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年1月-5月地点:九顶山自然保护区两只野生乖萌“滚滚”出镜四川绵竹!疑为母子同框
来源:红星新闻
在四川绵竹市广济镇三江村大山深处,峰峦叠嶂,郁郁葱葱,两只可爱的野生大熊猫出现在红外相机的镜头里。只见其中一只露出了肥硕的屁股,在连片的竹林中悠然散步;另一只则紧随其后,步伐稳健,憨态可掬的模样惹人怜爱。5月21日,绵竹市自然资源局发布近期红外相机拍摄到的野生大熊猫视频。
绵竹境内再现大熊猫踪迹
‖喜悦发现‖
野生大熊猫同框 猜测为“母子”“随着绵竹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已经连续三年拍到了野生大熊猫,并且首次拍到两只熊猫同框画面。”绵竹市自然资源局相关人员介绍,四川九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绵竹管理站从取回的40台红外相机里,有10台拍摄到了野生活体大熊猫的活动影像。平均相距约2-3公里,最低海拨是2400米,最高海拨是3000米。其中最早拍摄到大熊猫的时间为2020年5月15日,最后拍摄到的时间为2021年2月11日,多个镜头真实记录了大熊猫原生态的生活。
5月17日,九顶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绵竹站站长廖亮正对红外相机拍摄到的大熊猫视频、照片进行分析整理。说起首次拍摄到两只熊猫同框,他掩饰不住喜悦的心情。“4月是大熊猫交配求偶的时节,多只熊猫出现情况比较常见。照片里这两只熊猫体型相差较大,我们猜测可能是母子关系。”

两只野生大熊猫同框
廖亮介绍,这次拍摄到的图片和视频角度多、时间长,更多地反映了大熊猫野外生活习性,从侧面反映出绵竹生态环境良好,熊猫种群在有效繁衍和发展。
一段红外相机拍摄于2021年1月6日的影像画面里,银装素裹的大山深处,一只屁股和后背上粘有雪花的野生大熊猫,沿着山间小路漫步前行。中途,大熊猫停下脚步左右观望,随后摇头晃脑地将脸埋进雪地里,愉快地玩耍起来。而在另一段影像中,一只圆滚滚的大熊猫扭着屁股,走到相机前用鼻子嗅来嗅去,煞是可爱。
这些视频和图片全方位地拍摄到大熊猫的实体身影,为加强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
“目前九顶山自然保护区安装投放了40台红外相机,为了拍摄更多影像资料,我们采取了网格化监测模式。”廖亮介绍,本次监测共拍摄视频6480段,照片14513张。拍摄到大熊猫、金丝猴、牛羚、林麝4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喉貂、黑熊、红腹角雉、斑羚、藏酋猴、血雉、豹猫7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以及其它野生动物。其中金丝猴、林麝等动物活动频繁,充分证实绵竹境内物种的多样性。
‖弥足珍贵‖
用时7天6夜取回40台相机影像“我们上山的时候,发现沿途有不少熊猫粪便以及被啃食过的竹子,当时就猜测红外相机里可能有再次捕捉到野生大熊猫的画面。”说起此次取回影像的经历,三江村6组村民小组长徐铭打开了话匣子。
5月6日早上5点30分,天刚灰蒙蒙亮,徐铭与当地三名管护站工作人员就出了门。由于山路崎岖,荆棘密布,几人放慢脚步,利用手中的砍刀开辟出了一条临时通道。
“红外相机放置的位置最高海拔在3000米以上,要取回40台相机里拍摄的影像资料,难度可想而知。”夜幕降临,徐铭和同行人员在山间搭起了临时帐篷。山里天气多变,几人休息不到3个小时,雨水就像断了线的珠子“哗哗”落下。帐篷里漫进雨水,大家只能依偎在角落休息。
7日早上6点,徐铭一行强撑着困意,继续上山赶路。面对前方峭壁,脚下悬崖,几人手脚并用,艰难前行,有时还要借用绳索攀爬。“虽然上山很累,但在沿路看到熊猫粪便时,我们浑身充满了动力。”
5月9日早上,历时三天三夜,徐铭一行取回了40张红外相机影像资料。仔细翻看时,他意外发现了两只熊猫同框照片。

绵竹境内再现大熊猫踪迹
我们原本半年上山取一次红外相机影像资料,但去年受汛期影响,没能上山。没想到一年后,竟然拍摄到了这么珍贵的画面,真的太惊喜了。”5月13日早上9点,徐铭下山后,第一时间来到绵竹市自然资源局,将手中的影像资料交给了廖亮。
据悉,近年来,绵竹市持续开展生态监测,科学掌握区域物种的时空动态,为科学有效地保护管理提供了科学支撑,展现了保护成效。
2019年9月29日,大熊猫国际生态旅游节在成都开幕,多部门签署协议,将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区域绵竹市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创新示范区。该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60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人民币100亿元。
另外,“中国熊猫谷”已启动建设。据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分局消息,2020年确定了“中国熊猫谷”征地范围初步方案,计划2021年开工,2023年竣工,2024年完成对外营运。
周韵 红星新闻记者 王明平 图片、视频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于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