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学吧 关注:170贴子:1,375
  • 13回复贴,共1

鸟类今朝列传——1,穿梭密林的霓虹迷之鸟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楼主前几年由于学业繁忙无暇顾及贴吧,从现在起将不定期在这里发布鸟类学作品。
本贴是现生鸟类列传的第一篇,主要将带大家了解咬鹃这一类美丽,却不为人所知的鸟类类群。~敬请期待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8-03 11:58回复
    本贴顺序:
    1.概述
    2.分布
    3.分类地位
    4.演化关系(以及化石记录)
    5.生境以及习性
    6.繁殖生态
    7.生存现状
    8.与人类的关系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8-03 12:02
    回复
      1.概述
      大多数的咬鹃是体型中等的攀禽,包括了7属39个现生物种。体长变化幅度不大,大约位于23-37厘米之间(忽略凤尾绿咬鹃繁殖期雄性的超长尾上覆羽。它们拥有短而宽阔的喙,口裂较大。体羽质地疏松柔软,易脱落,多数种类体羽颜色异常鲜艳。初级飞羽10枚,次级飞羽显著短于初级飞羽,为短方形翼,飞行速度极快且可在空中短暂悬停,但飞行不持久且不甚喜爱飞行。尾羽12枚,甚长,凸尾型为主。咬鹃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其在所有鸟类中独有的异趾型足,一二趾向后,三四趾向前,虽外观与对趾型足无甚差异(一四趾向后,二三趾向前),但抓握能力显著不足。足短小羸弱,栖息于枝干时呈直立姿势,一般不下地活动,地面活动时行进方式尚不明确。头骨裂颚型,基翼突存在(和古颚总目一致),胸骨有4个缺刻。栖肌缺如。盲囊存在但短。
      本楼为大家展示了飞行中的铜尾美洲咬鹃和凤尾绿咬鹃,可见其翅形。红头咬鹃的足部特写。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08-09 23:29
      回复
        2.分布
        咬鹃广布于世界上的热带地区。新热带界有24个物种,亚撒哈拉非洲有3个物种,亚洲有12个物种。多栖息于热带森林中,主要是低地热带雨林,著名的凤尾绿咬鹃栖息于中美洲的云雾林中(高海拔,降水丰富,云雾缭绕的特殊森林,亚洲的红头咬鹃可见于中国南方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而其中的一种(铜尾美洲咬鹃),不但见于多类型的栖息地,甚至将分布区延伸至美国境内西南部落基山脉的寒冷高山森林。
        本楼展示了整个咬鹃科的分布图
        以及上文提到的三种咬鹃的分布图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08-10 01:09
        收起回复
          3.分类地位(演化关系)
          在2014年以前,我们对咬鹃在鸟类大家庭的位置知之甚少。由于咬鹃特化的生理构造,以及特征原始的骨骼(头骨与古颚类鸟一样保留了基翼突),且幼鸟在刚出生时,有发达的指爪用于攀缘,因此多推测咬鹃是一支很早从鸟类谱系中分化出来,没有现存近亲的原始鸟类。然而这一切随着2014年鸟类分类系统的推出而被推翻了。
          根据14年的新系统,咬鹃与其他大多数攀禽一起被归入了蜂虎型类里,这是一个被认为起源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演化支,与起源于冈瓦纳的雀型类是姐妹群,为相当衍化的今颚类,同时咬鹃目与犀鸟目和佛法僧目为姐妹群。
          而在15年的系统中,虽然该系统相比14年的系统在更为基底的类群系统关系上有不少调整,但衍化的蜂虎型类和雀型类纹丝未动。因此基本可以确信咬鹃的系统位置的确是位于蜂虎型类中,与大多数攀禽同属一个演化支,而特化原始的特征很可能是次生发生的。
          第一图为汉化版的14年系统,第二图为15年系统,相信大家不难在图上找出由白领美洲咬鹃代表的咬鹃目所处的位置。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08-23 13:39
          收起回复
            4.化石记录/演化历程
            咬鹃拥有悠久的化石记录,最早的咬鹃目化石来自于丹麦的早始新世地层中(约5400万年前),其他较为早期的化石包括德国中始新世著名的麦塞尔湖化石群(Messel,49ma ),以及法国及瑞士的渐新世地层中,也发现了一些其他的化石。如此大家不难发现,咬鹃早期的化石记录都来自于欧洲,而在咬鹃种类最为丰富的新热带界,最早的化石记录来自于更新世(2.58ma ),如此一来,该类群长期被推测实际起源于旧大陆。然而由于咬鹃是蜂虎型类的一员的事实已经得到了分子生物学的明确证明,如此一来,便得到了与化石记录完全相矛盾的结果,因为蜂虎型类被认为是起源于亚撒哈拉非洲的。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现存于非洲的两个属是科内的基底,而新大陆的类群是最为衍化的。根据分子生物学的结果,亚洲和新热带的两个亚科大约在2000-3600万年前分离。总之目前关于现存咬鹃目成员的起源,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科内关系上,新热带种类,非洲种类,亚洲种类各自为一个亚科,但美洲,亚洲亚科与非洲亚科之间的系统关系并不明确。美洲亚科中,分布于加勒比海的两个Priotelus属物种是美洲亚科的基底,而在英文中被以quetzal命名的Pharomachrus 和 Euptilotis属物种则是最为衍化的。一项2008年的研究指出,咬鹃最早到达今天的墨西哥南部与中美洲一带,并在巴拿马地峡形成后,才在一个比较新近的地质年代进入了南美洲。
            本楼为大家展示了一具咬鹃的化石
            以及非洲亚科的代表物种绿颊非洲咬鹃(Narina trogon),亚洲亚科的代表物种红头咬鹃(read- headed trogon ),加勒比海物种古巴咬鹃(cuban trogon ),最为衍化的物种之一凤尾绿咬鹃(resplendent quetzal ),以及美洲亚科的代表白领美洲咬鹃(collared trogon)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11-01 14:40
            收起回复
              5.生境以及行为习性
              正如前文略提,咬鹃可见于多种类型的郁闭型栖息地中,包括热带低地雨林,山地云雾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但事实上,许多咬鹃物种的栖息地仅限于高海拔的热带森林(即云雾林)。值得说明的是分布极为广泛的,前文提到过的铜尾美洲咬鹃和白领美洲咬鹃,前者的栖息地从哥斯达黎加的低地热带雨林一直到美国西南部落基山脉的山地森林中。而白领美洲咬鹃栖息地从墨西哥中部太平洋海岸的热带季节性降水森林延伸到亚马孙盆地,在巴西东部沿海的雨林中也有孤立的种群。总体来说,咬鹃为典型的林鸟。
              咬鹃的鸣声为多种简单的声音,包括低沉粗哑的鸣声,颤鸣声,呜咽声和急促的尖叫。声音虽然并不悦耳动听,但却拥有极强的穿透力,传播相当远的距离。
              果实和无脊椎动物构成了大多数咬鹃的主食。由于咬鹃营完全的树栖生活,其食物也都从树上获得。它们短而宽阔的喙有助于从树上摘取果实,或是杀死小动物。咬鹃在树上捕获动物性食物的过程相当有趣(也同获取果实的过程一致),它们会从栖息处起飞,在空中作短暂的悬停,然后突然飞扑过去捕获猎物。它们的动物性食物主要包括大型昆虫,大型种类还会捕食蜥蜴,蛙等。在繁殖季节,咬鹃食谱中动物性食物的比例会显著提高。
              本楼为大家展示了冬季栖息在光秃树干上的铜尾美洲咬鹃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11-02 18:44
              收起回复
                6.咬鹃是领土占有型的一夫一妻制鸟类。雄性会对其他个体的叫声做出迅速反应,并会将同一物种的其他成员甚至其他咬鹃物种从它们的筑巢地点周围赶走。雄性通过鸣叫来吸引雌性,对于凤尾绿咬鹃来说,雄性通过表演飞行来吸引雌性。在繁殖季节之前和有时在繁殖季节时,会观察到一些物种以3-12只个体组成的小群相互鸣叫和追逐,但这些小群的功能尚不清楚。
                咬鹃是洞巢鸟。鸟巢是在腐烂的木头或白蚁巢穴中挖出来的,比较特别的是堇头美洲咬鹃(violaceous trogon )在黄蜂巢穴中筑巢巢穴可以由深而向上倾斜的管道通向完全封闭的巢室,也可以是更浅的开放壁龛(从中可以看到鸟)。鸟巢是用喙挖出来的。挖巢可以由雄性单独进行,也可以由两性共同进行,筑巢的树必须足够结实,不能倒塌,但也要足够柔软,可以挖出洞穴。有人观察到它们会落在枯死的树干上,用尾巴拍打木头,大概是为了测试硬度。
                咬鹃的巢通常是无巢材的,直接在里面产下两到四个蛋。卵是圆形的,通常是有光泽的白色或浅色(浅黄色、灰色、蓝色或绿色),尽管它们会在孵化过程中变得越来越脏。雌雄双方都参与孵化(除了非洲物种黄颊咬鹃(bare-cheeked trogon ,显然雄性不参与其中),雄性每天要进行一次长时间的孵化,而雌性则在其余时间孵化孵化似乎是在最后一枚卵产下后开始的。孵化期因物种而异,通常持续16-19天。孵出的雏鸟是晚成性的,眼睛不能睁开,通体赤裸。双亲共同参与雏鸟的抚育工作。在一些山地物种中,幼鸟在一周内迅速长齐羽毛,而在一些低地物种中,如黑头美洲咬鹃(black-headed trogon ),这可能需要两倍的时间。雏鸟留巢的时长因物种而异,较小的物种通常需要16到17天,而较大的物种可能需要30天,尽管23到25天更为典型。
                本楼按顺序为大家展示了文中提到的三种咬鹃,以及堇头美洲咬鹃的巢,凤尾绿咬鹃的巢以及回巢哺育雏鸟的雄性凤尾绿咬鹃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11-02 19:10
                收起回复
                  本楼楼主有幸找到了一套金头绿咬鹃(golden -headed quetzal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的雏鸟发育过程。版权归图片上注明的原作者所有,切勿盗图用于商业用途。图片顺序按年龄排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11-02 19:12
                  收起回复
                    7.生存现状
                    咬鹃的生存状况并不算太乐观,虽然没有高度受威胁物种(濒危及以上)但在咬鹃科总计39个物种中,被评估为近危的共计10个(其中便包括著名的凤尾绿咬鹃),而蓝尾咬鹃(Javan trogon )为该科受威胁程度最高的物种,在2009年的ICUN 评估中被评为濒危等级,不过好在现在该物种已降级为易危,其余28个物种为无危。值得说明的是,咬鹃高度依赖森林栖息地,因此森林退化的问题对它们的影响可能是毁灭性的。
                    本楼展示了蓝尾咬鹃的图片以及其分布——仅限于爪哇岛西部的一小片区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11-06 08:34
                    回复
                      8.与人类的关系
                      由于咬鹃是行踪比较隐秘的鸟类,而且不太会在人类聚聚区域出现,因此多数人对它们并不太熟悉,多数物种也并不为人所熟知。唯一一种与人类文化关系密切的咬鹃便是凤尾绿咬鹃,在中美洲的美洲原住民文化中,包括玛雅(Maya ),托尔特克(Toltec ),阿兹特克(Aztec)等,它是羽蛇神(quetzacotl,中美洲文明中掌管风雨的神祗,关系是否能丰收,地位类似于中国文化中的龙)的化身,因此被视为相当神圣的鸟。而绿咬鹃的所有物种在英文中也被以quetzal 来命名。
                      本楼插一点题外话,凤尾绿咬鹃(resplendent quetzal )和凤头绿咬鹃(crested quetzal )的名称异常相似,而二者是不同的。凤头绿咬鹃雄性有发达的鼻羽而形成了一个所谓的“凤冠”,却缺乏长长的尾上覆羽,且尾羽长度在咬鹃中也比例最短。
                      本楼展示了凤头绿咬鹃的雄性,凤尾绿咬鹃雄性的尾上覆羽极致状态以及雌性凤尾绿咬鹃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9-11-06 08:43
                      回复
                        9.(临时添加)中国境内分布的咬鹃科鸟类
                        中国境内一共有三种咬鹃,分别是红头咬鹃(red-headed trogon ),橙胸咬鹃(orange-breasted trogon )与红腹咬鹃(Ward 's trogon ),全部属于Haspectes 属。红头咬鹃前文已经介绍过,在国内广布于整个长江以南的中国南方,在国外的分布包括整个中南半岛,印度东北部,以及华莱士线以西的印度尼西亚,共有10个亚种,是一种分布比较广的鸟。橙胸咬鹃为山鸟,在国内的分布仅限于云南西部与中南部,在境外分布于中南半岛以及华莱士线以西的印尼,但不出现在这些地区的低海拔平原地带。红腹咬鹃同样为典型的山鸟,但分布比较狭窄,只环绕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一片区域分布,在境内见于滇西北与藏东南。
                        本楼按顺序展示了三种咬鹃的图片以及分布(红头咬鹃的分布图前文已有,不再重复放出)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9-11-06 09:01
                        回复
                          下期预告:下一期我们将走出郁闭的密林,来到广阔而狂风呼啸的远海上,一起去加深一类大家并不陌生的大型海鸟的认识。
                          全文终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9-11-06 09:03
                          回复
                            补充一张凤尾绿咬鹃的骨骼图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9-11-13 09: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