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游吧 关注:6,051贴子:945,515
  • 14回复贴,共1

《君主的战争:风暴》群游记录及报名帖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另一个时空的东亚大陆,由于历史发生的偏差,这里首先进入近代化和出现资本主义,由此引发海上贸易繁荣和带来商业、军事、技术、政治的全方位革命,在这里蒸汽机被首先发明,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就此开展。
大陆历1232年,风雨漂泊的明王朝摇摇欲坠,同时出现了两位皇帝,引起了大陆局势的巨变,为了各自的利益,列强们选择了不同的阵营而战。
本次游戏继承未完的前作《君主的战争4:革命》(会进行微调),玩家将扮演一国的军事长官或一军主将,通过大大小小的战役来影响本国的国运、决策甚至整个大陆的局势走向。(前作链接https://tieba.baidu.com/p/5761656855?pn=1


IP属地:广东1楼2019-04-28 13:19回复
    补上地图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4-28 17:38
    回复
      「北明」
      “朕非亡國之君,何以臣亡國之臣。”——朱由检,明毅宗
      —国情简要—
      由朱元璋在数百年前推翻燕王朝建立的新王朝,国都位于北京,当代君主为朱慈炯。
      在崇祯战争中失败的明朝廷只得重新恢复选帝制度,规定皇帝只能通过由藩国代表组成的议政大臣会议选出一位藩王,进一步弱化朝廷的地位,同时李自成的背叛使得帝国失去了西北地区这一东西陆上贸易要道和天然牧场。
      在崇祯皇帝死后,留给义兴皇帝朱慈烺的是满目疮痍的帝国:盗匪横行、藩王自立、工场废弃、农业凋敝,最重要的是军队、官员中腐败滋生,各政治派系间党同伐异,明争暗斗,万事待兴。但同时崇祯皇帝留下的是一个庞大的帝国,它仍控制着大陆北部广大的河北、辽宁、东蒙、满洲、朝鲜等地。
      但试图改革的义兴皇帝在宫中突然暴毙引起众臣怀疑,其后继者亦无能挽回帝国的衰落,在朱由键皇帝驾崩并将皇位留给燕王朱慈炯后,选帝制留下的隐患终于爆发,不满于北京的南方诸侯拥护齐王为帝,帝国内出现了两位皇帝分庭对立,内部原本忠诚的诸侯们也开始离心离德。而北方的强敌蒙古伺机南下,在暴风的席卷之下,摇摇欲坠的大明能否攘内安外,保住北陆霸主的王座?仍是一个未知的答案。
      —军事简要—
      明朝军队分为藩国军及帝国军,藩国军由各诸侯直辖,战时出兵协助朝廷,而朝廷所辖的仅有帝国军,帝国军数量庞大,鱼龙混杂,而帝国军又分为中央军及地方军,由于边境战事频发,地方军战力较强,反而被朝廷视为“精锐之师”的中央军羸弱不堪,却集中了最好的装备和资源,由于帝国疆域广阔且财政无力维系一支庞大的常备军,因此北明军队中由大量的后备军和少数常备军团组成。
      后备军征募对象多为底层人民,素质低下,仅接受最基本的军事训练,他们麻木呆板,更适合用于防御作战,不过在面临己方较大优势和一些利益诱惑下,他们亦能爆发出强大的战力。常备军团则接受过较好的训练,作战勇猛,但领导他们的是一群并不靠谱,或懦弱,或鲁莽的贵族军官,这使得他们的战斗力受到了极大限制。
      帝国军的纪律通常都较为散漫,因此猎兵数量极少,为了更好的约束和指挥部众,将领们不得不采用一些更为保守和呆板的战术及战略,而拥有北方辽阔草原的北明帝国,其帝国军骑兵是一支不可忽略的强大战力,但在骑兵集群作战的趋势下,其多为弓骑兵的中古战术已经显得落后。


      IP属地:广东7楼2019-04-28 18:12
      回复
        「楚国」
        “忠骨埋不盡,慷慨復前行。”——“蛟龙”上官元皓,楚武帝
        —国情简要—
        由上官氏统治,国旗为玄色鲤鱼跃水旗,国都为襄阳,皇室家纹为黑水银龙,当代君主为上官晏。国史可追溯至燕王朝初年,统治两湖地区一千余年,南陆地区传统霸主,鼎盛时期曾赢得大同盟战争、楚越战争、吴楚战争等,使周边诸国成为其附庸,但于第三次反楚战争中失利,国力和领土被削弱,逐渐失去南陆霸权。
        楚国重新独立后,在上官旻的带领下赢得“巴国战争”,打压国内贵族势力,以修建帝陵为由将所有大贵族迁到荆门,将楚国推向最后的辉煌。上官旻死后,在上官璋、上官禧两位皇帝统治下,沿海贸易和工商业发展使得楚国对东南逐渐失去其影响力,三次对外战争的失利让楚国从霸主宝座上跌落下来,战争使军费花销巨大,皇帝迫于财政压力不得不倚重于贵族,而失败令人民日益对朝廷不满的同时还需要支付巨额战争赔款、丢失领土和失去盟国信任。
        在上官信即位后,大规模裁减军队、减少军费并积极修复与邻国关系,通过关税壁垒和财政补贴扶持国内大资本家以恢复经济。在上官信死后,楚帝的冠冕传给了上官晏,在其外交努力下,楚蜀两国结盟,打破了蜀越吴三国长达数百年的反楚包围网同盟,当然,作为上官晏的密友及忠实支持者的李簇在蜀国王储之争中胜出亦是功不可没,总之,这头曾令整个南陆畏惧不已的凶兽已然挣脱锁链,复兴大楚帝国的荣光已经迫在眉睫。
        —军事简要—
        历年来楚国为了其外交及财政需求大幅削减军队数量和军费,其军力有所下降,但这并没有导致楚国军队的战力下降,楚王借此精简军队,设立武备学院以培训贵族军官。
        楚军中阶级分化严明,军官、将领一般只能由贵族担任,而平民则充任士兵和士官,楚军人数不多,但其灵魂在于严明的纪律和较强的军官素质,森严的等级制和严明纪律使士兵们即使面对巨大的危险也会保持队形。
        楚军注重正面、大军团作战的训练,能在密集的正规作战中表现优异,但他们在独立行动或执行轻装部队的勤务中表现得不灵活和缺乏机智、独立性。
        楚军习惯采用传统的线列队形战斗和集中使用火炮,出于帝国的光荣传统,楚国将领们似乎都十分钟爱使用重骑兵。


        IP属地:广东13楼2019-04-28 22:44
        回复
          「越国」
          “夷陵被焚毀,郭錫林已經死去,這是越國的時代。”——贾桢,天启皇帝
          —国情简要—
          由贾氏统治,旗帜为黄金猛虎旗,国都为穗京,当代国君为贾桢。原为燕王朝藩国,在第二次楚越战争中战败,成为楚国的附属国。后被明朝吞并,在“第一次反楚战争”后独立,“第二次反楚战争”中吞并桂国,因为控制着南洋出海口,依靠与东盟合作和南洋贸易迅速崛起,“第三次反楚战争”中获胜,与蜀、吴两国组成反楚包围网。
          越国依靠对外掠夺、贸易和殖民迅速积攒资本,在三次反楚战争中均获得胜利且获得大量赔款和领土,进一步促使国内工商业发展,由于越国特殊的气候和先进的耕作技术,农业也十分发达,农产品出口量大,与东盟的亲密关系和自由主义政策使得越国承接大量东盟工厂,在安南、扶南新发现并大规模种植的鸦片使越国打开大陆内地市场并获取丰厚利润,同时那里的煤炭资源也为越国发展本国工业提供新动力。经过历代越国君主的励精图治,使越国从一介弱国成为南陆强国。
          但随着越国的迅速崛起,这个国家再次来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在蜀国倒向楚国后,反楚包围网被破,越国只得寻求东海同盟的帮助,沿海三国组成新的同盟,以对抗复兴的荆楚凶兽。
          —军事简要—
          越国境内多山,且为新兴国家,并无传统束缚,战术运用十分灵活,在多次反楚战争中表现优异,其陆军号称“南陆最强”,在士气、装备、素质各方面都属于一流,越军高昂的士气使他们不畏于刺刀冲锋,但同时也注重横队、纵队、散兵线、骑兵、炮兵之间的配合,由于境内多山,因此越国军队中有大量轻步兵和猎兵,擅长在各种复杂地形中作战。越国的马匹主要依靠外购,数量有限且珍贵,所以一般集群使用,且战斗力一般。越军炮兵的水平较高,能够准确地轰炸敌人的防线,与骑兵一样,越军的火炮一般也是集群使用。


          IP属地:广东14楼2019-04-28 23:05
          回复
            「蜀国」
            —国情简要—
            由李氏统治,国都为成都,王室家徽为火麒麟,当代君主为李簇。原为燕王朝藩国,后为明朝所吞并。在“八王之乱”后独立,参加三次反楚战争和巴国战争、贵州战争等,一直沿用“东进政策”,走出四川成为了历代君主的夙愿。但多次对楚战争虽然削弱了楚国,但由于东南各国阻挠,蜀国仍然没有占领任何一块川东领土,但蜀国通过外交手段与梁国、巴国组成白水同盟,南结好滇国,成为割据一方的西南霸主。
            蜀国传统经济繁荣,冶金业、纺织业、手工业、盐业曾是大陆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而发达的川江水运使得蜀国商品能够销往大陆各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也为其工业发展提供了条件,但东南沿海的资本主义和海上贸易兴起后,外来商品对本国商品冲击使蜀国传统经济逐渐衰落,抵御外敌的天险地形也成为了阻碍贸易发展的因素,而蜀国历代君主为保护本土产业和防止楚国渗透的“闭关政策”进一步阻碍经济发展。
            朝廷内保守派长期把持政权,改良派被打压使得大量改良派转而激进主义者,在暗中秘密组成“东学党”,拉拢新锐贵族和少壮派军官,蓄意发动政变,由此爆发了“镇江桥兵变”,皇帝李睿险些被杀,兵变失败后李睿颁布“戡乱令”,组建军情处,对东学党人遭到残酷镇压,在国内实行恐怖统治,并借机清洗大批贵族和将领,将皇帝的权势推向顶峰。
            在李睿去世后,其三位继承人展开了激烈地斗争,最终幼子李簇获胜,登基为帝,这位楚王的忠实支持者和密友在上台后一改前朝政策,主动打破反楚包围网,与楚国结盟,并改西进政策为北进,大力干预西北政局,策划政变彻底控制梁国,共同
            —军队简要—
            蜀军的士兵由将领招募并服从于将领,将领之间互不相统,等级观念浓重,蜀军的战术思想和体制较为保守落后,蜀军的装备也较落后,武器的质量、性能等各方面并不如人意,缺乏骑兵部队。甚至军中仍保有长矛兵编制。蜀军编制上采用地区军团制,同一军团的士兵一般是来自同一个地区的老乡,由该地区为该军团进行补给,因此极少有个别溃逃和疏懒行为,他们拥有良好的士气,但是一旦兵败则如山倒。而且每个军团之间的装备、战术甚至人数都大不相同。
            但蜀军的战斗力和纪律都一般,可以作出基本战术和队形应对,十分重视火枪的使用而并不大规模和集群利用火炮。虽然蜀国多山,但考虑到难以指挥和容易出现逃兵的情况下,并没有过多发展轻步兵和猎兵部队。


            IP属地:广东24楼2019-04-29 12:43
            回复
              「南明」
              “一個國家如果失去了方向,這個國家就會失去未來。”区文兆,东海国历史学家
              —国情简要—
              与北明同为朱氏皇族,国都为济南,王室家纹为山川云雷蟒,当代君主为朱宗翰。齐国原为明朝藩国,是历史上有名的“骑墙派”,在多次战争中反复无常,被戏称为“北陆不倒翁”。
              齐国距离海洋较近,在资本主义发展中获利较大,在经历了崇祯战争带来的破坏后,齐国采取重商主义鼓励经济复兴,而济南的啤酒集团和制表行业协会成为了经济复兴的龙头,大量商品出口为齐国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而来自燕国的珠宝使齐国出现的精美珠宝钟表成为各国贵族、资本家争相入手,成为上流社会炫耀的利器,齐国宣称“永久中立”的态度和新建成富丽堂皇的明湖宫殿群,使济南一度成为各国名流的社交中心,但这短暂的繁荣与和平都在时局的巨变中消失。
              南方的周、赵、鲁、魏、宋五国于济南召开议政大臣会议推举齐王为帝,向北京朝廷宣战,史称“开元革命”。但南明诸侯却并非铁板一块,他们或出于本国利益,或无奈被挟持地拥护齐国走上前台,朱宗翰与其说是他们的皇帝,不如说只是一面大旗罢了。
              —军事简要—
              南明军队分为周、赵、齐、鲁、宋、魏六个部分,普遍人数不多,战力较弱,士气和装备都一般,有中等规模的骑兵部队,而且各国军队互相独立,就连皇帝也无法直接指挥。
              南明各国军力最强的属齐、魏两国,齐国的火炮部队十分精锐和专业,他们火炮数量和种类繁多,训练有素的炮手使他们准度和射速都比各国要高。而魏军体量虽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魏军步兵高度仿效晋军,骑兵却学习楚军,士气和纪律较强,是南明军的中坚力量。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19-04-29 16:16
              回复
                「吴国」
                “大吳帝國滿足于藍色天空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們不能再站在別人的陰影之下,我們也要爭奪陽光下的地盤。”——郑匡,吴国首相
                —国情简要—
                旗帜为白水黑曜星旗,国都为金陵,当代君主为张孝仁。原为燕王朝藩国,统治江南地区一千余年,在第三次吴楚战争中失败,成为楚国的附属国。后被明朝吞并,在“八王之乱”后独立,曾参加三次反楚战争,争夺南陆霸权并削弱楚国实力,最终恢复吴国全盛时期的疆域,但长年征战使吴国财政枯竭,此时海外贸易繁荣,沿海通商口岸迅速发展,吴国多次不顾沿海口岸市民议会反对征收高额税收,最终引发“东海革命”,沿海城市纷纷独立或取得自治地位。
                吴国作为资本主义最早兴起的国家,商业繁荣,内河航运发达,工业体系完备,但煤铁资源匮乏,需要大量进口晋国、安南和朝鲜的煤炭,但是吴国纺织业和农业十分发达,大量丝、棉等纺织品以及农产品销往海外和北方各地,吴国对外贸易频繁,拥有庞大的商船队和大量商港,但吴国作为一个海上贸易大国,却并不是海洋强国,其沿海地区多被东盟所占据,东海的霸权掌握在东盟手中,多年来吴国忙于争夺陆上霸权无暇顾及海洋,但在上一代君主张弘崧时期,吴国将大量财力、精力放在鼓励对外贸易,积极收回沿海自治城市的自治权,重视海军建设,打击海盗等,现在当太子张孝仁接过父辈的旗帜时,两岸关系日益紧张,如若不是楚蜀生变,面临西边更大的威胁,东、吴两国不得不暂时联合起来,但这样的同床异梦能维系多久,一切还不得而知。
                —军事简要—
                吴国军队编制和战术深受楚、越影响,同为南方国家,吴国的骑兵部队规模亦不大,战力一般。吴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但士气一般,战况恶劣时容易溃败,由于境内多山,因此吴国军队中有大量轻步兵和猎兵,擅长在各种复杂地形中作战。


                IP属地:广东32楼2019-04-29 19:43
                回复
                  各位抱歉百度吞楼我这里没有显示,所以我一直以为群号是发出来了。
                  鉴于报名人数过多,现在暂时停招新玩家,但还是欢迎有兴趣的玩家加入华晟学院贴游群,可以进来观战、讨论,或者等开放更多名额时能第一时间知道
                  在这里为各位致歉


                  IP属地:广东35楼2019-04-29 22:36
                  收起回复
                    【其他国家军事简要】
                    「元」
                    士气狂热到甚至不听命令擅自冲锋,崇尚刺刀肉搏,战斗力极强,较擅长在高原、雪地等恶劣地形作战,但训练度较差,队形、战术应对慢,射击精度不佳。装备质量和精度极差,后勤混乱,这导致士兵对手中的火枪和火炮极其不信任。元军军官总体素质不高,大多鲁莽激进,这导致元军纪律性不强。
                    元军中有大量凶残的传统骑兵,他们虽然在正面战场上不如近代骑兵,但更擅长偷袭、包抄、骚扰和追击,元军的枪炮并不靠谱,且受刺刀至上思想影响,惯于以纵队刺刀冲锋的集中攻势击垮敌人,但在此之前会利用骑兵、炮兵的配合来削弱敌人。
                    「巴国」
                    巴国境内复杂的地形和四面都有强敌环绕的环境,使巴国并没有大规模组建整齐的军队,而是培养出了一支射术精良,习惯于单兵或者小团队作战,灵活机动,适合多地形作战的军队,与各国以线列步兵为主力不同,巴军以轻步兵和猎兵为主力。


                    IP属地:广东40楼2019-04-29 23:46
                    回复
                      「日本」
                      日本帝国在东盟的协助下改革军队,日军全盘仿照东盟军制和训练、战术,并深受东盟影响和控制。日军内分为新军与藩军,藩军则是倒幕战争胜利的御八家保留一定数量的本藩部队,藩军是多为参加过明日海战、倒幕战争、佐渡海战等经验丰富的老兵,且其中多有武士,勇猛而残暴,但武器装备较为落后,缺乏火炮,骑兵数量较少。
                      而新军则是由东盟军官团训练,主要由平民征召入伍,军官素养较高,士兵也经受新式训练,但成军时间短,缺乏勇气,士气一般,武器装备精良,骑兵和火炮数量较多。


                      IP属地:广东41楼2019-05-01 00:36
                      回复
                        本游戏招收两名玩家,国家由系统分配,有意向请入群报名


                        IP属地:广东43楼2019-05-10 15:57
                        收起回复
                          【大陆历1232年·春】
                          明朝南北战争:
                          在“开元革命”后,大明分裂为南北两朝对峙,但这样一天二日,政出两京的局面必然不会长久。尽管有着元朝南下侵略的威胁,但北京还是决定将重心放在攻略南方,北京决定“攘外必先安内”,兵出三路。调动京军中的虎贲、神机、神枢三师在济阳组成山东方面军,负责进攻齐国。河北军团及河南军团第6步兵师、第2游骑兵师在赵国东北部集结,负责攻略赵国,而北方军团的第3蒙古骑兵师则由东昌深入南明腹地,切断赵国与中原的联系。河东军团则负责防御山西东部和在陕西阻挡元军攻势。
                          北京朝廷对济南朝廷发起浩浩荡荡的攻势,虽然北军在邺、济的两个重拳都被南军暂时挡住了,但失去了登州意味着北军在山东打开了新的缺口,南洋水师被北洋水师分割封锁在两地,避港不出,制海权全失。
                          (齐国战场)
                          但北明还决定派出满洲军团第14师与北洋水师进行协同作战,奇袭北海共和国,夺取登州,第14师在辽阳港出发,登陆山东荣成,攻下荣城后西进,与北海军在温泉镇遭遇,第14师初次强攻温泉镇受挫,北海军抵抗十分顽强,且齐国亦派出新动员的一个后备旅来增援,金军与北海军激战多时,双方最终展开白刃战,尽管北明军人数众多,但北海军战斗意志极强,士气高昂,最后第14师的师长和两位旅长亲自上阵指挥和战斗,鼓舞士气,多次进攻才攻克温泉镇。
                          在威海湾海面上,北洋水师与北海舰队展开战斗,由于北洋水师的突袭占据先机,他们以横队封锁线面对北海舰队的纵队突击,而北海共和国平日对海防并不重要,他们从未料到北明居然会奇袭威海,北海军缺乏炮台的防护,他们在军舰数量上也不足,北海舰队想重现历史上以纵队突破横队的胜利,然而在北洋水师的火力轰炸下,他们的战舰一艘艘沉没,最后被北洋水师围堵,全军覆没。
                          在北洋水师的炮火支援下,第14师第2满洲骑兵旅派出两个猎骑兵团对威海进行强攻,北海军顽强抵抗,在经历一轮惨烈的肉搏战后,北明和金国的旗帜插上了威海城的城头。
                          齐军眼见无力回天后,徐徐撤退,随后第14师全占登州全境,北海共和国灭亡。
                          北明占领威海后,燕、金、朝三国军力可由海路源源不断地运输至山东作战,在北方战场,齐军大量主力被牵制在济南,京军围攻济南连月不下,反而在侧翼被齐军反攻,东昌丢失。
                          (赵国战场)
                          北军的河北军团及河南军团部分兵力组成河北方面军负责进攻齐国,而河北军团第3步兵师与河南军团的第6步兵师、第6骑兵旅作为前锋进攻栾城要塞,但由于驻守的赵国第8步兵师抵抗顽强,先遣的攻城部队攻城不利,就连主要将领第5步兵旅旅长也在战斗中身负重伤至今仍昏迷不醒。
                          因此前锋部队决定绕过栾城要塞,却在元氏附近遭遇赵国第7步兵师、第3骑兵师和魏国第1、2步兵师组成的魏赵联军,双方展开“元氏之战”,由于第6骑兵旅支援不及时,使得战场上的北军缺乏骑兵,对敌情毫不了解,制野权和机动力完全落后于人而败,被困于封龙山。
                          河北方面军派遣第1后备师;河南军团第12步兵旅、第7骑兵旅;河北军团第6步兵旅、第3师辖炮兵团前往救援,却被魏赵联军围点打援,逐个击破。只有第1后备师在途中遭遇赵国临时编成的第5混成旅阻击,这两支全由后备役士兵组成的军队进行了一场激战后以赵军失败撤退告终,而第1后备师也因此避免了在封龙山之战战败的命运。
                          (中原战场)
                          北军派出的第3蒙古骑兵师由东昌进入曹州后,扫荡了曹州境内大大小小的村庄城镇,到处烧杀劫掠,使赵国不得不抽调部分步兵到后方防守,他们在闻讯东昌失守后决定深入中原,这群嗜杀成性的蒙古人分散为多个部队,四散在中原各地劫掠和偷袭南军,而魏国基本都由重骑兵组成的部队在非正规战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齐赵两国的骑兵根本无法抽调出来,而周鲁宋三小国开始着手组成三国联合骑兵部队来对抗这些蒙古人,不管怎么说,他们拖住了南军后援部队行进的速度。


                          IP属地:广东44楼2019-05-13 23:45
                          回复
                            西北战争:
                            1931年北凉挑起与元的战争,引狼入室,在李虎的昏庸决策下一败涂地,北凉龟缩兰州,其地为蜀、元、晋、高昌四国瓜分,而高昌羸弱,晋因内战而无暇西扩,西北仅有蜀元两大国为此争战,在蜀国势力进入西北后,收雍凉两国为附庸,蜀帝派其宗室“北上急先锋”李锦策划政变以制梁。
                            随着北京与蒙古和南京的战争爆发,他们默认支持蜀国夺取西北,并表示不会干涉,成都认为时机已到,迫使梁王入成都为质,与申、楚结成三王同盟,蜀帝李簇御驾亲征,派遣武卫军、白水三镇兵分两路北上进攻蒙古,李簇亲领武卫军和总指挥,白水总督孙理则统领白水三镇,孙理派遣李锦所辖天水第7混成协为前锋,但未料想蒙古人先发制人,派出新军第1师、第2师偷袭天水。
                            新军第2师在清水附近与天水第7混成协遭遇,天水第7混成协先头的三个步兵营以为该师是蒙古的巡逻队,并未加以警备,但在遭到大规模进攻后才发出警报,此时后续援军前往增援,但为时已晚,双方为了一个临时营地展开激烈战斗,第7混成协一味拉长战线,增强火力,却没有预备队,导致顾此失彼,被新军第2师形成包围,且中央被突破而无预备队补上,两翼被拦腰斩断,只得撤退,此战虽然元军获胜,但双方损失差距不大。
                            在遭遇蜀军后,蒙古人认为蜀军早有准备,因此新军两个师并未贸然进攻,而是静待后方大军,但蜀军在天水的守军也仅有当地民团和第7混成协,人数不多,蒙古人失去这一战机后,只能在接下来的两国主力会战中获胜,方有机会将蜀国人赶出西北。
                            在得到蜀帝的号召和奖赏承诺后,雍凉两国也开始召集兵力,蠢蠢欲动。


                            IP属地:广东45楼2019-05-15 11:23
                            回复
                              【项城事件】
                              在蜀楚申三国结成三王同盟后,三国各有扩张目的,蜀国欲北上,楚国旨在打破蜀越吴同盟,突破包围网,而申国则有借明朝南北战争之机窥伺中原的野心。
                              申王关焱不甘心只是充当荆豫之间的缓冲国,派出大量留学生留楚学习军事技术和理论,购买装备,扩充了两个师的常备军兵力,搜集中原情报地理等。
                              而其弟舞阳君在一次冒险的敌境地理侦察中,与魏国巡逻队发生冲突,舞阳君被射杀,这一消息发生后,申国举国哀痛,陈兵魏申边境,要求进入魏国境内搜索凶手,魏国自然拒绝,南阳宣布进行军事动员,并向魏国宣战。
                              这一过激反应却把楚国吓坏了,襄阳对南阳这样不打招呼就擅自开战的举动很是不满,楚国对此事进行调停,建议两国进行外交谈判解决问题,而申国也对楚国不支持盟友的行为表示不满。


                              IP属地:广东46楼2019-05-17 13: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