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吧 关注:110,477贴子:953,294

静坐初期姿势注意与如何克服乱想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静坐必以先止乱想养无为而入手。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静坐之初最重要的是去除后天形成的乱想杂思习惯,以达养神。。等将来有一定的定力和修养后,再试着追念觉明,否则必会损耗元气而伤神,于养生无益而有害。
身体的姿势
图一 双盘膝:少年筋骨柔软,可用此法,就是把左脚小腿架在右股上面,使左脚掌和右股略齐,再把右脚小腿牵上,架在左股上面;这时候两脚掌向上,两股 交叉,好像三角形,这叫做“双盘膝”,它的好处:是两膝盖必定紧贴坐垫上,坐的姿势自然端正,不会向前后左右歪斜。但这种双盘膝姿势,不容易学,中年以上 的人,学起来更难,不必勉强。

图二 单盘膝:坐时把左脚小腿,架在右股上面,右脚放在左股下就得了。这比双盘膝容易得多。它的缺点,是左膝盖不能够紧贴坐垫,入坐稍久,身体要向左边歪斜;只要你自已觉得歪斜,慢慢改正,也没有妨碍的。

图三 下盘法:倘若老年的人,连单盘也做不到,那就把两小腿向下面盘,也可以的。不过两膝盖都落了空,更容易歪斜,应随时注意改正

图四 平坐法:还有两腿有毛病的人,连向下盘也做不到,那就把两脚垂下平坐,两脚底平放地面也可,腿与脚掌,保持九十度直角。

初学盘腿时,入坐略为长久,必感觉两脚麻木,此时可以徐徐放开,等到不麻木时再盘;或就此起身徐行,等到第二次再坐,都可以。腿的酸胀麻痛是一定会经过的,但痛不是固定的,在不断变化中。就如世间万象,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无常)。如果有一定基础可以从麻开始坚持到麻消失结束一个打坐修整,逐渐增加时间。
静坐入门方法:
摆好静坐姿势,调整身心到安稳状态,断除外缘。
(断除外缘:对静坐以外的视听、感觉与所有干扰都放下不理,从而达到不漏耗心神。这是静坐养生基础,非常重要。)
闭眼垂帘,诚心正意,逐渐缓慢默想(念):心平、静气、松静、自然。。用身体逐一感觉体会达到一个状态再继续下一个状态,四种状态轮转进行用身体感觉调整。然后再反复从头默想身体调整,不分心乱想。这样反覆练习,久而久之,妄念自然会逐渐减少。思想完全放松安详自在。达到心安不想动。如果感觉某种状态让心非常安宁,不想动念,就停在这个状态,直接进入心无为身无为,保持住。。最后连念头都放下,达到心无为身无为状态而安住在定止的状态,如此安住定在无为处。神思不再有任何起伏漏耗。身心得养。所有缺陷损伤都会得到补充和修复。
静气:放下内在所有情绪、思绪,平静下来。平时白天活动都会有情绪和想法在身体存留,如果堆积,都会成为致病的根源。
平心:让心平静安宁。达到心安,心不安才会有各种杂念乱想。
松静:身体静定住不紧张,不再乱动散懈,做到身不动(止身行)。在身体静定的基础上,做到身体放松无为。
自然:就是没有任何后天主观意识造作,自在安然。
如果妄念再起,再从头开始默念用身体感觉状态调整。。遇有口津多的时候,可缓缓分小口咽下。
如此久而久之,就会自然返本还原。静坐入门后,会出现身体、精神各种的大的自然调整现象,逐渐各种身心不健康状态,包括头脑灵活、记忆力的改善都会出现。
对于达到无为静坐后出现各种身心修复现象,如气动、身体痒、过去记忆浮现等等。有时反而会做梦多了,这是因养神而出现的反弹,不必理会,都当作是干扰放掉。
要知道,所有现象都是因为无为才出现的修复状态,身心无为才是所有返本还原根本。。要保持自然凝定,不分心不去理会,保持无为自然状态。。否则等于破坏了身体自然修复条件和过程,反而会出现损伤。
平时闲暇,可随时随地诚心正意,做静心锻炼,都可以达到去除负面情绪和平复精神堆积,让身心自安,以安神,养气养身,不拘姿势,以利于聪明。


IP属地:北京1楼2019-08-04 18:16回复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实际上这句心经已经说明了度世间苦与静坐的方法了。
    如果很长时间都无法入门,可以用观自在的方法,来打坐。
    一旦有欲念、有执着、有杂想,必然会有苦有扰而无法自在。
    所有一切苦,都是因为取相。而所有念想杂念与妄想,都不过是乱相。
    什么是相?就如相片,有个形象有个样子、有个东西。而杂念都是在引逗自身喜欢抓取的习气而成干扰。
    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这里不宣传佛法道法,只说打坐静坐方法。。一旦涉及宗教又会升起无数执着与争执。
    争执争执,有执才有争。想要静坐需要做好道德上的戒,尽量避免。
    通过静坐,让行动来使自身受益。


    IP属地:北京2楼2019-08-04 18:28
    收起回复
      很多人都不懂得什么叫相。实际上我们的人生都是后天逐渐认识概念而成。
      人出生后逐渐有意识,小时候开始认识1、2、3这个形状,知道是数的意思,认识父母的面孔样子,知道这是自己的父母。逐渐扩而广之,知道喜怒哀乐样子,认识自然各种各样的形象(形相),并记忆知道分辨其中区别,从无到有在头脑中形成概念。
      而人生的外界多彩样相,因个人后天意识形成,有喜欢与不喜欢,有失去与获得,有感受与体验,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欲与想与贪念、嗔怒、痴迷。不断的有为而贪取追求,成为人生所做所行的业。
      家业、学业、事业、职业、创也、产业等等,所以人生就是在不断忙碌中丰富多彩,叫生活。因习气而有各种业障与执着,失去了本真。
      而这些概念显露不同特征样式颜色,也叫色相,也就是相。贪相、嗔相、痴相而形成各种各样的个人人生。
      相的根本,就如肥皂泡沫,从根本上来说,它只是由各种因缘促成短暂成型,最后呈现出的色相。细查究竟都是因缘聚会,并非是有一个独立存在、不需要因果的、独立肥皂泡这个东西。也就是肥皂泡自身是空的,是因缘聚会后而让人看到。
      心经是非常重要的指导修行的经典,思忆其中意思会是指导修行的根本。如果有可能尽量背诵下来。
      心经中说:色既是空,空即是色。
      人生所遇事物,究其根本都是因缘合成的结果,因此实质上是空的,所以说色即是空。
      而知空,如果取执着空,想要通过意念意想追求造出一个空。那么这个空也就变成一个人为造作出来的相了,所以说空既是色。
      佛经典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是这个道理。
      知道所有概念相本空,在静坐中加以应用,不取于相,知道所有相都是虚妄的,对自身对静坐没有任何意义和益处,从而懂得是诸法空相,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的道理。会让静坐修炼变得更加顺利。
      金刚经典中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静坐修炼要知道最终目标是达无为,不造作才行。所有造作执着都会给自身带来苦的体验。也不要和身体较劲,会有现世报应的。到老都会呈现出来。
      实际上静坐修炼修行,不管是从何入手开始,最终都是通过无为法回归本真,去除后天形成的各种贪、嗔、痴习气,不再受虚妄所迷惑,从而离苦获得智慧。


      IP属地:北京10楼2019-08-05 22:51
      收起回复
        初学打坐,一定要懂得打坐不是在和身体较劲、做对抗赛。
        往往初学都是人是人,打坐是打坐。。把打坐当成一个任务来完成,当成一个锻炼身体式的活动。所以很难做长久。
        这样做效果就会收效甚微。打坐应该把注意力投入到打坐中去,熟悉打坐状态,以心感受,这样才能有所体会与感悟。
        在熟悉初期收心的各自入门方法后,可以初步做到知散乱而觉察,逐渐专注一处而不随杂念干扰共舞。
        对于身体各种麻痛感觉,不再是排斥、对抗、躲避态度了,而是接受!能够坦然面对与不执着。这是非常好与重要的转变,也是心性的生机重生。
        再继续修炼记住四个字:
        ---【去欲离妄】----
        有欲必有心理挂碍,造成不安与执着,无法放下放开。
        因平时生活在各种概念世界中,虚妄是随时可能会产生与迷惑自身的。
        就如下雨时候,因噪声频谱和人声很近,略微意念加工,就可以听到好像是雨中有人说话声。这就是虚妄,看似真实,实际上是因声音头脑意念欲想共同形成的虚幻。
        这是大脑最擅长的事情,可以臆造。
        有时看到光影,很多心性不达标的人,会觉得自己修成了不得的功能了。从而打坐目的变成追求光影,而不是为了净化浊身浊心。这样颠倒,就会出现偏差甚至危险。
        所以要在打坐前提前知道目标,注意心态。。判断原则可以用是否得定来做标杆。未得定前一切好的坏的感受,都可以当作虚妄来处理,都是在对打坐者进行考验。过关才能受益。
        打坐是用来修行的,修正行为修正心性,去欲离妄,从而还原本真。。而生活中、打坐中如果追求欲与执着,就会颠倒了。坐中产生的光影形象等妄相现象,就如做梦中看到的一样虚幻不实,无法重复。因此而引发升起妄想,会造成倒退与执着。
        所以要懂得心无挂碍才是正确的,要远离颠倒梦想,才能离苦得乐,最终回归本真。
        所以真正实修打坐的人,会变得越来越真实,而不虚妄虚假。
        学打坐要先知道打坐的目标,否则就是盲从。看别人打好行装出发去美好目的地,自己听说可以获取好处,还没准备好也跟着出发,但还不清楚自己目标,一旦中途自己走路遇到情况,就会出现疑神疑鬼狐疑不定,甚至怀疑自己到底在干什么的问题。这是必然的。
        佛教修行,在佛法修行前,要懂得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有正心才能保护自己不走邪路。
        道教修行前,要懂得清净无为道理,无为而无不为。
        这无不为,不是世俗心理解的去随心所欲的任意放纵。而是说转变执着心态后,可以接受任何好坏、美丑、顺逆、赞誉毁言等,做到心无碍而自在。同时也会定功深厚后,因无为之土中培育出功德福报,那时想要成就什么事情会很顺利,甚至可以有神通福报出现。
        如果以有欲之心去求无为之果,相通过有欲执着心得到那个自己理解的可以放纵的无不为,这本就是不可能的。这样做也可能成,成就的可能就是神经病。。所有都在不断的大脑臆造幻想中生出。是非常危险与在造苦的事情。
        心不正,哪里会可能有福报功德?所有有志修行的人,都应该警惕与注意。
        在打坐前一定要记住:
        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记住目标是清净无为。
        这是航标灯,也是保护自己的法言。对于自修与修行的人,照着执行就一定终会成就,受益无量。
        祝各位同修早日解脱苦。


        IP属地:北京22楼2019-08-08 12:53
        收起回复
          打坐不是动作锻炼竞争。。这点初学者一定要明了。
          如果是动作锻炼,只要有毅力坚持下去,都可以很快做到的。
          就如国外有人练习呼吸憋气,通过锻炼可以做到十分钟分钟呼吸一次。
          但这是锻炼,是身体上的作业锻炼,都是可以达到的。而心性上的修炼并非是可以通过锻炼身体而可以得来。。
          心性才是打坐的最终目标,所有生活,所有所做,都不过是心中呈现的相。
          如果是以动作、以少有人达到的动作作为目的,那就如平时锻炼劈叉一样,是可以当作一个身体锻炼的目标。
          但从根本上来看,也是行为上在有欲,有做争强好胜的欲想或锻炼动作的欲想,乃至用来别人达不到来显示自己的心理。和打坐的真正目标目的却南辕北辙。
          因身体不可长存,强壮不可长久,也无法阻止随着年龄而老化无常衰老。所以说一切有为法,都如梦幻泡影,最终都会随因缘衰败而消逝。
          无为土中果是无法通过有为有欲不的净行而获得。
          这里不是在否定比较难做到的双盘坐动作,真正等打坐有一定基础,身心转变身体柔软后,是最稳定的坐姿。。是提醒觉知不要忘记真正可以让自己受益的打坐目标,不要因锻炼动作而忘记根本。
          平时有时间可以也通过锻炼身体,如做瑜伽动作、站桩等,让身体健康会更有利于打坐练习。不要过于消耗为度。


          IP属地:北京23楼2019-08-09 20:19
          收起回复
            对治打坐中酸、胀、麻、痛的苦方法,一般有两种:
            1、把酸胀麻痛当作是一种外缘干扰,用断除外缘方法,通过专注对外缘干扰不起心动念,专心专注所缘上来来对治。
            所有入门方法都是通过专注在一个点一个状态上,以一念专注来改变散乱、妄想、杂乱的心,让心逐渐能还原到单一、纯净、凝定。
            断除外缘。。这个断除不是需要人为增加个断除意念,那样将是在做加法,很难把握。
            是对所有专注所缘以外的事情、声音、感受、妄想、浮现回忆等等都不再感兴趣,清楚那些都是干扰入静的所在,是无意义的东西,只有专注才是自己应该做的所作业,专心不分神,从而逐渐就会忽视掉所有外缘干扰。。
            能够做到专注,不对外缘动念起心,酸胀麻痛的感受就会逐渐消失不觉知了。可以安心继续打坐。
            等到心无法耐住坐,想要起坐时候,麻痛感又会回来。。这对于做到专注来说,很容易就能达到对痛的无觉知,不需要入静就可以。
            用这样方法可以在一坐中,不让酸胀麻痛对练功有干扰。
            同样对于其他干扰,也一样可以用断除外缘专注方法,断除各种干扰。
            2、把专注所缘对象转移到最大干扰上来,用最大干扰当作打坐所缘对象。
            当无法做到不注意酸胀麻痛时候,这酸胀麻痛已经是最大的干扰打坐的缘了,可以把专注对象放在这个最大干扰上。
            通过心投入专注到酸胀麻痛中,会发现这个麻痛并非是想象那么可怕,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其有升起有衰落,有高峰有低谷。。而真正勇敢面对的时候,会发现这个麻痛感反而退缩不再那么强烈了,不再如想象的那样无法忍受,不再是一个可怕的对象。
            就如面对一个肆虐的野兽,当真正勇敢面对它时候,会发现它也会安静下来,小心审视,不再是那么猖狂无法控制。
            而专注就如一个驯兽师,对麻痛动静、任何变化都在专注中有觉知,逐渐就会发现可以驯服了,不再是打坐的干扰,这时可以回到最初入门专注所缘,继续打坐的进程。
            同样同样对于其他无法忍受的干扰,也一样可以用断除外缘专注方法,断除各种干扰。乃至生活中的无法承受,都可以用勇敢面对的专注方法来解脱。
            我们打坐的首要目标就是为了学会专注。。
            无法做到专注,等于打坐只是个形式,在打坐中却和妄想杂念共舞:
            腿怎么这么痛啊。。
            再坚持一会,我就不信坐不住。。
            再忍一会,能时间长点功夫就进步了。。
            今天真倒霉,遇到这个事情。。
            明天还需要上班,真累。。
            一会起来应该看看手机了。。
            现在时间估计应该到半小时了吧。。
            咦,怎么又走神了。。
            这样的打坐时间,和平时生活散乱状态又有什么区别呢。。
            不管是为了健康而打坐,不管是为了修行而打坐,或者为了其他目的而选择打坐。只要没有做到专注,都不会有多大效果的,最多可以作为一种休息方式。。
            过去有个打坐故事:一个老太太打坐,坐中浮现起一个记忆,大笑后的起坐:打坐真是好,不打坐还真忘记隔壁老张还欠着我钱呢。。
            这样事情确实是会在打坐中发生的,很多以前忘记的记忆,会浮现出来,甚至根本没有想到的记忆。。
            打坐是一种生活,而生活也是打坐。。有的修善,有的做恶,有的慈悲,有的自私。
            真正功夫做的好的,会发现随着打坐深入,在生活中,酒色财气都会发生,都会找你来。。如果遇事没有定心,心态、道德、戒行不过关,没有通过考验,那么打坐就会重新回到散乱,以前的功夫都回到原点而退失。
            打坐是通往安康之路,而安康之地是福报,没有去掉心中的浊污,过不了福报的门,怎么可能享受得了安康的福?


            IP属地:北京35楼2019-08-19 17:06
            收起回复
              什么叫打坐?为何静坐修行变成叫打坐?
              从古唐佛法传入以后,随着禅宗修行的盛行,逐渐把静坐修行俗称为打坐。
              这个“打”不是暴力动作,是去除的意思。
              通过在静坐中修炼,打掉散乱妄念、打掉不好习气习惯、打掉贪、嗔、痴的苦根,从而改变升华自身,走向脱离苦海的命运道路。
              在修炼期间中,身体会因修心专注而调整,逐渐由虚弱到健康到升华。。因心静、专注的变化,而身体随着天翻地覆的改变,身心相应。
              所以,打坐在现代也变成改变身体健康的修炼手段。。
              打坐入门方法有很多,古法都是通过专注在数数、观空、专心一处等方法来入门。。由于平时生活中多是处于散乱杂念中。打坐修练开始,都是通过专注一个所缘来以一念抵万念,一念代万念,最终达到一心一意,而入静入定中,脱离妄想境,也叫归真。这时才变成具有继续挖掘生命根本的种子。可以有条件在"道"路上成长发芽。。
              因全身心专注在一念上,对杂乱妄想逐渐有了抵抗能力,不再被妄想左右而让精神注意力乱跑,不再无依无靠的在妄想乱想中漂泊。
              如首帖中专注四个身心状态,来达到去除杂念妄想,让心逐渐安静下来,不再妄想杂念。
              譬如通过专注在“心平”状态上,由于是直观心的状态,很多平时有委屈、已意不畅、心有积压等,会出现长呼吸或打嗝排气等现象。。平时杂乱发现不了,因为静坐都会显现出来不好的状态,会因打坐修炼逐渐专注调整,回归正常安宁。
              选择一个自己感觉好的状态,专注耐心调整逐渐深入,最终达到一心一意,不再妄想起心动念而入静入定。。
              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改变。。就如大树的成长,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成就,是靠逐渐积累生长而来。想一口吃成胖子,这样的入门心理要避免和杜绝,否则会因急功近利行为给自己带来灾难。
              初期修炼往往会说注意损耗。。这是因为现代社会各种可以消耗精气神的东西太多,很多修炼的初学,都是年岁大虚弱或者已经患有病症的人,在养病、恢复身体期间,要注意减少平时消耗精气神的活动,戒除不良作息,逐渐积累元气恢复健康。
              而对于健康和已经恢复健康的人,打坐修炼,在本着循序渐进自然原则下,是靠增加精进力度,才能更进一步让身体改变调整的。
              否则,打坐只能作为一种短暂的休息手段,很多练了很长时间,也没有多少的改变。。
              很多都是我执太重,执着妄想中,把身体当成一个机器,错误认为精进就是在损耗。
              要知道人类人脑的开发最多也不到10%,而身体的开发可能也同样不到10%甚至更低。
              就如一个虚弱的人,手无缚鸡之力,逐渐锻炼可以拿起1斤、2斤,随着生机回复,最终恢复正常举起十几斤乃至几十斤。。
              身体本身是一个完美系统,是需要循序渐进的锻炼刺激,而逐渐自己调整成长的。。所以,打坐是靠精进的精神才能有收获。不要把身体想成固定机器,只能损耗破败。身体的生机和能量是无法想象的。
              身体就像是活的可以成长改变的容器,在自然原则下,心的专注改变会造成身体不断改造调整,乃至升华无法想象。
              哪怕平时的普通锻炼,也可让身体逐渐强壮起来。。网上有一个89岁老太太因脑血栓住院医疗后,医生让多锻炼,而逐渐通过锻炼,从卧床到身体强壮起来。。可以用家中七八十斤的大腌菜缸测滚练力,可以举起20斤粮食袋。
              所以,不要想着舒舒服服就可达到成果,这就是在妄想,更是不可能。。任何事情都是需要精进,靠行动,真正投入到实际修炼中,才能实现。
              对于打坐中酸胀麻痛,这时必须经历的过程。。痛则不通,因经脉后天阻塞不通,才会有痛的现象。
              实际上是身体正在努力去通,才会有痛的感觉。。真正坏死了就没有了任何感觉了。
              所以酸胀麻痛正是在改变中,不是坏事。而怕痛怕苦,最终倒退回不健康无可奈何才是糟糕。
              当然,初期要戒急功近利心理。。没有身体锻炼基础,或身体阳气已经成长起来,最好不要上来就双盘坐。
              否则会因腿部相互强烈重压,而造成血脉流畅阻塞,酸胀麻痛更加强烈而无法修心打坐。。反而阻碍阳气的养成,造成身体的虚耗,让身体健康退步。
              初期可以从散盘坐,逐渐增加到单盘坐,以腿部不僵硬重压阻碍血脉通行为原则。等身体阳气起来,再进行锻炼双盘坐。。自然循序渐进是贯穿打坐修炼始终。
              打坐会由粗心逐渐能够细心。。学会观照自身的变化,来灵活调整。
              所谓百日筑基,是指隔绝人世专门修行者。。现代人由于五劳七伤,需要结合平时生活的戒行,才能逐渐完全获得健康成就。
              至于有兴趣练功中出现的通经脉现象的初学者,可看已故张剑鸣老师留下的描述。从百度搜“张剑鸣 练功28年”,就可找到。


              IP属地:北京40楼2019-08-25 20:13
              回复
                回复班达拉姆: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世界。。虽然看似同生活在一个世界环境中,却实际上每一个都生活在自己的不同世界中。
                因为世界不同,所以哪怕看同一件事,都会有不同答案不同想法。
                人与人因生活世界形态不同,造成无法沟通或者误会重重。。这都是因为生活世界不同。而好沟通只是因为世界形态相近。
                所以,帮助人也同样如此真不是简单容易的事情,需要通达不同想法不同内心世界。。不是简单几句话,不是个理论,几个指导就是帮助了。
                说是帮助初学,只是在这里把古贤们已经流传下来的经典论述,再用现在更普通易懂的言语重复一遍。。再复述却很多已经偏离原意。。说的越多,离得越远。。少说为好。
                鼓励初学有正见、正思维、正念就是真帮助。打坐先正心。
                打坐修炼到一定程度,是需要阅读古人留下的经典论述,来印证自己修行,通过圣贤的经典这个指路明灯,而不会迷路。
                古圣贤、佛,都是留下经典论述,等待有缘人来看。只有有真诚去阅读才能从中获得启迪和帮助。。
                佛说:我只是个指路人,指引了通往光明的道路。。
                所谓有缘人受益。。也就是那些真正愿意投入到修炼,下决心打坐修行的人,会真正去坐去行动,克服困难把打坐当作生活,从而和修炼结缘,成为有缘。
                而有真心和实际行动后,必然也会发现生活中缘分也有变化了,会遇到很多经典和与修行有关的言辞,也会有很多的热心帮助的人。。并且遇到困难难题时,终会遇到缘分而得到解决。
                因心而变。这就是感召,不是那些什么神秘现象。。因为在这世界本来就是都存在的,用心则显现。
                也就是古人说:福祸无门,唯人自招。
                实际上有这个贴吧也就足够帮助初学了。。那么多在每天打卡坚持打坐的人,显现出坚韧、毅力、坚持精进的品行,鼓励着不断来看的初学者加入。。他们才是以行而教的老师。
                还有吧主们的辛苦和用心帮助。
                戒是针对自己的戒,行是需要自己去行。。打坐也同样如此。
                谢谢热心的班达拉姆。。
                个人修行的路还很长远,顾好自己的身口意已经很难,无力成为别人的老师。。抱歉。


                IP属地:北京44楼2019-08-26 21:04
                收起回复
                  看贴吧中大部分人都是大概知道总原则,而打坐多在靠熬炼,通过自悟调整来走出一条道路来。。但这样需要坚持和毅力。
                  实际上经典中都已经为后人指出了怎么入手进行修行的方法,指明修炼时的努力方向。。今天就妄说一下,也许蒙对了呢?
                  也可以让初学打坐的人得到启迪,不再无法短期受益,能明确入手目标,脱离打坐初期成为形式和苦熬锻炼。
                  古人把心意形容为:心猿意马。。心,就如随时不安的猿猴,一刻也不愿停歇。而意如野马。一旦意念上来,就如野马狂奔,想停都停不下来。。
                  古人把修炼比喻成锁心猿的过程。
                  打坐方法分道教和佛教两类方法。先说道教修炼入手方法:
                  道教修炼,是以修身为入手,性命双修。【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通过把身体修炼通透了,来脱离烦恼。
                  道教修练入手方法:于打坐过程中,【虚心弱念】来入手。。
                  通过弱念,把烦恼、郁闷、情绪、急躁、妄想、酸胀麻痛的感觉、念头都弱化下来。。随着弱念进行,呼吸也会自然的放缓,弱到极致将会进入龟息乃至胎息而入静。。
                  此弱非压制非用力,而是通过【不为】。
                  河上公《河上公章句》:是以圣人之治,【说圣人治国与治身同也。】虚其心,【除嗜欲,去乱烦。】实其腹,【怀道抱一守,五神也。】弱其志,【和柔谦让,不处权也。】强其骨。 【爱精重施,髓满骨坚。】
                  古人有: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
                  所有经典都是从修行角度出发的,道理在其中。哪怕说的是生活事也如此,道理都存在于生活中。所以修炼和生活是相通相关的,修炼有成者才会懂得。
                  虚心转柔,随着弱化情志情绪妄想,让心念转成轻微,所有烦恼妄想逐渐变消弱微小,最终消逝化解,立竿见影。
                  有人说修炼有化解灾祸作用,虽然夸张,但也有其道理。
                  弱即强。。五指收回来,成拳才是最强的。弓弦越退后,射出的箭才越强劲。
                  柔即刚。。水致柔而无敌。任何尖锐顽固的岩石也会被磨平。
                  通过修炼入手弱念,所有妄想杂念都逐渐微弱起来,包括酸胀麻痛感觉也同样会衰弱下来,甚至最后在觉知中消逝,而不再成为影响打坐修炼的障碍。
                  任何执念都是在不断在自己不自觉用意强化放大,而打坐入手修炼弱化心念妄想,就是在缩小它们,就如法术,让其逐渐微细消逝,自然也就化解了。
                  而这弱念过程,不是去用力强制去压下来。。而是通过【不为】,没有搅乱根源而逐渐其自然衰弱下来。
                  就如一杯混浊的水,静置不管,自然会清升浊降,逐渐清澈起来。。修炼同样如此道理。
                  道教修炼方法一般都是以意守丹田为基础。。先练弱念,让粗狂的心念意志逐渐微细下来,能达到似守非守的要求,再守,微微在修炼意守处安住。
                  【养气妄言守,降心为不为。】
                  养气妄言守,这个守不是需要用力气和用紧张身体动作强行去守。。所以叫妄言守。以【不为】来做守,似守非守的无为守。。
                  不是世俗平常守的意思。佛说众生颠倒,修炼修真中的意思往往和凡俗意思都是相反的。
                  降心为不为。要通过无为的【不为】,逐渐安然进入修炼状态。
                  锁心猿同样也不是通过压制、用力用意来达到。。而是通过无为锁来锁住心,心念一升起马上就会在无为状态中反映察觉,觉知即消。不需要动意即会消逝。
                  -----------------------------------------------------------------------
                  一般打坐的人,如果个人打坐重视通经脉,涉及到通经脉的必然是在修炼道教的方法。。
                  对于打坐有很长时间了,经脉通了一半却不上不下难受的修炼者,如果感觉迷茫,可以检查一下自己是否情志意念没有弱化下来,心没有柔下来。。往往多是因为弱没有到底、柔没有到位,从而通脉条件不足。
                  同时需要在生活中修不动气的养气功夫。
                  在生活中修德,让自身修炼心胸开阔如水一样,利万物而不争。情致愉悦恬淡。
                  当然,如果有信心者除外。因为已经找到自己的方向。
                  道教修炼方法,因文化关系非常适合一些虚弱、有病症、不健康的人。健康的人修炼更不再话下。。
                  但是,初学打坐要提前参考一个完整的功法,阅读其注意事项再修炼。。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需要有充足准备才行。
                  如果没有准备好功法,可以参考真正修炼一辈子的【张剑鸣老人】慈悲留下的功法——虚实静功。
                  里面有完整的注意事项和修炼方法和经验谈。。可作为健身与恢复健康的修炼方法。


                  IP属地:北京46楼2019-08-30 18:53
                  收起回复
                    关于【意守】
                    对于意守的意义来说,是为了减少妄想杂念。。不是为了意守什么而意守。
                    打坐意守,就如手抓沙子,越想抓的紧,却越流失的多。
                    而只有双手小心捧护,才会收获更多。
                    所以,专注意守,并非是死命去抓死命去守住不放。。【养气妄言守】
                    需有学会耐心,不怕丢失的耐心,轻微的把注意放在意守处。。不要怕丢失,这个“怕”本身就是欲念情绪,会引起精神紧张和欲想,成为静心的障碍。
                    丢失了,觉察后再找回来。耐心可服一切妄。
                    意守是没有力度的。。感觉造成思想负担,就是过。
                    【似守非守】是为度。。有负担为过。
                    如果用抓取执着方式去“守”,必然会执着出现耗气而非“养”了。
                    不单静不下来,还会因添加抓取的意欲,而杂念重重生,甚至造成各种奇怪问题。。
                    有一个打坐前辈故事:一天家中来个客人,临走时候问:你们打坐到底坐着干什么?
                    前辈回答:什么也不做。。客人摇摇头走了。
                    前辈感慨:真是隔行如隔山啊。
                    实际上本就不需做什么和动念了。。已经放下一切负担,在自在无为中安住。
                    当体会到打坐中,心放下一切的轻松,体会到有念皆苦,体会到因放下所有思想包袱,那种轻松安宁。是世间所有快乐所无法比拟的时候。
                    好不容易放下了心的所有累赘,谁还会傻着去自寻烦恼给自己增加念头杂念包袱?
                    打坐不是为了“吃苦”,而是为了放下。。当真正全部情绪念头都放下时候,一念不生而无为,转而入静入定。这个【转】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并非是去需要加意转什么。。重文字没体验,什么都是假。
                    而身体生机无时无刻都在产生却没有损耗,自然会形成内循环修复身体。。这时就会口生津液。就如干旱的大地,迎来春雨一样,会滋润干涸的身体。
                    这口中津液是人体的大补。。
                    人在小的时候,没有思想杂念损耗,遇到好吃的甚至还没吃就流出口水了。。而随年岁越大,思虑杂念损耗越重
                    ,身体衰老衰弱,反而逐渐口中津液减少。。津液为脏腑之泉。
                    口生津液是自然而生的,没达到自然无为,就无法自然而生。。所以,这打坐是否口生津液,也可以作为打坐是否正确的一个指标。。因为无法作假和用意达到。
                    无法收到打坐的益处,一个是身体不安造成心的紧张,无法放心放下。。一个是在心中用意和妄想杂念对抗,反而如风吹尘漫天,精神在紧张中无法放下。。改变身体健康就成为空话。
                    打坐的效果和通畅血脉,是所有运动所无法相比的。
                    不单是会因深度滋养身体细胞,而让皮肤细滑滋润,比同龄年轻。。从精神上必然会是轻松愉悦,少烦少恼。。是珍贵的性命双修。
                    如有上火、痘痘,一般晚上打坐半小时,第二天就可见到消减现象。这些都是小事。
                    对于医药所无法治愈的疾病,由于打坐是从根源上调整改变,而有了恢复的可能。
                    一般学打坐,一周时间就可受益,慢的最多两周。。无法受益,一个是坐姿问题,因坐姿造成了精神紧张,无法放下一切。还有就是打坐方法不正确,在用抓取方式与对抗方式和妄想杂念共舞。心在不断动中,自然无法放下一切。。所以要知意守是为了减少杂念妄想和放下,并非是为了意守而意守,也并非是抓取。
                    而用熬坐的方式打坐的人,也并不能完全说错。。需要等到熬成自然无碍时候,心才不会因身体而紧张,那时回归到放下一切,不再追求外相,才能体会到打坐的受益。


                    IP属地:北京48楼2019-09-11 17:26
                    收起回复
                      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你一定会找到一个方法;
                        如果你不想做一件事,你一定会找到一个借口。
                      做任何事都是如此。。往往人总是生活在自欺、欺人、被人欺的生活状态中,甘心的生活着。


                      IP属地:北京53楼2019-09-14 19:14
                      回复
                        【三谈意守】
                        ------------------------------------
                        心的意守的重要,是打坐的起点直到入静入定而无为前,这段时间的全部作业。。道家抽象描述世界: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修炼就是从万物重新归一过程。
                        打坐【无为】不是世俗理解的那样,不干事就是无为,作为偷懒不做业的借口。。【无为】不是松散与松懈,实际上无为是极致的凝聚。。不管是专注意守还是专注于放空放下,都是在作以有为而导无为的事。最终达到如一的真正的【无为】。
                        如果真能做到放下一切,哪怕暂时的。。心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达到了能保持一段时间,那么也就逐渐做到真正的凝聚。。这时如果有失眠、抑郁等症的人,就可能会不药而愈。
                        神凝气聚,气聚精生。意守就是为了锻炼不再神思散乱杂念丛生。。这个精并非是男性的精子的精。而是身体运行生机的无形能量质,可以叫做元气。男女漏”精“,是因为心还没有修炼到定,心动顺欲才成漏泄。。不需要懊悔,和强行不自然的强去执着。。随着修炼自然而然。逐渐就会漏的少,积累的多。等到将来整个身体充满生机,那时满则溢的时候,又是一个考验心性的关口。
                        --------------------------------
                        道德经上有句话:治大国若烹小鲜。
                        学打坐开始后,要让自己逐渐学会悟。。不要让自身拘束在各种概念、名相中,学会真而求其根本。
                        打坐修炼这个身心,如何不是象治大国?不可以当成治大国。。同样也可以用烹小鲜的道理来更加清晰的审视打坐意守状态。
                        在打坐修炼时候,如果用意过强,就如烹小鲜一样可能煎糊了,出现问题。会造成执着苦的后果。
                        如头晕脑涨、上火、呼吸局促困难、无法从强意守状态恢复、气盘头部不散等等现象。。这时就需要懂得调适,用放空自身,不注意局部方法,来逐渐消除缓解。可以用后面提到的身念处方法,很快就能恢复了。
                        所以修炼意守火过大时候。。需要学会调适,修炼过程中减少意念专注,逐渐从小火开始,以可以感觉到意守处为度。。需要锻炼耐心,去除急功近利欲心。
                        在打坐修炼时候,如果意守过于松散,那就如烹小鲜火太小,连锅都无法烧热。。因此打坐锻炼也就无法有很大的改变。
                        这松散状态,因打坐时候乱想杂念不断涌现,意识和这些干扰同舞无法分离,同样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后果现象。
                        如记忆力有所衰退,爱忘记事。这就象经常看刷手机或电脑,看新闻,信息不断刷新头脑记忆,会出现严重记忆力衰退后果,也是一样道理。。需要提起正念,用生活修方法来调适自身。
                        生活修:在生活中,不管行、走、坐、卧,意不离身,离身则回。提起正念,走路就专注正念在身体动作感觉上,工作就专注正念在身体工作动作感觉中,坐就专注正念在身体整体坐姿感觉上,卧就专注正念在身体整体卧姿感觉上。。逐渐专注力提升,记忆力也就恢复了。
                        所以修炼意守火过小时候。。如果是用放下放空的方法,就需要增加对”不为“专注力度。如果是用专注以一念代万念的方法,需要增加些专注,投入到这一念的意守中。
                        打坐过程看似静止,实际上打坐过程时候,就已经踏上了去”如一“彼岸独木桥的进程,虽坐而静,却每天都是在无声的进步着前进着。。静即是在行,动即是不动。。头脑乱想杂念动时,总是会把历程拉回起点上。
                        不断的因失误而掉下来,又不断的随时重新开始历程。磨砺练心,逐渐练就出信念,练就出脱离凡庸的眼光智慧。
                        就这样在心的不断历练中,前进着,成长着。。直到得一万事毕,到达稳定的对岸坚实的土地上,再开始超凡的历程。
                        打坐过程就像一个成就事业过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坚持的,是解决久远以及将来问题的锻炼,辅助解决身体健康。。而不是如吃快餐一样,解决一时。
                        生活中那些成就事业的人,是因为那些所谓成就事业方法书才成就的吗?不是。
                        是因为所有成就事业的人,都有坚持,都有信念,并且把信念化作长期坚持不断的行动,最终收获丰硕成果。
                        打坐同时也是成就健康过程,是需要每天坚持去做,坚持不懒惰,成为习惯,最终打坐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不管成就大小如何,最终都会让自己不再平凡。
                        哪怕贴吧中那些坚持熬腿练心的人,那些能坚持下来的的,逐渐都会有信念的萌芽产生。
                        即使有天不再熬腿了,却因已经具有心的历练,再做其他的事情,会发现都很容易,很轻松。。这就是心的历练所获得的收获。随着心的磨砺总会发光的。
                        熬腿练心并非错,也同样是一种锻炼心的方法。。只要记住最终落实是在那练心上就对了,有这个正见就会有收获。
                        -----------------------------
                        所以,如果有志想要通过打坐锻炼的人,可以来打坐贴吧开个自己打坐记录【帖子】,来开启自己的打坐路程。
                        通过每天记录,来检验自己,鞭策自己,逐渐让自己具备成就事情的素质和心态。
                        即使失败也没有什么,有了过程就一定会有所收获,知道自己到底哪里是弱点。。也许哪天又会重新迸发勇气捡起来。
                        打坐效果是如水一样,润物细无声。。当有一天突然发现眼不那么花了,突然照镜子发现皮肤比别人有光泽,突然发现活动后不再那么累疲惫了,突然发现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比同龄人更好了,突然发现身体怎么更加灵便了,对人事逐渐有了新的感悟,不再昏庸平凡,不同与过去人。。
                        总是那么偶尔在生活中不经意才能发现自身真的改变。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


                        IP属地:北京57楼2019-09-18 17:22
                        收起回复
                          回复灵一:
                          在心绪烦乱无法静心时候,默诵清静经来对治是可以的。。只要掌握一心,不乱原则就可以。
                          到现在所说的帖子,因为多是自学,现在学打坐的初学几乎没有任何概念和知识,往往直接进入打坐后,会出现很多问题。
                          从不同角度来说些打坐的道理和理解。可以知道些打坐有个大概整体概念和原则。。
                          等到迷茫时候看看,也许可以引发出思路,生出查阅古人留下的经典论述兴趣,那样就达到目的了。
                          文字所说毕竟都是片面的,无法真正说的清楚,每人因各自环境,思想理解更千差万别,也许只能对少数个别人有点帮助。。贴中有时候随说随破,看着杂乱。是为了让人不对法产生执着,不对概念、名相产生固定的片面。
                          实际上真正深入修炼时候,所有概念名相、专注、意守、凝聚、松懈、心、意等等分辨概念都要统统丢掉。
                          心中只有一念。。多念即散乱。
                          后面还会继续说。


                          IP属地:北京60楼2019-09-19 10:58
                          回复
                            【关于法2】
                            如果强说打坐干什么:【修心遣欲养神气】。。
                            修心需先调心。。把身心从生活的强迫状态,调整到平静放松状态。
                            可用首帖中的静坐方法,来调心,把身心调整到【心平气和,松静自然】状态而保持住。
                            只有心平静下来,因生活而被扭曲的心才会被矫正,长期以往身也会因心而改变。
                            心静才能觉察到细微,具备修心的条件。
                            修心,是从妄心的根源上进行改变。。需要在打坐过程中学会面对,学会接受,学会真实不
                            虚妄,学会调整,学会觉、悟,练出定力,能够自主心意,自在无为,活泼灵明,勇敢坦荡。
                            古代憨山大师在河边安居打坐,总是被潺潺流水声干扰妄念重重,“一生气”直接搬到桥上,
                            面对最强干扰打坐。。某天身心具断,进入深定中,醒来后锅内剩下的饭食都已长毛很久。
                            ---------------------------
                            如何修心?
                            心中有妄有受,就如燕子飞过平静的水面,平静水中是燕子的掠影飞过。
                            如果心觉非实,只是掠影,无常无实义,不分辨不理会,也不起驱除心,则寂然长静。。
                            如果心觉有实,有质有体,则心现燕子实有,随之而动。
                            对于打坐中的各种觉受光影、酸胀麻痛,于心同样如此。
                            古,师弟见幡动而问:是幡动还是风动?师兄答曰:【是仁者心动】!
                            【日斜风定无人扫】,【燕子衔将水际飞】。
                            如何遣欲?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
                            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
                            如何养神气?
                            断除外缘。。只有去除对外的攀缘心,才能做好养神气。
                            如何断除外缘?
                            【眼不外视。耳不外听。神不外驰。】
                            眼不外视。。闭眼垂帘。
                            耳不外听。。意守处不外听二心而分神,或者不二意而分心。
                            神不外驰。。意不离身,【神返身中气自还】。
                            【似守非守,勿忘勿助,是为意守】
                            以上虽强分说,但实只有一,而非多项多法。
                            打坐修心之所以难,是因为打坐修心是立体的综合的,而非单线的可以片面的。。
                            各个元素间相互影响相互关联,无法如1+1=2一样简单化。
                            ------------------------------------------
                            古人说: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这话一般被理解成了“诀窍”的意思。
                            实际的意义是:人的心性不同,虽读的书很多,听的很多,但真正能感受到有用
                            和有触动的,也许只有一两句话,这样的一两句话才是真正传输到了意义。。
                            同时。。如果没有读过万卷书,没有经过万卷书理的实践基础,即使别人说的天花乱坠,
                            也不见得能够真正理解一句话
                            所以,打坐初学莫去到处找所谓打坐“诀窍”妄想通用全部。。没有真正长期打坐实践体悟
                            基础,有些即使早已听过见过,也会白白错过,也无法真正理解,更谈不上感悟。
                            打坐如果有诀窍,就是:坚持、耐心。
                            打坐时间长不等于成果大。。但如果没有长时间打坐,成果是万万不可能收获的。
                            对于打坐追求效果而不得,或者没有效果而烦恼,或者打坐过程改变身体难受而烦恼的,
                            都是处于还没有明因缘,知因果的状态。
                            打坐的成效,是个人的打坐各种因缘因素修炼成熟后才显现的“相”,各因缘成熟具备才可见。。
                            因缘还没有修足,如何显现成果?
                            所以,追求打坐效果就如追求虚幻一样,不断的在时好时坏中起伏。。甚至因求虚妄效果感受
                            而压榨身体,违背自然原则,来满足欲心感觉,造成身体耗损甚至伤害。
                            【明因缘,知因果】是打坐需要懂得的智慧。。
                            【一切诸报,皆从业起。一切诸果,皆从因起。】
                            ----------------------------------
                            打坐人生: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老老实实打坐,踏踏实实做人】。


                            IP属地:北京73楼2019-10-09 11:11
                            收起回复
                              @只是-偶然:
                              如果只是咽口津液就破坏了状态,那“意守”一定是在有离身想象成分在里面。。
                              有点动静就会破坏想象状态。
                              真正“意守”状态,是整体的,兼顾身心具静的。。
                              所以略微局部调整不影响整体,吞咽口水不会破坏整体的状态的。
                              人的身体就如一座保护自身的宝城,打坐是以身为根基的。
                              不要做让心进入一个脱离现实,以想象、幻想状态屏蔽身体的感觉来打坐修炼。
                              这样打坐状态虽然可以让打坐时间长些,却是没有任何功德的。。也是偏邪之路。
                              需要找到真正的法,依法而行才比较安全。
                              就如定力。。
                              如平时生活遇到吵架,把对方想象成一个癞蛤蟆,从而心中不再生气。
                              这不是真正的定力,只是通过心法而躲开了。
                              真正的定力是圆满的,象充满正能量的容器,负面信息根本无法装进来,总是处于活泼、自在状态。不会因顺逆而受到分毫影响。
                              打坐修炼最终脱胎换骨不是没有的。。没有彻底改变换个人,所有成果都不过是虚的。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所以,打坐修炼一定不要用屏蔽去用想象、幻想来修炼来“意守”。。这是偏邪的路。更不是佛法的“观”。
                              如果继续下去,哪怕因屏蔽感觉到静,甚至撞入意识界,却因丢弃了自己的城堡,而成为一个流浪者。
                              就如一个没有成熟的瓜果,提前离开了瓜秧的营养,往往都没有好的结果。
                              只有在与身心不断调整与专注锻炼中,才能逐渐锻炼出真正的定力。
                              锻炼到身心具静时候,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所以,真正的打坐要从细微深处,逐渐察觉、断除自我的我执,断除自身潜在的行为上贪嗔痴,于根源上下功夫。
                              否则,生活中遇到点考验,什么定力都全部垮塌了,所有打坐成果,都会如沙滩上的沙雕,看似美丽,一冲就垮。
                              最终不过有颗贪图清净、贪图打坐中触乐的心。。
                              所有真正的质垢都没有去除,打坐也只是换个生活方式形态。
                              不管有没有这种状况,打坐者随时需要用智慧去反查自己。。才会升起感悟与智慧。
                              活在当下,是“真”的定力。


                              IP属地:北京83楼2019-10-11 19:0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