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翁星团征服战——卫城较量】
在巴瑟格主城,贵族临时委员会休整了部队,并补充了兵员。克伦军在激战之后也是十分疲惫,持续数天的会战虽然打败了巴瑟格人,却同样令胜利者精疲力竭,他们恢复组织的速度比费里斯伯爵预计得要慢许多。当希姆元帅抵达前线后,克伦军队的指挥权再次回到了这位王储手中。
与费里斯进行密谋后,希姆随后对军中一些他认为不合适的将领进行撤换。与阿盖王国时期便跟随希尔一世征战的老将相比,希姆更青睐手下的亲信。他转而提拔了一批年轻有为的军官进入各旅担任要职。在之前作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指挥官,如罗杰斯和阿伽门农,也纷纷被委以重任。此外,与希姆一同抵达巴瑟格的还有一支此前驻防在卡廷斯的步兵旅。算上援军后,克伦军的总兵力达到了40000余人。根据希姆的方案,费里斯指挥的10000人将进行其未竟的计划——围困巴瑟格卫城,3支步兵旅分别驻扎在卫城南面及东南部,罗杰斯则率领5000名步兵负责北部谷地的防御。
与此同时,巴瑟格指挥官波利也在准备下一步行动。他向被困在卫城的泽姆发去电报,要求卫城守军在作战时牵制尽可能多的克伦部队。卫城的防御十分坚固,克伦人始终不能攻克那里。这令希姆如芒在背,因为卫城不仅能够保证要塞内的巴瑟格军不被歼灭,甚至还能够在两军激战正酣的时候派出军队袭击敌人。泽姆在南部着陆场战败之后试图突围,但还是被击败了。由于巴瑟格军的配合并不默契,克伦军成功利用这一点,使得巴瑟格军不能发挥这个“楔子”的全部功效。在正面战场,波利派遣了一支10000人的部队攻打卫城南面,另一支5000人的部队攻击卫城东南部,以期牵制和迷惑克伦军;而自己则亲率主力部队在北部发动主攻。在卫城以南,希姆集合了绝大部分的士兵,而罗杰斯部却兵力薄弱,根本不是巴瑟格军主力的对手。如果波利的15000人能够牵制克伦军足够长的时间,那么他就能一举把克伦军包围并挤压到卫城附近。可是克伦军此时的总兵力并不少于巴瑟格军,而且还是内线作战,如果能够及时调动反击的话,那巴瑟格军就难以取得优势。
效果:克伦王国希姆元帅(王储☆☆☆)隐藏状态消失;克伦军队驻地变动
在巴瑟格主城,贵族临时委员会休整了部队,并补充了兵员。克伦军在激战之后也是十分疲惫,持续数天的会战虽然打败了巴瑟格人,却同样令胜利者精疲力竭,他们恢复组织的速度比费里斯伯爵预计得要慢许多。当希姆元帅抵达前线后,克伦军队的指挥权再次回到了这位王储手中。
与费里斯进行密谋后,希姆随后对军中一些他认为不合适的将领进行撤换。与阿盖王国时期便跟随希尔一世征战的老将相比,希姆更青睐手下的亲信。他转而提拔了一批年轻有为的军官进入各旅担任要职。在之前作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指挥官,如罗杰斯和阿伽门农,也纷纷被委以重任。此外,与希姆一同抵达巴瑟格的还有一支此前驻防在卡廷斯的步兵旅。算上援军后,克伦军的总兵力达到了40000余人。根据希姆的方案,费里斯指挥的10000人将进行其未竟的计划——围困巴瑟格卫城,3支步兵旅分别驻扎在卫城南面及东南部,罗杰斯则率领5000名步兵负责北部谷地的防御。
与此同时,巴瑟格指挥官波利也在准备下一步行动。他向被困在卫城的泽姆发去电报,要求卫城守军在作战时牵制尽可能多的克伦部队。卫城的防御十分坚固,克伦人始终不能攻克那里。这令希姆如芒在背,因为卫城不仅能够保证要塞内的巴瑟格军不被歼灭,甚至还能够在两军激战正酣的时候派出军队袭击敌人。泽姆在南部着陆场战败之后试图突围,但还是被击败了。由于巴瑟格军的配合并不默契,克伦军成功利用这一点,使得巴瑟格军不能发挥这个“楔子”的全部功效。在正面战场,波利派遣了一支10000人的部队攻打卫城南面,另一支5000人的部队攻击卫城东南部,以期牵制和迷惑克伦军;而自己则亲率主力部队在北部发动主攻。在卫城以南,希姆集合了绝大部分的士兵,而罗杰斯部却兵力薄弱,根本不是巴瑟格军主力的对手。如果波利的15000人能够牵制克伦军足够长的时间,那么他就能一举把克伦军包围并挤压到卫城附近。可是克伦军此时的总兵力并不少于巴瑟格军,而且还是内线作战,如果能够及时调动反击的话,那巴瑟格军就难以取得优势。
效果:克伦王国希姆元帅(王储☆☆☆)隐藏状态消失;克伦军队驻地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