国演义》(贾文和料敌决胜,夏侯敦拔失啖睛):操即聚众谋士议曰:“吾欲攻吕布,不忧袁绍掣肘,只恐刘表、张绣扰其后耳。”荀攸曰:“二人新破,未敢轻动。吕布骁勇,若更结连袁术,纵横淮、泗,急难图矣。”郭嘉曰:“今可乘其初叛,众心未附疾往击之。
                      ——————————————
                      《魏书》:议者云表、绣在后而还袭吕布,其危必也。攸以为表、绣新破,势不敢动。布骁猛,又恃袁术,若纵横淮、泗间,豪杰必应之。今乘其初叛,众心未一,往可破也。太祖曰:“善。”
                      两版《三国演义》均将史书中荀攸的言议全部照抄进小说,只不过这里两版在内容上出现的偏差,嘉靖本原原本本的将此事归于荀攸一人。而毛本莫名其妙的将荀攸最后一句话分给了郭嘉
                      应该说在这里,本人不得不说确实又是毛宗岗的锅,至少嘉靖本可没这么写,罗贯中表示毛本内容别代表我。历史上这话就是荀攸说的,安给了郭嘉头上不知道毛宗岗是几个意思,大概是毛宗岗认为之前十胜十败的时候郭嘉就说过要先灭吕布才能和袁绍决战,所以特别此处给郭嘉安排个剧情呼应一下吧。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3楼2019-08-15 06:15
                      回复
                        郭嘉、荀彧献计水淹下邳
                        《三国志通俗演义》(白门曹操斩吕布):操聚众将曰:“吾围两月,不克下邳,北有西凉之忧,东有表、绣之患,使吾食无甘味。幸尔张杨自灭,吾欲舍布还都,暂且息战。”荀攸急止之,曰:“不可。某观吕布有勇而无谋,今累战皆败,锐气堕衰矣。三军以将为主,将衰则军无奋心。彼陈宫虽有谋而迟。今布之气未复,宫之谋未定,速急攻之,布必可获也。”郭嘉曰:“某有一计,胜如二十万兵。布虽勇,不能逃也。”荀彧曰:“莫非决沂、泗之水乎?”嘉曰:“然。”操大喜,差一万军,即决两河之水。
                        《三国演义》(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门楼吕布殒命):因聚众将曰:“张扬虽幸自灭,然北有袁绍之忧,东有表、绣之患,下邳久围不克。吾欲舍布还都,暂且息战,何如?”荀攸急止曰:“不可,吕布屡败,锐气已堕。军以将为主,将衰则军无战心。彼陈宫虽有谋而迟,今布之气未复,宫之谋未定,作速政之,布可擒也。”郭嘉曰:“某有一计,下邳城可立破,胜于二十万师。”荀彧曰:“莫非决沂、泗之水乎?”嘉笑曰:“正是此意。
                        ——————————————
                        《三国志武帝纪》:时公连战,士卒罢,欲还,用荀攸、郭嘉计,遂决泗、沂水以灌城。
                        《三国志荀攸传》:攸与郭嘉说曰:“吕布勇而无谋,今三战皆北,其锐气衰矣。三军以将为主,主衰则军无奋意。夫陈宫有智而迟,今及布气之未复,宫谋之未定,进急攻之,布可拔也。”乃引沂、泗灌城,城溃,生禽布。
                        历史上曹操想要撤围下邳,然后被荀攸、郭嘉所劝阻,于是曹操引沂、泗水淹下邳,吕布遂灭。而演义则改为了曹操想要退兵,荀攸急忙跳出来制止,然后郭嘉、荀彧提出了水淹下邳之计,等于是说把荀攸、郭嘉二人共同的事迹全部给了荀攸一个人,把曹操水淹下邳的计谋分给了郭嘉、荀彧两个人
                        所以,本人再次郑重辟谣,总有二货说什么郭嘉抢了水淹下邳的功劳,为什么没人提演义把郭嘉共同劝阻曹操撤兵的功劳完全给吞没了呢?何况有荀彧什么事啊,荀彧凭什么直接说出来【莫非决沂、泗之水乎?】这种一锤定音的回答,明明荀彧在此成为了最大赢家,然而却没一个人说演义在此处狠狠吹了荀彧,全部把矛头对准了郭嘉,双重标准真是奇哉怪也。
                        就算我们退一步说吧,郭嘉被吞了劝阻退兵的计策功劳,然后给了他一半提出水淹下邳的功劳和荀彧共享,独独委屈了曹操,这个也算扯平了吧,call it even, ok?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楼2019-08-15 06:31
                        回复
                          郭嘉阻止曹操放刘备(此楼高能
                          《三国志通俗演义》(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有郭嘉考较钱粮方回,听知曹公已遣玄德进兵徐州,慌入谏曰:“丞相令刘玄德督军何意?”操曰:“欲截袁术耳。”程昱曰:“昔日刘备为豫州牧时,某等苦谏,丞相不听。今日又与之兵:乃放龙入海,放虎归山。后欲治之,其可得乎?”郭嘉曰:“备有雄才,又得民心,关、张皆有万人之敌。以嘉观之,非久为人之下者,其谋不可测也。古人之言:‘一日纵敌,万世之患。’今以兵与之,如虎添翼也。丞相可察之。”操曰:“吾观刘备闲中学圃,醉后畏雷,亦非成业之人,何忧之有?”程昱曰:“学圃者,故瞒丞相;畏雷声者,非其本情也。丞相明照天下,何被刘备瞒过?”操顿足曰:“吾被此人欺诈,何人与吾星夜擒来?”
                          《三国演义》(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时郭嘉,程昱,考较钱粮方回,知曹操已遣玄德进兵徐州,慌入谏曰:“丞相何故令刘备督军?”操曰:“欲截袁术耳。”程昱曰:“昔刘备为豫州牧时,某等请杀之,丞相不听;今日又与之兵,此放龙入海,纵虎归山也。后欲治之,其可得乎?”郭嘉曰:“丞相纵不杀备,亦不当使之去。古人云:‘一日纵敌,万世之患。’望丞相察之。
                          ——————————————
                          《傅子》:初,刘备来降,太祖以客礼待之,使为豫州牧。嘉言于太祖曰:“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嘉观之,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古人有言:‘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宜早为之所。”是时,太祖奉天子以号令天下,方招怀英雄以明大信,未得从嘉谋。会太祖使备要击袁术,嘉与程昱俱驾而谏太祖曰:“放备,变作矣!”
                          《三国志武帝纪》:吕布袭刘备,取下邳。备来奔。程昱说公曰:“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
                          虽然说两版演义中言辞有差别,但是和历史上《武帝纪》、《傅子》记载的内容差不多吻合,因此这件事可以说是小说完全抄了史书的一个例子。
                          然而,这件事到此还没结束,远没有那么简单。。。。。。
                          《三国志通俗演义》(关云长袭斩车胄):玄德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吾面君,况又蒙丞相之一语乎。你回去,替我禀覆丞相:有程昱、郭嘉累次问我取金帛,不曾相送,因此于丞相前以谗言谮我,故令汝赶来擒吾。吾若是无仁无义之辈,就此处砍汝为肉泥。吾感丞相大恩,未尝忘也,汝当速回,见丞相善言答之。”许褚观见关、张以目视之,连声应诺而去。许褚回见曹操,将玄德言语细说了一遍。操唤程昱、郭嘉,责之曰:“汝于刘备前觅金帛不从,因此含冤于心,每于吾前谗言僭之,此何理也?”程昱、郭嘉以头顿于地曰:“丞相又被他瞒过去了。”操笑曰:“既彼去矣,若在追,恐成怨乎。不罪汝等,汝等勿疑焉。”二人辞去。此是曹公半疑半信
                          在嘉靖本中刘备说郭嘉、程昱二人向自己要金钱,因为没有给他们,所以才诬陷自己要谋反。结果许褚回去说了这件事后,曹操竟然叫来程昱、郭嘉二人责备说道【汝于刘备前觅金帛不从,因此含冤于心,每于吾前谗言僭之,此何理也?
                          W!T!F!!!!
                          演义里面的曹操面对刘备随口一邹的什么程昱郭嘉因为贪财,所以陷害自己的话,竟然表示没有任何疑问!竟然还直接叫来二人直接痛骂他们进谗言,还说刘备含!冤!于!心!!我佛了!!!!是不是程昱、郭嘉在你眼里还不如一个后来的,居心叵测的刘备?
                          罗贯中,你确定你真得是某些傻博艺口中的嘉吹????照这个逻辑看,我看你还同时是个程昱吹吧!!!!!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6楼2019-08-15 06:51
                          收起回复
                            明天再收尾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9-08-15 06:54
                            回复
                              郭嘉议征刘备
                              《三国志通俗演义》(曹操勒死董贵妃):操犹豫未决,忽见郭嘉自外而入。操问曰:“吾欲东征刘备,争奈有袁绍之忧,未敢动也。”嘉曰:“绍性宽多疑,迟慢未决,手下谋士,各相妒忌,何必忧乎。刘备目今新整军兵,众心未服,丞相引精兵一战而可定也。”操大喜曰:“此机正合吾意。”遂起大军二十万,东征刘备。
                              《三国演义》(国贼行凶杀贵妃,皇叔败走投袁绍):正议间,郭嘉自外而入。操问曰:“吾欲东征刘备,奈有袁绍之忧,如何?”嘉曰:“绍性迟而多疑,某谋士各相妒忌,不足忧也。刘备新整军兵,众心未服,丞相引兵东征,一战可定矣。”操大喜曰:“正合吾意。”遂起二十万大军,分兵五路下徐州。
                              ————————————
                              《傅子》:太祖欲速征刘备,议者惧军出,袁绍击其后,进不得战而退失所据。语在武纪。太祖疑,以问嘉。嘉劝太祖曰:“绍性迟而多疑,来必不速。备新起,众心未附,急击之必败。此存亡之机,不可失也。”太祖曰:“善。”遂东征备。
                              《武帝纪》:公将自东征备,诸将皆曰:“与公争天下者,袁绍也。今绍方来而弃之东,绍乘人后,若何?”公曰:“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郭嘉亦劝公,遂东击备,破之,生禽其将夏侯博。
                              郭嘉料袁绍有谋而迟,并且刘备势力不稳,迅速出击可以击败刘备,果如郭嘉所言,此事两版演义内容皆出自史料。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9楼2019-08-15 18: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