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来讨论历史或历史人物的千万不要带着幸存者偏见和成王败寇史观来读史。站在失败者注定错误的角度和立场去解读本身就是对他的不公平也是对真实历史的不负责任,当然我并不是要说最终失败和项羽本身无半点关系,但我想说的是大家不要带着一种项羽注定失败的思维去解读他这个历史人物。当时他并不是一个人,而且自己势力方面的记载太少真的不能因此就下结论这个人怎么样怎么样了,一个人不可能无缘无故做出某个决定,所以就要根据当时的局势和背景去分析这个人做某件事的动机和原因。史书记载了很多事情,但带给我们的都是只有结果没有原因,所以后世人就是要去分析理论,项羽为何不在鸿门宴上杀刘邦?为何不在关中称帝?为何分封十八路诸侯?这些史书本来就是只给大家结果没有原因。而且项王最终失败是有很多因素导致的,失败的原因也很复杂,而现在本就是对项羽的评价,对项羽的研究陷入了一种削足适履的怪圈里。先知晓他一定失败,再去找他失败的原因而丝毫不管当时所处的局势与背景,于是不管项羽做什么,他总归是要失败的。这就是大部分人读史的立场和角度。本身带有偏见和不足以证明事实的观点也有很多被后世解读考证之类的推翻。就像楼主曾经说过的史书的记载是筛选的结果,没有给我们呈现筛选过程,盲信史书就会犯幸存者偏见错误。史书最后保留的情节,一方来自作者的见识局限,一方来自编史的政治环境,受这两方面影响任何史书都不会反映真相。人无完人,中国是史官文化,历史需要多方求证 史料也只能看读的人怎么读了,我很认同。探讨历史最好都能大致了解过后结合各方面因素来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盲信史书表面文字的其实根本就看不懂真正的历史。人云亦云的大众误读我极其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