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吧 关注:16,834贴子:454,387

【科普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帖版权由SpaceX吧,NASA吧所有
由于墙内信息不足,所以开本帖,本帖为马可破锣311原创科普贴,有错误处请各位在三楼指出,转载请经过楼主允许,再续楼过程中请勿回复,否则将会删除,续楼完成时将会告知。本帖楼主会每一周顶一次。部分信息来自百度百科,维基百科。如有问题可在二楼提问,我会及时补充,请勿在更新时抢楼!否则封禁!谢谢
不要抢楼!!请我续完楼再回复!!!


IP属地:山东1楼2019-08-02 22:12回复
    Space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
    SpaceX是由埃隆·马斯克在2002年6月创立。SpaceX开发了Falcon1和一级可重复使用的Falcon9,Falcon Heavy运载火箭,Dragon货运飞船和Crew Dragon载人飞船。SpaceX拥有Merlin系列发动机、Kestrel系列发动机和Super Draco系列发动机。目前,SpaceX正在研发BFR(Starship和Super heavy)。员工数约为6000人。


    IP属地:山东5楼2019-08-02 22:13
    收起回复
      Ariane Space(阿丽亚娜集团)
      阿丽亚娜集团(Ariane Group)是由空中客车集团(Airbus)和赛峰集团(SAFRAN)共同倡导成立的合资企业,旨在重组欧洲运载火箭行业。阿丽亚娜集团及其子公司全新的品牌形象于2017年6月19日在巴黎航展上首次进行展出亮相。
      Ariane Space的主力产品有Ariane5运载火箭,“织女星”运载火箭等。


      IP属地:山东8楼2019-08-02 22:15
      回复
        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个政府机构,负责美国的太空计划。1958年10月1日NASA正式成立,总部位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NASA的视野是 “改善这里的生命,把生命延伸到那里,在更远处找到别的生命”。目标是“理解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行星;探索宇宙,找到地球外的生命;启示我们的下一代去探索宇宙”。
        NASA被广泛认为是世界范围内太空机构的领头羊。当时所有国防部之下非军事火箭及太空计划在总统行政命令下一起归入NASA,包括正在进行的先锋计划和探险者计划,以及美国全部科学卫星计划。原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NACA)的3个实验室:兰利研究实验室、刘易斯研究实验室、艾姆斯研究实验室编入NASA,更名为兰利研究中心、刘易斯研究中心、艾姆斯研究中心。爱德华空军基地的飞行试验室改名为飞行研究中心,海军研究实验室有关先锋计划的部分划归NASA,在马里兰州组建了戈达德航天飞行研究中心。
        1960年6月接管冯·布劳恩领导的陆军弹道导弹局,在亨茨维尔组建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负责大型运载火箭的研究计划。尔后NASA还相继调整、组建了肯尼迪航天中心、约翰逊航天中心、太空飞行器中心。
        NASA已成为世界上所有航天和人类太空探险的先锋。在太空计划之外,NASA还进行长期的民用以及军用航空太空研究。


        IP属地:山东9楼2019-08-02 22:15
        回复
          Blue Origin(蓝色起源)
          蓝色起源是杰夫·贝索斯旗下的一家商业太空公司,2000年成立。2016年3月9日,蓝色起源CEO杰夫·贝佐斯宣布,将在2017年对可重复使用亚轨道航天器New Shepard进行载人测试飞行,预计将在2019年搭载付费乘客飞行。2018年7月5日,杰夫·贝索斯的太空公司蓝色起源已列出计划,“新太空”大会上公布了这个路线图。
          目前该公司的主力火箭为新谢泼德。目前正在研发新格伦。


          IP属地:山东11楼2019-08-02 22:16
          回复
            以上为各大航天机构,组织介绍,为4—18楼
            接下来在役火箭简介
            1、火箭部分发射费用统一用硬通货计算,
            2、运力全部来自官方,
            发射成功率、费用、为约数,
            3、GTO,LEO均为当地发射场最大运载能力。(重型猎鹰,猎鹰9号的回收数据指助推级陆上回收,芯级在离发射约500—1000km处回收)
            4、报价为火箭基本报价(不包括载荷额外需要),
            5、火箭直径均不算尾翼长度,不介绍火箭的第三级,只介绍LEO≥0.5t,注册机构的火箭,未入轨火箭不再说明


            IP属地:山东19楼2019-08-02 22:20
            回复
              Falcon 9(猎鹰9号)
              猎鹰9号运载火箭是中型两级入轨运载火箭,以星球大战系列中的“千年隼”和第一级拥有的9个发动机而得名。猎鹰9号已发展出5个型号:猎鹰9号1.0版(已退役)、猎鹰9号1.1版(已退役)、猎鹰9号FT(Block 3)(已退役)、猎鹰9号 Block 4(已退役)猎鹰9号 FT Block 5(现役)。
              猎鹰9号运载火箭在人类航天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它是第一枚完全于21世纪开发和设计的火箭、第一枚实现可控陆地和海上垂直着陆回收的火箭、以及第一枚实现第一级多次重复使用的火箭,此外也是美国首度由私人企业承包国家探索太空的发射工作,其低成本、多发并联、多次使用、垂直回收的设计思路深刻地影响了商业航天时代的火箭的设计,其极为低廉的发射价格也彻底改变了国际商业航天市场的格局。
              猎鹰9号运载火箭和龙飞船的组合于2008年赢得了NASA商业补给服务(CRS)的合同,在商业轨道运输服务(COTS)下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货物。做为商业乘员运输能力合同的一部分,SpaceX的猎鹰重型运载火箭基于猎鹰9号而设计。

              研发商:SpaceX
              首飞时间:2010
              国家:美利坚合众国
              高度:70m
              一级宽度:3.66m
              整流罩直径:5.2m
              质量:550t
              起飞推力:775t
              一级发动机:Merlin 1D+ *9
              二级发动机:Merlin 1D+ Vac *1
              回收运力:LEO:19t GTO:5.5t
              不回收运力:LEO:>22.8t GTO:>8.3t
              回收LEO运载比:3.5%
              不回收LEO运载比:4.2%
              起飞推重比:1.5
              发射费用:5000w(回收),<9000w(不回收)
              发射成功率:98%


              IP属地:山东20楼2019-08-02 22:21
              回复
                Falcon Heavy(重型猎鹰)
                猎鹰重型运载火箭,研发之初称为猎鹰9号重型运载火箭,是一款可重复使用超重型运载火箭。猎鹰重型运载火箭是猎鹰9号运载火箭的一个衍生构型,由一个经过强化的猎鹰9号中央芯级和两个额外的猎鹰9号第一级组成。这将能让猎鹰重型运载火箭的LEO运载能力达到63.8吨,而猎鹰9号运载火箭FT版LEO运载能力仅有22.8吨。猎鹰重型运载火箭一开始就按照载人标准设计,并具有向月球或火星发射载人任务的潜力。另外也可以发射小行星采矿所需要的重型挖掘机具,但在2018年,公司宣布FH不再执行龙飞船载人任务。
                由于猎鹰重型运载火箭的蓝本——猎鹰9号运载火箭——设计上的不断演进以及处理长期积压订单的压力,它的首次发射日期在过去几年中也屡次推迟。北美东部时间2018年2月6日下午3:45,重型猎鹰首飞成功。首次发射中携带的有效载荷为埃隆·马斯克的特斯拉Roadster跑车。这枚火箭是土星五号退役之后,当前世界最大推力的运载火箭。

                研发商:SpaceX
                首飞时间:2018
                国家:美利坚合众国
                高度:70m
                一级宽度:3.66 *3m
                整流罩直径:5.2m
                质量:1420t
                起飞推力:2327t
                一级发动机:Merlin 1D+ *27
                二级发动机:Merlin 1D+ Vac *1
                回收运力:LEO:30t GTO:9t
                不回收运力:LEO:>63.8t GTO:>26.7t
                回收LEO运载比:2.1%
                不回收LEO运载比:4.5%
                起飞推重比:1.64
                发射费用:9000w(回收),<15000w(不回收)
                发射成功率:100%


                IP属地:山东21楼2019-08-02 22:22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6楼2019-08-02 23:41
                  回复
                    辛苦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8楼2019-08-03 06:42
                    回复
                      真的是良心贴,应有尽有一应俱全嗷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9楼2019-08-03 09:39
                      回复
                        慢慢看


                        IP属地:江西来自iPhone客户端62楼2019-08-03 14:08
                        回复
                          这个小吧不错,赞一个


                          IP属地:陕西65楼2019-08-04 10:39
                          回复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84楼2019-08-05 04:48
                            收起回复
                              极轨卫星运载火箭(英语:Polar Satellite Launch Vehicle,PSLV)是由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所研发制造的可抛弃式运载火箭,开发的目的是将印度自行研发的印度遥感卫星(英语:Indian Remote Sensing)(制图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和开发商用卫星发射市场.除了像遥感卫星这些大型卫星外,极轨卫星运载火箭也能将小型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用途
                              中型运载火箭
                              制造商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
                              制造国家
                              印度
                              高度
                              44 米
                              直径
                              2.8 米
                              质量
                              294,000 公斤
                              级数
                              4级
                              有效载荷-
                              近地轨道
                              3,250 公斤
                              有效载荷-SSO
                              1,600千克(3,500英磅)
                              有效载荷-GTO
                              1,410千克(3,110英磅)
                              成本
                              2100万美元
                              现况
                              现役
                              首次发射
                              1993年9月20日
                              助推器 (Stage 0)
                              数量
                              6枚
                              发动机
                              1 固态发动机
                              单发动机推力
                              645-677千牛顿/枚(XL:720千牛顿/枚)
                              比冲
                              262 秒
                              推进时间
                              44 秒(XL:49秒)
                              燃料
                              HTPB(固态火箭发动机)
                              第一级
                              发动机
                              1 固态发动机
                              推力
                              4,860 千牛顿
                              比冲
                              269 秒
                              推进时间
                              105 秒
                              燃料
                              HTPB(固态火箭发动机)
                              第二级
                              发动机
                              1 颗Vikas发动机
                              推力
                              725 千牛顿
                              比冲
                              293 秒
                              推进时间
                              158 秒
                              燃料
                              四氧化二氮/联氨
                              第三级
                              发动机
                              1 固态发动机
                              推力
                              328 千牛顿
                              比冲
                              294 秒
                              推进时间
                              83 秒
                              燃料
                              固态火箭发动机
                              第四级
                              发动机
                              2颗液态发动机
                              推力
                              14 千牛顿
                              比冲
                              308 秒
                              推进时间
                              425 秒
                              燃料
                              四氧化二氮/联氨
                              2016年6月22日,印度成功进行任务代号为PSLV-C34的卫星发射任务,将二十颗包括制图卫星-2C(英语:Cartosat-2C)和美国、德国等国的卫星送入轨道,成功更新了印度在2008年所创造的一箭十星纪录,并与中国于2015年9月20日创造的纪录持平。2017年2月15日,印度成功进行代号为PSLV-C37的卫星发射任务,将达104颗的卫星送入轨道,超越俄罗斯在2014年所创造的37颗纪录,成为世界纪录以来最多。
                              直至2016年9月26日,印度太空研究组织(ISRO)已经成功透过极轨卫星运载火箭将79颗分别属于包括加拿大、印尼、新加坡、英国、美国、日本、欧盟等国或组织的卫星送入轨道。在一系列发射任务中,比较著名的发射任务是PSLV-C11(月船1号)和PSLV-C25(火星轨道探测器)。
                              PSLV-G
                              PSLV-G是PSLV的标准版本,具有四节用于交替使用的固体和液体推进系统和六支捆绑式助推器。该型火箭目前仍在服役中,并有能力进入太阳同步轨道622公里。
                              PSLV-CA
                              PSLV-CA(PSLV-Core Alone)是极轨卫星运载火箭的首个衍生版本,于2007年4月23日首先试射,不过该型版本并不具备四节推动和六支捆绑式助推器。在第一节中两个侧倾控制和两个第一节电机推力推制仍然存在。与标准版本相比,CA的第四节具有400公斤的推进剂,有能力进入太阳同步轨道622公里。
                              PSLV-XL
                              PSLV-XL是标准版本的增强型,具备了更强大的运载能力和配置了捆绑式助推器。在升空时,PSLV-XL重约320吨,火箭亦捆绑了大型助助推器(PSOM-XL)以实现更高而有效的载荷能力。而该大型助推器直径约1米,长约13.5米,并且配置了12吨的固体推进剂而不是标准型的9吨。在2005年12月29日,印度太空研究组织成功进行了捆绑了助推器的PSLV改良版本。其后在2008年10月22日,代号为PSLV-C11的卫星发射任务是PSLV-XL首次发射试验,也是印度首次进行的月球人造卫星发射任务。该改良版本的有效载荷能力为1,800公斤,而其他的改良版本只有1,600公斤。同时,2011年7月15日代号为PSLV-C17和2012年4月26日代号为PSLV-C19的卫星发射任务也是PSLV-XL为数不多的比较重要的任务之一。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90楼2019-08-09 17:0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