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居住在嘎仙洞的鲜卑人是从那里来的;
名扬四海的嘎仙洞,位于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10公里,距离加格达奇40多公里,位于半山腰花岗岩峭壁上。 高出平地约5米,洞南北长90多米,东西宽27米许,高20余米,是古代鲜卑族人的发源地,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人们都知道鲜卑人是从嘎仙洞走出来的,那鲜卑人又是从那里来到嘎先洞的;还有他们的祖先是谁,许多人就不知道了。
考证史籍记载有;黄帝第九子仓意受封北国大鲜卑上,-----后七十世孙,南迁大泽,---后十世孙又南迁,----山高险阻,有神兽出没,遇一仙洞居之。
这段文字记载的是,黄帝第九个儿子仓意受封,封地是大鲜卑山,鲜卑山是大兴安岭的古语称谓,根据字面理解,这里是指外兴安岭;仓意的第七十代后裔,南迁到了大泽;大泽在史学界有认为是指呼伦湖,也有人认为是黑龙江,本人认为是指黑龙江;因为呼伦湖几乎是在嘎仙洞的正西方向;仓意后裔大约又过了十代,又南迁遇一仙洞居之,就是指现在的嘎仙洞。
简单说就是,黄帝的后代先是从黄河流域,到封地外兴安岭,又从封地外兴安岭,迁到黑龙江边,后又迁到嘎仙洞。
迁到嘎仙洞后他们也没闲着,公元一世纪他们又南迁,后来在黄河流域繁衍了3百多年,经过东征西讨,建立了拓跋氏北魏王朝;北魏王朝疆域广阔,包括从黄河流域一直到北极;在公元四世纪,生活在大兴安岭的乌侯部落到北魏朝贡,说他们那里发现一个石洞,北魏第三代皇帝拓跋焘,于公元443年派遣中书侍郎李敞,来到嘎仙洞发祥之地致祭,据记载,斩白马、刻祝辞于嘎仙洞洞壁祭祖。另外史书还记有劈白桦,刻祭文,这些现在看不到了。北魏人后来着汉服,改汉姓融入中华民族的洪流中。
走访当地老人,曾说60年代,在周围拉烧柴时,洞里还有石盆,石碗。
名扬四海的嘎仙洞,位于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10公里,距离加格达奇40多公里,位于半山腰花岗岩峭壁上。 高出平地约5米,洞南北长90多米,东西宽27米许,高20余米,是古代鲜卑族人的发源地,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人们都知道鲜卑人是从嘎仙洞走出来的,那鲜卑人又是从那里来到嘎先洞的;还有他们的祖先是谁,许多人就不知道了。
考证史籍记载有;黄帝第九子仓意受封北国大鲜卑上,-----后七十世孙,南迁大泽,---后十世孙又南迁,----山高险阻,有神兽出没,遇一仙洞居之。
这段文字记载的是,黄帝第九个儿子仓意受封,封地是大鲜卑山,鲜卑山是大兴安岭的古语称谓,根据字面理解,这里是指外兴安岭;仓意的第七十代后裔,南迁到了大泽;大泽在史学界有认为是指呼伦湖,也有人认为是黑龙江,本人认为是指黑龙江;因为呼伦湖几乎是在嘎仙洞的正西方向;仓意后裔大约又过了十代,又南迁遇一仙洞居之,就是指现在的嘎仙洞。
简单说就是,黄帝的后代先是从黄河流域,到封地外兴安岭,又从封地外兴安岭,迁到黑龙江边,后又迁到嘎仙洞。
迁到嘎仙洞后他们也没闲着,公元一世纪他们又南迁,后来在黄河流域繁衍了3百多年,经过东征西讨,建立了拓跋氏北魏王朝;北魏王朝疆域广阔,包括从黄河流域一直到北极;在公元四世纪,生活在大兴安岭的乌侯部落到北魏朝贡,说他们那里发现一个石洞,北魏第三代皇帝拓跋焘,于公元443年派遣中书侍郎李敞,来到嘎仙洞发祥之地致祭,据记载,斩白马、刻祝辞于嘎仙洞洞壁祭祖。另外史书还记有劈白桦,刻祭文,这些现在看不到了。北魏人后来着汉服,改汉姓融入中华民族的洪流中。
走访当地老人,曾说60年代,在周围拉烧柴时,洞里还有石盆,石碗。