盔甲吧 关注:43,376贴子:727,547

回复:中国古代兽吞及凤翅的一种可能制作方法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趁皮革仍然湿软,用钝的刀具在皮革上细压细刻,将细节雕出。




IP属地:中国澳门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9-08-03 10:42
回复
    干透后,上色, (制兽吞时还要上防水漆,以防遇水变形),也可镶嵌、粘帖其它附件(毛发,琉璃眼珠等),或用锋利的刻刀继续细雕花纹,之后制品完成。




    IP属地:中国澳门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9-08-03 10:50
    回复
      上述湿法皮塑制成的兽吞,底部会是空心的,与金属铠甲还不能无缝衔接,而古代各种兽吞的形象都显示其极厚。因此,金属铠甲也必须用作兽吞底层的阳模,用另一块湿皮革压在金属铠甲 (如有尖锥的山文形连环锁子甲,可参考我和 @贴吧用户_068QE55 的复原铠甲),制成类似盛鸡蛋的纸托形状的底层。然后再将艺术加工的兽吞表层和(蛋托)底层,用煮融的动物皮胶加动物毛发填充,粘合成一整块兽吞。之后的成品,将会和历史上的兽吞一样,和金属甲片无缝结合,连成一体。之所以我建议填充物用动物毛发,是因为它们和皮革及煮融的皮胶一样,都是角化的蛋白蛋,粘合时更能兼容,使用时脱胶机会比用植物纤维(棉花、布等)会小。
      通过水温控制,皮革部分湿水塑形部分保持干燥,唐代的全短袖包裹型兽吞(肩膊外侧兽首顶部硬,腋下兽颚软)就能制出,上臂甲、肩吞和掩膊一体及巨型腹吞也能造出,而且是外皮革内金属甲,复合装甲,防护力一流。由于皮革硬度能隨工艺可控,用在什么部位要硬,什么部位要软,都可完全掌握。


      IP属地:中国澳门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9-08-03 11:17
      回复
        唐代建中三年彩塑造像,头盔前上沿包边为皮革红色,与身甲皮甲吊带红色一致,金属甲片附的金箔(粉)已脱落,但凤翅却有蓝彩及羽毛,很显然原作者想表达的是凤翅为非金属饰物。



        IP属地:中国澳门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9-08-03 12:08
        收起回复
          中国古代头盔的制作方式有多种,现时单纯将头盔前上沿包边及凤翅用金属造成一体,多有不妥。而且用皮革湿模制法,金属盔的皮革包边及盔底的内衬和顿项可以一体成形,成为金属盔体下的另一皮盔,可以形成悬挂状态,类似现代的工地用安全帽盔体和内衬间中空,可防钝击。


          IP属地:中国澳门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9-08-03 12:20
          回复
            湿法皮塑,在远古时人类已掌握,而且是欧洲及亚洲各民族制作皮甲的重要工艺(如8楼所示罗马皮制肌肉甲)。本身其已是制甲工艺,用其来制作铠甲配件的兽吞,是顺其自然,是铠甲发展史必然经历过的一步。


            IP属地:中国澳门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19-08-03 12:28
            回复
              煮制过的皮革,硬度可以走到极端。其实日常生活中大家都能见到的,只是你没有留意罢了。女人补身用的阿胶,就是煮制过了头的驴皮,硬到梆梆脆,到药店买少量,只能拿一块出来用锤子敲碎给你。另外,大家吃湖南菜,干锅带皮牛肉或干锅爽口牛皮,留一块牛皮,拿到大太阳下晒干,由于有油煮过,那硬度和韧性会吓死你。
              另外,古代的皮革制品并不限于牛皮的。耕牛受保护,不能乱杀,但古人也要吃肉,羊皮猪皮狗皮及各种狩猎所得兽皮也是皮甲制品选项,沿海地区还可以出海捕钓到较大的鱼类,鱼皮也是选项。
              各位钻研中国古代铠甲,要将目光放得宽一点,经常先入为主,不是太好。


              IP属地:中国澳门来自Android客户端42楼2019-08-03 15:16
              回复
                除了兽吞和凤翅,兽首头盔也可以用此法, 也可用温陈华吧主的多层布制粘结。总之,古代盔甲制作,是尽量避免死重的,能用复合材料的话当然就会用。另外,我第5楼发的宋代头盔,是有吊钩的,折叠型顿项。
                之前有吧友说中国古代盔甲是朴素为主,没有花巧的装饰,这是不对的。宋代的武士盔,顶上还有花呢。


                IP属地:中国澳门来自Android客户端44楼2019-08-03 19:18
                回复
                  噢,补一张图,兽吞的眼睛是可以镶琉璃球或宝石的,国内很多天王造像的眼睛也是一样,但历史原因,很多都被挖走盗取了。大家把下面这幅图放大,就可以见到肩吞的眼珠子被挖掉了,腹吞也一样。


                  IP属地:中国澳门来自Android客户端50楼2019-08-05 00:14
                  回复
                    不错,两幅图的出处是哪里?


                    IP属地:中国澳门来自Android客户端54楼2019-10-22 22:40
                    收起回复
                      58楼的故宫藏明代关帝像,采用的是与肩吞一体的披膊,大概率是皮革制,下藏金属甲片,以保护锁骨部位。这种穿戴方式,由于有皮革隔开底甲片及前胸甲,所以不需要再在披膊及前胸甲之间穿罩衣。
                      而我在3楼及4楼所引用的明代天王,披膊及前胸甲间有罩衣,所以两腋有短袖衣物露出,而不单纯是宗教造像常用的飘带。
                      宋代《武经总要》对披膊等的描述是合理正确的。胸甲是和板甲衣的plackart结构一样,由下罩上,盖住披膊。
                      @wolflance 的这个贴子,有非常好的解答。
                      http://tieba.baidu.com/p/6207630506?share=9105&fr=share&see_lz=0&sfc=copy&client_type=2&client_version=10.3.8.41&st=1580742111&unique=866DBC9A47AA5911A6F2DDA6DEC0FEFC


                      IP属地:中国澳门来自Android客户端65楼2020-02-03 23:22
                      回复
                        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鱼皮制箭袋。


                        IP属地:中国澳门来自Android客户端66楼2020-05-19 11:25
                        收起回复
                          蒙古襲來繪詞(日语:蒙古襲来絵詞/もうこしゅうらいえことば Mōko Shūrai Ekotoba),是日本十三世纪捲軸畫,配有文字描述蒙日戰爭。畫中主角是肥後國豪族菊池氏部下竹崎季長,因此亦稱竹崎季長繪詞。以前是皇家藏品。
                          這繪詞是他個人功绩的記錄。現有两版本,正本由宮内廳藏於東京都千代田区皇居東御苑内的三之丸尚藏館。臨摹本藏在九州國立博物館。
                          以下為原畫的元軍戰將特寫,請大家留意其佩戴的鳳翅盔!!!
                          對比倭軍戰將的頭盔,由於竹崎季長親身參與了戰爭,所以兩軍戰將頭盔都是用了寫實畫法。元軍戰將頭盔上的鳳翅,軟而隨風飄逸,很明顯,是由真的羽毛製成。
                          如果竹崎季長沒有見過實物,他的畫一定會如多數甲友一樣,將鳳翅腦補成與頭盔成一體的純金屬制品。



                          IP属地:中国澳门来自Android客户端68楼2020-06-13 22:27
                          回复
                            明孝陵的守墓武士像,给胡扯腹吞不存在以及中国古代铠甲腹部不能附加大型佩件的人当头一棒。


                            IP属地:中国澳门来自Android客户端69楼2020-06-14 01:59
                            回复
                              补充一下,23楼的凤翅天王彩塑,来自五台山南禅寺,官方考证是出自 公元782年 ,是唐朝中期,当时是唐德宗李适在位,年号为建中。这个造像及同一大殿中的另一天王造像的全身铠甲构型,完全有别于宋代,与五代也有点不同。


                              IP属地:中国澳门来自Android客户端70楼2020-07-30 04: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