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大师吧 关注:31,301贴子:269,114

回复:书籍全文 《绝处逢生 催眠治疗实录》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知识吧关于情感桥技术
情感桥技术是1971年由约翰-霍特金(John Watkins)博士发展出来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具体做法 是用一个情绪感受作为桥梁,透过时间将来访者回溯到 该情绪发生的起始事件。情感桥技术是直接让来访者 将情绪引发到高点,透过情绪的引发,直接连结到过往 的事件,快速而有效。不过情感桥技术也伴随了相对性 的风险,负性事件操作不当,则有可能造成二度伤害,因 而要有善于处理情绪的技巧。要求来访者去感觉对于 那个问题所连带的情绪,然后建议来访者再去感受那情 绪,并且进入其身体,指出其所感觉到的部位。
咨询聚焦镜
来访者的问题是千差万别的,每个来访者的诉求、
特点不一样,他们的思维方式、接收信息的方式、时间 和空间上的条件也不一样,因此,催眠治疗中,特别要 防止简单化的做法,不能随意选用诱导方法。催眠师 要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最佳诱导方法,并且随时观察来 访者,及时地、灵活地调整诱导方法,这样才能取得好 的效果。美国艾文• D •亚龙(Irvin D. Yalom)教授 说,要为每一位来访者创造不同的治疗。
此外,本案例再一次证实了催眠在应激状态下快 速、简单、直接深入、效果立竿见影的价值,它有其他的 心理治疗方法无法替代的特点。
在最近几年的咨询工作中,陆续遇到了一些“孩子 争宠”的案例。家庭里两个孩子之间相互嫉妒、水火不 容,更多的是一个孩子觉得很失宠,于是自私和嫉妒开 始滋生。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干预,至少有一个孩子 是带着问题长大的,有的家庭甚至两个孩子都出问题, 只是表现的方式不同而已。比如一个自卑、没有自信, 一个自我、自负。再次感叹弗洛伊德的伟大,他认为孩 子在家里的排行顺序对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和个性是有 影响的。关于这一点我将在后续的讨论家庭教育系列 里与大家分享这一类的案例和处理方法。


IP属地:安徽19楼2019-08-10 15:49
回复
    八她为什么想要跳楼?
    十月的早晨,太阳照到了女生宿舍的窗户上,反射 出耀眼的光芒,许萌懒洋洋地起了床,看看寝室里只剩 下了自己一个人,她磨磨唧唧地洗漱了好久,然后穿好 衣服出了门。
    她本想去学生食堂吃个早餐,但又没有饥饿感。
    此时同学们有的去了图书馆查找资料,有的进了 教室看书,还有的进了实验室做实验。许萌站在校园 的小路上心神不定,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哪里,因为去哪 里她都难以避免碰到同学。
    一个学生为什么不愿意碰到自己的同学?没有别 的理由,就是由于那些同学对她实在是太好了,她们知 道许萌经常睡眠不好,寝室的同学起床后动作特别轻, 走路都是蹑手蹑脚的,生怕吵醒了她……
    许萌有一种很奇怪的心态,同学们对她越好,她越 是心里不安,她感觉自己每天都在欠同学的情,这是一 笔日积月累的心债,而且越欠越多……
    她很害怕见到那些友好善良的同学,就像负债人 害怕见到债主一样,于是独自一人在学校最高的那幢 教学楼下蹦蹦徘徊......
    那天下午,我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准备下班回家。 走出校门后,忽然想起自己要用的一个U盘没有带,于 是又原路返回。正在上楼时,我的手机铃声响了,电话 中说找我有急事,让我赶快回工作室……
    我三步并作两步地上了楼,往我的工作室走去,老 远就看见辅导员陪着一位女生在那里等我。我走近一 看,这个女生身材高挑,头发有点乱,眼神魂不守舍的, 嘴里不停地念叨:“我对不起大家,我没脸活着……”
    这个女孩子叫许萌,刚才想从十二楼顶层跳下去, 幸好及时被人发现劝了下来,并带到了我的工作室。
    许萌是二年级的研究生,她一直觉得周围的人: 父母、男朋友和同学都对自己太好了,而自己却没有什 么成就,也不知道如何去回报他们,于是产生了轻生的 念头,为此已经很长时间睡眠不好了。
    “房树人”的投射测验结果显示,许萌是一个做事 专一的人,但刻板,爱面子,特别注重别人对自己的看 法,画中多处表达了想逃避的愿望。在学业方面渴望 成就,甚至有点急功近利,有自己幼稚、纯朴的地方。 整个投射测验中没有表达出早年的创伤痕迹。
    我决定立即对许萌进行催眠减压,并调整睡眠。 对许萌的催眠引导和催眠减压的过程比想象的顺利很 多,我把许萌引导到较深的状态,完成常规的减压后, 我暗示许萌:“现在你可以美美地睡上一觉,把你所有 的疲劳全部清除掉……”
    停顿了大约两三分钟,我接着引导许萌:“刚才你 已经睡了几个小时(按照Arons催眠的六级深度等级, 三级以上就会出现时间界限不清晰的现象),把你有生 以来的所有疲惫和压力全部清除掉了,你可以做几个 深呼吸:空气是那么的新鲜,生活是那么的美好,你的 内心充满了爱,你得到的爱越多,你越知道去爱你身边 的人,爱是可以学习的,你真诚地对待别人就是对他们 最好的回报……”
    第一次催眠治疗后,许萌感觉睡眠和心情都好多 了,头脑也清醒了许多,她觉得自己当初的想法非常幼 稚可笑。
    一周之后,许萌前来接受第二次催眠。
    在一段轻松、舒缓的音乐中,许萌很快就被导入了 催眠状态。这次我采用了“空椅子技术”:“现在请你 看着面前的那把空椅子,那就是你的父母,你可以把你 内心真实的想法对他们说。”
    停顿了一会,许萌开始说话了 : “爸爸妈妈,感谢你 们对我的爱,这些年来我越来越觉得你们给我的爱太 多、太沉重,我十分珍惜你们的爱,并把它保存在我的 内心,我一定会报答你们、孝敬你们……”停了一会,许 萌接着说:“我已经长大了,从今天开始,你们不要再为 **心,让我自己成长吧……”
    接下来空椅子又分别“承担”了许萌的男友、许萌 的同学和好朋友的角色,许萌把自己内心的压抑宣泄 了出来。奇妙的是,在空椅子的操作过程中,许萌变得 豁然开朗,学会了表达和沟通,似乎是她的潜意识教会 了她如何去处理这些关系。
    许萌被唤醒之后,情绪轻松愉快,有一种“找回了 自我”的感觉。为了巩固催眠的效果,我又引导她对未 来做了一些展望,并进行了一些认知的调整,许萌也对 一些事情的选择与我作了探讨。
    八个月后许萌顺利毕业,找到了一份自己喜欢的 工作。


    IP属地:安徽20楼2019-08-10 15:49
    回复
       知识吧关于抑郁症
      抑郁症以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为典型 症状。抑郁症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 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约百分之十五的抑郁症患者会 死于自杀。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的一 项联合研究表明,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第 二大病因,我国每年有20万人用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 的生命,其中70—80%的人患有抑郁症。
      抑郁症的种类有很多,大致有以下几类:
      1.内源性抑郁症。即有懒,呆,变,忧,虑“五征”。
      2.反应性抑郁症。即由各种精神刺激、挫折打击 所导致的抑郁症,如突遇天灾人祸,失恋婚变,重病,事 业挫折等。心理承受力差的人,容易患反应性抑郁症。
      3.隐匿性抑郁症。情绪低下和忧郁症状并不明 显,常常表现为各种躯体不适症状,如心悸,胸闷,中上 腹不适,气短,出汗,消瘦,失眠等。
      4.以学习困难为特征的抑郁症。这类抑郁症,可 导致学生产生学习困难,注意力涣散,记忆力衰减,成 绩全面下降或突然下降,厌学,恐学,逃学或拒学。
      5.药物引起的继发性抑郁症。如有的高血压患 者,服用降压药后,导致情绪持续忧郁、消沉。
      6.躯体疾病引起的继发性抑郁症。如心脏病、肺 部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甚至重感冒、高热等,都可能 引发这类抑郁症。
      7.产后抑郁症。其特点是对自己的婴儿产生强 烈内疚,自卑(尤其是农村妇女生女婴后,受到婆母或 丈夫的歧视时),痛恨,不爱或厌恶孩子的反常心理,哭 泣、失眠、吃不下东西、忧郁是这类抑郁症患者的常见 症状。
      抑郁症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1.遗传因素。家庭中有抑郁症的患者,那么家庭 成员患此病的危险性较高,这可能是遗传导致了抑郁 症易感性升高。但因为在一个共同的生活空间,社会 学习理论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家人之间的相互学习 影响不可忽略。
      2.生物化学因素。脑内生化物质的紊乱是抑郁 症发病的重要因素。现在已知,抑郁症患者脑内有多 种神经递质出现了紊乱;抑郁症患者的睡眠模式与正 常人截然不同。
      3.环境因素和应激。尊严的丧失,人际关系紧 张,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这些都会促发 抑郁症。有时抑郁症的发生与躯体疾病有关,一些严 重的躯体疾病,如脑中风、心脏病发作、激素紊乱等常 常引发抑郁症,并使原来的疾病加重。另外,抑郁症患 者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有物质滥用的问题。
      4.性格因素。有下列性格特征的人很容易患上 抑郁症:遇事悲观,自信心差,对生活事件把握性差, 过分担心。这些性格特点会使应激事件的刺激加重, 并干扰个人对事件的处理。这些性格特征多是在儿童 少年时期养成的,这个时期的精神创伤影响很大。
      咨询聚焦镜
      欧阳泽的案例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敲响了警 钟。我们的孩子从小就被灌输学习第一的理念,就像 只吃一个菜的人严重的营养不良一样。研究生本是高 层次的人才,然而一个二十多岁的人,却不知道怎么说 话,显然表达和沟通存在着严重障碍,完成了学业却无 法适应社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哀。另外欧阳泽的 案例也反映出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生命教育和死 亡教育同等重要,不可缺失,必须补上这重要的一课。 人们常常功利地告诉孩子要考100分,考上大学就好 了,读了研究生将来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工作单位好 赚的钱多,就能找个好对象,就可以过得很幸福等等。 但当孩子得到这些以后,却没有了幸福感,这都是短 视、急功近利的价值观害了孩子。现实告诉我们,每个 家长都应该发自内心地告诉孩子:只要做一个正直、 善良、有责任心、能帮助更多的人,才是最有价值的人。 家长不能把错误的编程输到孩子的大脑里,种下祸根。
      虽然就欧阳泽对心理咨询厌恶的原因我没有深入 地了解,但这个案例给了我两点启示:一是作为一个心 理学工作者,做的是拯救人灵魂的工作,其专业知识和 技术一定要扎实,要尊重科学,尊重来访者,千万不能急 功近利想当然,那样会给来访者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影 响。速成的心理咨询师培训和想当然的自封专家,是害 人害己的行为。尽管对欧阳泽后续的治疗无法完成,但 催眠在危机和自杀干预中极佳的应急价值得到了验证, 为相关部门的防范和救助赢得宝贵的时间。


      IP属地:安徽23楼2019-08-10 15:51
      回复
        十抑郁症女孩
        夏季一个晴朗闷热的日子,我接到了一个外地打 来的陌生电话,这是一位抑郁症患者母亲的求助电话。 她说她的女儿刚从学校毕业不久,现在她陪同患抑郁 症的女儿正在赶往上海的途中,希望能够得到我的 帮助。
        我在工作室见到了这一对母女,她的女儿名叫裘 兰,这是一位五官标致的姑娘,身材有点微胖,长得白 白净净。在细嫩白皙的皮肤衬托下,女孩左手腕上留 下的几道划痕显得格外扎眼。裘兰在看人时眼神游 离,忐忑不安,我看不出这种眼神传达的是什么信息, 是惊魂不定的恐惧?还是莫名其妙的怀疑?或是其他 的什么?总之,她的眼神给人的感觉是怪怪的,让人难 以琢磨。
        裘兰表现得也不是很配合,她极其不情愿地勉强 完成了房树人测验。测验的结果显示:裘兰处事刻 板、被动、冷漠,心情抑郁,情绪不稳定,人格有障碍倾 向,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内心的安全感很弱。 童年的关键期里恋父情感没有得到满足。
        裘兰自诉说,她的睡眠状况一直不太好,常做噩梦 而半夜惊醒,前不久曾经两度失去了工作。她渴望家 的温暖,但又有很强烈的孤独感。尤其是失恋后对任 何人都不信任,对父母虽然有依恋情结,却又有一种难 以亲近的感觉,内心十分矛盾。
        根据裘兰的症状,我决定第一步先给她做个催眠 减压,帮助她调整睡眠。然而裘兰却很难让自己安静 下来,眼神游离不定,心不在焉,甚至无法接收到信息, 有时一句话可能要问她三遍还没有弄明白。
        于是我采用了快速催眠的方法,把裘兰导入了催 眠状态,并接着做了深化诱导。在我的指令引导下,裘 兰看到的一个关键场景是:太阳下山了,天慢慢地变 黑,这时裘兰浑身发抖,她很惊慌,很害怕,突然间嚎啕 大哭起来。
        我没有做任何的干预,任她放声大哭,也许只有酣 畅淋漓地痛哭一场,她被压抑已久的情绪才能够得到 顺畅地宣泄。
        一番狂风暴雨地宣泄之后,裘兰的哭声渐渐地平 缓下来。我开始安抚裘兰,慢慢地她停止了哭泣。情 绪虽然安定了下来,但她一直就这样不言不语。
        接下来我为裘兰做了减压。在催眠状态下,裘兰 的心被带到了辽阔的大草原上。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上,天苍苍,野茫茫,蓝蓝的天空白云飘,裘兰仿佛走进 了一片绿意盎然的大世界:“这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 你情不自禁地开始深呼吸,呼出你的压力、呼出体内的 浊气,也把你的纠结、烦恼统统地呼出去了,你完完全 全地释放自己……”
        “现在你为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吸入新鲜的养分 和大自然的正能量,给你身体中每一个整装待发的细 胞配上武器和弹药,这会使你的内心非常的安全、非常 的踏实……”
        裘兰被唤醒后,态度和情绪发生了转变,她开始讲 述了自己的故事。裘兰的父母生育了两个女儿,她是 家里的老大,有一个妹妹比她小一岁。不知从什么时 候开始,她就认为爸爸妈妈可能是不要自己,或者是不 喜欢自己。因为妈妈怀上妹妹之后,就把她放到了爷 爷奶奶家。爷爷奶奶住在村子的外围,这是一个离村 子聚集区较远的地方。这里地处偏僻,房子的附近有 一个菜园,菜园的三面都是茂密的竹林。每到黄昏时 分,菜园边上的竹林就有一种阴森森的肃杀之气,让人 产生不寒而栗的恐惧。
        爷爷奶奶根本体会不到这一点,而且总是在日落 黄昏的时候,奶奶会让小裘兰给住在村里的爸爸妈妈 送点园子里的菜过去让他们第二天吃。每次她都是一 个人独来独往,特别是从村子里回来的时候天已经黑 了,当她走过菜园旁的那片竹林时,心就扑扑地直跳, 感到非常害怕,总是惊慌失措地一溜小跑通过这个 地带。
        刚才催眠状态下出现的场景,就是那个菜园和那 片阴森森的竹林,还有当年裘兰通过这个地方时那种 极度恐惧和惊吓的感觉。故事讲到这里,我突然意识 到这一次催眠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我再一次将裘兰导 入催眠状态,回到童年让她恐惧的那片竹林旁。裘兰 蜷缩起身体并且开始颤抖,我开始进行诱导:“请保持 你的深呼吸。对,就是这样,你的内心就会越来越平 静……好,很好,现在请你仔细看一看这一片竹林,看 看你都看见什么了?”
        “全是青翠的竹子。”裘兰回答道。
        “很好,你能闻到一点什么吗? ”我接着问。
        “是竹子的味道。”裘兰又回答道。
        “你内心的感觉如何? ”我再问道,
        “觉得空气很新鲜,跟大自然很接近。”
        “非常好,这里是一个天然氧吧,请你再一次深深地 把这种感觉吸入你的内心深处。”我开始设下心锚:“以 后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你遇到什么,你只要像现在这样 做两个深呼吸就立刻能感觉到心旷神怡……”
        许多案例表明,一个人儿时受到的惊吓影响深远, 即使是孩子成年之后,心理的阴影都依然存在。
        难怪裘兰的父母说,尽管他们想方设法地对裘兰 示好,却怎么也没有办法亲近她。裘兰也觉得自己的 内心很痛苦,很无助。令人奇怪的是,她一方面对爸爸 妈妈有很强的依赖情结,另一方面又不希望他们经常 来关心自己,因为她已经觉得有些不习惯父母的关爱, 或者是不想太麻烦他们了。
        据裘兰的母亲说,这次催眠治疗后,裘兰的睡眠和 情绪有了明显好转,一周以来,晚上基本上没有了噩 梦,她开始愿意和家里的人说说话了,也没有时不时就 想要哭的现象了。
        接下来,我应约对裘兰进行了第二次催眠治疗。 这一次除了需要巩固上一次的治疗成果之外,还应该 解决裘兰抑郁症状的直接诱因,同时也是她失去工作 的导火线——失恋问题。
        在催眠治疗前的面询中,我发现裘兰对恋爱和婚 姻的理解是很模糊的,她内心只有一个强烈的需求: 渴望得到爱和安全感,并且把这一切都寄托在未来要 寻找的对象上。裘兰把这个诉求当成了恋爱,也把这 种恋爱当成了自己获得安全感和消除孤独感的灵丹妙 药。至于如何恋爱?希望和一个什么样的人恋爱?在 未来的婚姻生活中需要做些什么?可能会遇到什么事 情?自己会如何去面对和处理这些事情?对方可能会 有什么样的心理需求?双方如何磨合?这些问题裘兰 都没有想过,或者说,她也不愿意去想。她的恋爱完全 是从自我需求出发,在她的潜意识里她是去寻找一份 童年缺失的父爱,遗憾的是,父爱是什么样子在她内心 并不清晰,更重要的是两者无法等同。而且裘兰对自 己缺乏了解,缺乏正确的自我定位,这就注定了她恋爱 失败是不可避免的。这些其实与她的长相、身材都没 有必然的联系。
        第二次催眠治疗中,我对裘兰进行了相关的认知 调整。催眠状态下她被带到了海边:“一阵清新的海风 吹过来,让你内心有无限的感慨:爸爸妈妈并不是所 有的事情他们都懂得怎样去做的,有时候孩子反倒可 以让爸爸妈妈学习到很多东西。当年爸爸妈妈也许是 生活的压力和时间分配不够合理,但这并不意味着他 们不爱你,就像你现在感受的那样,爸爸妈妈对你的爱 一点不比妹妹少……”
        “爸爸妈妈每天在学习,你也会好好学习,把握自 己的恋爱婚姻,将来你也会把自己无私的爱合理地分 配给你的孩子……”
        接下来对裘兰未来的工作和婚恋做了一个美好的 展望:“不久你会有一份让你喜欢的工作,也许两三年 的时间里,你慧眼识珠遇到了自己心爱的白马王子,再 过几年你和心爱的人有了你们的爱情果实……”
        这一次治疗算是圆满地结束了。
        虽然裘兰人在外地,但我一直坚持电话随访。随 访反馈的信息是良好的。通过两次催眠治疗后,裘兰 的整个精神状态恢复了正常,心态也比以前积极了。 更可喜的是,裘兰与父母的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能够 真正从内心接受父母的关爱,她与妹妹的关系也更加 亲近了。现在裘兰已经找到了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 并且与同事的关系也相处得不错。


        IP属地:安徽24楼2019-08-10 15:52
        回复
          知识吧——关于抑郁症的辨别与治疗问题
          其实抑郁症离人们很近。人一生中的某个阶段, 或多或少都会经历,也许是我们自己、我们的亲人、朋 友,或是公众人物和明星。作为人我们每时每刻都会 有各种情绪波动,抑郁情绪就是其中之一,但这种波动 超过了正常人所能承受的范围,而且持续的时间相当 长,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因为抑郁症不像其他疾病 那样让人明显地感觉到器官的病变或是对生命的威 胁,所以不容易被人理解和重视。据统计,抑郁症的自 杀率为百分之十五,而出现自杀想法及自杀行为的患 者为百分之七十左右,其自杀的危险性是普通人群的 三十倍。抑郁症是能够痊愈的,并且得到痊愈后是没 有任何后遗症的,因此我们需要这方面的常识,让有这 类困惑的人能够被及早发现和及早得到干预。
          如果长期感到情绪低落,并有以下项目中的至少 四项表现,时间维持两周以上,就可以诊断为抑郁症。
          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2.精力减退或疲劳感
          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减退
          尽管近年来我国抑郁症的发病率在不断攀升,但 治疗率却不到百分之十。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相关知 识的限制,很多人更愿意相信自己,不愿把自己的隐私 和情绪当成一种疾病去治疗,以至于贻误了求助和治 疗的时机。
          抑郁症的治疗是一个难题,因为多半患者处于被 动、懒散、无法接收信息的状态,以至于其前期会借助 于药物治疗,由此给人们造成的一种错觉是,药物是治 疗抑郁症的唯一出路。实际上,药物治疗的目的是为 了能进行更好的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的目标是让求助 者更好地认识自我、开发自我、激励自我,学会应对和 处理各种人生问题,不断地成长,而药物治疗是不具备 让人成长的功能的。
          缺乏情感支持和求助无门,是这个群体走向不归 之路的推手。如果我们身边的亲朋好友有上述表现, 一定要去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们,做他们的忠实听众,给 予他们情感的支持,然后再积极地寻求专业的帮助,避 免悲剧的发生。
          咨询聚焦镜
          又是一个抑郁症,又是一个非独生子女家庭教育 出现偏差的案例,也许做父母的根本没有意识到问题 的根源。第一个孩子的童年时期,由于家里添了第二 个孩子而感到失落和失爱,这样的案例近两年很多见, 我曾经在一周里接待了四个这样的家庭。特别是第一 个孩子由于父母的精力无暇顾及,而把第一个孩子寄 放到老人或是其他人身边的情况,问题往往会更加严 重。除了问题可能由某个特定阶段、某个特殊事件的 出现而引发外,在学业、恋爱、婚姻生活等方面的负面 影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孩子成年后因童年时的 妒忌,遗留下了终生对另一个孩子的排斥或敌视,生活 中一旦有不如意就会很自然地归因于自己的童年失 宠,没有得到父母的爱等等。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特别 是独生子女二胎政策的放开实施后,两个孩子的家庭 教育问题将凸显,应该引起重视,对此类问题的解决也 显得很重要。解决这类问题要及时、细致、到位,解决 问题的关键是要抓住实质,准确的诊断是取得治疗效 果的前提。催眠状态下的对症治疗也要求催眠师能随 机应变,因为在催眠状态下,每个个体自身特质的差 异、所经历的伤害不同、接收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差异 等,都会有一些新的问题表现出来,有时来得甚至很激 烈,治疗计划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的调整。


          IP属地:安徽25楼2019-08-10 15:53
          回复
             十一 自我中心的冯杰能长大吗?
            冯杰来找我既不是出于好奇,也不是觉察到自己 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而是由于他同住的室友、同一个 导师门下的另一个男生的变化让他觉得奇怪。在他的 再三追问之下,那个男生告诉他:自己前来进行过心 理咨询,于是冯杰也决定来见我。这是冯杰自己的 表述。
            因为冯杰不是前来求助的,所以说诊断确实有点 不合适。但是如果感觉自己没有问题,又不是好奇心 驱使你会无缘无故地去做一件事吗?我想大多数人的 回答是“否”。出于这样的推理,既然人也来了,我还是 让冯杰做了一个投射测验。
            结果很快就表达出来了:冯杰是一个非常幼稚、 自我的人,他对我反馈的信息一一对号入座。像冯杰 这种个性不遇到问题是不大可能的。我心里想,还瞟 了一眼冯杰。
            冯杰一看是瞒不住了,开始坦言:原来冯杰从上 大学开始就一直在尝试着谈恋爱,至今已有七八个女 友先后与自己分手了,每个与之分手的女友都会搭下 一句话:“你太自私了”、“你太幼稚了”,或是“你过于 自我了”。
            冯杰每次痛苦万分时,都会想起歌里唱到的:“没 有爱就没有痛苦。”既然爱很痛苦为什么又要去爱呢? 他自己也没有想明白却又重复前一次的悲剧。直到有 一天,一个学长搭下了一句话:“一个人说你的缺点,可 能对你有成见,如果有两个以上的人指出你同一个缺 点,那你一定要反思自己。”冯杰像是一下子被触到了 最关键的神经:是啊!每个人都这样说,也许自己真 的有问题。这,才是他来找我的真正原因。
            于是我们开始了聊天。冯杰的家在农村,他有三 个姐姐,冯杰出生之前母亲“饱受奶奶和父亲家的兄弟 的嘲讽”,因为没有儿子在家族中就不会有地位,母亲 就决定再超生一胎,冯杰就是超生并且如愿以偿的结 果。冯杰的出生让妈妈说话也硬气起来,妈妈一心要 “培养一个有出息的儿子,让所有人都对她刮目相看”, 不敢小瞧她。于是妈妈用心地进行着自己的育儿计 划。三个姐姐早早出去打工,为妈妈的将来“挺直腰板 做人计划”提供经济援助。妈妈在冯杰很小的时候就 非常看重冯杰的学习,冯杰什么事都不用做,只要好好 学习,什么都可以得到。除了学习之外,妈妈可以放任 冯杰的一切。
            由此可以想象,冯杰在家中的地位如同小皇帝一 般。最小的姐姐也比他大七岁,全家人都像供宝贝一 样地对待他。冯杰从小就给妈妈带来了很大的荣耀, 妈妈总是在人面前说,自己虽然只有一个儿子,却能顶 上别人几个儿子。冯杰是家族里第一个、也是唯一一 个研究生。
            冯杰的生活环境和在家族中的地位,造就了他自 我中心和幼稚的个性。妈妈是妈妈,爸爸和三个姐姐 也是他妈妈,大家都把他当成了太阳。长期的全方位 的宠爱,让冯杰严重缺乏自我意识,对自己的缺陷毫无 觉察。他曾经为此事非常痛苦,认为周围人不友好,爱 刁难自己,在生活方面他的自理能力也很差,经常被同 学取笑。好在冯杰为人没有坏心,年龄也比同届同学 小,虽然自我,但也有幼稚可爱的地方,时间长了室友 和同学一般都能原谅他。
            习惯了被宠和自我的冯杰能改变吗?看得出冯杰 其实很渴望改变自己,但又没有信心和行动力。在冯 杰的要求下,我尝试着对冯杰自我和幼稚的“本性”做 一次催眠治疗。
            冯杰很快被导入了催眠状态。在催眠状态下,冯 杰接受了正向的认知调整:“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可 以成为我们的镜子,它可以让我们找出自己身上的污 渍,如果你不喜欢这个人身上的某些缺点,一定要照一 照自己身上是不是也有这些缺点,因为你讨厌的,别人 同样也不喜欢;你想要的可能也是别人想要的,比如说 尊重。如果你希望别人尊重你,你就必须先尊重别人, 你不懂得尊重别人,别人就没有理由尊重你……”
            “现在你曾经经历过的,那些你不喜欢的人和事会 像电影一样在你眼前一幕一幕闪过……”
            “你和你的几个前女朋友在一起不合适的行为和 场景也会在你眼前重放一遍……”
            “你的感觉是什么? ”冯杰接了我的话题:“我觉得 自己很傻、很过分……”
            “在你的左边和右边各有一面镜子,通过它们你可 以看到你自己五年以后的状况:左边的那面镜子是你 做原来的自己,不做任何的改变,五年后你也许失去了 一份与自己的专业对口的工作,因为你无法融入企业 的团队,你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你内心极度渴望着一 份真爱……”
            “你右边的那面镜子照出了努力学习和改变的你, 你同学、你的同事比以前更喜欢你,周末与自己心爱的 人邀上同事们一起去郊游,心情无比的舒畅……”
            在催眠状态下,我为冯杰建立了心锚:“请你感受一 下某一次你跟朋友在一起非常快乐、美妙的心情…… (脸部表情提示已经有了这种感觉),这种心情的到来是 以尊重别人、理解别人为基础的。从今天开始,当你的 大拇指和食指相碰时,你就会提醒自己要尊重和理解别 人,这种感觉就会一直陪伴着你,陪伴你一生……”
            对于冯杰的催眠治疗效果,工作室的助理分别在 进行一周、二周、一个月、两个月、半年的回访。好消息 不断传来,冯杰发现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更融洽了,性 格也变得更积极与谦让了,周围人对他的接纳程度更 高了,这让喜欢交朋友的冯杰更有动力。八个月后,冯 杰又有了新的女朋友,至今交往已经有半年多,自认为 进展还比较顺利,没有以前的大吵大闹的问题,彼此都 希望能继续走下去。


            IP属地:安徽26楼2019-08-10 15:53
            回复
              知识吧——关于自我意识
              人们常说一个人要了解自己是最难的,所谓了解 自己,心理学上有个专业名词叫自我意识。自我意识 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它包括自我认识、自我 体验和自我监控三个心理成分。如果个体对自身的估 计与社会上其他人对自己客观评价距离过于悬殊,就 会使个体与周围人们之间的关系失去平衡,产生矛盾。 长此以往,将会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 自满或自卑, 自我定位的差异不利于个人心理的健康成长。自我体 验往往与自我认知、自我评价有关,也和自己对社会的 规范、价值标准的认识有关,良好的自我体验有助于自 我监控的发展。自我监控是对自身行为与思想言语的 控制,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发动作用,二是制止 作用,也就是支配某一行为,抑制与该行为无关或有碍 于该行为进行的行为。它是衡量一个人个性是否成熟 的标志。
              本案例中冯杰的问题,就是典型的自我意识的问 题——自我中心。在独生子女家庭普遍的今天,过度 的保护,与社会现实的脱节、单一的应试教育,考分第 一的指导思想,让自我意识的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 更突出。对自己不了解,一遇到学业或恋爱的挫折就 会想到放弃生命,自命不凡,过于自卑,不负责任,啃老 等等都是这一类问题的表现。因此,学校教育和家庭 教育回归理性的全人教育迫在眉睫。
              咨询聚焦镜
              生活中有些人很难沟通交流,人们不知道如何去 与之相处。这些人往往被称为是有病的,虽然外表上 与普通人没有多大差别。这些人的问题大致有三类情 况:第一类是精神方面的问题,它属于精神病学的范 畴,这类当事人不能叫来访者,而是不折不扣的病人。 其解决的办法是在法定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把当事 人送到专科医院(精神病院)接受相应的治疗。第二类 是心理问题,与第一类不同,不属于器质性的问题,是 心理学的工作范畴。心理出问题就像正常人群的感冒 一样,很普遍,也很正常,轻微者自己可以做一些调整 恢复,若是比较严重和反复出现问题,就需要及时求助 和干预,否则即使是小感冒也会引发肺炎甚至更大的 问题。这一类人群有个特点,当事人有自我意识,知道 自己有问题,并为自己的问题纠结、难过,愿意求助和 希望解决问题。第三类问题是人格障碍,一般来说它 是长期的心理不健康和扭曲内化了,成为自己性格的 一部分。这类人习惯或认同了自己的行为方式,如果 不是遇到非常痛苦的事和重大挫折,一般不会主动求 助,而更多地把问题怪罪于周围的亲属和朋友。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像冯杰这样的人格障 碍,一次催眠就得到舒缓和摆脱的案例,极其少见,这 也许同他本人有很强烈的改变愿望分不开的。催眠状 态下的认知调整为什么会更有效果,会比较容易接受? 这是因为人们清醒时的意识层面活动具有批判性,这 种批判性往往左右着来访者的认知调整,而催眠状态 下的潜意识中是没有“看门人”的,即不具有批判性,这 样催眠师就可以发挥正向的、积极的引导了。另外,催 眠状态下的信息更容易被当事人记住,所以催眠状态 下的认知调整有良好效果。


              IP属地:安徽27楼2019-08-10 15:54
              回复
                 十二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求助者
                偏执型人格障碍有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认为自 己永远都没有错,别人永远都是不正确的。因此通常 认为偏执型人格障碍者极少会主动求助,因为他们根 本不会觉得自己有问题。
                董超是典型的偏执型人格障碍者,但不同的是,他 因为人际交往障碍,一直只在内心指责别人。他看着 室友、学长和师兄弟们都出双入对,自己却连正面看女 孩子都不敢,他也是为此事而前来求助的。
                在此之前,董超曾经咨询过两位心理医生。第一 位心理医生被他指责问的问题太多,他打断心理医生 的询问说:“我不想听你的说教,我看的心理学的书比 你看的书多得多”,说完扬长而去。
                第二位心理医生却被董超说教了一番,他认为心 理医生应该听他的,当心理医生欲制止他的说教时,董 超突然与之翻脸,扬长而去。
                初次见到董超时,我很难跟前两位心理咨询师描 述的他对上号。他坐在沙发里两手不停地摆弄着,脸 上和整个身体还不时地抽动,说起话来很不连贯,描述 自己要求助的内容时断断续续,好不容易说出来一句 又戛然而止,让你很难理解到他的表述。
                从“房树人”的投射测验来看,他具有严重的自我 压抑的一面,不自信、爱面子,人际交往比较挑剔,而且 选择的空间小,内心安全感严重不足。
                因为感到自己难以与人正常地沟通,也无法正常 地表达自己,董超一直在求助心理咨询,但他每次都是 失望而归。
                我在与董超的接触中慢慢地感觉到,每次的“失望 而归”并非心理咨询师不能帮助到他,而是董超对自己 的问题阐述不清,有时甚至觉得他的问题太多,不知从 何讲起。
                对董超的面询进行得很艰难,他不知从何开始,刚 提到一个话题又跳到另一个话题。相比之下,董超身 体和脸上的抽搐远比他语言表达更多。
                接下来,又是几分钟的沉默。董超似乎是想理清 一下自己的思绪,又好像是不知道怎样来表达才更确 切,他自述说:“父亲是一个极度敏感而暴力的人,固 执、死板、专制,对我和妈妈的行为有没完没了的指责, 对别人的不同意见耿耿于怀……”
                通过面询得知,董超读了很多心理学的书籍,也曾 经求助过不少专业人士,但他始终找不到问题的症结 所在,只是一味地痛苦。他告诉我:他讨厌父亲,却发 现自己越来越像父亲;他厌恶父亲的专制,却发现自己 也同样的专制;他越讨厌父亲就发现自己越像父亲。 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还有背影……
                董超厌恶、痛恨自己与父亲的太多相像,但又认为 这是与生俱来的,无法改变……
                渐渐地我发现其实董超的词语非常丰富,只是一 谈到无法接受自己身上像爸爸的地方他就语塞,这对 我的诊断和辅导计划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对董超的辅导持续了将近一年,除了假期之外,基 本上是每周一次,这是至今为止我的职业生涯中接待 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来访者。每次催眠治 疗后,习惯上我都会设定下一次的目标,但这对我来说 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我尝试过请来别的老师和同学 配合,通过角色扮演、家庭系统排列和空椅子等技术, 来帮助董超表达自己想要求助的内容,但每次得到的 信息都是不完整的。
                前期的催眠主要是减压以减少焦虑、年龄回归挖 掘童年的创伤性事件。但每次只要往催眠椅上一坐, 董超很快就进入了很深的催眠状态,几乎得不到他的 语言信息反馈,我多次尝试着把他引导到浅一点的状 态里,让催眠能有所收获。后续的催眠治疗主要是对 董超的问题做一些认知调整,对他的不良行为做一些 消退,逐项解决问题。
                对董超的辅导效果跟踪与辅导的阶段相联系,共 分三个阶段:(1)建立信任与减压;(2)逐步弄清楚主 要的问题,并逐步消退不良行为或强化积极的行为; (3)良好关系的建立(包括与父亲、周围的人及未来可 能要遇到的一些人际群体),其辅导效果的反馈途径包 括周围师生的反馈和他自己的自我感觉。
                一开始大家觉得他的脸色不像以前那样的灰暗, 精神状态也更好些了,见了人不再躲避,会点一点头或 是勉强地笑一笑。不久大家就能感觉到他会主动与人 打招呼,脸部抽动的次数在减少,再接下来就是发现他 会主动与同学和室友交谈。
                假期里董超回家,我给他布置的家庭作业就是与 父亲沟通的步骤和方法。开学后得到的反馈是,他的 几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
                于是在后期的辅导中,我把重点放到董超与父亲 的关系上。在催眠状态下,董超回忆起一些关键场景, 几乎童年所有的关键场景都是与父亲在一起的:田 间、地头、推车上坡、去赶集……在我的引导下,董超从 内心深处感受到了父亲与众不同的爱和爱的方式,那 一次他被唤醒后发现自己泪流满面,他自己表达说,他 第一次意识到父亲在自己生命里和整个家庭中的重要 性。他开始接受父亲,理解父亲以前一些自己认为“不 可思议”的言行,并主动与父亲保持电话沟通。在与父 亲的沟通中,董超发现父亲也开始有了改变。
                最后就是进一步修复与父亲的关系,相互间传递情 感和爱,进入到董超理想中的那种状态,即“一家人能坐 下来交心,父母和自己都觉得很温暖、很幸福”,与同学 的交往也不再“别扭”,而是更加自如、更加轻松了。


                IP属地:安徽28楼2019-08-10 15:55
                回复
                   知识吧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美国精神病学家莫雷诺(J. L. Moreno)于1960年创建的一种社会心理技术,其理论 基础有两个:一是米德(Mead, George Herbert)的角色 理论。米德在对自我的研究中发现,自我是通过学习、 扮演其他人的角色发展起来的,是他人对自己看法的 综合。另一个理论基础是班杜拉(Albert Bandura)的社 会学习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人的社会行为是通过“观 察学习”获得的,在观察学习中,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是 环境,如社会文化关系、榜样等客观条件。
                  “角色扮演”的目的是使人在主动、没有压力的情 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亲身体验和实践他人的角 色,从而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处境,体验他人在不同情 况下的内心情感,同时也反映出来访者藏于内心的感 情。最近热播的湖南卫视《变形计》就是一个很好的角 色扮演。概括来说“角色扮演”的作用主要有:
                  1.发展社会理解能力,改善人际关系;
                  2.发挥来访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充分显露来访者个性及行为中的弱点和缺陷;
                  4.给予宣泄不良情绪的机会;
                  5.让来访者学会使用合理而有效的行为方式;
                  6.在团体辅导中能让观看者对扮演着产生认同 作用。
                  本个案采用角色扮演的目的是再现其父亲当时的 行为方式和来访者的感受,实现澄清问题、疏导情绪、 塑造行为和成长心智的目标,最后彻底地理解和接受 父亲,并改良自己与父亲的互动模式,回归家庭的和谐 与幸福。
                  咨询聚焦镜
                  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s)是指人格特征显著 偏离正常,当事人形成了特有的行为模式,对环境适应 不良,常影响其社会功能,甚至与社会发生冲突,给自 己或社会造成恶果。人格障碍通常幼年期就有表现, 青年期定型,持续至成年期或者终生。人格是个人在 生理基础(遗传)上,受到家庭和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的 影响,逐步形成的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等心理特征的 总和。由于人格发展的内在不协调,在没有认知障碍 或智力障碍的情况下,出现的情绪反应,以及动机和行 为活动的异常就被称为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障碍是人格障碍中的一种,占心理障 碍总人数的5.8%。由于这类群体少有自知之明,对自 己的偏执行为持否认态度,实际情况可能要超过这个 比例。当他意识到自己的这一问题时,本人也是很难 改变的。自己经常难以自拔,陷入难言的痛苦中。当 向外界求助时,别人的指导难以维持太久,继而又陷入 从前的状态。自己也经常以多种方式疏通自己让自己 走出困境,但是很难。
                  偏执型人格障碍形成原因主要有:
                  1.早期失爱:幼年生活在不被信任、常被拒绝的 家庭环境之中。缺乏母爱,经常被指责和否定。单亲 家庭更易出现有偏执型人格的儿童。
                  2.后天受挫:成长中连续地遭受生活打击,经常 遇到挫折和失败。如经常受侮辱或冤屈。
                  3.自我苛求:自我要求标准极高,并与自身存在 某些缺陷之间构成尖锐的矛盾。但是从不公开承认自 身的某些缺陷。如个子不高、长相不出众、才能不突出 等,其实,意识深层正为此自卑。
                  4.处境异常:某些异常的处境也使人偏执。如没 有学历的人,厌恶别人谈论学历,经济状况不好的人, 回避谈论经济收入问题,单亲家庭的孩子,怕别人知道 自己的家庭情况,剩女害怕别人谈及丈夫、家庭、孩 子等。


                  IP属地:安徽29楼2019-08-10 15:55
                  回复
                    十三 是长不大,还是不想长大?
                    在我的工作坊里,我们进行了一个体验式的团体 催眠。一个不大不小的团体辅导室里,参加工作坊的 同学排成两排,头对头地躺下,慢慢地进入了催眠体验 状态。随着幽静的音乐,我把大家带入了减压的状态: “蓝天白云下是一望无际的草原,那是一片绿色的海 洋,空气是那么的新鲜,暖暖的阳光照在你身上,让你 觉得懒洋洋、懒洋洋的……你索性躺下,任凭阳光照在 你身上,让自己贪婪地呼吸着这里的新鲜空气……”
                    从催眠的开始导入到唤醒之前,我注意到有一个 男生一直在挣扎着,他没有闭上眼睛,但张开的眼睛却 不停地往上翻,看不到黑眼珠,身子也在不停地扭 动
                    半个多小时的团体催眠体验结束了,同学们都面 带笑容,轻松愉快地在谈自己的感受,我点了那位同 学,想让他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自己在催眠状态下的
                    感受。这个同学叫龚韬,是本科三年级的学生,他的话 语让大家大笑起来:“我根本就不相信催眠,只是想来 研究研究,把破绽揭露出来,看看以后是否有人会说催 眠的事。”我心里一乐:“哦,原来遇到了一个想来砸场 子的。”“那你为什么一直在扭动身子、翻眼睛呢? ”我 问道。龚韬说:“是的,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就跟着老 师进入了催眠状态,其实我内心一直在抗拒着,等我意 识到自己已经进入催眠状态了,我就想挣扎着睁开眼 睛或是站起来,可是没有用,怎么努力也不行。”“这是 一个很好的体验,那么你现在有什么感觉吗?”我赞许 道,接着问下去。“我突然觉得人很舒服、很轻松,整个 过程虽然在挣扎却很享受……”
                    原本只是一个简单工作坊里催眠的体验和分享, 没想到却让龚韬上瘾了,他每周至少有两三次去我的 工作室要求我帮他催眠。终于有一天他以正式的来访 者身份预约了我,在咨询诉求这一栏他写道:“学习焦 虑、压力大,怕见人,很紧张、很敏感……”看来龚韬确 实是有问题要求助。
                    在龚韬的投射测验中,我确实看到了他压抑的一 面。龚韬是一个把学业看得很重的人,期望值很高,高 到超出了自己的能力。他很恋家,不自信,爱面子,特 别孤单……奇怪的是龚韬对其他的事情避而不谈,只 是强烈要求我给他做催眠,说自己每天晚上不愿进教 室看书。
                    在龚韬的要求下我给他做了一个催眠减压,在催 眠状态下给了他一个简单的指令:“吃完晚饭半小时以 后,你会无法控制自己地进教室看书,如果你试图抵抗 这一想法,你就会浑身不舒服,只有进教室了你才觉得 安全、踏实。”
                    这之后龚韬还是照样每周到我的工作室来,说是 看到我就有一种安全感,并且每次都要求催眠,说是就 十分钟也可以。我想龚韬是催眠成瘾了,因为每次的 接待日我的工作都安排得很满,根本不可能另外给他 时间,况且十分钟的催眠能做什么呢?
                    一天龚韬照样来到我的工作室门前,他祈求我解 除给他的指令,因为他非常痛苦:不进教室非常痛苦, 就像我给的指令那样,可是进了教室以后他却整晚发 呆,看不进书。眼下期末考试要来了,本来的几门挂科 已经让他不堪压力,再有挂科麻烦就大了。
                    我开始对龚韬进行催眠前的面询,我问他:“你喜 欢自己的专业吗? ”龚韬回答说:“还可以,就是不习惯 考试老师不划重点,让我心里没有底o ” “你平时上课前 有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吗? ”我开始意识到龚韬的被 动和依赖。龚韬回答说:“以前在中学我们都不需要预 习和复习的,老师每次都会帮我们划重点,我们照背就 可以了……”我无以言对,在面询中我们谈到了龚韬自 认为不佳的人际关系,“开始大家对我都不错,可时间 长了大家就不爱理我了”,龚韬觉得很委屈:“我是一个 很宽容的人,从来不跟人计较得失,吃得起亏。”深聊下 去才知道,从生活到学习,龚韬所谓的宽容和能吃亏, 都可以用两个字概括:“依赖”。他凡事希望别人替自 己作主,但事情未能如愿时却会去怪罪别人给他出馒 主意,小到生活中的吃饭、洗衣服,大到选课程、谈朋 友,他都希望有人替他作主。在角色认同方面,他一直 怪罪于父亲没有魄力,没有成为自己的榜样,以至于自 己对男人的角色从不认同。但关于这一点他是遮遮掩 掩的,似乎表达不清楚。龚韬是在刻意回避,也许是他 有自己的隐私吧。因为依赖就没有责任,所有的事情 责任都在别人,跟自己没有关系。在他的内心我看不 到他想长大的愿望。
                    于是我们开始了第二次催眠治疗:催眠对龚韬来 说就是救命稻草,因为接受了几次催眠,加上完全的配 合,不到两分钟龚韬就进入催眠状态。催眠状态下,他 溯回到了自己童年的时光:龚韬的童年时光是在爷爷 奶奶身边度过的,父母都在家里排行最小,龚韬自然也 就成了家里最小的一个孩子。龚韬从小性格温和、内 向,哥哥姐姐都很喜欢他。因为背诵的功夫好,龚韬的 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这更提升了他在长辈和哥哥姐姐 面前的地位。大家喜欢他、宠着他,奶奶更是包办了他 的一切事情。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需要独立的那一 天。进入到大学后,他很不习惯独立地学习,因为生活 中过于依赖,同学们也就慢慢地把他当成累赘疏远他, 觉得他长不大。龚韬自己感到越来越孤单,一方面他 依赖身边的人,无原则地迁就所有的人,另一方面过度 的依赖又让他被同学鄙视。如此恶性循环,龚韬的生 活和学习被搅得一塌糊涂。
                    我抓住了龚韬八岁时奶奶喂饭的场景:“其实八岁 的龚韬早已经会自己吃饭了,而且龚韬在一天一天长 大,慢慢地他进到现在龚韬的身体里,就像哥哥姐姐那 样。龚韬在成长的过程中独立的愿望越来越强,越来 越有能力去帮助别人,也会感到自己越来越有价 值……”“是啊,你完全可以独立地干好自己的事情,你 现在似乎就看到了自己正在麻利地洗衣服,不一会就 洗得个干干净净了;你也看到了早上起来,自己将一天 的计划做好(直接想象法)……”“独立是成长的标志, 独立是幸福和快乐的事情,从今天开始你会抓住身边 一切机会锻炼自己、展示自己的能力……”
                    龚韬在这一次催眠中很正面地接受了独立的理 念。唤醒后他告诉我,他的内心有一股强烈的冲动想 独立,我鼓励他参加学校一些社团的活动。
                    第二周,龚韬按时来到了我的工作室,他谈到了自 己每到黄昏时内心的恐慌和惴惴不安。我决定再一次 跟着龚韬的潜意识去做一次探索。
                    因为哥哥姐姐年龄比自己大很多,他们上学了龚 韬还没有上幼儿园,下午的时间爷爷没有下班,奶奶在 厨房里忙着做晚饭,因为怕龚韬把身上弄脏,龚韬被告 知说不要进厨房,于是电视里的动画片就是龚韬的伙 伴。那一天天黑时,电视里的动画片正在播着紧张激 烈的场面,龚韬开始吓得用手蒙着眼睛,但还是没有办 法阻隔那紧张的音乐,于是他就把头钻进了被子,直到 奶奶叫他吃饭时他才从被子里出来。那以后他到了黄 昏时就很害怕看一些情节紧张的电视和听节奏紧张的 音乐。那是童年的孩子还缺乏起码的认知能力而得到 的错误认知。于是我直接对龚韬进行认知调整:“你看 到的场景并不可怕,它只是描述一个勇敢的孩子与坏 人作斗争的情景,天黑是正常的现象,意味着一天即将 结束,第二天又是新的一天,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每一 天都会被新的一天接替,周而复始……”
                    接下来我给龚韬做了能量补充。考虑到他从小喜 欢动画片,至今仍然喜欢着圣斗士,于是对龚韬的减压 和能量补充就是这样进行的:“现在你坐在一叶小舟上, 小舟在平静的海面上漂移,非常的平稳,非常的轻松,非 常的惬意,你将自己的压力和体内的浊气用力地呼出 来。海风吹来了阵阵新鲜空气,你深深地吸到体内,让 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这新鲜养分,……小舟把你 带到了一个小岛上,自由,自在,……一道亮光过来,你 变成了圣斗士,亮光从你的头顶开始遍布你的全身,顿 时你感受到了巨大的能量,内心非常强大……”“今天正 好有一个划船比赛,你内心有强烈的冲动要参加比赛。 比赛开始了,你作为选手也在其中,加油!加油!加油! 你感到自己其实并没有花很多的力气,可其他选手已经 远远地被你甩到后面去了。啊!到终点了!你就这样 轻轻松松拿到了冠军,你的内心非常自豪,充满了成就 感……”
                    我给出每一道指令时,都能看到龚韬的脸部表情, 在自己变成圣斗士时,他用力地举起了双臂,显示出力 量;在划船比赛时,他的双手用力地、飞速地做着划船 的动作;当到达终点时,他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并 且右手紧握拳头高高举起。我知道这次催眠对龚韬的 意义非同一般。龚韬被唤醒后显得很高兴,告别时我 看到他的背影比任何时候都要挺拔,似乎自己真的是 圣斗士了。
                    第三周,龚韬又来了,他告诉我前些日子心情不 好,他打了电话给家里说自己很孤单,谁知道这两天爸 爸就请假过来陪他了。可是他一点也不高兴,他不想 见到爸爸。小时候因为跟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间很 少,自己很不习惯,也觉得爸爸没有自我,缺少男人的 气概。于是我们进行了第三次催眠。
                    龚韬有了前两次催眠,这一次就更加配合了,很快 便进入了催眠状态。龚韬接到了我的指令,眼前出现 了一个关键场景:五岁的龚韬跟奶奶从外面回到家 里,看见爸爸妈妈正在争执着什么。看到龚韬和奶奶 进来,爸爸走过来抱起龚韬对妈妈说:“好了,好了,别 吓着孩子。”在龚韬的印象中,妈妈是一个泼辣的女人, 舅舅们也多强势,爸爸为了息事宁人总是让着妈妈,时 间一长,爸爸在家里就很少有话语权了。我适时加入 了引导:“是啊,都说好男不跟女斗,爸爸是在让着妈 妈,这是男子汉的表现。”我又利用空椅子技术让龚韬 把对爸爸的感受讲出来:“爸爸,我想像你那样做一个 爷们,我需要你的榜样……”说着说着,龚韬突然冒出 一句:“爸爸我爱你! ”眼角流下了眼泪。
                    龚韬被唤醒后,我建议他回宿舍后把刚才的话向 爸爸再说一遍,并告诉爸爸你需要他的爱,龚韬点了 点头。
                    第二天,龚韬高兴地打电话给我,他说有生以来第 一次跟爸爸交流谈心,两人不再感到陌生,而是似乎变 成了好朋友。龚韬说,现在才像父子的样子呢,他现在 已经开始理解爸爸了。
                    两周后学校放暑假了,坐在回家的火车上,龚韬打 电话告诉我,以前每次回家内心都有一种不安和忐忑, 一方面归心似箭,另一方面又很害怕回家,怪怪的。这 一次这种感觉没有了,心情特别好,就是想早点回家见 到爸爸、妈妈和奶奶。
                    回到家里后,龚韬时不时地会给我打电话,他把尝 试着学做家务的快乐分享给我。他还告诉我,他找了 一份假期短工,钱虽然不多,但很开心,结识了几个朋 友。他说自己尝到了独立的成就感,不会再依赖了,他 要自己快快成长。


                    IP属地:安徽30楼2019-08-10 15:55
                    回复
                      知识吧依赖型人格
                      依赖型人格障碍(dependent personality disorder), 表现为处处听命于他人,缺乏自信,总是要求别人为他 拿主意。依赖型人格对亲近与归属有过分的渴求,这 种渴求是强迫的、盲目的、非理性的,与真实的感情无 关。有依赖型人格的人宁愿放弃自己的个人趣味、人 生观,只要他能找到一座靠山,时刻得到别人对他的温 情就心满意足了。依赖型人格的这种处世方式,使得 他在生活中越来越懒惰、脆弱,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 由于处处委曲求全,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会产生越来 越多的压抑感,这种压抑感阻止着他为自己干点什么 或有什么个人爱好。
                      对依赖性人格障碍,心理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行 为治疗特别是自信心训练,可在较短时期内帮助患者 建立适应的人际关系。依赖性人格障碍的特征表 现为:
                      1.希望和盼望别人为其生活中的大事作决定。
                      2.常与欺负和亏待自己的人保持关系,因为怕孤 独,丧失做人的界限。
                      3.即使知道对方的意见不正确,口头上也多是表 示赞同,害怕影响关系。
                      4.独自一人往往难以制定计划或采取行动。
                      5.为了取悦他人,常常自愿去做令人不愉快或降 低身份的事情。
                      6.独处时感到无助和不愉快,竭力避免孤独。
                      7.当亲密的关系遇阻或结束时,感到极其沮丧。
                      8.经常担忧被人遗弃。
                      9.遭到批评或反对时情感容易受伤害。
                      10.经常寻求保证、同意或称赞。
                      依赖型人格源于幼年时期离开父母就不能生存, 在印象中保护他、养育他、满足他一切需要的父母是万 能的,他必须依赖他们,总怕失去这个保护神。这时如 果父母过分溺爱,实际是在鼓励子女依赖父母,不让他 们有长大和自立的机会,久而久之,在子女的心目中就 会逐渐产生对父母或权威的依赖心理,成年以后依然 不能自主。缺乏自信心,总是依靠他人来做决定,终身 不能负担起选择采纳各项任务、工作的责任,形成依赖 型人格。
                      咨询聚焦镜
                      龚韬的心理问题,在独生子女家庭普遍的今天很 常见。问题出在“独”,家长生怕孩子吃苦,凡事都操纵 和包办,或是用专制的方法,或是用溺爱的方法,剥夺 了孩子从小独立和锻炼的平台,造成孩子的依赖、无能 和没有责任心。更令人担忧的是,大多数父母并没有 意识到自己的养育方式错误,即使是孩子成年后无法 适应社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家长仍然会从客观上 去找借口。据中国天津市少工委对一千五百名中小学 生的调查,51.9%的学生长期由家长整理生活用品和 学习用具;有74.4%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离开父母 就束手无策;只有13.4%的学生偶尔做些简单家务,情 况实在令人担忧。在隔代教育中,这个问题更加突出, 有的父母常常以工作、事业太忙为借口,有的父母只图 安逸,放弃了自己做父母的责任和义务。责任和权利 是对等的,年轻时对孩子的抚养和教育方法不正确,年 老以后就不容易得到孩子的亲近和陪伴。那是因为父 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缺少陪护,没有给予孩子最基 本的亲情感受,也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去爱和接受爱,害 了孩子也害了自己。这种失落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遗 憾的是当事人大多并不知道其原因。因此这种愚昧、 不负责任的教育其实是“害”了孩子,说得更严重点,是 对孩子的“犯罪”。很多孩子成为这种错误的埋单者, 有些人因此虚度一生,有些幸运者能意识到痛苦去求 助,在发觉和找到原因后成长了,但人生发展阶段确实 有一些不可逆的关键期已经失去了。从小的方面讲影 响了个人的前途,从大的方面讲则是影响一代人的发 展乃至整个国家的命运。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孩子将来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 才,是为了好的生活品质,而一味地看重分数,只是培 养了一个背书的机器。人是活生生的,生活是动态的, 社会是发展和进步的,背书的机器很难成为有用的人 才。有些家长似乎是以培养无能的孩子为己任,生怕 孩子不啃老似的,这种无知的教育方式却让孩子完全 失去了人生价值,盲目、愚昧无知的教育方式是让孩子 输在起跑线上的罪魁祸首。希望这个案例能给每个家 长足够的警觉。没有人是生来就会做父母的,但是我 们可以学习,父母跟着孩子一起成长也是一种幸福。


                      IP属地:安徽31楼2019-08-10 15:56
                      回复
                        十四没有动力的男生
                        罗强是一位身材高高大大的男同学,从外表上看 去,虽然算不上标准的帅哥,但气质还是比较儒雅、大 方的。
                        此时已经是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同学们都在 紧张地做实验和准备毕业论文,有的同学已经在开始 寻找工作单位,而罗强此时却似乎失去了最后一搏的 激情,没有学习的动力,什么也不愿意做,也静不下心 来做事。
                        罗强并不是一个自暴自弃的学生,对于自己目前 的状况他的内心其实非常着急。罗强说,他答应过父 母,读完硕士之后,还要继续读博士。如果这种现状不 能尽快扭转,硕士能否顺利毕业连他自己都没有底气。
                        这种现象在大学里并非个例,尤其是在毕业前的 紧张阶段。同样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不尽相同,那么罗 强的问题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他自己也不清楚。 正因为找不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才需要求助于心理 咨询。
                        按照我的要求,罗强做了一个投射测验。投射测 验的结果显示,罗强似乎没有什么突出的问题:罗强 的家庭还是比较和睦的,他的成长经历中父母的痕迹 也很清晰,唯独是在学业方面对自己的期望值特别高。
                        我尝试着问罗强:“你的状态你觉得很痛苦对吗? 你肯定不知道其中的原因对吗?”
                        罗强点了点头表示认可。我接下去说:“我肯定也 不知道原因,但是有一个地方它会告诉你真相,那就是 你的潜意识,你愿意去寻找一下吗?”
                        罗强点了点头,表示应许。
                        于是我们开始了催眠,罗强在我的诱导下很快进 入了催眠状态,我告诉他:当你听到我的指令的时候, 会有一个关键场景出来,请你告诉我你看到的或感觉 到的。
                        罗强在催眠状态下出现的第一个场景是和一位女 生在一家小餐馆里吃东西,这段对话是这样进行的:
                        我问罗强:“那个女孩子是你的女朋友吗?”
                        罗强回答说:“不是。”
                        我又问:“你心里是什么感觉?”
                        罗强回答:“我也说不清楚,怪怪的,心里没有底。”
                        我接着问:“接下来发生什么了?”
                        罗强停顿了许久忽然蹦出了两个字:“完了!” 我不明白他指什么,问道:“你们吃完了吗?”
                        罗强似乎意识到什么:“不,全完了。”
                        很显然罗强不是指吃完了,而是另有所指。我再 问他:“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
                        罗强告诉我说:“我向那女孩求爱了,她拒绝 了我!”
                        我问罗强:“你当时是什么感觉?”
                        罗强回答说:“我感到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伤害。” 我问罗强:“你喜欢那个女孩子什么?”
                        罗强说:“她特别优秀,学习成绩很好,也很能干。” 又停顿了许久,罗强接着又说:“我很羞愧,觉得自 己配不上别人才被拒绝的。”
                        罗强的问题已经基本上浮出了水面。也就是从那 时候开始,他觉得自己不够优秀,自己应该活得更像个 男人,要更有实力,好好学习。等到自己足够优秀了, 女孩就会真心地爱自己,就再也不用“像孩子问大人讨 糖吃”那样的难堪,去死乞白赖地追着女孩子。
                        照理说有了这种想法,罗强应该更加振作,努力学 习,按照自己的既定目标读完硕士,然后再读博士,而 且这个目标与他的求爱并不矛盾,完全可以相辅相成, 兼而得之,怎么会反而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呢?
                        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罗强学习的功利性太强,原 本单纯的学业上附加了过高的期望,期望越高,压力就 越大,压力越大心理负担就越重,压力太大就会成为一 种阻力。
                        现在要做的就是让罗强释放压力,回归到正常、轻 松的学习状态。找到原因后,我继续引导罗强去寻找 童年成长过程中的足迹。
                        “老师,我在打水漂! ”罗强突然兴奋地叫起来。
                        “哦,太好了,跟谁在一起呢?”
                        “我的小伙伴们。”
                        “那时你几岁?”
                        “我十岁。”
                        “你什么感觉?”
                        “我非常开心。”
                        找到了罗强十岁时与小伙伴们在河边玩耍、嬉闹 的开心场景,那是一个快乐的内在小孩。我告诉罗强, “你可以深深地做几个呼吸,把那种快乐保留在自己内 心的深处,很好,非常好……”
                        我抓住罗强的左手:“这是十岁的罗强”,然后又抓 住他的右手:“这是现在的罗强,请问你们彼此有什么 话要说吗?”说话间,罗强的左手欢快地“扑”向“现在 的罗强”(右手),于是两个罗强的对话开始了。
                        十岁的罗强:“小时候的你多快乐啊,没有忧虑、没 有烦恼,自由自在的。”
                        现在的罗强:“我也很向往过去的自己。”开始抚摸 着十岁的罗强(左手)。
                        十岁的罗强:“你放下不切实际的想法找回从前的 自己吧。”
                        现在的罗强:“我很想抱一抱你……”说着,罗强的 右手主动地去“抱”左手,并开始抚摸。这时我乘势引 导:“是的,十岁的罗强非常可爱,也很懂事,慢慢地十 岁的罗强在现在的罗强怀里一天一天长大了,与现在 的罗强合二为一,那个快乐的罗强进到了你的身体里, 就永驻在你的内心深处,与现在的罗强合二为一……”
                        整个催眠过程结束了。
                        罗强被唤醒后很奇怪地问:“老师这件事我真的早 就忘记了,为什么在催眠状态下又再出现了呢?”
                        罗强似乎找回了童年那种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 本真,这种单纯率真的天性正是他目前所需要的。摒 弃功利的烦恼,调整过高的期望,才能减轻心理压力, 提振学习动力,轻装上阵,以一个自然、平常的心态投 入学习。
                        通过跟踪回访,反馈过来的信息是积极的,罗强似 乎是“顿悟”了,生活恢复了正常状态,而且他感到自己 每天都精神饱满,有了正确的自我定位和前进方向了。 几个月后罗强如愿以偿地去读博士了。
                        知识吧年龄回溯的三种型态
                        催眠状态下年龄回溯有三种形态:
                        1.真性重新经历(Revivication) o此形态中,
                        被催眠当事人完全融入当时的情节,会实际再经历当 时的生活事件。例如,他回到五岁的年纪,就会用五岁 儿童幼稚的声音说话;***给他写字,他也会写出五 岁孩子天真的字。
                        2. 假性 重新经历(Pseudo-Revivication )。这 类形态的当事人会融入当时的经验中重新经历场景, 发泄当时积压的情绪,但是他的声调、语言、笔迹、思 想、观念及行为仍保持现在的样子。这是最常见的一 种型态。
                        3.旁观重新经历(Observing-Revivication )。
                        这类形态的当事人会出现过去照片及某些片断记忆的 浮光掠影,就像在看电影一样,以旁观者的角色看着过 往的经验与事件在眼前上演。NLP技巧多为此类引 导法。
                        前两种回溯的形态的特征之一是记忆增强 (hypermnesia ),或称作增强的回想(heightened recall) o 当事人能够真实地回忆起任何他所看到、听到、触碰 到、尝到、闻到的东西。只要是你身体所经历过的,年 龄回溯会将那些信息带回来。


                        IP属地:安徽32楼2019-08-10 15:57
                        回复
                            咨询聚焦镜
                          罗强的问题算不上心理障碍,只是人格发展中常 见的问题。按照弗洛伊德理论,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 中都有一些无法满足的欲望被压抑在潜意识里。潜意 识里的东西是记载着人们心理历程的黑匣子,意识层 面没有出现或是来访者没有去想的事情,并不等于没 有发生过或是完全被遗忘了。人的心理就像一棵树被 锯掉,树没有了,它的根还在,潜意识里就能看到“根”, 催眠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这个源头,原因找到了,问题的 解决就有针对性了。在催眠状态下,罗强的内在孩子 是十岁时的快乐孩子,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在小 孩。比如有些人生来都在不断谴责自己,无论外在的 条件如何变化,总觉得自己“不够好”,那是心里有一个 受伤的小孩有待治愈。在寻求治愈的过程中(在催眠 状态下),我们学习到心理学技巧,调整我们当初的错 误认知,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IP属地:安徽33楼2019-08-10 15:57
                          回复
                             十五自称意志力不佳的叶茜
                            叶茜是一位在读的博士生,她面带忧愁地坐在我 面前。
                            来此之前,叶茜已经进行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 而且先后更换了好几位心理咨询师,她认为自己的问 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于是才转到我的工作室来接受 辅导。
                            叶茜说话简明扼要,她认为自己的问题就在于,做 事没有计划,缺乏意志力,显著的特征就是拖延。有时 她又感觉自己的问题太多太乱,理不清一个头绪。
                            我注意到了她的关键词“拖延”。拖延是个不良习 惯,很多人都有,当然算不上心理出了严重问题。但是 拖延习惯,尤其是严重拖延,可能就与压力有关系了。 叶茜的压力究竟来自哪里?为什么做了多次心理咨询 都没有明显的效果?
                            我让叶茜做了一个投射测验。投射测验反映:叶 茜不太自信,渴望爱情,非常在乎别人的评价,似乎想 逃避什么,而且想法太多,做起事来常常把握不了分 寸。早年经历中并没有看出什么问题,于是我决定先 给她做一次催眠。
                            叶茜的催眠治疗原本计划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是 减压,调整基本的生活状态;第二步年龄回溯,查找问 题的根源;第三步是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进行积极的 强化和一些不良行为的消退。
                            然而,事情的进展并不像计划的那样顺利。第一 次催眠治疗后,叶茜感觉睡眠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情 绪也有所好转。还没有等进入到第二步时,叶茜突然 出现了反复,她自诉称“发生了一些很不愉快的事情, 导致接二连三的挫折,于是问题又反复了” O
                            接下来的面询中,叶茜似乎明白了自己存在哪些 问题:实验做不出来,论文无法发表,倒回去转读硕士 又不甘心,这些问题不断地困扰着她,使她进退两难。
                            根据叶茜的情况,我暂时中止了催眠治疗,针对出 现的问题,就一些不合理的认知进行了面询,给出了一 些可行性的建议。叶茜也尝试着去做了,确实也见到 了一些效果。
                            接着我们试图进行第二个步骤——查找原因。在 年龄回溯的过程中,一些场景若隐若现,进展得非常不 顺利。此后按照既定的步骤继续进行了两次催眠,原 本认为叶茜的问题应该是基本上得到解决了。但历时 四个月的时间,叶茜的问题反反复复。一旦问题出来, 叶茜就会痛哭流涕,情绪又进入了低谷,睡眠也不 好了。
                            这样频繁地反复,让我开始对叶茜的诊断和咨询 过程进行了回顾和反思。我重新将叶茜最初的投射测 验拿出来审看,发现有个问题叶茜一直在刻意回避,这 也可能是我忽略了的问题。叶茜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自 己谈了恋爱,而且彼此相处得很好,男友非常体贴自 己,给了自己很多的鼓励,让自己很受感动,她说男友 是自己生活的支柱。凭直觉,叶茜说的应该都是真话, 因为她谈起男友时就会觉得很自豪。而投射测验中叶 茜多处强调自己对爱情的渴望。
                            为什么预期的目标总是打折扣?为什么会频繁地 出现反复呢?反复的原因何在?我意识到,虽然已经 做过两次催眠,但叶茜的潜意识里还有一些问题是需 要挖掘的。
                            于是我决定接着对叶茜做催眠治疗,这次我把重 点放在她的个人情感上。很庆幸,情况果然有了新的 进展。因为一直与男友居住在一起,男友的母亲对叶 茜不是很满意,这让叶茜的内心一直很纠结。她与男 友的关系已经非同一般,通俗地说,就是只差一张结婚 证了。可是未来的婆婆却总是让她添堵,叶茜开始觉 得自己的恋爱没有安全感了,她要花去太多的时间和 精力来应付这方面的事情,这样她的学业自然就会受 到很大的影响。于是该完成的事情总是拖着没有做, 以至于事情越积越多,越积越乱,就像缠绕的死结一样 无法解开。
                            在催眠状态下,我对叶茜进行了认知的调整。我 给叶茜呈现了二八法则,建议她每天把该做的事情罗 列出来,逐个排序,分轻重缓急,按时间顺序和主次顺 序一项一项去完成。同时展望了自己运用法则后的未 来状态:顺利毕业,非常有成就感,她为自己的能力感 到骄傲和自豪……
                            这一次催眠后,叶茜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没有来工 作室。有一天我去工作室,老远就看见叶茜站在门口 等着,她打扮得很亮丽,也很知性,满脸笑容。我问她 为什么气色那么好?她高兴地告诉我,她结婚了。我 在内心真诚地为她感到高兴。


                            IP属地:安徽34楼2019-08-10 15:57
                            回复
                               知识吧拖延与压力
                              拖延是信息时代新的心理感冒,有拖延行为,不一 定表示出了严重的心理问题,但它一定是压力的表现。 研究显示,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大学生存在拖延问题,百 分之五十的学生拖延成了习惯,一般人群中,慢性拖延 问题影响着百分之二十五的成人。
                              压力原本是一个很普通的词,现在人们更多地用 它表达负面的信息。如果在有限的时间里要做的事情 很多,自然容易产生压力;但如果生活过于空闲本身也 是一种压力,因为人们会缺乏自我价值感和安全感,带 来负面的情绪和心理感受。其实,生活中适当的压力 可以成为动力,只有过度的压力才是人们前进的阻力。 拖延就是对压力的对抗。
                              咨询聚焦镜
                              这个案例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第一,房树人投 射测验虽然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测验手段,但具体操 作中也是会有偏差的,最显著的就是,被测试者潜意识 的东西未必能够全部投射出来。还有一种情况,同一 个被测试者,在不同的时间里做的投射测验,会有其共 同的部分,也会有一些前次测试未投射出来的内容。 第二,当催眠治疗中预期的目标没有达到,而且来访者 的状况经常反复时,就有必要对来访者的资料重新审
                              查和反思,因为很有可能最初的诊断不正确,或是治疗 的针对性不够。第三,涉及来访者隐私的内容,来访者 往往或缄默或有意回避,这也往往导致诊断和治疗的 偏差。这就需要心理咨询师和催眠师细心地观察,不 遗漏信息,当然也需要经验的积累


                              IP属地:安徽35楼2019-08-10 15: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