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吧 关注:648,922贴子:30,651,697

回复:【长帖带图】【六边战士——马龙如何对抗反手优势球员】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示例2: 9:8马龙发正手短不转,雨果拧拉失误,马龙拿到局点
失误


IP属地:江苏40楼2019-05-18 13:57
回复
    示例3:马龙7:4领先发正手短不转,梁靖崑试图拧拉正手,失误(可以看到转不转拧拉斜线失误率很高,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对手大多只拧拉马龙反手的原因)


    IP属地:江苏41楼2019-05-18 14:00
    收起回复
      发现居然加精了,感谢吧主@小小天台人🌈


      IP属地:江苏42楼2019-05-18 14:01
      回复
        3、偷袭急长球,直接得分或迫使对方回球偏高出机会。
        在现今运动员中,马龙或许是在比赛中急长球发的最多的了。特别是在面对接发球习惯于拧拉的选手时,急长球往往能得到不错的效果:拧拉要出质量,就需要脚下“提前到位”,而若站位离台稍远,在面对短球时脚下都可能到位较慢,因此我们看到善于拧拉的选手站位离台很近,重心前压。这样面对急长球偷袭时就容易因来不及向后让出空间而拉球失误或回球弧线偏高,为马龙下一板的抢攻提供机会。马龙不仅常在9:9等关键球时偷袭长球直接得分,还经常在连续发几个短球、对方站位靠近台子后,出其不意地发长球,以破坏对方的站位。
        总结:急长球偷袭的成功需要发球迷惑性较好,且关键在“急”字,并不特别注重旋转的强弱。由于旋转较弱,对于对手而言也是个很好的进攻机会,在今年的亚洲杯决赛马龙对樊振东及世乒赛马龙对梁靖崑时,都能看到对手对马龙的急长发球有所准备,直接侧身冲死马龙的发球。然而,得益于马龙发球较强的迷惑性,这个战术还是能屡屡成功。同时我们也看到,马龙即使在发球被冲之后,仍然敢于发长球,有时甚至连续发长球,利用反心理而得分。


        IP属地:江苏43楼2019-05-18 17:07
        收起回复
          示例1:马龙vs樊振东,15年世界杯第四局8:8关键球,马龙偷袭长球后侧身冲反手


          IP属地:江苏44楼2019-05-18 17:10
          收起回复
            示例2:马龙偷袭急长球后,见樊振东已在反手位准备侧身相持,于是侧身变正手位直线


            IP属地:江苏46楼2019-05-18 17:14
            回复
              示例3:马龙连续偷袭长球。马龙偷袭长球的目的不仅仅只是为了得分,更重要的是为了破坏对方接发球的站位,因此在比赛中马龙常常偷袭长球



              IP属地:江苏47楼2019-05-18 17:28
              收起回复
                4、发侧下短球至反手小三角区域,使对方拧拉至反手位后侧身反拉直线。
                这个战术在关键时刻常常奏效,经典案例如15年世界杯决赛(马龙VS樊振东)第四局9:8马龙使用此套路拿到赛点、17年世乒赛决赛(马龙VS樊振东)第七局决胜局11:10冠军点马龙使用此套路拿下比赛,以及19年世乒赛决赛(马龙VS法尔克)第五局9:5马龙使用此套路拿到冠军点。拆解这个发球:①下旋的目的是降低对方拧拉起板的质量和速度(相对而言),从而为自己的侧身争取时间,其次,得益于马龙超强的台内控制实力,对方通常不会选择摆短(当然一般摆短马龙也有反应时间回摆)②侧旋的加入及发球至反手近网小三角,客观上也同样考验着对手摆短的功夫,并使得拧拉直线变得几乎不可能,主要回球线路便是马龙的反手位,从而马龙可以放心的侧身拉直线,对方也由于在反手位拧拉后来不及扑至正手位而使这一球成功率极高(粗略感觉面对不同对手,这一球的得分率仍能在九成以上)。而17年世乒赛第七局10:9的那个球同样需要我们关注,马龙发球至类似位置后侧身反拉,回球樊振东中路偏反手位,虽然这个球最终由于樊振东的超强相持实力而丢分,但这同样给对手造成了影响:首先对方在下次面对同一球时会习惯性在反手位等候相持,而侧身直线变得更有突然性,其次对方会忌惮马龙的反拉斜线这一板球,使得对方的注意力需要兼顾左右半台、进一步降低对方的反应时间。


                IP属地:江苏56楼2019-05-18 20:03
                回复
                  示例1:15年世界杯第四局9:8,马龙第二个发球,成功拿到赛点


                  IP属地:江苏57楼2019-05-18 20:06
                  回复
                    示例2: 17年世乒赛第二个赛点,成功拿下


                    IP属地:江苏58楼2019-05-18 20:07
                    收起回复
                      示例3: 19年世乒赛第五局9:8,马龙使用该战术拿到赛点


                      IP属地:江苏59楼2019-05-18 20:10
                      收起回复
                        在比赛中马龙偶尔也会采取此发球的变式套路:在17年全运会男单决赛第五局8:7时,马龙接发球快搓樊振东反手小三角,然后侧身冲直线,与前面的发球套路如出一辙。


                        IP属地:江苏60楼2019-05-18 20:22
                        收起回复
                          示例4:马龙发球至反手小三角后,侧身反拉对方中路,使得该套战术线路更活,增大对手判断回球的难度


                          IP属地:江苏64楼2019-05-18 20:50
                          收起回复
                            值得注意的是在19年马龙对樊振东的亚洲杯决赛及马龙世乒赛对阵梁靖崑时,大小胖均已对这个球有了一定准备,在接发球时出现了侧拧的方式,回球至马龙的中路稍偏正手位,但这样仍只能将落点控制在中路附近,使得马龙有时间回球,从而进入相持。
                            这个发球是在考验习惯使用反手拧拉的选手的反应,目前来看,即使是大小胖已经开始有意识地侧拧中路,但在关键比分或者是突然面对这个发球时,其习惯线路仍然是拧拉斜线,从而为马龙反拉提供机会。



                            IP属地:江苏68楼2019-05-18 21:17
                            收起回复
                              总结:马龙面对反手拧拉实力较强的选手时经常使用此套路,充分体现了他超强的反拉实力。并且马龙常常在变换发球落点时,前一球发至正手短,后一球发球至反手小三角,使对手失位而拧拉失误,并达到打乱对手站位及重心的目的。


                              IP属地:江苏70楼2019-05-18 21: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